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工程教育专业为导向的英语课程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程教育专业为导向的英语课程教学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工程教育专业为导向的英语课程教学

摘要:通过对贵州省四所高等院校的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采矿工程专业英语在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从确立教学目标、更新教材内容、合理设置开课学期、丰富教学模式、提高师资水平、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采矿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建议,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质保”工程教育。

关键词:工程教育;阶段式目标;教学探索

一引言

总理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高等院校要着力开展教育深化改革,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意义就是通过专业性认证机构会同该专业领域的教育专家对职业性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建立与注册工程师制度相衔接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促进工程教育的国际交流,实现国际互认[1,2]。采矿工程英语作为采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必修课程,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矿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该们课程的核心教学目标就是增加学生专业词汇量,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文章的翻译规律和技巧,能够查阅专业文献和资料,实现与国际接轨[3-5]。然而,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全球化的新形势下,传统的采矿工程英语课程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如何改革创新,更好的“质保”工程教育,成为亟待探索的问题。

二《采矿工程英语》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通过对贵州省贵州大学、贵州理工大学、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等四所院校的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分析,采矿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存在如下问题:(1)学生学习动机多元化。45%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重要并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其中包括5%的学生是为了继续深造,为读研期间查阅文献和写英文文章打基础。10%的学生认为进入外资企业需要懂专业英语。32%的学生以帮助自己提高CET4和CET6的分数为目的。55%的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对自己不重要,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2)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低。15%的学生考过CET4分数线,80%的学生表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较差。(3)《采矿工程英语》教材内容陈旧。85%的学生反映教材内容陈旧,大部分内容已与目前所学的专业知识不相符,无法满足当前学生对专业前沿知识了解的需求。(4)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氛围沉闷。70.56%的学生表示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师教学几乎停留在传统的对课文内容进行逐句、全文翻译讲解。51.11%的学生认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环节少,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其中40%的同学认为课堂沉闷的主要原因是自身英语表达能力不够。(5)课程开设学期不合理,考核机制。95.56%的学生认为《采矿工程英语》应安排在《煤矿开采学》、《矿山机电》、《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等专业课程之后。72.78%的学生认为该门课程32~36的学时安排不合理,课时较少,难以满足教师在专业英语上的知识延展和交流互动。采矿工程英语课程教学面临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与学没有完全统一起来,主要体现在,一是该门课程集专业知识和英语为一体,要求任课教师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拥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与当前专业课程教师不具备较高英语水平,而英语教师不具备工科专业知识不平衡的矛盾[6];二是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水平、多元化的求学动机与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矛盾;三是学生想了解专业领域前沿知识与当前教材内容陈旧、课程开始学期及课时安排不合理之间的矛盾。

三采矿工程英语教学探索

(一)明确学习目标

采矿工程专业英语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该门课程的目标需求等具体情况,立足围绕采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目标和核心要求不变,制定阶段性的教学任务和目标,以求在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实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思维的高技术双语型矿业人才教学目标。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为例,绝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学习目标停留在通过课程考试或提高CET4分数线,根据这一实情,任课教师分阶段设置教学目标,第一阶段兴趣提升(激发学习主动性)、第二阶段为强化英语基础(强记单词、句子详解巩固语法知识)、第三阶段为夯实专业基础(重要专业知识点链接)、第四阶段为资料查阅技能培训、第五阶段为读写能力培养(论文摘要的英文写作)。实践表明,通过有意识的课程教学设置和安排,实现各个阶段的任务目标,从而逐渐实现课程教学目的。

(二)更新教材内容

采矿工程专业英语的教材可选性较大,通常情况下,任课教师都是在教材中择取一些比较重要的板块来讲解。然而,教材其内容比较陈旧,许多章节所介绍的内容已与现在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所以,采矿工程专业英语教师的授课内容不能局限于教材。教师团队要多途径的搜查资料,了解当前采矿工程领域的前沿科学技术,整理成讲义和课件。提前将相关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查阅并了解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而且,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领域内的许多技术和装备发展很快,每年的教学内容都不尽相同,教师团队要及时更新、充实和完善教材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合理设置开课学期

