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三种工程教育模式对比启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三种工程教育模式对比启发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三种工程教育模式对比启发

摘要:本文概述了卓越计划、CDIO和Co-op模式,对三者进行了比较分析,说明了三者之间的差异、特点和优势,得出了实施卓越计划的一些有益启发,并提出了关于推动和探索我国工程改革暨实施卓越计划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卓越计划;CDIO;Co-op;人才培养

为了培养卓越工程型人才,引导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探讨我国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相比国际上近年发展的CDIO模式、欧美成熟的合作教育(Co-op)模式,卓越计划作为一种新的工程教育模式还不成熟,在实施过程中难免面临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得卓越计划达到预期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一、三种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1.卓越计

划卓越计划的宗旨是坚持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卓越计划有三个显著特点,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企业过程、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已有190多所学校参与卓越计划本科试点。本科卓越计划采取3+1(3年校内培养、累计1年企业培养)模式,实施路径简化示意如图1。卓越计划模式的显著特点一是三个培养标准;二是明确3+1时间划分;三是要求行业、企业参与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完善贯彻卓越工程师培养全过程。

2.CDIO模式

CDIO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行(Operate)。其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以强调工程基础的、建立在真实世界的产品、系统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营过程的背景环境下的工程教育,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学习工程、系统。CDIO模式围绕CDIO培养大纲,通过CDIO过程实现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的培养。其突出特点是以能力培养大纲为依据制订具体的专业培养计划,以综合、系统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具备工程需求的能力和素质,并制订CDIO实施的评价标准。

3.Co-op模式

Co-op模式是Co-operativeEducation的简称,字面翻译为“合作教育”,是基于学生、学校、用人单位之间的一种合作、共赢关系开展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被美国、德国等40多个国家的高校采用、学习和借鉴。滑铁卢大学的Co-op模式计划的学生从一年级(很多大学为二年级)开始就必须定期到企业、机构或公司(以下简称用人单位)进行实习工作,以学期为单位,将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采取每学年三学期制,没有固定的假期。每学年1~2个学期在学校学习,其他学期为工作学期,即在用人单位实习,累计1~2年时间。Co-op模式专业的学生所修校内课程门数与非Co-op专业一样多,因此,Co-op专业一般要5学年才能完成,当然学费相应高一些。政府制定了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接纳学生进行工读实践。Co-op有严格的评估体系,不合格的学生会分流出Co-op模式,也提供从非Co-op转入Co-op的机会。该模式的显著特点是教学计划比较弹性,不是同步的指令计划,而是以学生选修课程形成动态计划,以修完规定的学分为毕业标准。其次,工作学习(实践学习)过程较灵活。

二、三种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对三种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简单比较,其中卓越计划和CDIO模式都是针对国内情况,Co-op模式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为例。通过表1的比较,可以发现三种模式各有特点。归纳起来,卓越计划由政府主管部门推动,以制定专业培养方案为抓手,通过申报、评估、实施、总结和推广的途径,引导工程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CDIO以标准框架来规范专业培养大纲的制订,以一体化培养计划整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工程能力培养,通过能力实现矩阵规定各课程承担的能力培养责任,实现高质量工程人才培养;Co-op模式则通过学生、学校、用人单位合作关系,强调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并从中获益,5年制(甚至无假期)既保证了工程实践的时间又实现了多样化的工程实践,突出了个性化培养。学校集中监管保证了Co-op模式工作学习的有效性,实现了学生、学校、用人单位和社会满意的统一。

三、启示和建议

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自我需要和原动力

不论CDIO模式还是Co-op模式,本质上源自大学自身以人才培养质量衡量办学质量、以校友的社会贡献和荣誉维持学校声誉。当社会、用人单位和学生不满意学校的教育质量时,学校就处于被动局面。近年来,生源数量逐渐趋紧,招生竞争激烈,而生源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学校要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种内在的自我生存和发展源动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正确定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

目前,一些应用型高校或工程应用型专业定位不清,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应用型高校之间、专业之间的培养模式、培养计划雷同,甚至与研究型大学相似。如果在卓越计划实施中仍然坚持固有观念,不积极、主动进行调适和正确定位,就不可能在专业培养方案、培养计划、评价体系、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迈出实质性的改革步伐。

3.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创建社会参与工程人才培养大环境

卓越计划的特点之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与Co-op的合作教育是相似的,但要做到却不容易。目前,学校选定和建设的企业教育基地还只是一种比较松散的形式,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企业教育基地的数量、涉及的专业面、企业参与的程度还远远不能满足高质量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的要求,校企融合不深,更不能满足像Co-op模式希望的一人多企业、多兴趣工作学习的要求。但国家已经制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规划,需要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努力,创建工程人才培养的大环境。

4.大胆创新地实施卓越计划

(1)大胆改革,落实工程实践培养时间卓越计划本科应用型人才采用3+1模式,即只有4年时间,如果按照目前传统的学年、学期、寒暑假制,实际每年可控制利用的有效教学时间约为9个月,合计约为36个月即3年时间(其中还包括半学期的外语学习时间)。滑铁卢大学采用5学年无假期制,有效时间就是5年。相比较而言,目前我国高校可控的有效学习时间相对偏短,加上教学资源不充裕,没有很好的工程实践教育和人才培养社会环境,要在相对短的有效时间里培养出高质量的工程人才是很有挑战性的。因此,高校必须大胆改革,以保证实施卓越计划所需的工程实践时间。

(2)课程整合是卓越计划实施的关键环节在传统的大学本科培养计划中,以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和重理论轻工程实践的培养观念根深蒂固,工程实践的时间根本达不到卓越计划要求的1年企业培养时间。因此,只有通过课程整合才能腾出足够的时间,也只有通过课程整合才能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卓越计划本身提供了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的机会和政策支持,因此,只要学校做好顶层设计,拿出魄力和胆量,一定能解决课程整合的问题。

(3)借鉴CDIO和Co-opCDIO模式具有先进性、完整性和标准化的特点,Co-op模式则非常成熟且已得到有效验证。因此,实施和推动卓越计划时可以学习CDIO和Co-op模式的优势。

四、结语

总之,CDIO和Co-op模式给卓越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有益启示,但关键是学校自身重视、转变观念、正确定位,敢于探索和创新。只要贯彻执行好国家关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调动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创建良好的人才培养社会环境,就一定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工程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国工程院.人才创造未来创新引领世界———关于工程科技人才的调查报告「N].光明日报,2010-06-10.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1]1号.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4).

[4]陈萍.美国Co-op合作教学与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契合[J].学园:教育科研,2010(17).

[5]尹晖.滑铁卢大学Co-op模式理念对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

作者:吴梦初 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