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广播电视音频编辑创意教学探索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高校广播电视艺术专业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传媒人才的主要阵地,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广播电视艺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广播电视艺术专业实践性较强的音频编辑创意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试图探索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课程观;思政元素;全过程育人;课程思政评价
早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更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这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依靠思政专任教师来完成,作为专业课程教师要充分理解“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并将其运用到日常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中去,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一、广播电视艺术学音频编辑创
意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然性高校广播电视艺术专业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传媒人才的主要阵地。作为一门广播电视艺术实践性较强的音频编辑创意课程,主要以声音作为研究对象,培养学生能够掌握声音叙事方法,声音蒙太奇表现思维以及声画结合艺术创作手法。能够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媒体、影视文化传媒机构从事音频策划、编辑等传媒工作。传媒工作处于意识形态的前沿,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喉舌,所以,音频编辑创意课程教学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自然有着更高的要求。
(一)是新闻传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把握传播规律的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传媒人从业的第一要务。要有敏锐的政治意识和全局意识,要以人民为中心、牢记自身使命,正确地把握好党的宣传舆论工具,在广播电视网络视听领域做好党的舆论宣传工作,是传媒人应具备的素质和应尽的责任。所以,在音频编辑创意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要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在知识技能传授时,向学生渗透作为传媒人应有的党性原则、价值观念、责任担当,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适应未来媒体工作。
(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的需要音频编辑创意课程教学不但要向学生传授音频编辑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建立音频创意策划理念,把握新时代媒体创作需求,结合国家、社会的发展,学会用声音介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培养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强的意识,并内化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体现。
二、广播电视艺术学音频编辑创
意课程思政教育现存困境当前,广播电视艺术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课程思政意识较薄弱、思政融入偏机械化、教师经验不足等情况。
(一)课程意识形态引导薄弱,偏重技能而轻创意音频编辑创意课程很容易在授课过程中,仍以教材内容为主,重视专业技能培养。重编辑、轻创意。也就是说,课程讲授多以掌握音频编辑方法,学会AdobeAudition音频编辑系统即完成教学目标。每一堂课,学生都没有脱离音频编辑实验室。学生学起来相对比较枯燥、刻板,很容易让学生脱离广播电视艺术专业,感觉自己似乎是一名软件操作员,缺乏作品创意启蒙。而创意启蒙首先要有正确的道德观,才能外化在作品的创作中。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社会敏锐洞察力、思想政治素养和文化底蕴等价值观引领方面欠缺。
(二)课程内容设计不够完善,思政融入偏机械化一些高校在音频编辑创意课程思政的内容设置上仍不完善,存在一些局限性。其实,课程思政融入到专业课教育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螺旋式上升的系统性教育工程,其起点是教师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意识的疏导。学生经过学习后,内化为大学生的信念,最终,外化为大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作品创作得以呈现,这样才算完成教育的目的。而有些专业教师往往把课程思政理解为“课程+思政”,机械地分出一些课时讲授思政内容。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现象较多。(三)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不够,学生思政意识薄弱大多数教师都有着丰富的广播电视艺术专业教学经验,而自身思政教学水平相当有限。再有,现今对广播电视艺术专业课如何与思政融合的教学改革方法研究较少,缺乏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专业教师的经验总结和传授。而学生本身对思想政治学习意识淡薄,厌倦传统满堂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导致学生在面对信息迅猛传播的今天,容易迷失方向,缺乏社会责任心,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对专业热情不高、就业创业观念落后等,这时课程思政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广播电视艺术学音频编辑创
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施针对广播电视艺术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困境,课题组教师对音频编辑创意课程在转变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优化课程内容设置、改进教学手段、完善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一次课程全过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明确课程定位,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其实本质上是一个“课程观”,一种课程建设理念。而课程教学改革首要就是明确课程的定位,树立正确的课程观。以往的音频编辑类课程都“重编辑、轻创意”,注重讲授编辑技能,即传授“怎么做”。而在“为什么做”“做什么”等方面引导比较少。音频编辑创意课程改革首先修改了课程大纲中的课程目标,把“培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团队精神”增加到课程目标中。课程思政的实施不仅要实现音频编辑专业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专业知识与社会多维度的融合,形成价值观引领,避免思政教育元素生拉硬拽地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比如,课堂上,教师要把好音频作品创作的第一关——“创意关”。在学生创意策划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增强媒介素养和文化自信、民族自信,要有社会责任感、传播正能量。学生在掌握音频编辑技术的同时,要很明确地知晓传媒人应该传播什么样的价值观、世界观。