采矿工程专业英语不同于通识大学英语,它是专业知识与应用英语的紧密相连,体现着专业特色[7]。学生在大一、大二学习了大学英语通识课程,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同时学生还应在具有一定的采矿工程专业知识积累。各高校《煤矿开采学》、《井巷工程》、《矿山机械与设备》等主要专业课程的开设学期和开设顺序不同,采矿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应设置在主要专业课程之后(一般在第6、第7学期),有了专业知识的奠定,更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理解。

(四)丰富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1)广泛利用好现代化信息手段,开展情景式教学。一方面可以通过PPT、短视频播放、动画仿真等为学生提供直观而生动的信息输入。例如,在讲解矿井开采系统时,可以用3Dmine软件或者动画仿真向学生直观展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或者实验室开展情景式教学。例如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矿业工程学院的采煤机VR体验实验室,就是通过虚拟现实让学生通过模拟按钮操作采煤机,身临其境的观察采煤机进刀、割煤等作业情况。再例如,在讲解MineDevelopment章节时,将学生带至矿井开拓系统模拟实验室中开展情景式的教学模式。(2)利用好教辅工具,通过实体或者图来授课。例如在讲到Roof,FloorandRibs章节时,课前准备好Shale、slate、sandstone、limestone、soapstone、fireclay等岩石标本,标出词汇,让学生观察各种岩石的颜色、感受岩石的坚硬程度等,加深学生的记忆。(3)分组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给学生指定一个题目或者任务,要求每组学生根据题目及要求查阅资料,并将成果整理成英文报告,在下次课堂中用英文PPT的形式向全班分享成果,由教师来点评或者教师引导其他组的学生点评。

(五)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互助性双语课程教学师资队伍,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采矿工程专业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8]。采矿工程专业教师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外出交流学习英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从而提高自身的授课能力。同时,教师队伍要紧密结合科研,在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上提供学术水平发展的平台,不断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为保持良好的双语教学提供保障。

(六)完善考核机制

立足工程性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该门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平时成绩为主,期末成绩为辅综合考虑,量化课程考核的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两大板块,一是以平时表现为主的指标体系;二是以专业知识体系构成为主的指标体系。平时表现指标体系:(1)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交流;(2)小组专题讨论及讨论成果的论述或者PPT讲解;(3)爬黑板听写等。以此考察学生专业英语的听说能力、资料查阅及重要信息提炼与整合的能力。专业知识体系构成指标:(1)专业词汇的积累、理解和应用;(2)英汉互译,包括短语、短句、复合句及短文翻译四种类型;(3)文章英文摘(2)数据分析:初步评估专业建设水平。通过对专业各方面建设情况的数据汇总、数据清理及统计分析,评估专业目前的建设水平,撰写数据举证报告。(3)入校咨询:深入诊断专业建设问题。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探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通过第三方专家入校咨询的形式,将对专业的初步评估反馈给学校,并现场与学校及专业领导探讨相应的改进建议与具体措施。(4)撰写咨询报告:撰写专业建设咨询报告,提出专业建设改进方向。咨询报告将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评价体系,提出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方案,提供解决专业建设存在问题的关键活动与相应的制度措施,为今后的专业建设工作提供指导。(5)报告解读:专家入校进行咨询报告的现场解读。第三方专家为学校清晰呈现专业建设各个环节的具体情况,通过指标分析与问题论述,帮助专业全面、透彻地了解专业建设的水平及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数据举证报告中的举证方法、咨询报告中的持续改进思想进行讲解,使学校更好地完成专业建设及相关的评估、认证工作。

四高职专业引入第三方评价的意义

1.学校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多元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毕业生在岗表现、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同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跟踪系统,持续提高学习的办学质量。2.利用网络数据平台,加强数据分析,探讨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完善教学、培养反馈渠道,建立常态化的“评估——反馈——改进”质量保障循环机制。充分应用第三方评价体系,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调整创新、办学成本核算、制度设计等进一步调整、优化提供科学依据,保障专业建设良性循环,持续发展。3.目前各地高职院校都在展开生源大战,生源危机形成招生的“倒逼机制”,优势专业优先发展、劣势专业遭遇市场淘汰。因此,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价能增强专业的社会声誉,而且对于市场前景好、但专业评价排名靠后的专业可以加大建设力度,不断改善专业办学条件,以此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设方案[R].

[2]蒋丽君,何杨勇.高职教育第三方评价的局限、问题和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9):98-102.

[3]占百春.高职院校教学第三方评价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3):92-96.

作者:李春香 陈善乐 孟中能 陈豪 单位: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