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程管理完善措施10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程管理完善措施10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工程管理完善措施10篇

第一篇:现代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措施

一、目前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问题

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意义重大,当然我们也应看到现代电力基建工程管理过程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基建工程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等都制约了管理效率的提高。另外,国民对电力基建工程的认识不深,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这些也是电力工程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进行,一些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改革仅限于形式,并没有达到既定的效果。工作人员乃至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较差,以权谋私等现象频频出现。导致电力企业基建工程从建设开始就存在质量问题,给后期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隐患。总之,我国电力企业基础建设工程管理在制度上到执行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急需解决。

二、优化现代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措施

要实现电力企业基建工程管理的优化,首先应认清电力基建工程的问题根源,明确管理重点。认清问题的根源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这就要求企业管理人员认真了解施工流程,对施工流程进行总结和分析,找到其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关键点,确定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的采取管理措施。这样不但可以为企业节约管理成本,同时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当然,在控制问题根源的基础上要明确电力基建工程管理的方针,更要明确管理重点。根据施工经验,我们将电力企业基建工程管理的重点问题包括:建立电力基建工程管理人员的资质认定,确保其具有管理才能;建立完善的电力基建设施管理制度,并加强执行力度,确保各个环节的合理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人员的责任,严格控制电力企业腐败现象;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并要求参建单位共同遵守;提高企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都把好质量关,为以后的管理打好基础。鉴于电力企业基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其管理的重点,我们将电力企业基建设施管理措施分析如下:

2.1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并严格执行

电力企业基建工程管理之所以问题频出,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机制不健全。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较弱,使管理仅仅拘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因此对于现代电力企业来说,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并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到企业员工严格遵守相关规则。坚决杜绝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建立企业人员相关监督和举报政策,使企业人员能够严格管理自己。落实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分层次管理明确每个管理人员的职责,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电力企业基建管理。我国的电力企业基建管理制度还不完善,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与时俱进,吸收接纳先进的管理制度,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基建设施的管理水平,为人类提供方便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2提高电力企业基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电力企业基建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偏低是影响其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改善这一问题,企业应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如制定电力企业基建管理宣传单,加深其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电力企业会议上列举管理的真实案例,使企业管理人员包括员工都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电力基建管理的重要性。另外,企业可以进行定期的培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电力企业基建设施的管理。电力企业还可以建立员工考核制度,实施优胜劣汰的原则,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3建立完善的电力企业基建设施成本投入制度

电力企业基建工程具有施工量大,工期长,资金投入大等特点。因此我们说,电力企业基建工程建设管理十分重要。一旦管理不当,就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流失,影响施工的进程,也会为以后的管理埋下隐患。为了实现这一点,控制成本是关键,电力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建立完善的企业基建设施成本投入机制,严格控制每一笔资金的投入,确保其合理性。同时,要求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监督,对电力企业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文件以及其他资料进行管理,一切依照法律法规行事,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基建设施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之,电力企业基建设施的建立要在确保质量的同时严格控制成本支出,确保每一笔钱都能用在基建设施上,并且用的合理。

三、结束语

电力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的复杂性给其管理带来了困难。因此我们在明确电力企业基础设施建设重要性的同时,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管理。近年来,我国的电力企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中其他企业的进步,也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当然,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的电力基础设施管理存在着差距,一些管理制度制定后无法实施,甚至管理制度不完善,这些都使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当然,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人员对管理的认识和执行情况。因此电力企业基建设施的管理最终还是应落实到人上,无论是企业管理人员,还是施工员工,都应明确自身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实现电力企业的有效管理。同时,电力企业应不断加大宣传力度,使越来越多的人肯定电力企业基建设施管理的重要性,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作者:姚春雷 单位:宁夏电力建设工程公司

第二篇: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一、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工程管理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变化,在客观上要求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必须适时地进行调整或更新。要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市场、行业与地方经济建设对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更好地体现专业特色,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规律,对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研究,充分考虑学科技术发展对专业的影响,考虑社会和市场对工程管理人才素质的要求,从实际出发,以现有办学条件为基础,改革课程体系,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使专业培养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课程结构与市场经济发展和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课程内容重叠,有些甚至落后,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调整,学生基本训练不够,缺乏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能力和基本的操作技能。

1.1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偏离,缺乏针对性

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做的规定,是确定培养方案的依据,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主要措施和基本保证,然而,在制定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时,相当部分学校均未能实现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严重偏离,这直接导致学生进入社会后不能尽快、很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其一,确定培养目标时,只考虑了学校的整体定位,而忽略了专业自身条件、社会对专业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等因素;其二,培养目标定位偏离现实,一般说来,人才培养目标通常由教育部门或地方主管部门制定,各级学校具体执行,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社会就使用什么样的人才。随着用人制度的变革,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目标逐渐显露缺陷,社会需要的人才没有学校培养,学校培养的人才社会又用不着。不同层次的专业都在追求提升层次,从专科到本科,再从本科至研究生,教育目标严重脱离实际,结果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其三,培养目标界限欠清晰,主要表现为培养目标过于笼统,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明显差别,专业教育过分强调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忽略理论基础的夯实,导致学生缺少应变能力,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课程体系的制定程序欠规范

专业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主要措施和基本保证,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该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培养提高人才专业素养为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必须遵循其内在规律。然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却违背了这一规律,偏离了提高专业素养这一核心,主要表现为制定程序欠规范。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大都采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五方面课程体系结构。而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一般的做法却是在控制的总学时内,首先限定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及学时,设定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的额定学时,再要求在差额学时内确定专业主干课、专业基础课(包括相应的实验课程)。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周期缩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几乎成了所有高校教学改革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然而,每次修订,都必须遵循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模式,在极有限的学时范围内,进行专业课程体系的修订,使得有些专业必开课程,受学时限制,不得不归并在选修课内。在专业选修课内出现“必选”、“限选”之类的课程,正是这一现象的必然结果,而构建的专业课程体系则难以体现提高专业素养这一核心[3]。

