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实践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两个体系、一个模式和一个机制。两个体系即外部环境体系和内部运行体系;一个模式即教育教学模式;一个机制即运行保障机制。其中,内部运行体系发挥着最重要的核心作用,分别由目标理念体系、课程内容体系、组织环境体系、师资队伍体系、实践平台体系五大体系模块组成。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模式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
地方应用型高校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在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行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两个教育理念开展工作,即素质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上,可通过地方应用型高校所开设课程的内容得以体现,而创新创业教育赋予了地方应用型高校教育新的内涵和意义,与传统的地方应用型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当然,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的提出以及在国内地方应用型高校全面推行,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当前正处于全球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全面推行创新创业地方应用型高校教育,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与普通地方应用型高校有很大不同,比如,虽然地方应用型高校都普遍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但综合性大学和文科类大学更侧重于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视野的拓展;工科类大学更侧重于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工科知识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结合。相比较而言,工科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度更强,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实现了创新创业素质和科技创业能力的有机融合,其总体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目标
第一层级: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社会公民。这一层即面向所有的工科学生,对所有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工科学生具有均适性。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分子,对工科大学生培养的这一目标也是最基本的目标。第二层级:培养出自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一层级的培训目标,有一定的针对性,专门针对具有创业前置的工科学生而言的,在确定培养对象之前,已经对其创新品质进行了了解和确认,对其将来的人生规划实现了基本定位。基于目标方向已经确定的定向培养更加切实有效。在此条件下,对这部分工科学生教育培养的方式,可以充分结合其自身条件,培养的内容和方式更具个性化,培养的效果也更加明显。第三层级:培养出经营管理企业的创业者。这一培养目标所选定的对象是,具有较强开拓意识或具备一定领导才能的学生,通过对这部分学生的筛选和确定,对其进行以企业家为培养目标的定向培养。尽管实际上不可能把所有的大学生都培养为企业家,但通过这种培养,会赋予他们企业家的素质,让他们具备较强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将来成为社会的精英。三、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内部运行体系作为系统框架的核心结构,共分为5个模块:模块一:组织环境体系。是指与创新创业教育有利的各种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提供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政策和内容进行支持的资源,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培训基地建设等,软件环境包括教育教学理念、校园制度文化等。模块二:目标理念体系。体现了高效推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念,可要实现的目标。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各个运行流程的方方面面,教育总目标还设有分级目标。模块三:课程内容体系。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在教育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的,是围绕总目标的实现服务的。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融入了较高比例的实践教育内容,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该体系共包括四大模块,即人文素质教育模块、专业教育课程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创业教育课程模块。模块四:师资队伍体系。教师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推动者,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决定了最终的教育效果,因此,构建系统完善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体系,是保证教育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师资队伍体系的组成有:专、兼职教师、宣讲团、企业家等。模块五:实践平台体系。大学生所学习理论知识最终要应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当中,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即是大学生由校园走向社会的跳板。平台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来打造实践基地,主要有创业见习类、创新训练类、创业体验类、创业孵化类等实践基地类型。
(一)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宏观环境1.制度与政策环境制度演化理论认为,制度从形成到发展再到全面推行,有其复杂的成长过程,而当这项制度全面推行以后,就会在所影响的环境内产生根深蒂固的地位。后人习惯上对这项制度继承,一旦要想打破它,由于制度本身所产生的影响就会形成方方面面的阻力。换而言之,正是由于制度的存在,才保证了某一目标成长实现的生命力,对于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是如此,只有在国家政府的政策指导和制度约束下,才会顺利推行并产生深远的影响。2.文化与舆论环境教育和文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就如河与水的关系,河为水提供了流通的渠道,水为河赋予了生命的活力。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就必须研究大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犹如承载大学生文化环境的河床,引导着地方应用型高校教育文化前进的方向。3.资金与平台支持资金支持的来源方式有很多种,如政府拨款、企业扶持、地方应用型高校专项资金、校友捐赠等;另外,资金支持还可以通过一定的融资渠道获得,如银行贷款、创业基金等。平台支持是指高效开展创业创新教育专门开设的校内创业孵化平台、企业实习实践基地、创业园区、孵化器等。地方应用型高校积极在校内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市场调研和政策研究,为未来大学城创业提供理念指导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打造学生实践教育培训基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大有作为打造素质基础和创造良好条件。4.市场开放程度市场的开放程度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通过市场的具体变化来反映,二是市场为创业者所设置的准入机制,三是市场竞争规则的公平性。政府应该着力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使所有创业者处于同一个竞争平台上,受到同样的竞争规则约束,也只有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开放市场环境中,才能保持市场竞争规则的有序性,才能使创业者的能力得到真正发挥。