(二)优化课程内容,合理融入思政元素课程思政要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其重点要优化教学内容,遵循价值统一的原则,将爱国主义情怀、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等时代精神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增强学生媒介素养,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能够运用音频编辑技能传播正确价值观。音频编辑创意课程教学改革后,改变原有广播电视艺术专业以音频技能讲授和训练为主的课程设计,而采用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并鼓励学生大胆去创意创作,其价值观的呈现,外化于音频作品实践操作中。如运用项目化教学方法,在开课的第一节,教师就向学生介绍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和考核内容,即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要完成并提交三个音频作品:(1)新闻类作品:《万人升旗仪式》音响报道(分小组采制);(2)文艺类作品:公益广告策划和录制(分小组录制);(3)影视作品声音合成(独立策划编辑)。课程围绕这三个作品展开,使其成为学生要完成的项目,教师要引导和指导完成作品创作。这其中,教师在讲授音频编辑技巧的同时,会引导学生了解国情、党建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升旗仪式的音响报道的采制,会让学生了解每年国庆前夕,中央总台都会用音频、视频的形式向全国人民报道“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实况,这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作品创作的积极性。再如,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在“战疫”中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和事迹,从3月份本门课程第一节课开始,课程教师就引导学生关注疫情动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策划并录制以“战疫”为主题的公益广告。音频编辑创意课程内容设计尽可能最大化发挥专业特长,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果,努力培养学生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课程全过程育人,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课程思政仅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是远远不够的,随着新媒体和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也是当务之急。首先,音频编辑创意课程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混合式教学方法不是在单纯地使用在线平台,也不是要建设数字化资源平台,而是要利用线上平台最大化地提升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利用线上丰富的资源实现对线下知识的补充,利用好线上师生问题讨论平台实现打破线下教学时间的限制,进行全过程的育人。其次,音频编辑创意课程采用“课上实务”与“课下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如文艺类短音频编辑与创意这一章节,教师在课上主要讲授公益短音频如何选题、撰稿、配音、音乐音效合成等专业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的公益视野,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创新精神。在课下学生自主组成创作团队,采制声音素材、配音、后期合成。每个创作团队都有负责人,负责人将团队成员按专业特长分好任务,有的负责撰写剧本,有的负责录音,有的负责后期制作。教师也会一直关注线上课程平台讨论区,随时与学生团队进行讨论。师生共同创作音频作品,学生创作的积极性颇高。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共完成了包括“战疫”、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精准扶贫、公民道德建设、关爱特殊群体、传统文化、城市守护等主题的近七十多部公益短音频作品。学生从作品创意策划、文案写作、搜集声音素材、录制人声到后期编辑制作等媒体实战环节中得到了较好的实战训练。学生们认真的态度,体现了年轻的传媒人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创作精神。
(四)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创新课程思政评价以项目化教学,鼓励学生建立创作团队,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团队精神,具备交流、协调、合作的能力作为音频编辑创意课程的目标导向。期末成绩的评定,分为独立作品创作成绩(占10%)和团队作品创作成绩(占70%),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除了作品评定,还要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品德素养,对出勤情况和课堂讨论情况(占20%)做出定量的评价。这样就改变了期末一张卷或一个作业的考核形式,过程性考核促进了学生要学好专业课,创作出优质作品。与此同时,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学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将作品投到各高校、广播电视局、社会机构举办的有关公益命题的比赛中去。近两年,学生在音频编辑创意课程创作的作品《天亮了》《一方有难》《一个易拉罐的旅程》《烛光里的铿锵逆行》等十多部作品,在中国大学生好创意第十一届、十二届大广赛广播公益类和省广播电视局公益广告大赛中崭露头角,取得较好的成绩。以赛促评,衡量课程思政在音频编辑创意课程的教学效果,循序渐进,逐步推进了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并进。总之,广播电视艺术学音频编辑创意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改革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大量实践经验,从而总结规律,形成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2]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6-06)[2020-09-2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
作者:范喆 李帛霖 单位:渤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