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作坊模式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作坊模式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工作坊模式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广播电视行业飞速发展,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理论轻实践,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出现不相匹配的现象,如何在专业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出优秀的行业人才,成为目前紧急而重要的研究课题。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工作坊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培养职业化编导人才实践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不仅符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方向,同时也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对编导专业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传媒行业不断进步,随之而来的是对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大量需求,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开始迅速申报并正式开设编导专业,近些年来为行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其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比如师资力量不足,资金设备短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高等教育在不断改革,传统式的理论教学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因此,寻找一种新型的实践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水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简介

工作坊,即workshop,最早来自于欧洲时期。工作坊的理念来源是工厂制度,学习的过程就像是工厂学徒的过程,学生是学徒,教授艺术类理论课程的教师被称作形式导师,主要负责理论部分的讲解,教授技术的教师称为师傅,主要负责实践课程的指导。学生实践需要场地支持,于是日常实践场所——工作坊就应运而生了,以此形成的实践模式称作“工作坊式教学模式”。目前,各大高校在不断探索更加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比如实验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专业实习等,其应用目的都是想要最大限度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往往差强人意,由于课程的特殊性,无法完全做到边做边练,加之实践课程的学时设置在整体学时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已经成为目前各大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二、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学生的就业途径一般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进入电视台或广播电台,第二种是进入各大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第三种是进入影视传媒公司或新媒体网络公司。实行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们在项目训练中挖掘兴趣点,寻找未来就业方向,了解行业基本情况和运作流程,对毕业后直接进入相关部门工作有极大帮助。目前各大高校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发展创新,工作坊模式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实践模式,应该被应用到具体的教学环节当中。

三、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与操作

根据不同的就业方向,设置与其相匹配的部门,比如摄影工作坊、后期编辑工作坊、新闻工作坊、配音工作坊、微电影工作坊,等等。工作坊的目的是辅助教师更好地教学,并且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和机会,让学生提前了解自己将来从事行业的基本工作流程,为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在工作坊中,由不同的专业教师按照所教授课程的特点以及自身专长选择并担任指导教师,由业务能力突出、责任心强的大三学生担任工作坊负责人,工作坊按照自身特质进行细分,划分为小组的形式,由学生们投票选出组长,其他同学担任组员。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能力在不同的学年自由选择参加不同的工作坊,熟悉所从事的业务种类,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

(一)摄影工作坊

摄影工作坊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学校和各大学院的会议摄影,以及各类晚会、各大校园活动的摄影,同时承接外界活动以及个人艺术写真等,组织同学参加各大摄影活动以及比赛。小组划分包括风光风景摄影组、大型活动及会议摄影组、人像摄影组,每位同学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跨组活动,负责会议摄影的同学主攻方向是新闻摄影,在今后的就业环节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报纸、期刊、杂志、电视台等方向,承接外界活动以及个人写真的同学则更多地追求艺术性的创作,今后的就业更为灵活。

(二)摄像工作坊

摄像工作坊主要职责是承担学校以及各大学院会议摄像,以及各类晚会、各大校园活动的摄像,拍摄微电影作品,承接外界婚庆、会议等各类活动。小组划分包括各大活动与晚会摄像组、微电影摄像组等。各大活动与晚会的摄像今后在择业的过程中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技术的锻炼上,拍摄微电影作品的摄像组同学则更加注重视听语言的训练。

(三)新闻工作坊

新闻工作坊主要负责收集各类校内新闻,以《通化师范学院院报》和通化校园广播电台为依托,进行新闻的制作与传播。新闻在传媒行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之后有很多同学会进入各大报刊、电台、电视台的新闻部门工作,因此,学会采访、撰写稿件对学生将来的就业有很大帮助。

(四)后期编辑工作坊

后期编辑工作坊的主要职责是对照片和视频进行剪辑和包装,包括学校各大活动或者各个院系的活动照片以及视频,各个院系晚会的LED背景视频素材的提供、配合做好其他工作室各种视频的剪辑工作,可下设字幕组、音效组、特效组、包装组等不同的组别。旨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各种后期制作软件,后期工作是广播电视行业的重要一环,在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显得尤为明显。

(五)网络新媒体工作坊

网络新媒体工作坊主要负责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微博与微信校园公共账号的运营,对网站进行日常维护,在微博和微信上对学校进行宣传,比如学校新出台的各项政策,教务处的考试通知,学生处的活动通知,各个学院的新闻动态等进行及时的通知与宣传,对校园动态、学校趣闻等进行汇总,及时进行更新,同学们也可以在上面进行留言和求助,让学校进一步了解学生们的动态,更好地服务师生。

四、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考核制度

工作坊模式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改革模式,为了使其顺利地贯彻落实下去,必须有配套的制度措施。应该将其划分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施行学分考核制,并且给于指导教师相应的工作量,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在成绩的考核方面,应该将平时的实践表现和实践成果结合起来进行赋分,根据其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为考核指标,具体考核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采取自我评价、成员互评、教师评价、工作对象满意度调查评价结合起来,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在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上交其所有完成的作品,给出一个综合评定的分数。并且随机抽取两位工作对象,邀请其做问卷调查打分表,以考察其工作态度与工作效率,最后核算成学分的方式计入每位学生的毕业成绩当中,成为学生就业推荐的一个指标。

五、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成效探究

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途径,同时也能够鞭策专业课教师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水平。

(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学科,但是目前的教学环节中往往脱离实际而只注重理论的内容,很多就业部门对毕业生的反馈都是欠缺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实践动手能力是一个编导从业人员基本能力与素养的考核标准,而大学作为最佳的学习阶段,大学生更应该抓住一切实践的机会,在工作坊模式下不断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专项进行主攻,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同时学会通力合作,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各个实践项目的练习,反观理论学习的遗漏和偏差,查缺补漏,为今后的就业增添砝码。

(二)搭建学生就业平台

教师和学生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学习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理清目前的就业现状,认识到就业的严峻性,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们在正式就业之前就能感受到行业气氛,了解工作流程,夯实理论与实践能力是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在工作坊的工作环节中,同学们通过头脑风暴激荡出智慧,在高谈阔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拓宽了思路,开拓了眼界,激发了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了解到行业内容,并且热爱自己的行业,才能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不同的工作坊针对学生的兴趣设立,内容广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锻炼自身的基本能力,搭建良好的就业平台。

(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新课改下要求教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前的课堂上,教师习惯了采用填鸭式教学,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讲台上辛苦讲课,而学生出了校门仍然一无所获,这其中突显了严重的教与学脱节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自主学习,学习质量差,工作坊教学模式能够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化思维,师生在交流和讨论中展开思想上的碰撞,学生可以将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及时的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给予更加细致而专业的指导,给教师提供了解学生的渠道,促进师生关系,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六、结语

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业前景良好,行业发展速度快,相应的人才需求量大,但随之而来的是人才需求水平的提高。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独辟蹊径,匠心独运,但由于其起步晚、发展时间尚短,目前还不成熟,想要在高校中贯彻落实下去还需要制度的完善与师生的合作,不断调整方法,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诞生以来就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猝不及防,稍不留神就会落后,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为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军.基于“三室一体化”下的全方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6(11).

[2]张瑞.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策略[J].天中学刊,2013(05).

[3]张蕾.微时代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3(08).

作者:胡杨 单位:通化师范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