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采矿工程中逐孔起爆技术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采矿工程中逐孔起爆技术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采矿工程中逐孔起爆技术浅析

摘要:为获得良好的爆破效果,节约爆破成本,介绍了逐孔起爆技术,提出了应用要点,包括设备选用、网络设计、最佳微差间隔时间确定等。通过爆破试验,对比分析了逐孔起爆技术与传统爆破技术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逐孔起爆技术的采矿要求满足性、采装效率、震动强度及爆破效果更好,可推广应用于采矿工程中。

关键词:采矿工程;逐孔起爆;爆破技术;应用

矿山爆破是采矿作业的重要环节,具有复杂性,爆破作业环境、地质条件及水文情况均会对爆破效果产生影响。应提升爆破方法选用的适应性,而逐孔起爆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减少炸药用量,节约爆破成本,是现代矿业生产中的重要技术方法。逐孔起爆技术是在爆破时各炮孔独立设置,在精度较高的雷管辅助下精准计算起爆顺序,确保起爆间隔符合要求,按照相应次序控制各个炮孔独立爆破。可通过适当延迟间隔选择,在岩石移动时引发二次爆炸,使爆破效果进一步提升。目前,此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1采矿工程中逐孔起爆技术的应用要点

1.1设备选用

逐孔起爆技术在爆破设备选择方面参数要求相对严格,为提升爆破效果,要求应用爆破精度及爆破强度较高、延时性较长的非电导爆管,此类爆破设备具有高抗压性,耐油及耐磨性能极佳。要将起爆时起爆雷管的延时误差控制作为重点,确保其不能超过1%~2%,确保导爆雷管以预设好的顺序起爆,增强逐孔起爆过程的安全性,将延时精确到毫秒级别。

1.2网络设计

逐孔起爆技术应发挥群炸药包的协同作用,确定好起爆点定位及起爆顺序。爆破网络是群药包起爆的控制主体,但因矿区周边环境、煤矿施工特征存在差异,会影响爆破网络设计效果,因而需要通过爆破网络的科学组合,使群药包能够按照预设顺序依次爆破,提升爆破效果,保障采矿作业顺利进行。网络设计可分为两种网络设计结构,即孔内延期网络设计和地表延期网络设计。要对起爆点进行精准定位,若垂直面的自由面是唯一的,需将中间处作为起爆点,由中间至两边依次起爆。1.2.1孔内延期网络设计。孔内延期网络设计要对孔间延期时间进行精准计算,爆破规模大小、雷管段数多少是延时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布线要遵循要求进行,同爆破区的孔间延期时间应设置为400ms,以保证孔内雷管可同时切断。1.2.2地表延期网络设计。孔内延期网络设计的同时,要对排间延期时间进行合理确定,做好地表分段。孔外延时分别设定为9ms、17ms与42ms。若矿山主要为坚硬岩石,孔距67应以6m为宜,孔间延时则应设置为17ms,排间延时时间以42ms为最佳,通过增大排距,可使单孔爆破效果增强,节约起爆能耗,减少爆破成本,利于采矿效益提升。

1.3最佳微差间隔时间确定

岩石性质、岩体裂缝大小是微差间隔时间确定的影响因素。若微差时间设置较长,会使单孔爆破漏斗作用发挥受到影响,对爆破网络形成造成阻碍。若微差时间较小,则难以发挥出先爆破孔为后爆破孔开拓自由面的作用,无法将微差爆破优势充分展现出来。自由面开辟时间大小是合理微差间隔时间确定的重要依据,开辟的自由面越多,爆破利用率越高,产生的爆破叠加效应越强,岩石破碎效果越理想。爆破孔间合理延时时间以每米不低于3ms、不高于8ms为宜。逐孔爆破实践中,应结合爆破点处的岩石性质,与岩石软硬度成反比选择延时时间。爆破的排间延迟时间不能超过8~15ms/m,以免因排间延迟时间设置过长导致爆堆积压,形成大体积石块,或是因时间设置过短而出现前后两排爆破效果相互挤压,导致爆堆堆积高度过大或爆破过于松散的问题。

2逐孔起爆技术与传统爆破技术试验对比分析

2.1试验概况

选取某地区露天煤矿作为爆破试验场所,结合当地气候、地质等因素确定爆破方案。本试验选用高起爆精度的逐孔爆破技术与传统的雷管爆破技术,爆破时两项技术应用的发爆器及雷管同步调换,爆破炸药量保持一致,通过爆破设计方案优化,对比分析采取这两种爆破方式所产生的爆破效果。数据分析发现,石块大小取决于孔间延时时间大小,爆堆松散度则是由孔间间距决定的,因而,逐孔爆破以孔间延时、排间延时作为主要延时形式,二者的延时范围分别是3~8ms/m与8~15ms/m。应用的爆破设备、制定的爆破方案不一致时,这两个延时时间也略有不同。

2.2爆破效果对比

2.2.1采矿要求满足性对比。逐孔起爆技术方式因应用了精度及强度较高、延时性较长的非电导爆管雷管,因而形成的爆堆比传统雷管爆破方式向前推移了20~30m,爆堆形式相对规则,呈现出了良好的移动效果。起爆后,逐孔起爆技术形成的爆堆沉降量介于4~5m,符合采矿作业的采挖设备应用要求,起爆点处石块飞出距离未超出60m,能够满足采矿作业要求。2.2.2采装效率对比。爆破地表是按照起爆角度形成的贯通式裂缝,比传统雷管爆破技术产生的裂隙更为均匀,岩石破碎均匀性更佳,爆破松散度更强,可使采装效率整体提升8%,岩石大块率下降10%左右。由此可见,逐孔起爆技术采装效率更佳,应用的药量更少,起爆时无后翻,可产生更充分的自由面,可为后续爆破作业提供便利。2.2.3震动强度及爆破效果对比。逐孔起爆技术的爆破震动强度比传统爆破技术下降了60%左右,冲击波下降幅度约为70%。逐孔起爆技术布线过程理更加简便、布设效率更高,降低了爆破人员的工作量。相较于传统雷管爆破技术,其爆破效果提升了45%左右。逐孔起爆技术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本次试验典型数据对比分析见表1。

3结语

通过爆破试验,对比分析了逐孔起爆技术和传统雷管爆破技术,数据表明,逐孔起爆技术爆破安全性更高,经济性更强,将其应用于采矿作业爆破施工中,可显著降低采矿劳动强度,提升采装效率。采矿企业应引入逐孔爆破技术,掌握应用要点,选用适合的起爆设备,做好爆破网络科学设计,合理确定最佳微差间隔时间,发挥逐孔爆破技术优势。

参考文献:

[1]何欣.煤矿采矿工程中逐孔起爆技术的应用初探[J].明日,2018,(31):72.

[2]龙尚泽.逐孔起爆技术在煤矿采矿工程中的应用[J].商情,2018,(26):153.

[3]吴灿华.关于逐孔起爆技术在煤矿采矿中的应用分析[J].煤矿现代化,2016,132(03):85-87.

作者:庞万军 单位:宝清县煤矿驻矿安全监督员服务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