1.3课时分配比例欠合理

笔者对中南地区包括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城市学院等在内的几所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进行了调查,对其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从中既可以看出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也能反映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由此,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各类课程比例欠合理,公共基础课占比过高,而专业课占比偏低。有些学校,仅一门英语课,所占比例就达到总学时的8%以上,课时数超过了全部专业主干课课时总数。不合理的学时分配,主干课程课时数偏少,使不同专业之间呈现出较多的共性,很难体现不同专业的专业特色,这必然影响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措施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融管理、经济、技术于一体的复合型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一方面,按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应该保证毕业学生完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工程管理专业本身具有的时代特征,其建设、发展,必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为此,必须以提高专业素质为核心,改革现行人才培养方案。

2.1明确培养目标,优化培养方案

细分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明确培养目标是合理设置培养方案的先决条件。工程管理是融技术、管理、经济、法律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工程管理涉及项目的所有阶段,包括了从工程项目的投资决策分析、计划、执行与控制、经营,以及后评估等,这就要求工程管理者能够从事技术类、管理类(包括项目管理、物业管理和资产管理等)、咨询类(投资咨询、造价咨询等)等多方面的工作。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要求毕业学生成为全面掌握工程管理所有阶段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知识的全能人才,既困难,也不现实。因此,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应充分考虑社会对专业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以及专业自身的条件,确定既适应社会需求,又能体现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四个平台”、“五大方向”体系为原则,明确主要的培养方向(湖南农业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按照这一思想,确定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3个主要培养方向),提出各个方向毕业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要求,以此为基础,优化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避免“万金油”式的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为行业与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2.2理顺课程体系的制定程序

和工程建设一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必须遵循其内在的规律和联系,不仅包括课程内容之间的逻辑关联性,还包括课程体系制定程序的合理性。专业教育以提高专业人才素质为核心,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紧密围绕这一基本原则,理顺课程体系的制定程序,确定合理的优先顺序[4]。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的专业方向以及社会需求特征,明确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首先确定专业主干课,根据主干课程教学需要,确定专业基础课和必要的实践环节,再以此为基础,为拓宽专业知识面,或者作为专业教学的补充,构建必要的专业选修课,其次才是公共基础课。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合理的专业教学体系,形成内容完整、衔接合理的理论、实践课程链,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专业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2.3调整课时分配比例

大学教育注重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还必须培养锻炼学生在课堂之外的自学、自律,以及社会活动等综合能力。正是基于这一思想,高校对大学四年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了限定,然而,如何将有限的课时进行合理分配,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然,不可能确定一个统一的、定量化的课时分配比例,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具体办学条件,以提高专业素质为核心,进行合理的学时分配,却是十分必要的。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主干课程课时数偏少,不同专业之间呈现出较多的共性,很难体现专业特色,那么,对应的解决办法,无疑是改变不合理的学时分配顺序,调整不合理的学时分配比例,按照专业主干、专业基础、实践环节、专业选修、公共基础、素质拓展、公共选修的顺序,优先保证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学时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专业教学与专业人才的质量,真正为社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三、结语

以上对工程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但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内容多、涉及面广,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等特点,而工程管理行业性、时代性,决定了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必须适应行业、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实现专业教育与行业特点、行业执业资格制度、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叠,确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合理比例,加强学生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的能力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以及如何保持课程体系的严肃性,都应该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永恒的课题,值得专业教育工作者们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李明孝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第三篇:工程管理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措施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的实习基地。在松散的校企关系下,建筑开发类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较重、安全风险很高,同时要付出额外的培训、管理成本,学生在实习期间还会给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带来干扰,企业只有付出没有回报,导致大多数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因而学校也难以找到实力雄厚管理水平高的实习基地。没有高水平的实习基地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实习教学。

第二,校企实习合作多以人际关系为纽带,难以实现长期共赢的深度合作关系。目前实习基地难符其名。所谓的实习基地多为实习点,缺乏长期共赢的深度合作关系,实习机会的获得主要靠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家长等与企业某些领导的个人关系,多为短期、零散、肤浅的实习机会。

第三,实习不能按计划实施,实习内容偏重于施工现场,难以深入项目决策领域。虽然校方有完善全面的实习计划,但由于企业缺乏深入理解实习目的且肩负责任的指导人员,缺乏合理组织实习的相应部门,同时由于商业秘密、商业竞争、工作繁忙等原因,实习单位往往难以提供涉及工程项目决策的高级管理内容,而只能以项目现场施工等工程技术类内容为主。

第四,实习内容碎片化,难以形成工程项目管理综合能力。由于工程项目完整周期往往超过一年,各阶段通常又按顺序进行,而实习期间一般均不超过四周,实习时间难以覆盖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学生实习只能接触到几个过程或工序,因此实习内容是碎片化的。即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部门或岗位轮换,也难以对整个项目的全貌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更难以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综合能力。

第五,实习流于形式效果差。实习环节往往是“走马观花”,没能深入项目实际。学生怀着满腔热情却不得不面对严峻的现实,渐渐地将校外实习推入了恶性循环之中。最后,校外实习变为校内自学,个别院校将毕业实习授权于学生,实习的成效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实习内容匮乏且缺乏层次设计,实习方式单一,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第六,学校投入资源不足,实习组织不力。多数高校没能为实习教学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习组织多依靠带队指导教师个人完成,而非依据严密的组织进行,从而造成实习过程断断续续随机进行。指导教师大多是理论课教师,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工程实践和技术应用锻炼,缺乏实践经验,难以胜任实习指导工作。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措施

