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水利工程管理思路(7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水利工程管理思路(7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水利工程管理思路(7篇)

第一篇: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摘要】随着国家对社会生活环境的不断重视,以水利为代表的一系列新能源的发展迎来了春天,水利工程项目已逐步成为社会建筑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对象,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风起云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被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处这个的社会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本文就是重点研究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让水利工程管理插上信息化技术的翅膀必将使管理更为便捷和高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水利工程;工程管理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我国自建国以来就十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工程管理,其不仅仅可以有效解除水灾对民众的影响,还能对水资源进行更合理的利用和开发。在水利工程中应用信息化技术,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在供水、防洪、发电、灌溉等环节均借助信息化来加以控制,可以大大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质效。

1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概述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控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我国的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关乎着农业发展与人们的正常用水,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与一般的工程项目相比,水利工程管理具有周期长、难度大等特点,由于水利工程的规模大、涉及到的人员数量多等,因此,管理难度很大,管理工作容易遇到困难,目前的机械式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运用优点

由于所处的地形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实际施工阶段会出现不易检测等多种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水利工程手工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就要运用较强的信息化技术进行相关的技术。运用信息技术,水利工程测绘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总之,运用信息化技术,原因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2.1精确度高

作为现代科技进步的产物,与传统人工操作相比,信息技术可以达到各项工作的高度,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运用各项技术,可以提高水利工程结果的准确度,以全球定位技术为例,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动态观测准确度则能够达到±(10+1×10-6×D)mm,静态观测准确度能够达到±(3+1×10-6×D)mm,这些都是传统人工都无法达到的。

2.2适应性强

在水利工程管理中涉及到的内容多,因此管理难度相对较大,而且管理效果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信息技术可以增强管理的适应性,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间,信息技术都可以辅助人员管理,提升了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适应性。

2.3自动化好

信息技术不仅提升了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还提高了水利工程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在水利工程管理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多数工作内容都实现了自动化,进而提高了工作的精度,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作业量,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4抗干扰强

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多数是通过工作人员来完成,人的行为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观性较大,如技术水平、管理素质、情绪表现等,难以有效的保障工程管理的精确度和效率性。运用信息技术后,根据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需求,制定一个规范的系统,虽然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但是在信息系统的功能约束下,管理人员的操作受到规范,这样大大提升了水利工程管理的抗干扰性。

3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价值

3.1在水利工程中数据共享中的价值

运用信息技术全面、准确地去分析管理过程,将很复杂的管理过程形象的描绘出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实现工程三维定位观察。

3.2在施工制度和体系设定中的价值

为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安全,在施工中容易发生问题与存在隐患的环节引入信息化技术,不断地改进完善管理体系,建立适用的施工制度;运用信息化的技术检查和制定达到合理的标准。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发现并更正错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3.3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面的价值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范围较广,因此需要高度关注安全问题。运用信息技术,检测施工的运行状态,确保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

4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运用的注意事项

4.1注重加强在数据采集环节的运用

把全球定位信息技术引入管理数据采集环节,是当前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最新应用,该技术不仅仅能够较大的提升数据采集的精确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水利工程管理数据采集的各项要求,不仅仅具有准确性,还具有实时性,还能实现对数据的及时更新,这是老旧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此外,GPS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不仅仅能够适应外部的各种环境,还能灵活、快速的采集数据,哪怕就是遇到一些应急的突发情况,也能快速做出反应,保证所需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为水利工程管理有效性提供重要支持。

4.2注重加强在工程监测环节的运用

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对水利工程实施监测一直是一项重要内容,采取以往较为老旧的监测技术,不仅仅耗时耗力,而且精度也十分的不准确,在当今GPS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该环节的技术应用得到了发挥。在该技术应用过程中,能够实现连续6h的观测精度误差小于1mm,垂直观测值的精度误差小于1mm,这种检测精度是以往所不可企及的。此外,利用GPS技术进行监测只需要设置一个监测点即可,就能实现对数据的准确接受,还能实现对数据的完全解码,该监测方法是传统方法所无法达到的。该技术的数据监测还能实现不受外界气候、温度等环境的影响,监测的效益和效果大大提升。

4.3注重加强在工程绘图环节的运用

工程绘图管理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占据的地位非常重要,如果采用传统的手工水利工程绘图技术和管理手段,其效率是十分低下的,不仅仅费力、费神、费时,而且还不能确保其准确性,一旦发生误差和差错,则会面临“局部带动全部”、“推倒重来”的尴尬境地,这与社会越来越高的工作效益是不相符合的。目前,如果引入CAD工程绘图技术,在这个庞大的信息技术系统支撑下,其制图不仅仅制作方便,而且修改方便,准确率也较高,这给水利工程管理效果的提升带来了很稳定的支持,让水利工程设计进入了高精准时代。

