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程教育认证下本科院校毕业生反馈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为充分彰显高校毕业生反馈工作反哺教学的效能,该研究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在深入剖析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毕业生跟踪反馈工作现状的基础上,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视域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应用型本科;毕业生;跟踪反馈
毕业生是现代大学教育的核心成果。作为“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过对毕业生进行跟踪反馈所获得的信息是分析高校办学特色及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切实有效的教改方案的重要依据。[1]然而尽管意义重大且有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了积极探索,但囿于高校管理者“重培养、轻反馈”的惯性思维,以及随着高校毕业生体量的不断增大,开展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耗时耗力且缺乏相关理论支持,总体而言,通过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反哺教学的效能尚未完全彰显。近年来,《华盛顿协议》框架下的工程教育认证作为国际通行做法和高校与行业合作的有效举措,对于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保障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已经成为共识。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争相开展或筹划进行工程教育认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持续改进是《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环节之一。将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研究同工程教育认证联系起来,从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来探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和标准来思考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如何改革,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卓有成效的毕业生评价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和标准。
一、现状: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毕业生跟踪反馈问题概述
(一)工作力量薄弱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反馈工作以各高校独自开展为主,借助咨询公司等第三方外力为辅,较少以高校联盟对毕业生反馈工作进行横向立体推进;所得数据一般是进行自我纵向对比,缺乏数据共享。而在自己独立开展调研中,高校所依靠的主体力量也是以学工系统的就业部门为主,在组织架构上缺乏二级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有力支持,在自己学校层面尚未形成“学校—院系”“院系—院系”间协同互动,工作力量极其薄弱,极易造成毕业生跟踪反馈报告往往是就业办某个工作人员连年包办。
(二)调研形式单一
调研工作人员不足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调研形式的简单粗暴。当前高校毕业生质量调查偏重毕业生就业率指标的信息反馈,没有反映毕业生深层次人才培养质量问题;且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对毕业生开展调研往往以问卷为主,所得数据也基本来源于邮箱回复,缺少实地走访考察、面谈交流和必要的感情投入。问卷问题设置又以程度型客观问题为主,描述型主观问题为辅,少数描述型主观大都还以“留白”收场,这就为后续数据深度分析和挖掘带来了困难。
(三)分析手段落后
大数据时代毕业生数据反馈作为多变量交织的数据库,想要从中挖掘到有价值的信息离不开数据分析专业软件。当前大多数高校对毕业生评价还停留在简单的EXCEL数据统计上,缺乏专业分析软件介入,且与国际通用的指标分析脱节,所得数据也大都以描述程度为主,缺乏交叉深入分析及信、效度检验。
(四)缺乏理论支撑
目前我国学者主要以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研究为主,旨在优化教育教学质量。虽然有个别学者提议开展高校毕业生质量跟踪信息反馈,并建立毕业生信息反馈档案,但研究的系统性不强且缺乏统一标准,对毕业生离校后信息反馈的系统研究缺乏。研究工作往往缺乏持续性,不具有纵向的可比性。
(五)对调研对象缺乏维护
尽管部分高校也考虑到需要从毕业生及其雇主等多方获取信息,但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反馈和对被调研者的激励,调研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或调研对象为“一锤子买卖”,调研工作缺乏连续性;或由于调研对象缺乏,在选取雇主时往往都是熟悉的“老面孔”,容易挂一漏万,以偏概全。还有部分高校对毕业生缺乏关心,“毕业即失联”的现象时有发生,已经成为现阶段桎梏毕业生信息反馈工作质量提升的现实问题。
二、机遇:工程教育认证相关因素对应用型本科毕业生跟踪反馈的推动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趋势所需
应该看到,尽管我国当前高校的毕业生跟踪反馈工作出现的问题多元,但深究其原因与高校管理者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息息相关。在耗费巨资却似乎对现有教学秩序影响不大的背景下,毕业生资源成为“鸡肋”。高校管理者近几年在推进国际化办学的进程中,逐渐发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的成果离不开它们所釆取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而作为质量保证体系组成部分的专业认证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部分高校在申请加入“游戏”、共享“红利”的同时不得不面临“标准接轨”的问题,于是自上而下“找短板、查缺口”,这一快速追赶的契机为建立同国际标准接轨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提供了历史机遇。