(一)调动各种资源建设高水平长期共赢的实习基地

实习基地是实习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实习基地管理水平的高低、与校方合作的意愿、规模的大小、业务的种类与多寡、所提供产品和服务质量、企业资质等直接决定着实习教学的效果。没有优秀的实习基地,就没有优秀的实习教学。学校要主动了解企业所需,急企业之所急,发挥科研优势,攻克企业经营中的难题。校企双方要以单位的名义互派相关人员进行业务交流,承担企业员工培训任务,开展多方面、深层次的科研合作,实现信息交流,密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联系,向企业输送优秀的毕业生,使学校切实成为企业经营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校企合作要以等价交换为基础,以合同协议为依据,由相应的管理部门主持运作。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管理支持,企业为学校提供师生实践科研平台,由此才能形成良性互动,高水平长期共赢的实习基地才能够得以建立。能够全方位满足工程管理专业实习教学要求的实习单位是很少的。多数企业业务范围有限,管理风格各异,各具特色,因此一定要建立数量充足的实习基地以满足全方位的实习教学要求。建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监理企业、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建设单位乃至政府相应部门等均可成为实习单位。基地建立后,必须要巩固和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学校与实习基地要建立一定的联系机制,形成紧密同盟,除实习外还要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学校与基地要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交流,及时解决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要组织实习基地单位负责人座谈,听取他们对学校的要求和建议,聘请实习基地单位的专家领导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为学生作报告,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使之敞开实习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便利。

(二)加大实习教学的费用投入

实习教学费用是实习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由于近年来交通费、住宿费、讲课费等不断提高,实习经费往往满足不了实习需要,实习内容和过程受到很大的限制,外地实习更难保证。另外,建设长期共赢的实习基地也需要大量投入资金。因此,加大实习教学的费用投入,编制恰当的实习教学费用预算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科学合理高效地组织实习教学

实习内容要有层次,可分成以下三个层次:基础知识,如识图、测量、施工材料、施工工艺等;专业知识,如财务统计、造价、合同管理、采购库存等;综合知识,如可行性研究、项目策划、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工程监理等。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实习必要的知识,每次实习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实习时间应灵活机动,形式多种多样,认识实习不应过长,以2天为宜,生产实习4周为宜,毕业实习应达5周。实习时间既要有集中也要有分散,主要根据项目进展及实习所依据的条件而定,而不完全取决于教学计划。由于项目的时间跨度大、企业管理人员工作繁忙等,要掌握项目全貌和管理要点,就要将实习时间分散,这样效果更好。实习空间要通畅,避免学生因过于集中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要通过各工作岗位轮换的形式完成全部过程。实习人员的组织要周密协调,分工明确,责任清晰,校方实习人员要有统一标志,实习小组人员数量适当,双方导师事先要充分沟通,完成一切准备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习效率。实习考核是保证实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该通过实习日记、实习表现、实习报告、实习答辩等多渠道考核学生实习。学校要创造条件将基础知识性实习改为校内进行。如创设类工程建设环境,购置各类建筑材料及必要的施工设备和仪器,为学生进行基本的识图、测量、施工工艺等实习提供条件。类工程建设环境的建设可以大幅度提高实习效率,简化管理,且不受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可以多次重复利用。

(四)建立工程项目的音像图文资料

音像图文以其详实、充分、客观、可重复再现历史情境而倍受教育者的青睐。学校及其合作企业要大力推动整个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的音像图文资料的拍摄、编辑、整理、存储、利用等建设性工作。选取的工程项目应具有典型性、先进性、管理科学等特点,且应该是多个项目。资料内容要覆盖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工程造价、招投标、施工过程、采购库存、工程监理、竣工验收、项目运营等全过程,要记录所有会议、讨论、决议文件、背景条件、实施过程等。资料要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涵盖工程技术、企业管理等多学科。学生观摩音像图文资料也是一种实习过程,虽然它比现实的生产实践实习缺乏进行性、动态性,但是它是真实的、不加修饰的,是历史的影像,具有参与性、学习性与实践性。学生通过对音像图文资料的观摩,可以认真研究并汲取管理者的成功经验,可以形成项目管理的综合能力,合理解决现场实习导致的知识和能力的碎片化问题;可以方便重复组织各种范围和专题的小组讨论;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节约时间和费用;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激发其学习热情等。建立工程项目的音像图文资料库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为资料库要不断更新,能充分反映当前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高水平资料库的建设非一校一企所能完成,应举全国高校及企业之力共同完成,实现资源共享。

(五)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工程管理专业实习教学中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要使实习指导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就必须指派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项目管理实践,丰富实践经验,还要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外专家培训教师。同时提高教师的理论科研水平,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完善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确保教师能够胜任实习指导工作。建立工程管理类专业教师准入制度,对教师采取理论与实践的双考核制度,以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全身心投入实习指导工作,提高实习教学效果。

作者:刘玉昌 徐兰英 李晓云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第四篇:土建工程管理的方法

一、土建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制度在任何一项活动或者工作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当前,我国正在建设法治社会,管理的实现也是通过一系列法律制度来约束和保障人们的行为的。对于我们的工程管理来说同样也是。目前在实践中,在工程管理过程中也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管理制度,但是总的来说都不够完善,对整个工程建设的约束和管理力度还是比较有限,在某种情况下不能够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调动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不完善的管理机制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1.2缺乏安全管理意识。在任何施工中我们都一直在强调安全生产,重于泰山,可是无论在任何时候还是不能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不重视对施工安全的管理而造成的,工程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做好及时的防护措施,导致安全事故频发,这不仅使受害人遭受了精神以及财产上的损失,同时还降低了我们的工程管理效果,为企业造成了不少的经济损失,增加了企业的施工成本。

1.3缺乏对相关人员的有效管理。土建工程管理,不仅包括对施工项目、施工材料、施工设备以及施工现场的管理,同时还包括对施工人员在内的所有工作人员的管理,但是往往在实践中,工程管理人员经常忽视甚至故意降低对人员的管理,其原因在于管理人员没有良好的工作责任感,和一些相关的人员有一些交情等,不好意思也不方便对他们进行管理。但是我们知道,工程项目工作人员以及施工人员对于整个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最后的质量来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主观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工程施工效果,因此,缺乏人员管理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1.4工程管理力度分配不合理。工程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具体的操作时机要统筹兼顾又要区别对待,可是从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管理人员很难合理的做到这一点,不是厚此薄彼,就是顾此失彼,不能全面兼顾,并且轻重有别的进行管理,很多不可或缺的管理竟然干脆不管。工程管理的力度分配不合理,直接导致最终不好的管理效果。