4.4注重加强在工程辅助环节的运用

在所有水利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其内容是极其庞杂的、繁杂的,其中涉及到的管理内容也是较为复杂的,利用传统的管理办法,想要做到尽善尽美是比较困难的。但如果采取CAD技术,使此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发挥辅助作用,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该技术具备较为强大的绘画功能,基础数据的处理功能,并且能够对数据的使用实现可视化,为工程制图和设计均提供了很好的支撑。此外,该技术所包含的VBA、VisualLISP、AutoLISP技术,为工作人员提供了高级的语言编程环境,该语言能够很好的克服由于水利工程内部结构复杂带来的难度,用程序来实现制图的参数化,在支持水利工程数据处理的同时也提升了管理者的管理效益。

5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得到有效的运用,具体分析如下:

5.1遥感技术

该技术利用地表物体的反射与发射电磁波获得需要的信息。目前日本、美国在这方面的技术较发达,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发展得也很迅速,遥感技术因其高超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识别精度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得到运用。在防洪抗灾、项目执法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利用遥感技术收集水利方面影像数据,获取所需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开发水利工程项目。还可以全面的监测洪涝灾害后的灾区,精确的进行测量评估,给救灾决策部门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5.2卫星定位技术

该技术可以为人类提供准确的定位服务,被广泛的应用于交通、水利、军事等领域,提高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效率。我国目前使用的卫星定位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定位技术在抗洪救灾和防灾工作中,可以准确定位受灾区域,为灾情救援与控制提供有效的信息,极大提高了对灾害的应急反应速度。同样,卫星定位技术也可为水利项目的开发提供准确的信息定位。

5.3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该系统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应用广泛,是计算机技术、三维技术和遥感技术的综合体,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地理坐标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中最重要的功能,地理坐标可以精准的确定水利工程的位置,另外,还具有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例如可以统计分析水资源量、受灾面积等,为水情预报、防汛决策等提供可靠的数据,实现水利工程管理中对灾情、水情的粗略定量分析。

6结束语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水利工程管理带来推动作用,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引入信息化技术,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带入到了一个便捷、高效、快速、准确的发展时期,将不断为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提供源泉和动力,必将推动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必须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特点结合起来,将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并以此为契机,实现项目建设与管理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加大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力度,使其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为水利工程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民峰,贾向峰,张晨.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周刊,2015,08.

[2]龚家友.浅谈信息化背景下水利技术的应用[J].科学与技术,2015,02.

[3]张磊,黄育良,邹伟.浅谈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房地产导刊),2014,12.

[4]张利军,姜杰.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34.

[5]黄杰.浅谈信息化技术在水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华东科技,2014,09.

作者:全嫄芳 单位:桂林市农田灌溉试验中心站

第二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分析

【摘要】通过分析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明确管理权责,健全管理制度;加大运营投入,提高管理效率;做到管护分离,注重人才培养等3个方面,探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对策,以期为促进农田水利的建设发展,提高农户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灌站、塘坝、渠道、机电井和水闸等基础农田水利设施,不但直接关系着农村的生活饮水及耕地灌溉,而且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户生活条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做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对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意义重大。

1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权责不明,管理制度不健全

管理部门对农田水利工程采取粗放式的管理方式,没有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与维护,导致水利工程设施老化程度严重,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抵抗旱涝灾害的能力。同时,管理部门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较重,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转。

1.2运营投入较少,管理效率低下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营主要依靠水费收入和集资来维持,但水费价格较低,无法满足水利工程正常运转的要求,而集资也因为家庭情况差异和地区经济水平差异而无法顺利进行。同时,很多管理部门仍然采取单一的运营方式,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了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

1.3管护主体模糊,管理人才缺乏

农田水利工程投入运行后需要由政府、基层组织和农户共同管理,但是实际上管理主体非常模糊,各方均没有在管理与维护中投入更多资金与精力,无法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与价值。同时,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人才较少,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较低,缺乏实践经验。

2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问题的对策

2.1明确管理权责,健全管理制度

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运行后需要采取不同的运营管理方式,确定水利工程管理主体,合理划分产权与分配水权,明确各自的权责。例如,在水利工程建设完工后,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全部交给当地政府或者基层管理组织,提高管理责任意识;对水利工程设施采取买断经营的管理方式,将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全部转让,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经营运作,由管理主体自行进行管理与维护;对水利工程采取承包租赁制度,允许承包企业合理收取水费作为收益,并将部分收益作为水利设施的管理与维护费用。同时,水利工程管理部门需要健全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如水利工程设施巡检制度、安全事故追责制度和水利设施维修制度等,在增强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的同时,确保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可以有序开展。

2.2加大运营投入,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单位需要多方面筹集资金,确保可以及时更换老旧的水利设施,确保水利设施可以发挥其功能。例如,管理部门可以在物价部门核定范围内,依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合理提高水费价格,增加水利工程管理资金;组织用户进行集资,为用户提供优惠服务,从而增加水利工程运营资金的来源等。同时,管理部门需要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到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并要求政府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进行资金补助、政策扶持和法律保护,并做好管理部门、基层组织和农户之间的管理协作,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

