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成果导向下的语文教育专业教学体系重建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成果导向理论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师范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语文教育专业需要透彻把握成果导向教育的特征内涵及教学模式,通过预期学习结果、教学活动和结果评估的改革重建教学体系,专业教学方能完成从学科导向朝成果导向的转变。
关键词:成果导向;师范专业认证;语文教育;教学体系重建教育部
2017年10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正式全面启动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师范类专业认证沿用了我国早些年经实践获得成功的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质量持续改进,该理念来自于OBE(OutcomebasedonEducation)教育,也称“成果导向教育”或“产出导向教育”。在事关专业生存力与竞争力的专业认证大背景下,语文教育专业(以下简称语教专业)如何创造性运用在工程教育获得成功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重建专业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与育人质量,无疑是当前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成果导向理论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
成果导向理念是由美国学者Spady于1981年率先提出,他把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简称OBE)定义为“把教育系统中的一切都围绕着学生在学习结束时必须能达到的能力去组织与设计。即首先要清晰地确定学生能做到什么是最重要的,然后组织课程、教学和评核,以确保所期望的学习成果最终能够发生”[1]。它是美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反思教育的实用性、教育成果重要性的产物。Spady等美国教育家对以成果为基础的教育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在工程认证、医学人才培养领域实践应用,现已成为美、英等国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我国从2005年起构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6年6月,国际工程联盟大会同意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工程类专业得到广泛应用,不少学者开展相关研究,其中李志义教授的研究尤为深入,近年来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论文,探讨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理念及基于专业认证的教育教学改革。现阶段经管、人文等文科类专业也开始吸纳运用这一理论,如何将在工程教育获得成功的理论,实施到学科倾向明显的师范专业教学改革中,尚需大力探讨。
二、高校语教专业教学现状
教育部的《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教师〔2014〕5号)指出,我国师范教育目前存在“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突出问题”。因此,从“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价”三个方面来分析语教专业在教学上的现状。
(一)教什么的问题1.语教专业教学没有跟上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与实际脱离。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改革一轮接着一轮,“‘语文素养’取代‘语文能力’‘语文素质’而成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理念。与此相适应,人文性、语文实践、开拓语文课程资源、综合性学习也渐次成语文课程教学的关键词”[2]。而目前的语文教育专业还尚未摆脱学科逻辑的藩篱,教学内容沿着系统、全面、专深的学科体系开展,面对语文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时,学生在知识结构上呈现出碎片化,所掌握的知识较难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之中。2.课程体系和设置不够科学与合理。目前,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各高校课程体系实质上是基于学科逻辑设置,偏重学术性。“而学科逻辑强调的是知识本身的系统性与逻辑性,过于重视各专业固有的知识边界,导致知识的应用性与整合性被漠视”[3]。不少高校语文教育专业就没有“文本解读与教材分析、汉字学与识字写字教学、朗读指导与口语交际教学、习作理论与小学作文指导”等融合性、应用型的学科教学课程。这种课程体系,使得师范生只注重获得“教什么”层面的学科专业知识,但无法养成“怎么教”层面的教育实践智慧。另外,实践与活动课程比例、选修课程比例小,毕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不高,不利于教学个性与特长培养。
(二)怎么教的问题在“唯科研”评价导向下,师范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仍较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仍是课堂主流;师生关系并无明显改善,学生的主体性不强,多数以被动的、聆听的方式参与课堂学习;近几年出现的一些先进教学理念、模式、方法还没有在课堂中得以推广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停留在口头上,知识或者信息仍是在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输,“有教无学”情况堪忧。不少教育专家都认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今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三)如何评价的问题1.重教轻学。评价指向教师的教学行为,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内容上,过于集中于知识的传承,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升、过程和方法的感悟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评价的方法上则过于注重教师教的方法,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知识的自主建构,漠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重视终结性评价,漠视形成性评价。教育评价专家布卢姆指出,形成性评价是“为了获得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促进学生掌握尚未掌握的内容所进行的评价”[4]。目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教学的好坏,学生能力的高低最后只看学生试卷分数,不太关注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进步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变化,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作用不大。