二、加强土建工程管理的对策探讨

2.1创新管理理念。时代在不断的发展,管理理念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根据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不同的管理方案,运用创新思维创造出更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得我们的管理卓有成效,充分发挥工程管理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2完善管理监督机制。任何权利都应该在制度约束下行使,任何行为都应该受到相应制度的规范。只有加强完善工程管理的制约和监督管理机制,才能使得我们的管理工作有所可依,我们也才能依制度来进行管理,依制度来判断行为是否合乎标准,依制度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者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使我们的管理有条不紊的运行。

2.3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可以说是整个工程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不仅是我们尊重生命,懂法守法的具体表现,也是我们企业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一定要加强对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2.4加强材料和设备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几乎占据了整个工程成本的大部分。由于施工人员使用不当或者施工方法不合理等因素,我们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往往会出现浪费,随意使用的现象。为了更好的控制好工程造价,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对材料和设备进行有效管理。

三、结束语

总之,土建工程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建设过程当中,对于施工安全、施工建设成本、施工质量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工程管理得当,必定会更好的促进土建行业的发展,但是目前从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土建工程管理还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到位,还需要采取很多措施来完善,因此,我们应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改善土建工程管理,更好的发挥工程管理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便于更好的促进建设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王健 单位:黑龙江省八建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第五篇: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管理

一、对农村人畜饮水的水质要求

为了保证农村地区人畜饮水安全,向农村地区供应的水质必须达到国家法定的标准,我国出台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已经明确规定了饮用水的质量标准,其中包括水体的化学特征、物理特征、毒理学、细菌学四大指标。水体的物理特征主要涵盖了水体的气味、浑浊度等各项指标,要求从感官上不能带给人不良的刺激。水体的化学特征主要涵盖了水的酸碱度、硬度、铁、铜、锌、锰等各项化学元素的指标,一旦超过标准指数水体就会发红、发黑,并带有异味和异臭等,烧开之后会产生沉淀,不适宜引用。农村地区饮水常见的问题就是地下水含铁、锰、锌等化学元素超标,必须采取除铁、锰、锌措施才可引用。在降低水的硬度上比较困难,一般的农村地区无法实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能选择其他水源。水体的毒理学主要涵盖了铝、氰化物、氟化物、砷等有毒物质,超过指标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氟含量较高的水是无法作为饮用水使用的。水体细菌学主要涵盖了细菌的总数、大肠菌群,通过科学的消毒使水质达到合格的标准。保障农民群众饮水安全是建设农村人畜饮水工程的重要目的,如何实现这一目的,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

二、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的几点措施

1.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

对于水源的考虑和运用一定要将眼光放长远,考虑当下的同时照顾到未来的利用;既要考虑水量的问题,也要兼顾水质的问题。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可以建立高标准的水源工程,确保在干旱年月农民群众有水吃。同时必须科学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如需使用深层地下水资源时,必须做到采补平衡,保证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

要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确定农村地区的饮水工程建设的规模和标准,确保建设资金的充足,工程配套设施齐全,质量合格。

3.注重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一是要注重对饮用水水源的保护。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区域,制定科学的保护手段,尤其是加强饮用水水源周围环境的治理和管理,重点是排污口的管理,严格限制有害化学制剂的使用,坚决制止垃圾等生活废弃物的乱放,尽可能的降低水资源的污染程度。二是要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在一些条件较好,但实际饮用水供应设施相对落后或者缺乏的地区,可以根据情况建立自来水供应工程;对于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并恢复较为困难的地区,要及时更换饮水源;一些缺乏必要饮用水处理设施的饮水工程,必须加强水处理设施建设。

4.加强水质检测

为了保住农村地区供水水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必须加强实地水质检测工作,重点加强对水源、供水厂、管网末梢水的检验,及时分析各元素含量指标,确保饮水的安全。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

加强对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的科学管理是保证农村地区供水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充分发挥饮水设施效益的重要工作。对于现成或者正在修建的工程加大巡查和管理力度,尤其是已成的工程,严格管理和维护,保证其发挥最佳的效能。

1.建立管理责任制

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必须权责明确,建立必要的管理组织或机构,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加强岗位责任制教育,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也可实现承保或者联办机制,交由责任心强、有专业技能的人员进行管理,签订承保责任合同,权、责、利严格分明。各级管理组织要充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水源保护、工程维护、节水机制、水费征收等具体内容的规章制度。饮水水费征收标准根据工程维护、设备更换、人员薪金等具体开支确定。对于一些乡镇企业饮水工程,可以适当提升水费标准。

2.工程管理

一是要加强水源工程管理。严格按照国家制定出台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中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水源管理的实际情况,科学划定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定期组织人员巡视检查,及时排除各种影响水源安全的问题;二是加强净水工程管理。净水工程是整个饮水工程建设系统中必不可少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是保证人畜饮水安全的重要手段,要想确保水质良好,过滤池中的材料必须定期更换,按照国家要求的指标进行更换;过滤药剂的管理交由专人负责,在根据水质情况、净水技能、相关实验以及设施要求等条件进行科学使用。三是加强供水设备的管理。供水设备是饮水工程中基础性设备,主要包括水闸、水表、水龙头、水泵、水电机等,要加大巡查维护力度,及时发现螺丝松动等问题并当即解决,保证供水的正常秩序。并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保证水质在规定标准之上。