2.3注重人才培养,做好设备维护

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需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帮助管理人员积累经验,接触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理念,满足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需求。同时,管理部门需要加强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定期对水利设施进行检修,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故障隐患,及时更新老化的水利设施,从而保障农田水利设施可以安全高效运行。

3结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田水利灌溉和农户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在保障农业生产和推动农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政府给与政策支持,管理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力度,农户积极参与管理工作,才能真正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质量,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与价值。

作者:田素清 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建设局

第三篇: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自1995年以来,我国水利水电基本建设每年都超过200亿元投资,并且以年增长20%的速度飞速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巨大投入,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和管理,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是我国对水利水电进行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虽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和发展,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尚存在诸多不足和亟待优化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当中,工程造价、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管控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望能对今后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管控;问题及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具有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对工程建设质量要求较高等特点,工程建设的管理程序复杂,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并且在设计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自然及社会条件的制约,同时,工程施工建设质量还受到人员技能水平、材料、工艺、机械等各类因素的影响。因此,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在整体建设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几个方面的管理进行简要的阐述分析,并且提出简要的解决方案。

1当前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造价管理没有形成完善的、系统的全过程造价管理体系,“二分式”管理模式受长期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的影响。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建设、设计、施工、咨询、政府部门等多方建设主体影响,这决定了造价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同时给全过程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实际工作中,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一般通过几个单位来完成,实行“分单位、分阶段”的“二分式”管理方式。在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中,多种计价方式并存,工程计价方法不够科学,当前我国都是采用通过预算确定工程造价,也就是按定额计算直接费,按取费标准计算间接费、利润、税金,再依据有关文件规定进行调整、补充,最后得到工程造价,而且至今仍采取这种程序和方法。

1.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存在这种情况,老牌建筑施工企业在竞争力上无法战胜新兴建筑施工企业。归结其原因可以发现,这些在我国存在时间较长的老牌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历史都比较悠久,业绩比较丰富,同时员工人数也比较庞大,施工所用的设备以及配套设施也不可谓不完备。但相对于新兴建筑施工企业在管理方式和制度的更新上都比较慢。施工管理是构成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建筑施工企业由于起步较晚,刚诞生时便深受先进施工管理方式和制度的影响,因此对于新制度和新方式的接受能力较强,而反观老牌建筑施工企业,由于受到传统管理思维的束缚和建筑施工市场利益竞争的影响,使得新制度和新方式无法在企业内推广,以至于在市场占有率和施工管理效率等方面被后来者超越。在建筑施工的市场中,当前也存在着严重的恶性竞争与同质化竞争。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农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用电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强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建筑施工市场作为低端产业市场,行业的快速发展势必会催生大量的建筑施工企业诞生,市场竞争门槛也随着业内竞争企业数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那么,当一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招标时,竞标企业数量势必会很多,从而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施工企业为了获得工程的承包权,尤其是一些资质等级和业绩要求不高的低端市场,极有可能会发生采用各种手段抢占市场的现象发生,从而形成国内施工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有碍于行业的良性发展。

1.3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控当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数量逐年增加,在工程质量的管控水平上也有待提高,当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管理中,首先是工程中的设计深度有待提高。目前的工程设计从业人员缺乏创新意识,有时采用参照相似的已建、在建工程开展设计,造成新建工程结构布局不够合理,设计深度不够,方案比较不充分。甚至由于时间紧迫,在前期工作准备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工程仓促上马,加之设计人员不熟悉现场,缺乏实践经验,造成设计质量不高。项目法人的行为缺乏规范。主要体现在:①部分投标项目因招标门槛降低后,低端队伍涌入扰乱了招投标秩序,低端队伍通过恶性竞争争取到了市场份额,导致低资质甚至无资质的队伍参与工程建设。②行政干预,违反建设程序,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影响工程质量。③资金落实不到位。④质量意识薄弱,管理松懈,项目法人责任制落实不够。同时,在施工质量的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环境、材料质量、施工机械以及设备对工程建设质量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提高当前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对策

2.1提高当前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的管理,目前急需建立完善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①建立一个统一的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强化工程造价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健全工程造价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加快法规建设,规范建筑市场,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②理顺各种工程造价管理主管部门的关系,建立各部门定期的协调联系制度,使工程造价管理的标准和指标能够更好地衔接、配套。

2.2提高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的对策

水利水电施工管理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内容,它是由多个要素共同组成的,以施工管理水平提升为主要目的的对策实施,应当从构成施工管理的重要要素入手,对运行有效的措施进行探讨。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施工合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施工进度管理,施工企业应当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的规定进行,对工程按照工期和分项进行施工进度的统一管理,为确保工程的按期完工而制定有效的施工进度计划。并将计划充分的落实到年、月、日,然后将其经监理审批。监理人员依照审批后的施工进度计划,监督和敦促施工单位注意工程施工管理。

