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广播电视业务与网络电视的融合思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广播电视业务与网络电视的融合思考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广播电视业务与网络电视的融合思考

在互联网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网络媒体越来越受大众欢迎,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网络媒体的使用比率极高。互联网的普及使得网络电视走入寻常百姓人家,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电视应运而生,强烈地冲击着广播电视业务。因此,只有开始广播电视业务和网络电视融合的研究,才能为广电的可持续运营带来新的发展思路。

1节目制作上形成“受众为主”经营思想

经营理念的转变是广播电视业务和网络电视融合的基本前提,即形成以受众为主的经营理念。随着传媒市场化的迅猛冲击,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不但要考虑意识形态的问题,还需要反思自身的市场主体作用[1]。广播电视传播的双面身份使其在节目制作观念上需要不断创新,在将担负社会教化的责任的同时,还必须履行教育大众、引导舆论的职责,并且还应有媒体服务意识,服务对象及市场动力定位于广播电视受众上,不断制造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把内容资源的科学使用当作最本质的经营出发点。根据受众的收视心理及服务需求创新技术,加强和受众之间的互动联系,才会让广播电视业务与网络电视在融合过程中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从而提高媒体生存能力。

2节目主办与采编应网络化

如果广播电视业务和网络电视传播融合,那么就属于网络电视传播范围,同时就会遭受网络世界的残酷竞争。在广袤的互联网信息世界,网站的出现与倒闭再寻常不过了,要是无法很好地吸引受众,就很难实现信息传播目标,原因是没有人愿意在毫无用处的信息上浪费时间和成本[2]。因此,两者的融合必须首先考虑吸引大量受众。网络电视流行年代,对于媒体来说内容依然是重点,这也是传媒的特征和优势。媒体重视内容生产,并且把自身当作内容提供商,打造专业化业务,才可以把比较优势有效体现出来。广电传媒必须通过新技术运用强化和受众之间的联系,研究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得到竞争优势,达到科学发展的目标。传统广播电视传媒对于公众的个性化需求不那么重视,但网络电视却恰恰相反,一直都遵循广电受众个性化需求,同时也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信息。这就使得广电视媒体在节目的主办与采编过程中要给受众提供质量更高的原创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满足每个消费群体的各类层次性需求,以量身定制的方式给特定受众群体提供产品与服务,以此获得受众青睐,强化受众的忠诚度。并且,广播电视传媒还应该不断做好综合信息服务开发、强化交互性等措施,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电视业务发展趋势。

3采取多媒体联动的品牌整合营销方式

对于广播电视传媒来说,其媒介品牌建设及营销发展应该不断走向成熟,不但要努力推动媒介品牌建设,还必须要有优势品牌栏目,并据此形成更为规范的管理。频道专业化是现在广播电视转播的发展方向,试图通过个性化、特色化来获得更多的目标收视观众,且不是那种“一统天下”的传播方向[3]。自从网络传播诞生以后,不管是什么性质的网站,都注重专业化建设,比如门户网站会设立不同内容的频道。网络技术能够把电视传播内容放到网上进行传播,从而电视传播的内容资源平台不断扩大。广播电视传播需要通过网络传播来提升品牌节目的影响力,并将不同的媒体资源进行整合,抓住传播优势和效果,实现和多个媒体的联动,从而形成广电资源与网络支持的合作发展,为品牌营销整合开拓更为广阔的传播渠道。

4辩证认识广播电视和网络电视发展关系

未来广播电视业务和网络电视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因而,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融合的支撑条件坚实,重点做好网络技术及相关信息同通信工程建设,对线路进行升级改造、宽带批评、技术兼容等方面的融合,然后把两者的业务内容及服务进行融合。技术上的融合是基础,业务上的融合才是重点。可以把网络电视业务和高清广播电视业务一视同仁,根据条件接受系统来做好用户端网络电视业务的打开与关闭,顺利实现网络电视业务的管控。网络电视业务的初期发展因为用户的广播电视业务刚性需求而加速,而用户对网络电视业务的高接受度又使得广播电视业务深入发展,从而让广播电视传媒能够得到更多受众关注,让用户心甘情愿购买第二终端,增加广电运营商的现网用户。广播电视业务和网络电视通过融合实现互惠互利,这是一种发展机遇,广播电视传媒职业辩证地认识二者的关系,才能在融合过程中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5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网络媒体,而且依赖性也空前提高,便捷性及高效性两大特点使得网络媒体更受欢迎。对于广播电视来说,也是随着网络的普及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广播电视业务和网络电视的融合正是时展的要求。广播电视只有适应时展要求,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打造高品质电视内容,才可以使两者实现真正的融合,才能为广播电视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马晋芳 单位:朔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