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承包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给工程管理专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大背景下,本文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提出高等院校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国际工程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深化国际教学理念,培养大量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精通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且跨文化交流能力较强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国际化人才。

关键词:一带一路;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

一、“一带一路”为工程管理专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机遇。(1)新增大量就业机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经济发展不充分,基础设置配套建设较为落后,这为工程建设领域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与更大的发展平台。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仅2018年一季度,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680份,新签合同额达206.3亿美元[2]。更大力度的投资与更多工程项目合同的签订,无疑为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就业机会与更加丰富的就业选择。(2)为专业研究提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给工程管理的研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对外承包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加,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建设层次不断深入,给工程管理专业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大量案例及相关数据,有利于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并根据海外工程的特点,深入进行风险管理及合同管理等领域的研究[3]。

2.挑战。(1)语言障碍致使交流困难。“一带一路”倡议吸引更多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参与对外工程承包,因此对相关从业人员的外语水平,尤其是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大部分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性不高[4],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更是加剧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反感,学生英语综合水平,特别是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水平普遍不高,难以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2)学生实践经历不足致使专业技术能力差。海外工程由于具有不确定性多、风险高的特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实践经验要求更高,而目前多数高校在强调理论知识储备的同时,能给学生提供的专业实践、实习机会有限,这就导致了学生工作后适应性差、适应期长、工作处理不力的现象,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正常进度,增加了各项成本。(3)学生思想意识未及时转变。目前我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十分短缺[5]。而很多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自身思想意识未能及时转变,他们往往觉得工程管理就是一个传统的领域,对工程管理行业的发展缺乏前瞻性和学习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单纯为了应对各门课程的考试,未能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外语能力,并主动了解沿线各国的宗教文化、风俗习惯,未能形成国际化视野,无形之中为今后从事海外工程方面的工作增加了阻碍。

二、工程管理专业主干课程设置现状

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一般为“通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实验教学环节+通选课”,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主要依靠专业基础课与专业选修课。同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计一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施工与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四大知识板块,授课内容受理论的滞后性和教材内容等的限制无法及时融入有关国际工程承包所需要的专业知识,难以根据社会需要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最新的教学培养方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绿色建筑与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监理概论、物业管理、国际工程承包(双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营销与策划、房地产估价以及房地产金融中任选5门。其中仅仅国际工程承包(双语)可以培养学生们站在国际工程的角度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作为专业选修课,由于课时少,不容教师全面展开,因此所学内容比较基础,更注重理论与思维训练,专业性不强,而且还面临着因选课人数过少而停开的可能。因此目前学生在大学期间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涉及对外工程的内容过少,高校无法及时为社会输送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导致对外工程的管理人员缺失严重。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1.注重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高校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仍然重理论轻实践,在培养过程中过度强调理论知识,单单帮助学生们建立了理论框架,却忽视对动手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无法对实际工程有感性深刻的认识,仅仅是纸上谈兵,真正面对工程时容易落差较大、无从下手。因此在专业课程设计上,应以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培养能够胜任工程的人才为目标,加大专业技术课程的比例,同时辅以实验课和实习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比如在课堂上引入案例情景模拟,课下进行工地实地考察、工地模拟施工等,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积累工程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接近实际工程。

2.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与社会文化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6]。参与国际工程的建设势必要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人交流沟通,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化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来说至关重要。首先英语作为国际上的通用语言,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和工程领域的专业英语能力。不仅要注重学生在校期间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在平常的授课中引入双语教学、英文情景剧模拟练习等,培养学生未来在相关就业领域熟练使用英语的能力。另外,由于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跨文化交流时往往会产生观念不同、立场不同和看法不同等等的冲突与矛盾,因此课程设计时应加入跨文化交际课程教育,可以通过通选课的方式或者进行相关视频教育帮助学生解决由于文化差异而带来的种种问题。

3.深化国际化教学理念在专业课中的渗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广,培养具有国际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并拥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已成为必然。在进行专业授课时,尽管专业教材由于理论的滞后性无法及时加入国际工程相关的内容,但教师在课堂上仍可通过PowerPoint或者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工程承包的发展现状,掌握对外承包工程时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心理素质以及文化背景,深刻理解其与国内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法以及法律法规的区别等,培养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具备国际竞争力、紧跟时代进步的工程管理国际化专业人才。以“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为例,教师应在课堂上增加国际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案例,增强学生对国际工程的概念,该教学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张纯威,戴本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承包:地位、动因与策略[J].对外经贸,2017,(11):47-5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18年1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情况[EB/OL].

作者:丁丽萍 史至瑶 王雨晴 宫培松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