2.3提高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控的对策

水利水电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规划、勘测、设计、招投标和项目施工实施、项目竣工投入运行全过程。在施工质量的管理中,应当加强前期工作,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加强前期勘测质量控制管理,前期勘测质量控制管理是工程建设质量的首要问题,面对当今空前的水利建设投资规模和前期工作相对滞后的实际状况,要切实组织动员勘测设计技术力量与前期费用投入力度,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加快前期规划。勘测设计工作,保证设计质量,要引入设计市场竞争机制,严格设计单位资质管理,严禁超越资质等级设计,并严格设计审批程序。精心勘察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勘察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首要环节,要大力提升设计勘察的质量水平,依托市场,将设计单位推向市场,靠竞争、信誉求发展,提高设计资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要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工法,以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保证工程质量的持续改进和工效的提高,采用先进合理的工艺,技术,依据规范的工法和作业指导书施工。

3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国家基础设施工程,投入大、公益性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工程管理的状况不仅关系到国家建设资金的有效使用,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更是国家经济、科学、技术、管理水平的体现,因此,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的研究和探讨,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创更多优质工程,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李伟,陈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2(12):120~122.

[2]宝利远.水利水电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广东科技,2013,22(08):80.

[3]潘培常.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三角洲,2014,4(4):88~89.

作者:李福军 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第四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思考

【摘要】以宁夏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现阶段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产权不明、管理缺位、经费落实难等突出问题及原因,提出明晰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落实工程管护经费以及创新工程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应对策略,对各地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水利工程良性长效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自水利部、财政部《关于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以来,宁夏各级水利工作者按照深化小型水利工程体制改革要求和自治区党委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总体部署,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难题,通过深入剖析其存在原因,提出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管护难题的几点建议,以期全面推进水利事业大发展。

1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和特点

据2014年初步统计,宁夏有可以独立发挥功能的小型水利工程单元1万多处,各类小型水利工程约有70余万个。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数量方面点多、面广、量大,管理起来难度大;二是在功能方面涉及防汛抗旱、城乡供水、灌溉排水和水土保持等多个领域,作用不可替代;三是在属性方面直接为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涉及千家万户,社会关注度高,敏感度高。全区共有各类水管单位222个,批准编制人数6222人,水管单位公益性人员经费落实比例达到98.4%。区直属水管单位工程维护经费基本到位,差额部分在收支两条线政策保障下,逐步落实难度不大;县级水管单位管理的小型水利工程维护经费,没有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筹措难度大。宁夏小型水利工程按照工程类别可以分为水库、淤地坝、灌区工程等11类,按属性又可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工程,由于类别和属性不同,各类工程运行管理的现状差距明显。从实地调研和平时掌握的情况看,公益性工程中的水库、淤地坝、控导、堤防工程绝大部分由县级水务局管理,主体和责任明确。准公益性工程中的灌区工程一般采用的都是协会或承包的模式进行管理,没有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管理责任仅靠协会自律来落实,加之现有的支斗渠等末级渠系水价不到位,协会也仅靠微薄的水费收入雇佣农村留守人员看管勉强维持运行,维修养护基本没有保障;人饮工程中个别经营价值高的工程由受益群众代表组建运行公司或承包管理,大部分工程由县级水务局直接管理,低收费和高运行成本政策性亏损情况普遍,县级水务局只能通过其他渠道筹措经费补助工程运行。

2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近年来,随着投入逐年加大,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具体举措的逐步落实,小型水利工程面貌改观明显。但由于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众多,管理主体各异,利益群体广泛,工程管理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1管理责任主体缺失,管护不到位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在增加水利建设投入的同时,通过引导、鼓励农民投工投劳,这种“政府+农户”共同管护的模式支撑了小型水利工程持续发展。农业税费改革“两工”取消后,水利设施彻底成为了“福利工程”,受益农户只享受了使用的权利,却没有履行维修的责任。

2.2工程属性不明,产权主体权责不清

绝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中既有担负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的公益性属性,又有投资和收益兼顾的经营性属性,管理主体的公益性行为和经营性行为相互交织。产权核心是权和责,权体现在工程使用和所带来的收益上,责体现在管理维护的义务上。经营性项目经济效益明显,管理权和经营权容易界定,主体责任也易明确;非经营性项目,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差,所有权归属国家,地方水务部门行使管理权,受益户行使使用权。

2.3管养经费落实难

各级政府没有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每年极少的工程管理费用只能用于应急和除险保安,很少安排资金用于工程的日常管养维护。

2.4行业弊端和长期存在的问题逐步集聚,增加了管理难度

一方面,随着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重点决策的实施,水利事业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水利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有所提升,水利工程投资逐年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进步,水利职工艰苦的工作条件和低微的收入待遇与社会其他行业横向相比差距加大,管理人员老化严重,综合素质下滑,特别是数量众多的小型水利工程为了降低管理成本,仅靠雇佣农村留守老人勉强维持。

