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传统教堂教学模式与应用型培养目标间存在差距
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项目组的调研发现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够,该门课程是继《土木工程概论》和《土木工程制图》之后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而且课程知识点繁多,识记难度大,且各章节间的关联性不大,容易造成学了就忘或者不知所云的情况发生。那么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提问、布置课外作业、小组调研、讨论等方式来加强互动,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其次,课堂讲授着重于理论知识,对于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不够。举例说明:在讲授石膏这一章节时,课本内容围绕石膏的生产、凝结硬化及主要技术性质展开,教师往往将授课重点放在这些理论知识上面,而恰恰最重要的应用部分却讲解过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材料》上重点体现为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后,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以能选用鉴定材料为最终目的。实际授课中对于这一重点的强调不够,而由于传统教学及考核模式的影响,致使学生以死记硬背掌握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了该项能力的提升。再次,学生学习这门课程主动性不够。由于课程知识点繁多以及传统教学方式等的限制,导致学生接触这门课程时积极性、主动性不够,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土木工程材料》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是联系多门课程的桥梁。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有意识地突出该门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间的联系,举出实例让同学们思考,比如以教室为例,结构类型是框架结构、结构体系是梁-板-柱,这些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知识,但是这些结构构件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这就是《土木工程材料》所要学习的知识,而实际施工的顺序及技术问题则涉及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内容,至于在施工中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则要用到《项目管理》的知识。用这样一个身边的实例来讲解,建立各门课程间的联系,增加同学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主动性,这是非常有效的。
二、实验教学课时较少,学生动手能力差
以往《土木工程材料》教学环节中,课堂讲授占主要部分,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该门课程总学时是60,课堂讲授在52课时左右,实验及实践只有8个课时左右,实验教学所占的比重太小,而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数量有限,想在较少的学时里完成实验项目教学有些难度,再加上学生人数较多,所以很多实验课采用6~8人分组来进行。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对于实验课的兴趣很大,而种种条件的限制并不能满足他们对于实验学习的期望。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大部分学校将实验课安排在课程结束时,即将所有课本知识讲解完之后集中安排实验教学。这样的安排存在一定的弊端,毕竟是新接触的课程,在学习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再回头来进行实验,原来所学的知识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做实验相当于很多东西要重新学习,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从提交上来的实验报告也可以发现,很多同学并没有认真对待,存在抄袭、随意更改等现象。因此,应适当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分小组试验,使得组员内分工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更是锻炼了同学们的沟通、协作能力,所以实验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增加实验课时、合理分配学生小组人数,通过这些基本保证实验教学目的和学生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的培养。实验报告上交可以考虑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可以保证报告的质量,也使小组成员间分工明确并相互督促,积极主动来完成该项任务。
三、忽略认识实践教学环节
从调研中发现,以往《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几乎没有认识实践教学环节,而作为专业基础课,其实肩负着专业入门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并安排认识和实践教学环节,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专业有一定的认识,即认识到自己要学的是什么、将来要做什么样的工作。这样积极的引导和教学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同时主动去了解、思考专业和工作的内容,激发起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这比被动接受效果要好很多。针对这一问题,项目组初步讨论了几种改革的途径和方法。第一,加强认识教学。所谓的“认识”即教导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甚至推广到本专业所要学的知识和技能,具体可以通过参观周围已有建筑物、在建工程及材料加工厂等方法来实现。以参观已有建筑物为例,在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某一方面入手,讲解结构类型、所用建筑材料、设计及施工中要注意的问题,等等,不要求学生短时间内掌握这些知识,而是通过这样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初步培养其专业意识等。第二,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实践包括实验教学环节,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实验教学课时是一个方面,另外,要积极创造实践的机会,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重视。
四、考核模式单一,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据调查,大部分学校该门课程的成绩是以试卷成绩计算,没有考虑实验实践部分的分值,这也造成很多学生忽略实践能力锻炼的重要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一切的教学和考核均应将实践能力纳入教学活动和考核标准当中。针对考核来讲,可将总成绩划分为几部分:试卷成绩60%+实验成绩20%+实践活动10%+课堂表现10%。这样,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验和实践比如调研、认识实习等环节都可以得到学生的重视,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本文作者们在大量调研搜集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土木工程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通过调查、讨论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初步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为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指明了土木工程专业改革和实践的方向。课程体系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要在大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方向,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和改革。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找到适合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方法,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方娟 陈昌禄 罗爱忠 曾倩 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