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价分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1引言
我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进行工程教育相关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6年,作为工程师制度改革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全面启动。2016年,《华盛顿协议》吸纳我国成为其正式会员,我国成为了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领跑者。2017年新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将面向产出的评价和改进机制作为认证工作的一个底线,要求所有参加工程认证的专业必须实施成果导向教育,明确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行评价。所谓学习成果,从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的职业成就来看,指的是专业的培养目标;从学生在校培养的全过程来看,指的是毕业要求;从对学生某项具体能力的培养角度来看,指的是用于培养该能力的课程的教学目标。
2培养目标及其合理性评价
培养目标是对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所具有的职业能力以及应该取得的专业成就的综合描述,表达的是学生的顶峰学习成果,是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核心。在培养方案中,为了达到培养目标顶峰学习成果,专业基于培养目标设置了毕业要求并构建出课程体系,服务于培养目标的达成。因此,培养目标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社会需求,是在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贯彻成果导向教育的关键。对专业现有培养目标进行合理性的内外部评价是专业制定或修订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工作。那么什么是培养目标的合理性呢?它描述的是专业制定或修订的培养目标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社会需求和学校定位等内外需求的吻合程度。专业只有定期开展培养目标相关调研和评价活动,充分了解和分析内外需求的变化,才能在修订培养目标、描述学生顶峰学习成果时,符合各方需求。
3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关键性问题
(1)工作机制的建立。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和修订的前提。在工作机制中,应包括含有相对固定的企业行业专家的评价机构、负责人、评价周期、工作程序和要求等。(2)定期进行相关调研、收集用于评价的基础数据。专业应根据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内外部调研,调研内容应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社会需求和学校定位等内外需求相关。(3)调研结果的分析。专业应依据通过调研活动收集的基础数据开展科学的分析活动,得到分析结果,并基于分析结果开展培养目标制定或修订工作。
4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流程、主要内容和方法
(1)成立包含专业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在内的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小组。在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制度的约束下,定期开展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2)确定合理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评价要点。专业可依据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内涵,从社会需求、学校定位、培养目标认同度和期许评价四个方面开展评价,如表1所示。(3)用于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调查数据的收集。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所用的基础信息来源于专业定期开展的各类调研跟踪活动。调研跟踪活动的对象应包括用人单位、行业企业专家、毕业5年校友、专业教师、同行专家、应届在校生以及学生家长。专业可通过定期发放问卷、座谈、走访、邮件等方式,向这些利益相关方收集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相关信息并做好基础材料的收集、整理、统计、保管等工作。(4)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调查数据的处理。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基础信息数据主要有两类:文字性意见和可量化数据。对于文字性反馈意见,可采用归纳汇总的方法进行处理;对分级可量化数据,如培养目标认同度等调查数据,可采用加权平均值的方法计算评价值,进而得出评价结果的量化数据。(5)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结果形成。对于社会需求、学校定位和培养目标认同度等可量化内容,经计算评价值后,依据评价值分段给出结论性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对于文字性意见,可经评价小组汇总归纳后,形成文字性评价意见。
5结束语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作为培养目标修订的依据,在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是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第一步,只有充分了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明确用人单位、行业企业需求以及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方的期望,才能有针对性的修订培养目标,形成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培养目标,进而制定专业的毕业要求并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专业应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在深入理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内涵的前提下,探索适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方法,做好专业的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作者:张鹏 杜娟 王希凤 宋起超 于浩洋 李萍 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