3解决小型水利工程管护难题的建议

“投入无保障、权责不明晰、管理不到位、效益不充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地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的真实写照,已成为当前水利发展的最薄弱环节和“短板”。针对以上问题,现就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3.1明晰产权,解决“有人管”的问题

创新产权理念,将产权分置细化为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谁负担”原则,进一步明晰改革范围内所有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依据投资资金来源、工程属性、功能、工程受益区域等因素分类确权。

3.2落实经费,解决“有钱管”的问题

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按照政府主导原则,实行“地方县级财政主导+国家和省级财政奖补”的方式筹措。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应在统筹土地出让收入中提取的农田水利维修养护、防汛岁修、水土保持工程岁修、国家财政公益性工程维修补助等资金基础上,增列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补助预算资金,设立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奖补基金,通过绩效考核,实施精准奖补。准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要以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灌区农业供水成本测算工作,力争与水价综合改革同步实现按成本收费。县级政府部门要探索小型水利工程分类价格政策,积极尝试末级渠系和小型水利工程水价政府指导价和协商定价机制。

3.3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多种工程管护模式

公益性水利工程,由政府主导管理,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由专业化维修养护公司通过竞标获得小型公益性工程维修养护资格,开展维修养护工作。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对灌区工程而言,应发挥政府监管和基层服务体系指导作用,强化受益群众民主决策和自主管理的职能,在确保工程安全、受益户权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由村民会议决定工程经营管理方式,探索工程不同管护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农民用水者协会、农田水利合作社、大户承包及家庭农场等农田水利管护模式,积极引导以乡镇、支渠、小型灌域组建农业供水公司,并给予政策倾斜和经费扶持,在有关项目安排上予以优先考虑和倾斜,在管护经费上予以适当补助。

3.4创新监督考核奖补机制,约束管理行为,强化管理动力

按照明确事权、改革产权、多元投入、建管结合的思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给予降低专业维修养护公司注册门槛、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支持,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创造良好的水利发展环境,加大对维修养护公司、农民用水协会的扶持力度,引导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小型农田水利管理服务,鼓励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小型水利工程管护。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检查监督和指导服务,完善配套政策和制度体系,加大考核和奖补力度,通过制度体系规范管理行为,通过考核评比增强管理动力。

4结语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事关新时期小型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事关水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在具体的改革工作中,摸底调查是推进改革的基础,明晰产权是推进改革的核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是推进改革的根本,落实工程管护经费是推进改革的关键,创新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模式是推进改革的手段。总之,改革不应搞一刀切,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一次解决所有问题。只有认准目前现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对症下药,理清改革思路,创新改革理念,把握关键环节,才能高效持续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革,才能够彻底解决困扰我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顽疾,从而发挥工程最大效益,促进水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王海永 单位:宁夏汉延渠管理处

第五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维护问题分析

摘要:为了加强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对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其发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解决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永续利用的问题。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维护;问题;对策

农村水利工程是指为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及耕地灌溉而修建的灌区抗旱水源工程、田间灌排工程、中小型泵站、小型水库、小型灌区、引水工程、蓄水池、塘坝、水窖和水井等,作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础条件,农村水利工程把握着农业的命脉。健全的农村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在面对大面积干旱等恶劣自然灾害时,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近年来,我国旱灾频繁发生,尤其是华北地区,发生了多起大范围旱灾,暴露出我国农村水利建设的管理维护存在诸多问题。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数量多、分布广,在抗旱、排涝、发展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养护、维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功效发挥的程度。农村小型水利改造工程从规划到实施已经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投入的资金也不少,但仍有许多地方对已改建的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没有足够重视,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严重问题,致使许多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仍处在高投入、低效率状态下运行。为了加强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管理,解决好该工程永续利用的问题,文中对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使其真正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

1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工程设施老化严重,工程质量不高

20世纪的60至70年代,我国农村地区建成了大量小型的农田水利设施,但由于受到技术及施工条件的制约,工程建成时就存在配套不全、标准低、质量差等问题。并且由于常年失修,再经过40~50年的运行,目前大部农村水利设施已经到了工程设计年限,报废情报严重,进入更新、改造时期,早已经不能担当起服务农村发展的任务。近几年,虽然在资金方面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水利工程的投入,但是在设施维护管理方面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大部分农村新建水利设施的建设并没有正规的设计施工单位参与其中,得不到技术支持,而是由当地的农民自己建设的,并且这些工程也没有经过正规质量检查部门的检查验收,工程整体质量不高,远远达不到要求。

1.2管用机制不活,职责不清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完工交付使用后,其使用权属于农村基层组织和受益群众,而所有权属于国家。正是这种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造成工程设施的归属感不强,机制僵硬不活,职责不清,导致工程有人用,而无人管。

1.3管护主体不明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其管理维护本应由地方政府、基层组织、受益群众共同完成,但由于资金及精力的限制,现实中管护各方陷入了“地方政府无法管,基层组织无力管,受益群众不愿管”的窘境。一旦自然灾害或人为力量对工程设施产生破坏,加之管护不力,就会造成工程建设资金的巨大浪费,工程长久效益难以体现。