(二)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微观环境1.教育理念与价值观教育理念问题从本质上即是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问题,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所以说教育理念决定了教育的方向,教育的方向决定了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形成了大学生的知识体系与结构。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教育理念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结构,体现了人才培养目标的价值取向。2.组织与管理制度为对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支持并做出保障,很多地方应用型高校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等附属机构,与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形成相辅相成之势。基于区域分布较为分散的原因,很多地方应用型高校这些机构未形成合力,主要体现在管理主体分工不明,管理制度与措施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影响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建立规范的领导管理组织架构。如,在一把手负责制的前提下,形成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就业处、团委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通过明确的分工,将各项具体的管理措施落到实处。3.完善的基础投入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即使在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以后,具体到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开展,都需要充足的经费来作出支持。地方应用型高校该项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供专门的场所并配备专业的创业训练器材,并随着教学目标的发展变化,及时对配套的设备器材进行升级优化,这些都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提供支持。当前,以校企联合的方式来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设施,是一条最佳途径,是一个地方应用型高校与企业实现合作双赢的新思路。
(三)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分为三大类,即“商业计划设计”、“案例研究”和“创业宣讲报告”。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一层级目标,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和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来完成,培养出“具有良好创业素质的社会公民”。这一目标层级的实现,需要向大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两项内容;在第一层级的教学目标完成以后,就要向第二层级迈进。即根据一部分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的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的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出“能自谋职业的社会人士”。这一层级目标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教学内容涉及到了很多创业实务知识;第三层级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企业家”,这需要地方应用型高校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的创业教育课程+提升的创业教育课程”的综合教育体系作为支撑,从培养目标的定位上,第三层级,将大学生培养的方向定位在“创新创业类专业人才”这个目标之上。除此之外,还要同时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端正其价值观、丰富其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知识,形成综合的知识体系,为大学生以后就业、择业和创新打下稳固的知识基础。
(四)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1.创新训练类实践基地主要是指在校区范围内所创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如学校实习基地、实验室场所等,学校在实践基地里可以从事一些与所学专业有关联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学校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竞赛活动,以提高大学生参与,以提高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高效负责为学生营造模拟的创新创业实践的社会环境,并提供必要的实践学习条件。2.创业见习类实践基地“学以致用”是当前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地方应用型高校构建“产、学、研”实践基地解释为大学生实现这一目标打造的平台。在见习活动,让大学生对企业从一个感官的认识,上升到详细的了解,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管理文化,了解自己所学知识在企业中的应用方法和体现的价值,从而让大学生由完成由感兴趣到热爱创新的过渡,并形成勇敢无畏的创业品质。3.创业体验类实践基地这类实践基地的形式很多,以“企业竞争模拟实验室”、“沙盘模拟训练基地”等最为典型。通常采用的教育方式是,由团委发起建立ERP沙盘模拟训练基地,组织学生分别组建对抗性团队进行比赛,在模拟对抗中,让学生养成激烈的对抗意识,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4.创业孵化类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器所针对的服务对象是小型企业,通常情况下,这些企业处于初始的创业阶段,通过创业孵化器对其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帮助解决,来为企业的创业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帮助它顺利成长。创业孵化器的建立,需要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成立,并给予大学生创业相应的政策法律、贷款融资、资金技术、税务财务等多方面的支持。
(五)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构成是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者和具体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质量的好坏和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总目标能否达成。与一般学历教育对老师的要求不同,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企业工作经历,或者接受过专业的创业教育培训。所以在进行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时,要把好老师的选拔任用的关口,不具备条件的不予考虑。如教育体制内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可采用外部聘请优秀企业家作为兼职教师的方式来充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陈红春,等.校企合作下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4):242-244.
[2]郭宇,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的系统性价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5):16-18.
[3]李新生.众创时代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体系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2):94-98.
作者:闫宁宁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