三、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则将目标聚焦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上,注重学生的能力训练和培养,而不是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王”。它不是纯粹灌输知识,而是围绕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来组织和开展教学,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成果导向教育能够衡量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学生知道什么,前者是传统教育无法做到的”[5]。
(二)在教学内容上,根据需求选择整合作为教学内容序列化的课程,传统课程是按照学科逻辑构建的知识体系,系统完整,缺少情境,实践运用不畅。成果导向教学按能力目标设置课程,课程的设置应社会需求形成,客观上要求打破学科知识画地为牢的边界,强调知识的选择与整合,创新融合课程得以出现。为了达成人人都能学会,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
(三)教学过程上实现由“主教”到“主学”的转变传统教学过程注重“怎么教”,教师居于“中心地位”。成果导向教学模式下“怎么学”成为焦点,学生为主体,教师变身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更多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主体实践等主动方式学习,教师再以评价、反馈以及建设性介入等策略帮助学生实现预期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的多样化、个性化、多元化评价形式上,传统多是笔试为主的考试;成果导向教学更为多样,有考试、问卷、项目、作业、报告等多种形式。评价标准上,传统教学用统一标准,成果导向教学“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定等级,并适时进行评定,从而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教学进行及时修正”[5]。评价主体呈现多元化,传统教学评价主体是教师,成果导向教学评价主体是由学生、教师及学习伙伴构成的共同体。
四、成果导向理论下小学语教专业教学体系重建
(一)预期学习成果1.专业需求调研确定培养目标。当前国家、社会及教育发展需要,小学对语文教师的需求,行业专家、毕业生、家长及校友有何期望,这些构成外部需求。高校自身发展定位与目标、学生发展及教工意愿,这些构成内部需求。在内外部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再制定培养目标,并组织行业企业参与的校内外专家对培养目标予以论证,从而保证教育目标与需求(结果)的一致。李志义指出:“培养目标表述要精准:一要内涵准确,二要条理清晰[6]”。然而目前不少语教专业培养目标存在内涵不明、条理不清的状况。2.确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也即毕业生能力,是成为何种人才的条件,是对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知识和能力的具体描述。李志义教授指出“毕业要求一般表述为10-15条,太多或太少都会对建立与标准的覆盖关系增加难度[6]。”目前语教专业毕业要求是列举素质、知识、能力三方面的要求,全面详尽但繁琐,概括与凝练不够。不少高校毕业要求数量动辄达到30条,数量繁多、琐碎的要求难与培养目标对应,评价达成度时,无法对标实现。3.确定毕业要求指标点(简称指标点)。将毕业要求逐条进行分解、细化,使其成为3个左右具体、易落实、可测评的指标点。指标点不应直接复制毕业要求,表述指标点所用的动词,尽量不用Bloom认知理论中低层次的“记忆”来表述,而是更多指向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阶能力[6]。目前,我国语教专业培养方案较少针对毕业要求分解指标,导致培养目标落实不到位。
(二)教学活动1.课程构建。教学活动始于课程。传统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依据学科逻辑设立,如“开设‘中国古代文学’这门课时,教授传授的是这门课的学术逻辑,而不是说这门课与教师培养之间的逻辑”[7]。成果导向课程体系遵循社会需求—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顺序构建。实际构建中,课程体系须对应指标点构建,通过课程矩阵的形式清晰呈现。具体到每门课程,要根据对应的要求指标,确定教学内容,合理安排“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适当突破学科的藩篱,凸显能力本位。2.课堂教学。成果导向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要保证学生的中心地位,完成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从重教轻学向教主于学等五个转变[8]。其次语教专业教学要“眼睛朝下”,关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新变化,在教学上与之适应。
(三)教学评价1.注重评价的发展性。传统的教学评价是终结性的,突出成绩的评定和等级优劣。成果导向的教学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主张反馈、多元和发展原则。“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通过对自我学习的适当监控和反思,掌握并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发展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教学与评价的良性循环”。[9]2.注重评价的个性化。传统的教学评价是统一时间、统一方式,无视学生能力、个性的不同。成果导向教学评价提倡个性化、过程化,促使学生及时修正,最终使人人都能走向成功。3.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传统的语教专业主要以试卷评测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掌握情况,基于成果导向理论的语教专业,注重评价学生的能力,可以通过笔试、口试、作品(作业)、报告、试讲等多种形式,结合不同情境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成果导向教育为师范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崭新的范式与实践路径。在全国师范专业认证的大背景下,各高校语教专业需要领悟成果导向教育的内涵,转变观念,克服困难与阻力,重建教学体系,推进教学改革,实现“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学科导向向成果导向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妍,卢宝周,孙杰.成果导向视角下文科类专业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1):279-282.
[2]吴忠豪,于龙.回顾与检讨:改革开放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三十年[J].课程.教材.教法,2009,29(8):79-87.
[3]李森,刘梅珍,崔友兴.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师范类专业建设理路[J].重庆高教研究,2019,7(6):12-24.
[4]白艳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课程目标的形成性评价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9(12):60-64.
[5]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29-34,70.
[6]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3):32-39.
[7]钟秉林.教师教育转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李志义.适应认证要求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6):9-16.
[9]李志义.推进十个转变实现大学教学改革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12(17):25-29.
作者:刘伟民 单位:阳江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