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印刷工程教育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一、印刷数字化的本质与内涵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计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印刷数字化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目前行业内一般这样认为:印刷数字化即印前、印刷、印后及印刷流程控制、质量检测与控制及企业管理全部实现数字化。完整的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包括图文信息流和控制信息流两大部分。图文信息流是解决“做什么”;控制信息流是解决“如何做”和“做成什么样”。通过数字化控制信息流程将整个印刷过程连为一体,体现高效性和质量稳定性。但任何技术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印刷数字化也在逐步发展,数字化程度各有差异。当前,印刷数字化包含不同程度的数字化标准。例如数字印刷的国家标准定义(GB/T9851.1-2008):数字印刷是使用数据文件控制相应设备,将呈色剂/色料(如油墨)直接转到承印物上的复制过程。此定义是狭义的,只强调了印前和印刷连为一体,称不上印刷工艺全程的一体化。在印刷行业,一般认为只要印品制作流程具有数字化技术,例如任何数字印刷技术及设备,均可视为印刷数字化的一个环节。当前,印刷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并日益完善,例如传统模拟印刷与数字的融合,平、凸、凹、孔四大传统印刷的数字化印刷模式处处可见。印刷数字化是印刷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印刷数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广义的数字印刷,即印刷全流程的数字化。
二、印刷数字化对印刷工程人才的要求
1.印刷工程能力要求
印刷数字化发展初期,制约其发展的是质量、成本和承印材料等工艺技术问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逐步解决,而如今印刷数字化工程人才的匮乏是影响数字印刷行业发展的又一亟待解决的难题。所谓“印刷数字化工程人才”是指不但能够熟练操作数字印刷设备、解决数字化生产的实际问题,而且具备扎实的数字印刷专业知识、能够进行工艺设计、产品开发、生产管理与评估等工作的技术人员。根据数字化工作流程,需要的工程人才主要有四种类型:数字印前制作人员、数字印刷设备操作人员、数字印刷设备维护人员、印品质量检测和控制人员。
2.综合素质要求
印刷工程人才是现代人才的一分子,只具有专业知识不足以跟上时展的步伐。因为21世纪的人才,需要的是智商、情商和灵商三方面的均衡。智商不仅代表着聪明才智,也代表着有创意,善于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情商是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参与团队合作等相关个人能力的总称。在高级管理者中,对情商的要求远高于智商。灵商代表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否分辨是非,辨别真伪。对于没有正确价值观、无法分辨是非曲直的人,其能力越强,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也越大。所以,数字化印刷产业所需的人才是上述三方面均衡发展的人才。
三、针对印刷数字化建立印刷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1.培养目标
21世纪是各学科、各产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由传统的专才转向了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型人才。也就是说,现代社会和企业不但要求其所用人才在某个指定专业拥有深厚的造诣,还要求知晓相关专业、领域的知识,并善于将来自多个领域的技能结合起来综合应用。事实上,跨领域、跨专业也是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对于印刷数字化产业更为突出。因为印刷工程是材料学、光学、计算机科学、电子学、机械学等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应用型学科。所以,数字化印刷工程专业知识体系繁杂,知识融合性、应用性要求尤其突出。在培养过程中,要求“应用性”和“技术性”贯穿于学科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质量评价。适宜采用“宽口径,强基础,重应用”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具有“知识面宽、基础扎实、应用性强”的特点。构建结构明确的“基础+应用”“理论+实践”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培养的学生既具备理论基础,更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方向性培养,例如图文信息处理方向、印刷材料方向、印刷设备方向等,满足数字印刷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性和多样性需求,培养出既满足印刷数字化生产需要、又利于印刷技术进步的“工程型人才”。诚然,印刷工程人才培养应突出专业能力,但同时一定不能忽视教育的本质,正如教育家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它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结合“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印刷工程作为高等本科教育,上承中学教育,下接社会或研究生教育。作为过渡阶段,一定要贯穿综合素质培养这一主线,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融入人文知识、团队意识、意志品质方面的综合培养,力争实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既懂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专业知识结构
⑴适应印刷数字化,建立印刷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专业培养计划起到实现培养目标“提纲携领”的关键作用。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印刷数字化的技术要求。在此必须纠正一认知误区:印刷数字化将取代传统印刷,学生不需或少需学习传统印刷知识,只需学习数字印刷知识即可。正确的认知应是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一起学习,发挥各自优势,走融合发展之路。因为在当前印刷数字化发展阶段,如果按“完全数字化工作流程”来建立教学体系,是不能满足当前印刷数字化发展要求的。因为随着印刷数字化的发展,传统的平、凸、凹、孔印刷方式以及印后加工,都将逐步实现数字化,它不是对传统印刷方式的完全取代,而是对传统印刷原理和工艺经数字化技术改造不断完善并发展的。例如当前胶印技术并非传统的胶印,已用到很多数字化技术。尽管它仍然需要制版、印刷及印后加工,这与传统印刷生产方式相似,但生产中采用了数字化信息的传递与数字化管理,例如上水、上墨及其用量调节均采用数字化信息传递并通过数字化操作系统进行控制,取代了传统的机械控制。所以,建立印刷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时不能脱离当前广泛采用的传统印刷基本原理课程,而是需要根据总学时的限制,合理分配传统印刷课程与数字印刷课程的占比,尤其注重传统印刷被数字化改造后的先进技术是教学体系的重点,只有这样的培养计划才能跟上印刷技术发展的步伐,满足印刷数字化发展的新要求。否则跨过印刷技术基本原理,直接传授“全流程的数字印刷”课程,尤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同时培养计划应体现印刷行业与其他行业相融合对“创需、创新”能力的要求,并适当设置相关课程。因为当今世界行业的边界正在逐渐模糊,例如传统广告商以设计为主,其生产制作由数字印刷企业完成。随着数字印刷设备的普及,现在广告商逐步向印刷方向延伸,反之,数字印刷企业也在向广告、会展设计方向延伸。统计数据表明,传统印刷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印刷行业的主流生产方式,印刷专业教育不能抛弃传统印刷的基本原理,但需强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的培养。