作者:冉勇 单位:贵州省印江县洋溪镇水务站

第六篇: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而且大部分建筑企业在解决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传统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使的人们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管理措施不合理、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等。其中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目前人们在对我国建筑工程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其中敁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模式的不合理,这主要体现为人们将?些新时代的建筑设计理念,强行的融入到.些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当中,这就使得行政指令和逑筑丨:程符现体制出现相K冲文的怙况第二,人员素质的现状。目前我国建筑企业的队伍粮体普遍素质较低,且结构层次不合理。首先是缺乏高学历人员,大多数人员学历较低;其次是较重视工程的技术人员,而轻视专业的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合格的工程管理人员。尤其目前我国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一个行业,其一线操作工的技能水平低,尤其是农民工素质需要提高,这也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因素,很多的操作工没有经过任何的培训,进而不仅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而且易发生安全事故。

二、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完成施工之后,最终所呈现出的工程质量高低、施工周期等方面都和工程的造价有着直接的联系,这方面实际上对于建筑工程最终所能够得到的相应效益相关。而在我国当前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城市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和谐性,保证工程质量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管理人员如何对工程管理措施加以应用,对工程质研加以把握,对于最终的工程质量有着直接联系。建筑工程项目在实际执行现场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对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视:首先,工程的质景管理措施,这方面的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执行过程中的关键所在。其工程质量的高低不单单会对于社会和谐发展带来影响,还会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因此,必须要通过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来最大下限度的满足工程施工质量需求。由于建筑工程在实际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会反映出工程的实际状况,那么就必须要对每个环节都采取完善的管理、监督措施;其次,工程施工的进度管理,利用完善的进度管理措施,能够使得工程建设期间各个不同环节得到保障,确保工程能够如期施工完成。如果说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大对于工程的管理进度,就极有可能会出现工期延误的情况,这不仅会导致C程质量受到影响,还会使得工程无法如期交工,那么就可能会出现合同违约而出现违约金赔付。因此,在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务必要针对工程施工进度以及相应的施工环节采取完善的计划措施;最后,资金控制。任何一个建筑工程体系中极为敏感的一个因素就是资金,要使得每一部分的资金得到合理利用,都必须要采取完善的规划措施,使得资金方面的问题处在预算结果内。

根据上述问题,我认为现场管理控制应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第一是培养员工的安全观念。工程项目的成败在于工作人员。要想圆满顺利完成一项质量过关的工程,拥有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施工团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安全管理,各级领导应该以身作则,成立安全小组,针对实际情况制定规范的操作制度,安排专门技术人员对所有现场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并且落实到位,这样可以提高整体质量水平,以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安全完成。

第二,深入改革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其一是改革管理观念,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与传统的工程管理观念不同,现在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是追求盈利,特点是科学地决策管理,同时追求创新发展。其二是改革管理体制,具体包括分离总承包人施工管理和作用职能,弹性的用工制度,设置总公司的组织结构要符合市场要求,有效地结合集权和分权,组织机构要机动灵活等。组织机构要机动灵活等。

第三,釆取协调和监督措施建筑工程项目进行一般都会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最常见的就是停水断电、机器故障等。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执行建筑工程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在施工期间所来的正面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管理措施的应用不但使得建筑工程本身的施工质量得到了保障,还使得建筑企业能够更好的在建筑行业中进行发展。因此,针对建筑工程的工程管理措施的强化,是我国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筑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

作者:吴春涛 单位:五常市拉林镇规划办公室

第七篇:道路桥梁施工和工程管理的探讨

一、目前道桥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道路桥梁数的量非常的多,但是由于道桥工程管理不善导致了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的情况也非常多。致使我国失败的道桥工程需要翻新、维修或者重建,这给人们的出行和国家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道路桥梁出现问题的原因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1道桥工程在建筑中质量不合格

国家权威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道桥工程建设后有四成本身就是不合格的,根本谈不上优良了。比如武汉白沙州大桥建成后的修正次数达到了30多次。我国道桥工程质量不合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路桥梁出现裂缝,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桥梁的美观,更主要的是这种桥梁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很大的威胁。这种现象出现的因为不仅是所选原料的质量有问题,还有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合理性。比如混凝土在存放过程中被环境污染或者工作人员不重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某些施工人员不安标准来使用,这些因素导致了桥梁出现裂缝。二是桥梁表层脱落问题,现在桥梁表层脱落的现象比较普遍,对过往车辆的安全有很大的隐患。产生这个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工程管理人员在施工工序方面控制的工作没做好,不重视自己的工作大多是走个形式,只关注表面的质量。其次桥梁的维修人员也不按时在完工后到现场对桥梁进行维修观察。最后由于我国汽车的数量快速的增长,对桥梁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加速了桥梁表层脱落的进程。

1.2“豆腐渣”工程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豆腐渣工程指的是不能保证使用的安全性或者在使用中不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工程。豆腐渣工程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和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豆腐渣工程在道桥施工管理中是重点的关注对象,是国家和人民最为关系的问题,使工程成为豆腐渣工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使用不合格材料,建设方法技术不正确,人为和环境因素等,人为因素是对工程质量影响的最主要因素。

1.3没有对工程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道桥工程项目在工程建设中的难度较大,且缺乏严格的控制施工进度的措施,导致了部分道桥工程延期完工的情况。我国道桥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通常比较繁重,影响其施工进度的因素也非常的多,比如工程地点的地形地质和温度气候等都能对工程造成影响。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预见的事情也给如期完成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1.4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质量观念偏低

施工中工作人员存在着专业知识不扎实和对待工作的态度不端正的现象。相关工作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太淡薄,导致工程质量的管理不到位和管理上的混乱。没有科学合理的对工程进行建设,影响了预定的施工计划和施工工期,管理人员贪污腐败是事情也时有发生,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和国家资金的大量浪费。

1.5对施工进度的控制不严格

由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难度很大,且道桥管理过程中缺乏对施工进度的控制,所以影响了道桥工程的工期出现延期竣工的情况。众人皆知的是目前我国建设的道桥工程项目任务繁杂,影响工程各个指标的因素也非常多,比如拟建区域的天气情况地形地貌等都能对工程产生影响。同时施工中出现的不可控和不可预料的事情也会给道桥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一定的麻烦。由于建设道桥工程的实际周期通常比合同上的预计工程较长,且在施工过程中缺乏严格的施工进度管理,导致了竣工验收常常延期。