1.4工程建设上重投入、轻管理,管理经费无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水利建设方面一直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每年在这方面发放的资金约一千多亿元人民币。许多地方政府从发展当地经济的目的出发,积极申请资金着重于工程建设上,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建成运用后的运行维护经费,特别是农村水利建设后期管理在整个水利建设中一直被忽略,对工程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没有资金积累,加之农副产品价格偏低,农民收入普遍不高,导致融资渠道减少,致使农村水利工程管护资金来源严重不足,管理工作弱化,这就直接造成了一些工程的使用寿命缩短,不能长期有效发挥正常作用的后果。

2造成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不力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致使许多小型水利工程设施负荷日益加重,加之工程建管机制不健全、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主管单位重视程度不够、未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的管护积极性等因素,更是严重影响了工程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1工程建设及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统一规划

在进行农村水利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工程规划不合理以及工程建设中的纠纷等,常常会导致工期的延长,甚至导致整个工程的停建。在工程建设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会影响工程的质量及进度。目前,农村水利工程有水利部门工程、发改委的以工代赈工程、农业管理部门的土地整治项目、财政部门的现代农业项目,这些项目涉及到农村各项水利建设工程。但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缺少统一规划,导致农村水利项目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

2.2农民群众整体知识层次不高,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从事管护工作

由于农村水利管护工作的条件比较艰苦,且回报少,因此从事该项工作的专业人才很少,大部分工作还是由当地农民群众来完成。而农民群众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小型水利设施的认识不足,如大部分农民群众认为一些农沟、干沟等排涝工程占地多、利用少,便填沟成田,但一旦遭遇大雨,便可造成涝灾。正因如此,才导致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缺乏管护,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2.3主管单位重视程度不够

主管单位常常把农村水利工程建设视作“政绩工程”、“参观工程”,只重视表样,不重视实用性,往往是大灾当前时备受关注,风调雨顺则无人问津,因此工程建成后“无人管、不愿管”就成为自然而然的后果。

2.4未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对工程管护的积极性

农民群众是工程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应该是工程管理的主体,而当前,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与现实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相矛盾,农民群众对工程的管护工作支持配合不够,认为工程建设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管理工作也应由政府部门承担,甚至有个别群众为自身利益对工程设施随意毁坏,自发性、自觉性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3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3.1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

定期进行知识讲座,对农民群众进行培训,教会其工程设施合理有效利用与管护的方法;提高农民群众管护的自觉性,引导其投入到工程管理和维护中去,变被动管为主动管。

3.2明晰产权归属,明确管理责任

3.2.1产权整体移交

工程建成后,将工程建筑物的所有权、使用权整体移交给当地政府基层组织,增强其责任性和管护意识。

3.2.2卖断法

将工程主要建筑物实行卖断经营管理,将资产所有权与使用维护权一并转让,按市场经济规则进行运作,由其自行管护。

3.2.3承包经营

将工程租赁承包,每年收取一定的承包费,允许承包者在物价部门核定的范围内收费,作为承包者的收益,并将部分收益用于管护。

3.3多方筹措管护资金,强化管理

工程经过多年运行后,由于自然损毁及人为原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必然要进行维修,解决好维修资金来源非常重要。对小型工程设施和建筑物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受益群众投资投劳解决。对主要建筑物的大型维修,从拍卖、租赁、承包收入中拿出部分或者全部资金用于维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预留一定比例的管理维护资金,建立专项基金,由水利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使用。

参考文献

[1]赵立明,赵丽萍.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研,2015(9):251.

[2]王学勇.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对策和建议[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5(4):322-323.

[3]冯广志.小型农村水利改革思路[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8):1-5.

[4]张宁,陆文聪,董宏记,等.干旱地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参与式管理的农户行为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11):22-24.

[5]杨平富.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思路[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6(6):343-345.

作者:吴培林 高新林 单位:邹平县码头镇水利站

第六篇: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强化措施

【摘要】小型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要按照水利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产业的要求,加强宁夏西吉县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深化水利改革,促进小型水利工程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服务。

1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1.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一是宁夏西吉县水务局作为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领导、协调和指导工作,从项目前期、建设实施、资金筹措、建后管理等方面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派专人指导项目法人的工作。二是供水服务公司要充分发挥项目法人职责,严格按照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合理安排工程各阶段实施计划,确保工程按期保质完成。三是群众组织要积极参与工程建设,群策群力,为工程建设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条件,确保工程建设期不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同时对工程建设质量、资金进行监督,推进工程顺利实施。

