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干扰因素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干扰因素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干扰因素研究

摘要:从实际生活来看,广播以及电视信号在实际传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稳定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广播电视在传输过程所使用到的电磁波,而电磁波在传输过程中本身就会受到较多因素的影响,为了确保广播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本文也对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抗干扰对策,以此来为广播电视行业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干扰因素;解决对策

广播电视台节目要想确保播出质量,就一定要确保卫星信号传输是稳定的,尽可能地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降低干扰,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广播电视台节目播出的质量。但是,卫星信号在实际传输过程中,本身特点就是具有开放性,所以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方面因素所影响,因此,对于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因素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针对这一点,笔者也对其进行了以下具体分析。

1.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相关概述

1.1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工作原理

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和传统微波传输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卫星广播电视在实际传输过程中,主要是以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该中继站连接着地球上多个地球站进行无线电传输。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主要构成有两个部分,分别是空间以及地面,其中空间这一部分主要是指通信卫星,地面则指的是我们常说的地球站,卫星传输系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空间这一部分主要的功能就是通信中继站,需要对信号进行接收和转发。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卫星自身所处地理位置致使其有着覆盖范围较广泛等特征,所以只要是通信卫星能够辐射到的地球区域,都可以使用通信卫星来对信号进行接收和发射。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其工作原理首先是中继站通信卫星接收到地球站所发出的广播电视节目无线信号,之后再由通信卫星所存在的通信天线转发给地球站,这样就能有效地实现一次地球表面不同两点之间的远距离节目信号传输过程。

1.2卫星广播电视传输技术现状分析

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我国科技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就现如今来看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突破。就比如说,这几年我国模拟电视以及数字电视节目的进步和发展。就目前来看,我国卫星广播电视传输技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卫星信号在实际传输过程中还是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致使广播电视卫星传输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最终致使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信号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为此,广播电视行业要想得到更好地发展,就一定要加强对信号传输的研究,确保信号传输的安全性,提高节目传输信号质量。

2.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与对策分析

2.1地球站干扰因素与对策分析

卫星广播电视信号在实际传输过程中,上行地球站在整个系统中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也是节目安全播出的重要保证,但是,这一方面也存在较多的因素都会致使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受到干扰,针对这一点,我对其干扰因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以下的分析:

2.1.1地球站电磁环境干扰以及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地球站周边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尤其是电磁环境变得更加的复杂,其中就包括了地面电视信号、工业噪声、调频广播等因素所造成的干扰,再加上播出设备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比如说电缆屏蔽性能较差、链路电平配置不够合理等问题,都会对上下行链路造成干扰,最终对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造成干扰。解决对策:针对这一干扰因素,在对其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排查,以此来明确具体的干扰源,之后再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为了预防这一现象的发生,在建设地球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地址,可以在选址之前进行适当的电磁环境测试,同时还需要对播出系统各个传输设施以及传输路由采取适当的电磁屏蔽措施,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电磁环境而受到干扰。

2.1.2地球站上行设备杂散干扰以及对策

地球站上行设备如果杂乱无章也会对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造成干扰,因为在这种现象下,地球站内所存在的上行系统设备性能一旦存在故障,就会产生一定的杂波,最终就会造成干扰。另外,上行设备在安装过程中如果不够合理,又或者是收发信号屏蔽措施没有做好,就会形成中频串扰,最后也会对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造成干扰。解决对策:针对这一干扰因素,在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系统中所存在的各个节点进行测试,以此来确定干扰源,之后再将存在问题的设备进行更换,这样就能避免这一干扰因素所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地球站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对运行系统以及设备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以此来避免地球站上行设备杂散因素所造成的干扰。

2.1.3地球站交叉极化干扰以及对策

在对地球站上行发射天线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对交叉极化隔离度进行有效地调整,又或者是出现了载波超功率发射的情况,都会对卫星反极化用户信号传输造成一定的干扰。解决对策:针对这一干扰因素,在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在上行系统播出之前和卫星公司做好配合工作,对天线入网进行严格的测试工作,确保不出现上述所存在的问题,让其符合上行相关标准;最后在实际播出过程中一旦发现存在干扰现象,就需要及时联系地球站以及测控站对干扰因素进行排查,以此来对极化和功率进行重新标定。

2.1.4地球站互调干扰以及对策

地球站互调干扰主要指的是因为变频或者是高放过程中出现了增益过大的现象,从而就会产生非线性失真输出,最终就会造成干扰。地球站上行用户一旦处于多载波工作状态,其功率储备就会存在不足,回退就会不够,最后就会出现三阶互调超标现象,从而也会对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造成干扰。解决对策:针对这一干扰因素,在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在播出之前进行较为系统的测试,相关工作人员在测试过程中还需要严格遵守入网测试规范,同时对上行载波电平进行限定,一旦发现存在超功率载波现象就要及时对其进行调整,以此来确保上行站能够具有相应的回退量,而发射功率电平不超标。

2.1.5不规范操作所造成的干扰以及对策

卫星广播电视干扰因素还包括了相关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够规范这一点,地球站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对于网管以及播出设备如果没有按照相关规范来进行操作,就会出现信号误发又或者是错发载波信号的现象,最终就会对上行播出节目造成影响。解决对策:针对这一因素,在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安全播出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值班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以此来提高值班人员自我安全播出意识。而值班工作人员则需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操作机制来进行操作,以此来确保工作质量,这样就能避免不规范操作对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所造成的干扰。

