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技术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技术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技术的应用

摘要:分析了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基本构成及有线传输、无线传输技术,介绍了抵抗电磁干扰所采用的几种接地方式。接地方法有浮点接地、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混合接地,这些接地技术与方法对推进我国广播电视工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电磁干扰;接地技术;广播电视工程;应用手段

1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基本构成

为了能够在传递声音和图像过程中不失真,且音像信息能够完整准确地传播出去,需要建立一个独立的传输系统去完善广播和电视系统。广播电视工程系统主要通过有线运输和无线运输两种途径来创办广播电视节目,图1为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基本构成。

1.1有线传输

有线传输是指将声音和图像转化成适合远距离传输的电信号形式,利用较长的电缆线来达到有线传输的目的,这种形式的构成原理和长途电话系统相类似,形成了有线广播电视系统。有线运输的优点有保密性强、传输信息准确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1.2无线传输

无线传输是指不通过电缆线来传输电信信号,主要是将电信信号通过电缆线转化成无线信号,因电信信号受电波信号的影响更大,只要确保无线接收地点有稳定的电波就可以在任何时间和空间内转换无线信号。与有线传输想比,无线传输技术更适合长距离传输。无线传输的传播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是磁场强度的影响,因此抗干扰能力比较差。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时,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有些地方为了能接收到电信信号,会投入大功率设备。大功率设备会产生强大的磁场干扰,其中导线和电源间相互耦合的干扰最明显,比如电感性耦合、电容性耦合等。

2电磁干扰

电磁干扰EM是一种电子噪音,此噪音能够干扰并降低电缆信号的接收。电磁干扰分为两种: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传导干扰要借助导电介质,把两条毫无关系的电网络信号连接起来。辐射干扰是指依靠干扰源,通过空间把信号传递给另一个网络。收音机和电视机受干扰的影响较大,通常在雷雨天气,电视和收音机都会产生杂音,无法听清广播中的内容,雷电也会导致电视出现雪花,无法正常播放画面。电磁干扰源一般分为两大类,自然干扰源和人为干扰源。自然干扰源指的是宇宙,包含大气层和地球外层的噪声和宇宙噪声。电磁干扰源是致使无线电通讯无法正常输送的重要干扰源。自然噪声对宇宙中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运行也会造成一定干扰,人为干扰主要分为两种形式的干扰,一种是有意发射干扰源,主要依靠人工装置产生电磁干扰,也有专门应对无线设备而建立的干扰装置,如雷达。另一种是无意发射干扰源,是指在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下自身附带的电磁能量而产生干扰,如汽车、照明器材、家用电器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两个设备之间会相互产生干扰,正因为这些干扰的同时存在,其强度也会随之增加,导致电磁干扰变得更加复杂,难以控制。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抑制电磁干扰的措施,一是切断干扰传播途径,二是减少干扰强度。

3接地技术

接地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通常是指在电气系统和某个电位之间建立电阻通路,同一连接点的连接线称之为地线。电气设备中的“地”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大地。这里的大地是以地球的电位为基准,估算出大地的电势基本为零,将金属外壳的电流通过电路连接至大地,可以保证设备和人的相对安全。比如,家里装修时都会留出一块线头,这是连接地线的一端,另一段与家用电器或其他设备相连,还有常见的接地保护线等都是接地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实践应用。二是“系统基准地”。在电力系统较弱的系统中,经常会出现系统不稳定的情况,因此,通过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来确保系统稳定且高效运行,这个接地源头不是指地球,但在特殊情况下仍需与大地相连,这是目前为止保证安全系数最好的方式。以下是几种广播电视工程常见的接地方法。

3.1浮点接地

接地面不与大地相连,低频时可采用此技术,见图2。

3.2单点接地

独立地线并联一点接地,低频时可采用此技术,见图3中a所示。独立地线电路的电位:UA=R1I1,UB=R2I2,UC=R3I3。这种接线法在生产中比较常见,其优点是各个设备独立存在,不会因为某个设备发生故障而影响整体工作进度,能确保各设备稳定运行而不互相干扰。这种接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阻抗增大,各接地导线间也会出现相互耦合的情况,不适用于高频电路。共用地线的串联的优点在于各个线路接地线较短、电阻小,采用此种接地方式要注意把控最低电阻的幅度。这种接地的缺点是A、B、C三点的电位不是0,而且不是独立存在的,常常会受到其他电路的影响。考虑到抑制干扰能力较弱,这种接地方法不提倡使用。

3.3多点接地

高频电路大部分都适用于多地接地,所以,每一个设备需要用自身的接地线就近接地,这样接地线的长度就会得到控制,而且接地线越短,接地线的阻抗就越少。这种接地方式的最大优点是电路设计简单,缺点是地线回路比较多,容易出现耦合。

3.4混合接地

因某些设备的特殊性,有时可以采用混合接地设计,既可以有高频电路,也可以有低频电路。

参考文献:

[1]程莉.广播电视工程中的接地技术与有效应用技术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7,8(08):124-125.

[2]谭永坚.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技术及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8,10(01):60-61.

[3]王旭龙.浅论接地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7,(35):62-63.

[4]仝秋艳.接地技术在广播电视工程中的应用[J].传播力研究,2018,(09):189.

[5]杨林元.浅析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技术应用及发展的必要性[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8):59.

[6]马合苏提汗•哈斯木.浅谈广播电视工程中接地技术的应用[J].传播力研究,2018,(14):246.

作者:乔国富 单位:齐齐哈尔市新闻传媒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