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和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些途径高效培育出具备专业技能的高质量工程师人才,以适应行业、社会发展需求。文章主要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现状分析,通过本专业实习实践中的创新经验,完善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各方面资源融合,从而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协同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理念思考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精神,把企业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把发挥企业的作用作为产教融合的关键,高度重视行业和社会组织在促进产教衔接方面的作用,在机制设计上着力于各参与方利益的保障与实现,关注产教融合协同体系的构建与合作机制的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推进政府、学校、企业三方主体协同发展,以经济产业升级优化为立足点,以技术转移和共同开发为主要载体,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根本目标是让高校培养的工程技术人才更好地与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相符合[1]。1.大力支持应用型本科和行业特色类高校建设,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完善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培养体系。2.开展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试点,加强产教融合实训环境、平台和载体建设。3.加强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建设力度,促成企业行业专家进校开课。4.鼓励教育培训机构、行业企业联合开发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多方在科研合作、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全方位协同创新。

二、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1.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处于附属地位,而且实践教学主要是验证理论,不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2],如实验教学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实验教学服从于理论教学,实验课隶属于某一门课程,并且实验课的成绩所占比例非常小,一般不超过20%。(2)实习流于形式,达不到人才培养的预期效果,主要是实习内容单调,缺乏系统性。学生实习走马观花,动手机会少,得不到专业技能的锻炼。专业综合训练多纸上谈兵,理论与实际脱节,不联系企业实际,不解决现场工程实际问题,学生得不到工程实践的训练。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必须深化实践教学内容、模式改革,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一批业务素质高、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技术人才[3]。2.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优化:通过校企深入合作方式,实现校内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学科素养+技能训练+科研训练”和企业培养学生“实践训练+创新创业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校内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提升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电类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社会满意度。3.校企协同共建内容不断深入:重点建设一批共建共享的实习实训基地,破解工程实践条件不足的难题。通过共建与企业紧密相关的专业课程,通过各专业课程与企业、培训结构的深入合作,在学生实习环节开展面向企业、行业发展的课题研究与设计,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和专业开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4]。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与项目开展,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开发横向、纵向基金项目,促进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进海外博士,开展双语教学,扩宽学生国际视野。多途径、多方位加强对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工程设计综合意识、国际交流能力、社会责任感。

三、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上的创新实践

1.学校坚持立足苏北、服务地方理念。学院紧密围绕淮安市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规划、集成电路产业布局与台资企业汇聚的区域特色,与德淮半导体、纳佩斯半导体、澳洋顺昌光电技术、时代芯存等企业加强科研、课程建设、实习基地、学生就业等多方位深入合作。通过外聘教师等途径,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电信行业管理人才到学校任教,开设专题讲座、行业前沿知识、技能培训,按照学校外聘教师管理办法付给外聘教师课酬;支持新进教师到企业定岗工程实践,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兼职、担任科技副总等岗位,开阔了产教融合途径[4]。2.学院引进ICT产教融合项目,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企业的四大职能体系全面“补养”高校人才培养,从“产、教、学、研”四维度,全面覆盖到高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职业素质培养、师资培养、学生实习就业、科研成果推广中,推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育人模式。学院立项建设了6项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6名科技副总,加强了电子、通信、光电几个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力度,提高学生实训平台、在线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内容建设力度,校企双方在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学科竞赛等方面成果显著。5.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不断优化。学院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积极吸收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加强了教师教学、学生实践的监控体系。通过一师一优课、学院试卷及理论、实践教学材料整理规范,加强了实习过程材料的考核,如学生设计内容考核、学生答辩考核、师生教学互动、小组讨论环节的规范,教师保留完整的照片、文字、视频等过程材料,便于实现学期间对比总结、教学思考,针对学生反馈意见、企业反馈建议、教师教学思考等进行实时持续改进。通过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使教师教学有规范,关注学生学习成果,关注如何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结论

学院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实践,近三年学生参与省级以上大创项目20余项,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蓝桥杯大赛、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通信网络部署与优化设计大赛、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博创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多项,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热情高涨,学科竞赛获奖人次、获奖层次不断突破。本文结合我院电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实践,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促进应用型本科高校电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佘新平,余厚全.电类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与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14.

[2]张玉峰,王全,张玲玉,玄子玉,李丽敏.电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62-63.

[3]陈宇峰,向郑涛,张涛,张金亮,江学焕.德国乌尔姆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对地方高校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科教导刊,2107,(04):7-8.

作者:唐永锋 杨玉东 季仁东 单位:淮阴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