二、道桥工程施工中优化管理的方法措施

2.1保证工程施工的环境条件,控制施工质量

在施工现场一定好对不同施工环境进行区别开来,可以用不同的颜色以及标志进行标明,以避免施工事故的出现。同时,保证施工现场的温度事宜,当环境温度达到37.5℃以上的时候,人体就很难排除热量导致身体上的不适应,就会出现应激性降低和手速跟不上大脑的现象,也会出现头晕的现象,容易导致施工事故的出现。当环境温度低的时候,会导致工作人员手脚的不灵活,诱发施工事故。因此就需要在环境条件比较适宜的情况下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从而提升施工质量。整个道桥工程施工的核心内容是工程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通过对施工技术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控制,重点是加强对桥梁的裂缝以及路桥过度段的施工管理,保证所用添料的质量和路基的稳固,出现不合格的地基是可以采用排水结构或者灰土垫层等方法进行改善,可用质量好的混泥土材料对桥梁上的裂缝进行修理,从而提升施工整体质量。

2.2确定安全管理的安全责任制,完善施工安全措施

在施工中最重要的就是工作人员和工程质量的安全,首先必须确保工作人员有合理的饮食和作息实践,道桥工程的劳动量通常都比较大,如果休息和饮食达不到要求会导致工作人员出现疲劳,影响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工程的质量,出现安全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可以采取工作人员轮班工作的方法,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确保他们有体力和精力去完成工作。而相对道桥工程施工管理进行合理的管理需要确定安全责任制度,注意实际工作落实的制度,将企业领导到底层工作人员每个人的责任和工作都落实到项目中,对施工现场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管理,落实到每个人和每个环节。收集各种施工数据、设计方案和所用设备,让可能发生的项目事故查有所依,将收集的数据作为重要依据,切实有效的对施工进行管理和控制。

2.3对施工进度进行管理

对施工进度进行管理,保证工程施工按时完成是工程管理中的重点工作。需要管理人员仔细的分析工程项目中的每个环节,确定每个环节在预定实践内完成,管理人员要制定出详细的工程工作进度,不仅要对大型的工程项目进行管理,还要关注工程的每个点,比如某个环节是否按照预定的计划实施,工程的综合水平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一定切实的记录工作记录和工作数据,促使工程按时完成。

2.4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道桥工程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综合素质水平过低可能会出现操作不规范、不听从上级指挥和蛮干的现象等。在施工前一定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安全和技术安全方面的培训,让其明确自身工作的内容和目标,并且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方面的知识。防止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同时,使施工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按时保质的完成施工任务。只要建立起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施工团队,才更加有利于施工队伍的整体管理以及施工的最终成效。

2.5加强管理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施工技术和工艺

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是道桥工程施工阶段的核心,一定要对道桥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进行管理,特别是加强对桥梁裂缝和桥梁表层脱落以及道桥过渡段的管理力度,确保所使用的填料质量的安全和路基的稳固。对于不合格的地基可以采用灰土垫层、排水固结等方法,桥梁的雷锋结构应该选用质量最好的混凝土加以修补,最大限度上减少或者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三、结语

道桥工程作为一项周期性长涉及面广的技术经济活动,在对道桥工程项目进行项目工程管理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现存的问题,对其加以研究和分析最后结合实际解决问题。其次要合理的处理好各个方面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工程的质量会对企业的信誉和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必须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力度,确保国家和人们的安全和利益。道桥工程建成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名誉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道路桥梁工程的管理一定不能松懈,在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都加强检查,杜绝工程失误的情况发生,确保工程保质保量的完成

作者:刘鑫 单位: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第八篇:城市路灯设施运行与维护工程管理

一、我国城市路灯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设方面

目前,我国城市路灯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建设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建设市场混乱。由于建设市场的混乱,导致有的施工企业缺乏应有的资历,造成了施工质量差和遗留隐患多等众多问题。这样给专门部门的后期管理带来了麻烦。2)路灯设施样式繁杂多样,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美化工作。这主要是由于路灯变换频繁而造成视觉混乱,也会影响到城市的景观效果。3)缺乏对路灯设施的统一规划。路灯设施是道路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建设中没有统一的规划往往是由建设单位的路灯发展和更新的太快所造成的。4)路灯建设单位与专业部门缺乏应有的配合。城市的路灯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需要建设单位规范的实施,也需要有关部门的有效管理,如果两者缺乏了应有的配合,就会导致建设的不合格或者是管理的不到位等诸多现象。

1.2管理方面

由于当前我国的城市路灯设施管理还没有形成统一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使得路灯设施被损坏的现象比较严重,针对这一问题,从管理方面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1)当前路灯设施管理职责分工不明确,造成群众反应问题的难度加大。没有统一化和科学化的管理,造成了管理和维护都不到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2)设施的管理还存在较大的空白区。部分设施的损坏以及不能正常运作,主要是由于建设单位的缺乏管理。3)城市路灯多头管理现状不利于政府部门的监管。要改善人民的生活,必须得提高管理水平,然而,城市路灯多头管理现状的存在给政府部门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4)对设施的管理不到位,给社会带来了不和谐的因素。现在正是我国经济的快速上升期,城市的基础建设增长大幅度加快,基于各种原因的路灯管理不到位,这些都显然不利于和谐社会这一最终目标的建立。

1.3体制方面

我国现在城市路灯设施存在的问题,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这要有以下三类,首先,管理体制不对,管理工作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缺少强有力的体制对路灯设施进行有效的制约,导致很多管理工作难以到位。其次,政府与企业的权责分工不清。一些企业参与路灯设施建设的力度不够,而更多的期望则放在政府那边,政府对于路灯设施的管理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的使用中,路灯出现了故障而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维修。最后,多头管理,矛盾丛生。不同地点部门由于管理分工的不明确,主要是由于路灯设施管理体制的各种弊端造成的。

