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面向市政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面向市政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面向市政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近年来,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断加大,市政工程公司对本科毕业生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于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江苏省某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工程管理专业为研究背景,根据市政工程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市政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研究,探讨了该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施工企业,市政工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措施

1概述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特别是市政基础工程设施的投资越来越多,市政工程公司需要更多的本科专业毕业生,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也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希望大学毕业生到单位后可以尽快适应专业岗位工作[1]。市政工程施工课程是土木工程类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特点。本文结合江苏省的应用型本科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市政工程施工工艺》课程的教学现状,根据市政工程公司的实际需求,分析本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市政工程施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不断提升教与学的质量,对培养应用型的市政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存在问题

2.1现有教材缺乏针对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如南京工程学院,为满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企业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及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专业,目前使用的教材为吴伟民主编的《市政工程施工技术》[2],参考书目为杨岚主编的《市政工程基础》[3]、王云江主编的《市政工程概论》[4]等,但是这些教材主要是针对高职高专类高校的,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显得有些粗浅,特别是桥梁工程的施工工艺介绍很浅显。目前,缺乏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使用的市政工程施工类教材。

2.2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现阶段技术

近十多年来,市政工程建设中一些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新型材料及先进设备得到不断创新。市场上存在的市政工程施工类教材,存在部分教学内容跟不上工程实践,特别是高性能材料、复合结构、出现的新施工工艺,没有及时更新或加以选编,比如UHPC复合构造、各种预制拼装桥墩、排水管道施工中镀锌螺旋钢管的性能介绍与连接方式[5]等。另外,现有的“市政工程施工”类教材,存在一些趋于淘汰的技术、结构构造及工艺,如钢丝夹具、锥形锚具、联合架桥机架梁法、双导梁穿行式架梁法、复合式改性沥青填充式伸缩装置等内容。

2.3教学方法落后

《市政工程施工工艺》课程一般设置为理论课,在教学方法方面,通常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灌填式”教学模式,往往过分注重单向传授,教学中施工技术或施工工艺,常采用文字描述,较为抽象,有时难以想象或理解。学生们市政工程的部分构造不熟悉,缺乏施工经验的积累,课堂学习常常一知半解或似懂非懂,缺乏感官上的刺激。这门限于课时少,一般不随课程安排认识实习,会直接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存在脱节。而这门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理论知识难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这个会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刚到施工企业时对工程环境适应能力弱,施工管理岗位上手较慢。

2.4教师的实践技能有待提高

由于《市政工程施工工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特点,教学过程中既要讲解基础的理论知识,也要展示实践操作,才能让学生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而对于一些高等本科院校,缺乏“双师型”的老师,这种现象很多高校都有这个通病。特别近年来招聘的教师大都是年轻博士,他们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都很强,从本科、硕士到攻读博士,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高校中,但缺乏实践经验,没有去施工企业的工作经历,动手操作能力也不强,对一些工程结构的施工过程及施工工艺不熟悉。同时很多高校重视、忽略实践及应用,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存在错位现象。这样会使专业课教师更加不注重对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想象,如果对市政工程施工工艺不熟悉的话,在施工课程教学中年轻教师就很难把施工方法和施工要点讲透彻,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2.5课程考核方法存在缺陷

市政工程施工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平时成绩占比较小,仅占课程总成绩的20%~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70%~80%左右。这种考核方式会让学生忽视平时的课堂听课或课后复习,只重视考前的复习,造成了为考试而学习的局面,不注重过程的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不扎实,难以适应施工企业的竞争[5]。学生只会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努力去应付考试,考试后知识的遗忘也非常快,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和锻炼,无法达到较好的学习成果。由于平时成绩分值较小,教师在对学生考勤、课后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时,很难拉开分值差距,无法做出客观地评价,课程总分自然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考核方法存在的不足会影响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改进措施

在与多家施工企业走访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市政工程公司更需要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熟练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基于市政工程施工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和存在的不足或缺陷,有必要对这门施工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与探索,更好地符合施工企业的需求。