1.2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一是认真做好规划设计,严把水源、水质关。在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将需要解决饮水困难的人数落实到村组或农户,并实行名册管理,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在工程建设实施中认真落实“六制”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实行招标集中采购管材、设备和确定工程施工单位,采取巡回监理、公示制等行之有效的办法,积极执行资金县级报账制和“一事一议”,落实受益区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三是以制度促管理。为加强该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在项目实施中要认真落实国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办法》、自治区《宁夏南部山区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宁夏农村饮水解困和氟砷病改水项目建设所需管材及设备招标采购实施办法》《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验收办法》《宁夏农村饮水解困暨氟砷病改水项目验收办法》及市县出台的各项建设管理办法,做到项目实施有目标、项目建设有标准、项目验收有依据、项目管理有办法。

1.3强化资金管理,确保投资效益

项目法人要严格按照有关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管理规定的要求,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不得截流、挤占或挪用工程建设资金。工程建设资金管理上拟采用报账制,即由西吉县水务局统一管理专项资金,项目法人制定年度建设计划,报主管部门批准后,按计划组织实施,资金按月拨付,由项目法人确认当月完成投资,主管部门核定后按月拨付完成资金。

2全面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切实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实现建、管、用相一致,责、权、利相统一,确保小型水利工程正常运行,发挥长久效益。

2.1分类管理的原则

充分考虑工程的类型、规模、效益等不同情况,全面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一是针对已建工程改革,先期进行摸底调查,对不同类工程进行界定,明晰产权,引导产权人对于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集中供水工程采取公开拍卖的形式,召开竞标会议确定中标人,落实管理责任;对效益好的小型抽水工程,参照集中供水工程的改制办法执行。二是设立补助措施,确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抵御因素造成工程设施严重损毁的,所需的维修或改扩建经费,经鉴定确认后,从县财政小型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基金中给予一定补助,利于减轻产权人经营负担,减少产权人经济损失。三是转变管护模式,由改制前水务部门与承包方签定管护使用合同,变改制后产权人与承包方签定管护使用合同,由改制前水务部门为管理主体、乡镇政府为监管主体的模式,变改制后产权人为管理和监管主体模式,使工程日常管护更直接、更便利、更有效。

2.2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明晰产权为核心,以落实工程管护主体和责任为关键,以落实工程管护经费为保障,采取多种措施,逐步建立符合西吉县县情、水情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县域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充分发挥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3高度重视水利工程设施运行管理及维护工作

保障建成水利工程良好运行,确保水利投资效益最大化,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管理新模式。通过将各类小型水利工程实行打捆租赁承包,由有实力、懂工程管理的专业人员或企业组建管理公司,承担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维护等服务工作,并按成本向受益用户收取管理维护费用,管理维护费用不足部分,争取财政补助资金,采取“定补+奖励”的方式进行补助,真正实现水利工程管护主体明确、责任落实,切实保障工程良好运行,发挥工程效益。

4抢抓机遇,统筹兼顾,创新思路全面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全县工程管理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水利部和自治区水利厅水利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上级领导在水利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统一认识鼓干劲,科学工作开局面。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管理和维修养护水平;要全面完成2015年维修养护任务;要开展示范工程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工程管理形象;要继续深入开展新形势下工程管理体制研究;要加强工程日常管理,坚持工程巡查制度;要确保按时完成2016年度水利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加大管理体制调研,不折不扣地维护好全局管理职能;加强财务审计,规范财务管理;加大体制创新,规范养护公司运作,全面促进全局工程管理工作。

5加强农村供水工程管理

农村供水工程点多面广,难于管理。如何管好建成的工程,让项目区群众长期受益,成了现阶段农村饮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改变这一困境,西吉县出台了相应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全面指导工程后期运行管理,对集中供水工程由县水务局下设的供水管理站实行专业化管理,对单村供水工程实行委托管理,倡导供水协会参与管理,充分调动项目区群众参与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积极性。

作者:张晓娟 单位:宁夏西吉县水利工程管理中心

第七篇:水利工程管理绩效评析

【摘要】文中简单介绍了基于灰色模糊评价的水利工程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意义,针对基于灰色模糊评价的水利工程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以及提高灰色模糊评价的水利工程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效果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灰色模糊评价;水利工程;绩效评价;效果分析;策略研究

1基于灰色模糊评价的水利工程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意义

灰色模糊评价实质上是数学模型理论的具体应用,能够有效的区分边界不清、定义不明的应用理论,进而对具体的研究项进行定量分析,从更加深入的层次对问题进行剖析,确定所有的能够对分析结构造成影响的因素,充分发挥灰色模糊评价综合性的特点。绩效评价体系作为一种量化的评价指标,是监管水利工程建设情况,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基于灰色模糊评价理论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够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实现要求的功能,要想进一步提高灰色理论的实际应用性能,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就要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进行实时的测评,以便于及时发现工程建设的问题,调整工程建设方案,继而保证水利工程建设能够顺利的进行。由此可以看出对基于灰色模糊评价的水利工程管理绩效评价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提高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执行力,还能提升工程建设评价效果的准确性,为水利工程后续建设提供数据参考,具有重要的应用研究价值意义[1]。