二、提高城市路灯设施日常管理水平的措施

2.1以人为本,重视道路照明的功能性

路灯的首要功能是作为夜间照明的使用,然而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路灯的其他使用要求越来越多,首先,对路灯的亮度和光色等要求也比以往更加严格,仅仅是照明的功能已不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其次,现在的路灯还要求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从而可以美化城市,给城市的人们带来一定的舒适感。因此,以人为本,使得城市路灯的功能多样化,注重路灯照明的设计更加重要。

2.2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实行智能化管理

要改善城市路灯的现状,必须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对其实行智能化管理。我国城市路灯设施管理的现状主要是由其管理程度的不重视和管理水平的落后所造成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路灯管理制度,为实施城市照明工作和城市美化工作的建设提供指导。根据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及时认识到现在所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将智能化管理应用到路灯设施管理中。同时做好长期的规划,对于巡查、保护和维修等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说明,将职责落到个人、落实到部门;并且制定相关的办事机制,保证路灯设施管理工作能够有章可循。在智能管理的机制下,要求管理部门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从而提高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城市路灯设施管理氛围,确保我国城市路灯设施的正常运行。

2.3改进路灯节能亮化,推广城市绿色照明

在实际的路灯设施管理工作中,要推广城市的绿色管理,就要求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的范围内提倡节能照明,但是,同时也要保证不影响人们的正常活动。在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将路面的亮度降低,为城市绿色照明提供条件。具体可以采取的措施就是有规律性的间隙关闭部分的路灯,也可以适量地降低路灯的供电电压,同时,按实际的需求制定合理的照度标准,最终达到节能的目的。

2.4加强维护,提高效益

加强城市路灯设施的维护,提高城市路灯的使用效率,可以先采用城市照明自动化控制系统,使得一定范围内的城市路灯可以进行自动化控制。同时,可以在城市路灯设施中添加自动报警系统,这样可以在路灯出现故障的时候,高效地进行人员的调度。而对于路灯防盗方面也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城市照明的主要特点是面积广,路灯数量多。致使城市路灯管理难度大,再加上路灯设施是由比较昂贵的物质制造而成的,所以,一些违法分子就会盗窃路灯设施以谋取利益,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城市路灯设施的破坏程度。因此,要求城市路灯管理部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总结

总而言之,城市路灯管理与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是我国建设现代化美丽城市的必要举措。城市路灯管理的总体目标是改善人们的生活,促进社会的高速发展。所以,要求我们认识我国城市的路灯管理现状,明确我国城市路灯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并提出对提高我国城市路灯设施管理水平的措施,力求有效地解决我国城市路灯的管理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城市路灯管理与建设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作者:朱满英 单位:武平县城镇夜景工程管理办公室

第九篇:浅谈水土保持工程管理

一、我国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特点及加强工程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1水土保持工程的特点

水土保持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具备地域分布广、学科涉及多、投资金额大、工程见效慢等特点,具体表现在:其一,我国水土保持工程广泛分布在城市、农村、水系、平原、高山、沙漠等不同地域,受当地地质条件、气候变化、人文风俗等因素的影响,使水土保持工程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其二,水土保持工程覆盖农、林、水、牧等多个领域,使其拥有多种工程类型,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其三,水土保持工程效益重点表现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方面,一项工程往往需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建设时间,不仅需要耗费巨额资金,而且效益回收带有滞后性。

1.2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的必要性

在我国各项经济建设与国际规则逐步接轨的背景下,必须促使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设市场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完善项目管理提高水土保持工程效益,加快与国际规则的顺利接轨。当前,我国水利部已将水土保持工程纳入到水利工程项目范畴内进行统一监管,并按照国际工程建设管理惯例,实施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在实际运行中,各地水土保持部门是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主体,其既要代表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又要兼顾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服务、经营管理等职能;既是水土保持工程项目法人,又是设计方、施工方和监理方,从而使得水土保持部门的管理职责多且混杂。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的缺陷日益凸显,如工程质量、进度失控,资金管理不到位,效益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水土保持工程的管理机制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为了进一步规范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市场,实现工程管理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目标,必须对现有的项目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弥补管理机制存在的缺陷,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二、提高水土保持工程管理质量的有效途径

2.1积极做好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

在工程项目开始建设之前,应当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项目建议书等,然后报送给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当项目获批之后,可按照国家水利部下达的资金计划,制定项目总体实施方案。同时,各项目区可以小流域为单位,填报开工申请表,经由水利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招投标和施工工作。通常情况下,以水土保持工程概预算定额为依据,并结合各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水土保持项目进行概预算,这样不但能够确定国有资产的使用依据,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用。

2.2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应当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相关管理制度。首先,应按有关文件规定建立项目法人制。可以由项目区来确定项目法人,并由项目所在地的市或县成立专项领导班组,下设项目建设负责办公室,主要负责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其次,建立完善的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按照国家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选择有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负责工程建设;最后,应健全工程监理制度。在水土保持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为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应当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督机制,可由具备相应监理资质的监理机构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这不但能够确保工程质量,而且还能提高经济效益。

2.3设置专门的工程管理机构

在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应当设立专门的工程管理机构,由其全权负责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形成的固定资产,这有利于确保工程项目的保值与增值。该机构有权对工程以对外承包、租赁、拍卖以及股份制合作等形式进行管理,同时,可将承保所获得的全部收益继续用于工程项目的后期管理和维护上。

2.4构建完善的预防监督评价体系

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突出强调预防保护管理,通过构建完善的预防监督评价体系,强化对现有植被和治理成果的保护,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对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管,严厉杜绝出现边治理、边破坏的问题,利用预防监测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现象再次发生。为此,水土保持工程管理要积极开展项目监测工作,将各项监测指标落实到位,构建完善的监测评价体系,为客观评价工程效益提供可靠依据。