(二)专业建设所需
工程教育认证和传统的审核评估不同,是指第三方非营利专业认证机构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专业教育实施的专门性认证。工程认证视角下的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关注基础知识讲授、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养提升等不同层面的教学要求,涉及培养方案制订、毕业要求制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建设和教学、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基于评价的持续改进等多个环节,需要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第三方机构、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督导、任课教师等多方的共同参与。
(三)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
专业认证不仅能够提高专业教育质量,而且能够为学校提供专业教育资质的认可证明。随着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核心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产业升级迭代周期大幅缩短,对于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苛刻。随着就业市场的反馈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激烈碰撞,企业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精准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教育部每年一度的就业预警专业持续公布,也在督促高校反思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脱节的现实问题。工程教育认证中来自企业的观点和数据是认证的重要指标之一,且认证专家队伍中来自企业的专家需要占有一定的比例,故从某种程度来说是由高等教育内部生存及发展需求所推动,由市场的力量推动学校或专业自愿参加。
(四)工程教育认证联盟为数据反馈功效的充分发挥提供平台
尽管我国高等教育界对于工程教育认证的研究较早,但研究机构大都是高校自己建立的,如20世纪末在部分高校开展的中外教育评估研讨会等,缺乏组织统筹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因此研究成果也较为零散,且以调研报告、翻译国外相关著作等为主,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能给予的支撑有限。随着2015年拥有数十个团体会员和部分个人会员的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成立,这一具有浓厚联盟色彩的机构为高校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提供了政策资源和实际指导,而成员组织之间数据的共享,也使得毕业生反馈数据的功效愈发彰显。
(五)科学而系统的指标借鉴
相较于以往高校自发组织的问卷调研,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是认证标准,要求学生在毕业时的素质及其毕业后一定时间内应该具备的职业能力,都应该围绕学生培养目标来进行设定。如《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所包含的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两大部分,其中就把学生作为一级指标进行细化。标准的统一为各高校开展毕业生信息反馈工作指明了道路,为我国高校毕业生信息反馈工作和国际接轨搭建了桥梁,有助于后期数据的横向比较分析。
三、探索: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视角下应用型本科毕业生跟踪反馈路径探析
(一)基于权变因素构建毕业生跟踪反馈组织体系
当前,应用型本科教学管理体系改革尚在探索阶段,教学人员从繁杂的教学事务中开展毕业生跟踪反馈存在现实困难,因此构建组织结构越来越重要。许多管理学家通过分析组织活动成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组织生命力的强弱往往与它的组织结构有直接的关系。[4]基于工程认证视角下的高校毕业生跟踪反馈工作组织权变因素应包括战略目标、组织规模、工作周期、人力资源。从战略目标来看,高校毕业生跟踪反馈工作组织各方,包括企业界或科研工作人员,应该具有明确的共识,即认同开展毕业生跟踪反馈的价值;从组织规模上看,过小或过大的规模均不利于开展后续工作,小规模尽管结构精炼,但不利于开展大规模数据调研,大规模结构层级往往繁杂,且因毕业生跟踪反馈组织成员来源多元,极易造成信息沟通、汇集困难;从工作周期来看,传统的跟踪反馈工作多是临时性、运动式,工程教育认证为毕业生跟踪反馈提出了持续改进的工作理念,强调持续跟进,即使对于相同调研对象也应该有时间差异;从人力资源来看,毕业生跟踪反馈工作人员来源于政府机关、行业协会、企业一线、高校等多方,其受教育程度、能力、技能、经验、体力各异,需要对人力资源进行统筹调配,各司其力。
(二)建立“四维一体”毕业生跟踪反馈制度
