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程机械线束装配与布置原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程机械线束装配与布置原则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工程机械线束装配与布置原则

摘要:伴随科学技术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的日益提升,社会生产生活中工程机械的覆盖范围正在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一项推动力。为进一步提高生产生活中工程机械的应用效率,需要对其电气系统线束装配布置深入研究,不断进行调整优化,使工程机械持续优化。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工程机械电气系统基本内容,之后从工艺性和合理性两个角度分析了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线束装配与布置的原则

关键词: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线束装配与布置

0引言

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升,对工程机械性能的要求也在逐渐变高,不仅需要保证工程机械具备良好的操作性和节能性,还需要不断提高其安全性与高效性,这样才能够切实提升社会生产效率,为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工程机械电气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导致电气系统在设计以及装配上的难度也在日益提高,特别是电气元件数量的添加,导致设计和装配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电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线束直接决定着电气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性能。所以,必须要加强对于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线束布置与装配的研究[1]。

1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的基本内容

电气设备以及电子系统,都是电气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电气设备包括启动系统、发电机、充电系统,电子系统-包括燃油喷射系统、电子智能控制系统。工程机械电子系统非常重要的几个特征就是单线制、低压直流、结构分散,为确保线束布置及装配与之相协调,并且切实降低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线束装配难度,通常情况下会采取主机架、发动机、仪表箱和驾驶室等线束分段,插接头连接的设计方式[2]。

2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线束布置与装配原则

2.1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线束装配的工艺性

2.1.1加强对于线束装配的控制

在装配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线束过紧情况,需要合理控制线束预留长度。当线束预留过长的时候,就会导致线路冗余;当线路预留过短的时候,运动部位运动就会造成对于线束的拉动力或者挤压力。所以,一定要按照运动部位在运动过程中所能够达到的极限长度来进行预留长度的设置。另外还需要保证线束装配完成以后会预留出充足的周围空隙,尤其是对于操纵系统或者工作装置来说。一般情况下,电气系统线束同周围运行部件之间的间隙范围应该控制在25mm以上,从而才可以保证避免线束受到操纵连杆所形成的拉力作用或者部件所形成的挤压作用影响[3]。

2.1.2保证工程电气系统线束布置和装配方便检修

在比较利于操作的位置来进行插接件的布置,在保证电器件安装空座空间足够大的基础上,才能够在电器件上进行线束插接,如果电器件安装操作空间不足的时候,需要在方便检修的区域来进行线束插接。

2.1.3科学布置仪表箱内的线束

需要按照仪器仪表插接口位置、安装深度、方向、距后面板的空间等因素来合理地确定线束的预留长度,保证接插方向空间维持在插头长度二倍以上,这样才能够更加方便进行操作。

2.1.4科学控制线束过线孔

线束过线孔必须要保证比最大插接件尺寸大2cm左右,还需要把橡胶防护件设置在线束过线孔之中,例如说环管。如果线束从驾驶室内到室内的引向过程中通过钣金孔,还需要确保过线孔一定要高于外部线束位置。为保证不会出现孔口磨损情况,还有外部线束液体不会流入到驾驶室内,还需要在过线孔上设置密封件[4]。

2.2线束走向合理性

需要整天考虑电气系统结构组成,使其走向保持合理。线束走向需要按照机架内侧面、梁等车身来固定,对此可以根据车架走线槽来设置。还需要在布置及装配的时候,保证线束不会遭到摩擦力或者部件挤压力的影响,主要目的在于避免绝缘层受到破坏而受损,从而就会对于整体性能造成影响。在主线布置以及装配过程中必须要坚持“投影方向横平竖直”的基本原则,在保证系统操作便利性的基础上来尽可能缩短线束长度,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取H型布线结构。在进行线束布置装配的时候必须要全面考虑到其他部件构造情况,一定要控制好线束同部件之间的空隙,从而提升其整齐性和美观度。

2.3线束固定点合理性

在线束配置装配的时候,线束会因为振动而出现轴向窜动情况,还会因为自重而出现低垂情况,所以必须要根据线束在整车中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固定点的设置,充分保证其合理性,并要对线束进行有效的保护,避免车身锐边物质对线束造成破坏。除要保证线束固定点合理以外,还要保证其数量能够满足相关操作要求。在设置固定点的时候一定要全面考虑车身结构特征和线束走向特征。需要结合有关标准来合理控制线束过弯半径。通常情况下,两个固定点之间应该控制在30mm的距离范围,还需要把固定点设置在拐点位置,从而可以切实避免线束过弯拐点影响到整体系统。如果过弯拐点为锐角的时候,固定点设置数量为1,这时候必须要注意避免出现干涉情况;如果弯拐点为直角的时候,固定点设置数量为2,这时候需要注意控制固定点和拐点知之间的距离在100mm范围内;为保证线束布置装配合理程度,需要尽可能避免拐点为锐角情况。如果固定点设置位置为有支点的干线,需要控制支点与固定点两者之间的距离在100mm范围内。在车体上固定同-其他线束连接的插接件,保证固定点设置距离在接插件100mm范围内[5]。

2.4预防线束干涉现象

2.4.1避免线束和车身锐变发生接触

为避免线束同车身锐变之间的接触,应该控制好线束与锐变之间的间隙,另外还需要对线束做好防护工作。从而才可以避免锐变会磨损线束,从而造成绝缘层对整体系统性能造成影响。

2.4.2特殊部分的预留长度控制

此处提到的特殊部分是指一些振动部分,对于这些部分的线束布置装配,在明确其预留长度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振动部分的振幅大小。合理控制预留长度可以有效避免因为振动而造成接点虚接情况,同时一定要避免插接件固定点设置在振动部分上。

2.4.3应充分考虑到线束耐高温性能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发动机附件高温区来说,在此区域进行线束布置装配的时候要结合QC/T29106-2004标准来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在低温侧来展开线束布置装配,线束和排气歧管之间的合理距离范围为50mm以上,而线束与超过150℃部件之间的合理距离范围为60mm以上[6]。

3结语

目前工业化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工程机械,必须要不断提高工程机械质量和效率才可以真正促进我国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从而拉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电气系统在运行的时候,因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各种故障,从而导致工程机械性能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合理地进行工程机械电气系统线束布置装配,保证工程机械的安全与可靠。

参考文献:

[1]金樱.机械电气系统线束布置与装配原则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8(22):7-8.

[2]徐会娟,来阿利,栗明英,史晓宁,代宏波,李荣梅.重卡汽车ABS线束装配及故障排除[J].汽车实用技术,2018(19):213-215.

作者:魏士勇 单位: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