2.5加强工程项目的后续管理工作

水土保持工程管理成果既要考虑经济效益目标,又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目标。虽然水土保持项目属于国家所有,但是在项目管理权限上必须明确区分,使工程管理在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利益诱导将大量管理工作交由治理区的集体和群众负责。对于公益性水土保持工程,可采取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以合同为依据进行管理;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水土保持工程,可采取个人承包、集体承包等形式进行经营管理。

三、结论

总而言之,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想要进一步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就必须做好管理工作。为此,应当对水土保持工程管理体制进行适当改革,并对相关的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全面、系统地做好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效益得以充分发挥,这有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作者:王学进 单位:盘县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第十篇:高校后勤维修工程管理研究

一、高校后勤维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维修工程项目缺乏规划性。我国许多高校都是几十年前建成的,有的时间甚至更长,许多基础设施老化,多年未能进行大规模修缮,这一现状已不能适应当前高校发展的要求,大量的办公用房、实验室、道路、绿化都等待返修改善。可是高校每年的维修资金十分有限,由于项目多,资金紧张,高校的维修项目立项时,严重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但是先修建什么,后修建什么没有一个整体规划,主要凭现实急需和领导意见办事;加之高校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到以规模扩大为主的外延发展建设,维修、改造等小型的零星工程项目未能摆到重要位置,造成的结果是维修工程项目缺乏规划性。

(二)维修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高校维修工程主要由学校总务处等后勤部门直接实施,由于维修工程量小,加之高校后勤维修工程项目复杂多样,类型五花八门,存在着对建立系统维修工程管理制度有畏难情绪,对建立维修工程管理制度重视程度不够。许多高校在维修工程管理中缺乏维修立项、项目批准程序、施工单位选择、材料采购、现场管理、竣工资料的收集、维修后的保修和使用情况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或措施,使维修工程无章可循、无据可依,造成部分高校维修工程管理制度不健全。

(三)维修工程造价管理不完善。我国工程造价主要依据相关定额进行预结算,由于高校维修工程类型多样,定额不能完全包括维修工程的所有项目,使得有些维修工程无据可依,有些单个工程项目金额不大,且多为临时或突发性的,计划性较差;加之施工时间紧,缺乏招标环节,项目实施中常采用“口头协议”,使得材料的认价困难,维修工程内容的变化、增加、窝工、返工以及定额的滞后和市场的变化都增加了维修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有些施工单位预算高估冒算,利用虚报工程量,增大材料单价,重复计算工程量等手段提高工程造价,造成维修工程造价管理不完善。

(四)审计监督环节有待提高。审计部门对小型维修项目工程的审计是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环。但一般高校的审计部门就有几名员工,学校需要审计的项目很多,审计部门主要把精力集中在大型新建工程的过程审计和结算审计中。高校维修工程主要包括自行决定的改造、修缮、装修、道路、上下水以及一些基建工程配套附属工程等,且这类工程的特点是种类繁多、分布零散、施工点多、单个工程金额不大,同时,工程施工随意性较强,通常无正规的专业设计,维修时间相对集中,常利用寒、暑假突击施工,校方对工程监督管理比较困难,漏洞相对也较多。进而忽视了小型维修项目的审计,高校对小型维修项目工程审计监督环节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加强维修工程施工过程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规范维修工程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维修工程管理制度,可以使维修工程项目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高校维修工程管理制度的制定,应结合高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以满足教学科研需要为出发点。高校维修工程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维修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二是维修工程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及考勤、考核、奖惩制度;三是维修工程申报程序和批准手续;四是工程招标管理和合同管理制度;五是工程施工管理和工程审计制度等。

(二)提高维修项目的计划性。高校维修部门要对学校需要维修的项目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学校所需维修项目的全部现状,并建立相关资料的档案。在全面了解现状基础上,每年年底先由各学院、系、资产等部门提出维修项目,再由后勤部门会同财务、审计、资产等部门规划论证。对维修立项要组织专业人员现场考察、调研,与申报用户沟通,明确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减少维修工作中的盲目性。对已经批准的立项项目,管理部门要统筹好维修资金,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来安排维修项目的设计和施工顺序,尽量防止超计划施工。

(三)加强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积极推行维修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降低建设成本和提高工程质量。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维修项目校内公开招标的起点金额。为了统筹招投标活动,可组建招标领导小组,成员由基建、纪检、财务、审计等部门人员和建筑专家、法律专家组成。所有招投标活动必须在招标领导小组领导下,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来进行。推行招投标制度有助于建设成本的降低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优选施工单位。无论是实行招投标的维修项目,还是未实行招投标的小型维修项目都必须签订施工合同;订立合同时,应明确定额套用、费用计取、材料供应、质量标准、工期进度、安全施工、结算方式、质保期限、违约责任等方面,并对承包方擅自转包、违规操作等明确处罚措施及相应的责任追究办法,从而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保证。

(四)重视施工现场监督管理。维修项目的施工有别于新建工程,不可预见因素较多,因此在施工阶段除了实现与项目相关的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以外,对施工全程的监督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应该指派有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全程跟踪监督,制约并配合施工单位,以确保工程方案落到实处,处理好突发情况。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招投标文件、合同条款、施工规范等,督促施工单位施工,合理安排工程进度,严把工程材料关,防止以次充好,保证工程质量。严格控制工程变更,无特殊情况坚决不作工程变更,对必须变更的项目,要先计价后,按照变更的程序和手续进行审批。维修工程完工后,要细心做好工程验收,对于因种种原因导致工程没有按时完成、产生质量问题、不能顺利验收等情况,需要明确甲乙双方的责任,并承担相应的费用等责任后果。

(五)加大维修工程审计力度。工程审计是建设单位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的重要部分。高校加强对维修工程的审计工作已成为节约有限资金、发挥资金的最大收益的重要渠道。学校为了克服事后审计的被动局面,减少事后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应根据维修工程的性质加强对所有维修工程全过程的审计管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审计范围主要有:维修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审计、工程量审计、定额套用审计、材料价差审计及其他费用的审计。

作者:李炎 单位:扬州大学后勤保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