2基于灰色模糊评价的水利工程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我国相关学者以灰色模糊评价理论为基础,对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①水利工程建设绩效评价水平的显著提升。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绩效评价体系起步比较晚,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能保证顾及到水利工程建设的所有细节,基于灰色模糊评价的水利工程管理绩效评价研究,针对这个问题,在我国现有水利工程建设绩效评价体系之上进行了创新,弥补了传统绩效体系的不足,改变了后评价的评价方式,优化了水利工程绩效评价流程。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我国政府对水利工程绩效评价体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使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绩效评价体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2]。②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绩效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基于灰色模糊评价的水利工程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以模糊数学计算法为基本,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模糊数学应用模型,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点进行了有效的定量分析,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处理了外部信息给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排除了人们主观上的惯性评价理论,从最基本的层面入手,确保了绩效评价体系实际应用的科学有效性,进而提高了水利工程建设绩效评价的实用性效果。③提升了水利工程建设绩效评价的全面性。早期的水利工程绩效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后评价阶段,忽视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绩效评价项目内容片面,缺少专业性的数据支持和参考,所以不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绩效评价效果的准确性。基于灰色模糊评价的水利工程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加强了对水利工程建筑过程中各项目的管理评价,考虑了多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增加了模糊数学模型项目整合因素和项目评价因素,同时结合分层分析法,根据绩效评价的具体结果,划分了工程效果等级,进而从更加客观的角度反映了水利工程建设的状态[3]。

3提高灰色模糊评价的水利工程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效果策略

3.1明确绩效评价的目的

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绩效评价效果的准确性,就应该充分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多级分治管理的特点,在绩效评价体系参与建设活动初期阶段,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整体性的分析,限定子系统范围,明确工程建设绩效评价的目的,然后围绕工程建设绩效评价目的展开后续工作。首先制定工程建设绩效评价具体指标,在保证绩效评价指标符合既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周期,确定定期评价的时间规律,其次将绩效评价体系与水利工程建设各子系统联系起来,加强对水利工程假设实际情况的监督与审查,收集整合工程建设费用与进度数据,并与财务预算的具体数值进行比较,在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情况下,对项目建设进度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从全局角度重新审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划分出工程项目建设的薄弱点,通过绩效评价,得出阶段性的工程建设评价效果,为后续水利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计划方案的适用性。

3.2发挥绩效评价体系的应用特点

从水利工程建设实际管理状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大多采用多级分治的方式,细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具体内容,以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内容的重要性为依据,合理配置管理级别劳动力,并制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实施计划,以及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优先级,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高效性和全面性。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要想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绩效评价结果的说服力,在进行水利工程绩效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情况,以及绩效评价项目的重要性级别,还要注重工程子系统建设绩效评价结果的比较,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划分不同影响因素和模糊条件之间的界限,确定所评价项目的实际属性级别,充分发挥灰色模糊评价法实用性强,绩效评价重点突出的特点。

3.3遵循绩效评价的应用原则

水利工程建设涉及的信息数据比较多,再加上绩效管理体系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更加注重工程建设效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绩效评价工作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推进基于灰色模糊评价的水利工程管理绩效评价的应用,提高绩效评价的实际效果,就应该遵循绩效评价的应用原则,围绕水利工程施工目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注重工程子系统项目建设信息的收集,实时把握工程建设的信息和进度情况,致力于不断发现问题,并对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调整工程建设计划方案,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计划方案内容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让水利工程建设更加接近工程功能目标,继而保证整个工程能够顺利稳定的发展。

3.4保证绩效评价方法应用的合理性

一般情况下,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都是由政府投资开展的,这种类型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建设内容比较广泛,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功能要求多,在短时间内无法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所以在进行绩效评价活动时,不能一次性判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内在应用价值,要根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实际应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计划,对大型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长期的检测和评价,从全面的角度判断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效益。以防洪水利工程项目为例,以防洪水利工程为对象开展绩效评价工作,首先要对当地的洪汛情况进行调查,收集相应的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数据信息,然后对防洪水利工程的调节功能进行研究,掌握水利工程减灾面积,减少的洪涝灾害经济损失的具体数值,并从客观的角度对两者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最后确定防洪水利工程的实际效益指标。

3.5确保绩效评价指标的综合性

灰色模糊评价法能够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定量分析,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能有效的区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界限,容易出现水利工程绩效定量评价指标与定性评价指标混淆的现象,大大增加了绩效评价的难度。为了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绩效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就应该避免分析大量量化指标现象的发生,对绩效评价指标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确保绩效评价指标的综合性,并且以具体的要求为依据,按照规定的标准或原则,对水利工程建设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分类,注重对项目工程施工环境,以及项目工程产生社会效益的评价,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绩效评价的针对性,增加社会效益指标的影响力度,实现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海涛.大型水利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4.

[2]聂相田.基于模糊优选BP网络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绩效评价[J].水电能源科学,2013,04:136-138+116.

[3]蒋洪强,刘正广,徐玖平.基于管理成熟度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绩效评价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09,06:2399-2403.

作者:陈茜 单位: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