当前区域社会发展的差异化和行业的专业化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培养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对毕业生跟踪反馈应是多因素并举的立体调研模式,主要包括应届毕业生调查、往届毕业生调查、企业实地走访调查、第三方调查的信息等。应届毕业生调查:应届毕业生是高校毕业生信息反馈的核心力量,在学生离校前开展信息调研相关专业培训有助于提高后期信息反馈效率。可通过细分应届生类型开展针对性座谈,座谈需由后期开展毕业生跟踪工作成员代表如工作教学院长、毕业设计指导老师、任课教师代表、辅导员等构成。座谈内容为毕业生在读期间对课程设置、教学计划、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等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以及专业引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职业生涯指导环节的切身感受,让应届毕业生客观地对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备后期参照使用。往届毕业生调查:参考英美高校校友会的成功运作经验,建立学校校友工作联络委员会,成立校友工作办公室具体指导协调维护。学校利用校庆校友返校、校企合作项目等机会,有计划组织由返校毕业生、专业责任教授、任课教师代表、辅导员参加的主题班会,分别通过座谈交流和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请毕业生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基础设施、实践教学条件、学习风气、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职业技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学校专业的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在问卷调研形式上,可以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并结合会议评价和经常性评价两种形式,以保证毕业生跟踪反馈信息的及时收集。企业实地走访调查: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生产实践以追求效益为主,因此对于企业的走访必须建立专人对接制度,同时建立包括学校领导、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学校学生就业工作办公室在内的校企联络工作机制,按照学校就业工作要点和统一部署,定期开展用人单位就业走访。第三方调查:随着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热点,一些第三方教育咨询和质量评估机构,如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等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信息反馈工作的重要力量。借助这支力量,学校可以针对专业特色对研究模式和内容提出相应需求和建议,提供有效的信息采集渠道,咨询公司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独立完成跟踪调查任务,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三)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工程教育认证这一起源于西方的模式,对于提高工程教育对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更好地保障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从侧面印证了国际化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毕业生跟踪反馈工作和西方比差距依旧十分明显。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部分高校开始对校友发展进行跟踪建档,到60年代中期,针对校友的调查已经普遍被高校采纳。现阶段以英美为首的高等学府均已将校友资源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通过对校友的调研走访实现了提升教育质量,获取校友捐赠及物质支持,获取大学资深绩效表现,获取市场需求信息,指导在读学生选择课程。[5]因此,高校毕业生反馈工作不能孤立地开展工作,应该注重从国内外高校中吸取经验,借助工程教育认证契机,加强对数据的横向比较分析,为后期开展更有价值的分析奠定基础。
(四)重视跟踪成果的应用和改进
高校毕业生跟踪调研应该立足于调研,着眼于改进。基于跟踪反馈结果,如通过在调研中对行业企业需求的了解、应届毕业生实习现状、往届毕业生职业发展和第三方独立调查数据等,建立专业建设持续改进机制,让企业在后续用人中实实在在感受到来自人才培养调整带来的变化,愿意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开展后续调查;让专业授课教师了解所培养学生的发展现状,以便对现有教学环节进行改进;让在校学生更全面地接触到企业一线信息,确保其自身在跟踪调研中切实受益并在未来就业后主动配合信息调查,以实现毕业生跟踪工作开展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回溯我国高校开展毕业生跟踪反馈工作可知,工程教育认证的理念和实践探索为新时期完善毕业生就业反馈评价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如何借助当前各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申请工程教育认证的“东风”,自上而下地全面革新毕业生工作理念,全面规范毕业生调研、评价、跟踪、反馈的机制体制,以更好地发挥毕业生反馈评价的“结果导向”,有力助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教育界亟须深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J].人民教育,1993(4):4-11.
[2]刘昭亚.本科院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研究[D].淮北:淮北师范大学,2014.
[3]柳勤,唐水源,冯慧华,刘志兵,郝浩倩.工程教育认证中专业建设持续改进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构建初探———以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3):1-4.
[4]李晓飞,杨扬,马长伟.大学组织结构的内外部权变因素分析及启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38-40+57.
[5]梁健.应用技术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向反馈机制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
作者:陈雷 强成文 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