3.1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的合理选择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于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市面上缺乏适于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市政工程类施工教材或专业书籍,教师只好选择相对靠近的高职高专院校教材。当前在市政工程施工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施工单位在实际项目工程中使用的先进施工方案,分解补充到自己编写的讲义中。把选择的教材及教师的讲义,组合起来作为教学资料同时提供给学生,尽量弥补现有教材存在的缺陷。从长远看,应尽快编写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使用的“市政工程施工”类教材。

3.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在市政工程施工类课程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应被教材原有的章节编排体系所限制,应推广项目化教学方法,把一些较新的或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去,增加诸如节段预制拼装桥墩[6]、BIM技术、新型材料(如高强钢筋[7],UHPC,ECC材料)和体外预应力桥梁等反映新技术的内容,排水管道施工中镀锌螺旋钢管的性能介绍与连接方式等[5]。让学生学到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或施工工艺。对于一些落后的或即将淘汰的施工技术,应及时删除这部分内容或适当弱化处理。

3.3引进项目化教学方法

大胆引进项目化教学方法,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牵引,结合教学内容把大型施工方案进行分解,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提供关键线索,引导学生去主动分析和独立思考[8]。比如在讲到桥梁基础施工方案时,对于水中基础方案比选,可将某实际桥梁的几种基础施工方案比选情况列出来,一一给大家讲解,引导同学们对施工工艺进行探讨,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主动思考。在板书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来提高授课效率,演示三维效果图或施工视频动画,在章节讲解后及时给学生布置大作业,巩固及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事实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直接获取的实践经验,比课堂讲解获得的印象更深刻。与施工企业联合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在课程教学中到实习基地的施工现场观摩,通过现场实物教学加强认识和理解,教学效果比在课堂通过图片等平面技术方式讲解更好,通过对实际工程的切身感受,可以大大增强课堂学习内容的认识。

3.4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年轻教师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强,但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首先鼓励专业课教师去施工企业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甚至可担任企业副总参与挂职锻炼,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其次,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社会上的注册建造师、造价工程师、土木工程师等技能资格类考试,还可以申报工程系列职称,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同时,专业课教师还可以积极参加与施工技术相关的学术会议或工程技术评审会,与同行交流施工经验;最后,学校也可以聘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校外专家,到高校进行兼职授课,讲授先进的施工工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接地气。

3.5课程考核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市政工程施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弥补原有考核方式和方法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必须对学生进行多方位、全方面的考核与评价,相对弱化期末考核,加强过程考核。使学生能够重视平时学习与课后知识拓展,更加关注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积累。过程性考核有利于教与学双边互动,重点考核学生平时在课堂讨论及发言、课后大作业、认识实习等表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围绕解决实际施工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技能。对于市政工程施工课程,建议的课程综合成绩组成,应包括:考勤10%,课堂讨论与发言10%,课后大作业15%,认识实习及实践报告15%,期末考试占50%。

4结语

面向施工企业对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本文基于本科大学市政工程施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缺陷或不足,为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做出了如下改革措施:1)必须加强教材建设,为弥补市面上教材存在的不足,专业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编写部分讲义作为教材的补充资料,尽快编写用于本科大学的市政工程施工类教材。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把一些新发展的先进施工工艺选编、充实到课堂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学到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或施工工艺。对于一些落后的或即将淘汰的施工技术,应及时删除这部分内容或适当弱化处理。3)大胆引进项目化教学方法,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教学背景,结合教学内容把大型施工方案进行分解,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来提高授课效率,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实物模型、工程照片及实地观摩,把理论和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4)专业课教师通过重点培训、赴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申报工程系列职称、参加施工类学术会议或工程技术评审会,聘请校外专家兼职授课,进一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5)加强对学生的多方位考核与评价,相对弱化期末考核,加强过程考核,调动学生学习市政工程施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出了建议的课程综合成绩组成。

参考文献:

[1]朱铮.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索[J].科教导刊(下旬刊),2017(10):180-181.

作者:卓为顶 臧华 马莹 林敏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