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传统印刷原理、传统印刷材料及印刷适性,又需掌握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及软件、数字化信息输入、处理及输出工艺及设备、数字印刷材料及印刷适性。但由于学时有限,课程也不能太乱太杂,否则会杂而不精。因此为适应印刷数字化的新要求,除了充分利用数字网络资源(例如MOOC),更需精选专业主干课程,既突出印刷数字化特点,又与计算机类、数字媒体技术类专业有本质的区别,具体如下。字印前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提高印刷数字化的典型特点是“大印前,小印刷”。数字印刷企业对于印前工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其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字印前技术,而且计算机应用能力强,还要对印刷、印后加工甚至营销有一定的了解。应加强印前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训练,主干课程如色彩学、应用光学、数字图像及图形处理、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算法分析与设计,数字印前原理等。②印刷设备操作要求减少数字印刷设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界面简约,其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比传统印刷低,所以应减少印刷机操作知识方面的讲解,例如传统印刷知识、印刷材料及适性、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设备等教学学时可相应减少。只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印刷原理,能读懂印刷生产操作手册,了解生产设备基本操作、常见故障及日常保养等,具备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管理知识。不管数字印刷还是传统印刷,对印刷品质的追求是一致的,印刷数字化要求工作人员懂得印品质量检测与控制原理、质量监测工具的使用等,同时由于数字印刷是数字信息流的传递,学生还需具备印刷企业信息化管理知识。虽然数字印刷工艺流程也有具体分工,但较传统印刷岗位能力需求界限逐渐淡化,印刷流程紧密程度加强。例如传统印刷中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有明确的界限,而数字印刷由于其短版印刷的特性和生产人员减少等因素,其岗位需求界限逐渐被淡化。数字印刷在技术上是依靠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交叉互补与综合运用来实现的。例如个人账单数字印刷,它是由信息采集(收集并处理分散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消费信息记录)、网络(不同时间、地点的消费信息网络传输)、用户界面(如何让用户在最佳的使用体验中更便捷地获取信息)、硬件(如何为复杂的计算机数据任务提供硬件支持,例如激光打印或喷墨打印等)以及并行处理(如何快速处理计算任务)等技术领域组合而成的。为此,印刷工程人才不但要对印前、印刷和印后工序有系统性了解,还需掌握数字化信息传输和处理的专业知识,能够根据不同产品合理安排不同成像原理的生产设备,才能为客户提供最优的产品与服务。⑵印刷工程人才数字化实践能力培养①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印刷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工科类技术专业。其人才培养必须倡导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其实不管传统印刷还是数字印刷,始终不变的是企业需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为此,数字印刷工程教育必须增加开放性教学内容,以提高印刷工程人员的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教学过程中采用技能交叉培养模式,推动任务引领实践教育,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真正实现此教学目标,首先学校应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具有配套的数字化印刷设备,满足校内实践教学的要求;其次是切实做好校企合作。现实中普通高校不可能仅为教学需求而投入巨资不断购买先进的数字印刷设备,但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切实做好校外实践教学。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一线,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做好校外实践过程规划、过程管理和考核,切实掌握不同品牌数字印刷设备的成像原理、工作流程、设备操作方法和生产特性,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连接。学校和企业只有在这一点达成共识,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创造共赢局面:学校通过企业的帮助来弥补校内实训设施方面的不足;企业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了解学生的能力及素养,为后续引进高素质人才做铺垫;学生通过校外实践提高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更好地了解行业前沿信息,扩展了视野。②增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印刷工程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教育学家毕比曾说:“教育的质量是教师质量的反映”。印刷工程专业要培养高层次的、适应印刷数字化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就必须建设一支与之配套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师资队伍。根据前述印刷工程培养目标,专业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而非“学术型”教师。但根据当前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及单位用人机制,印刷工程专业教师普遍是“由学校到学校”的“高学历学术型”教师,一般没有较长时间的企业实践经历,更谈不上企业实际工作经历。所以虽然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实践学时不少,但实际教学效果令人堪忧。另外,从专业培养目标来看,数字印刷工程人才应具有较强的生产、管理和营销一体化实践能力,所以在师资结构中不但应配有理论教师,还应配备设计师、工程师及企业经理人,分别讲授创意、科学、技术和管理等课程。但目前一般印刷工程教育在这方面是非常欠缺的。这就要求学校进行用人机制的改革,切实聘请企业工程师、CEO、优秀平面设计师等行业优秀技术人才走进课堂,向学生讲授数字印刷产业先进的、实用的技术与管理知识,教学效果就不言而喻了。另外应将专业教师定期入企业锻炼作为长效机制,让他们学习实际的数字印刷生产和业务管理,开展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把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生产力,切实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
四、结语
当前,按需、即时、可变是数字印刷的最大特点,正好吻合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数字印刷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且发展空间广阔,市场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为满足此发展需要,印刷数字化对印刷工程人才有方方面面的具体要求,印刷工程本科教育应顺应此要求,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师资建设,制定合理的专业培养计划,并切实实施,才能培养出满足印刷数字化生产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
作者:王莉 张浩 焦生辉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