2.2空间自然因素与对策分析

2.2.1太阳辐射干扰因素以及对策

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是不会对同步卫星造成辐射的,但是处在太阳风暴暴发时间段,这个时候卫星表面就会受到影响积累一些太阳带电粒子,从而就会致使卫星上所存在的某些绝缘材料受到损害击穿最终放电,这个情况下PCB电路以及电子器件都会受到损害,甚至还会将存储单元的状态改变掉,最终致使卫星仓控制电路产生伪指令,最终对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造成干扰。解决对策:针对这一干扰因素,在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则一定要设置备份转发器,以此来进行主备切换工作,这样一旦出现因为太阳辐射所造成的干扰就可以通过这一备份转发器进行复位操作。

2.2.2日凌、星蚀干扰因素以及对策

日凌这一现象主要指的是卫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一旦到达太阳和接收地球站之间并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接收站天线就会正对准卫星和太阳,在这个时候,下行信号本身就会存在较为强烈的太阳噪声,最终就会对卫星广播电视通信传输造成严重的干扰。日凌现象其属于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不会对地球站上行信号造成影响。解决对策:针对这一干扰因素,在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就目前而言并没有较为显著的措施来避免日凌所带来的干扰,一般情况下卫星公司会将日凌到达时间提前通知相关用户,以此来避免过大的影响。在日凌期间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例如将自动提升功率功能关闭掉,以此来避免系统出现误提功率的现象,一些具有一定条件的接收站则可以将接收天线更换成大口径的天线,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接受灵敏度,减少日凌所造成的影响时间。

2.2.3电离层干扰以及对策

电离层本身就存在较多的电子,属于一个等离子导体,所以电磁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就会相互作用,而电离层一旦出现闪烁、折射、散射等效应都会对卫星通信造成干扰。解决对策:针对这一干扰因素,在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地提高卫星通路一级元器件的抗干扰性能,这样才能切实地保证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2.2.4对流层干扰以及对策

对流层干扰属于卫星广播电视传输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干扰,其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雨衰和雪衰。其中,雨衰主要指的是在雨中进行传播的过程中,电波就会受到雨滴的影响,最终出现衰减现象,从而对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造成干扰;而雪衰和雨衰有着较大的相似度,其实,在实际下雪的时候卫星信号是不会受到较为显著的影响,但是在化雪的时候,卫星信号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最终就会对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造成干扰。解决对策:针对雨衰这一干扰因素,在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在异地建设起地球站,一旦出现降雨就可以让其进行代播,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卫星广播电视传输信号受到雨衰这一干扰因素的影响。针对雪衰这一干扰因素,在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就一定要对天线进行除雪处理,以此来避免化雪对卫星广播电视传输信号造成的影响。

2.3空间技术干扰因素以及对策

2.3.1邻星干扰因素以及对策

邻星干扰因素主要指的是个别上行天线出现了偏向其他卫星或邻星用户上行的功率过高,造成被干扰地球站系统噪声过高。解决对策:针对这一干扰因素,在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好和邻星的轨道协调性,在对传输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天线口径,同时定期进行测试,以此来避免邻星干扰因素对卫星广播电视传输信号造成的影响。

2.3.2相邻信道干扰因素以及对策

相邻信道干扰主要指的是在对频率进行分配的过程中,不存在相应的保护频带,又或者是载波频谱特性没有符合相关标准,最终出现底噪过高,这样就会出现功放的非线性频谱扩散现象,从而对卫星广播电视传输信号造成干扰。解决对策:针对这一干扰因素,在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频率分配情况进行严格地划分,同时对入网程序进行严格地测试,一旦发现超标干扰现象,就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和更正,并且还需要具备足够的保护带宽,而功放则需要具备足够的回退能力。

2.4接受系统干扰因素以及对策

2.4.1地面信号干扰因素以及对策

地球站以及接收站周围存在较多的地面干扰信号,比如说地面上所存在的微波信号、无线电视信号、雷达系统、调频广播等等,这些一旦和卫星信号同频,又或者是邻频的地面信号串入下行链路,都会造成地面信号干扰,最终致使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质量受到影响。解决对策:在对这一干扰因素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在接收天线附近设立相应的屏蔽网,又或者是通过使用一些滤波器效果较好的LNA、LNB,这样就能将存在的杂散干扰清除掉。

2.4.2接收设备干扰因素以及对策

接收设备也会对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造成干扰,就比如说接收天线口径太小,或者是口径过小没有准确的对星等问题,都会致使下行接收信号受到干扰。解决对策:针对这一干扰因素,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干扰源,然后对其进行系统地分析处理,比如说在对接收天线进行架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位置是空旷并且上方不存在遮挡物,同时和强磁场距离较远的地方等结语综上所述,卫星信号一旦受到干扰,就会对广播电视节目播出造成影响,所以,要想确保卫星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就一定要尽可能的降低干扰因素所带来的影响,以此来提高节目质量。

参考文献

[1]倪磊.卫星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与对策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4(12):51-51.

[2]朱瑞娟.浅谈卫星信号传播过程抗干扰有效策略的研究[J].才智,2013,23(13):237-238.

[3]高哲武.广播电视卫星传输的干扰因素与应对措施[J].消费电子,2014,33(10):94-94.

[4]蒋东华.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及解决策略[J].科技传播,2014,54(7):182-182.

[5]杨猛.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常见的干扰因素及解决方式[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37(6):63-64.

作者:高旗 单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