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工程施工管理研究(6篇)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第一篇:工程施工招投标阶段风险及管理
如今,工程招标阶段风险指数明显上升,虽受金融危机浪潮影响的风波已经消极殆尽,仍然会小范围的影响工程建设,信誉、毁约、政府政策都受到前几年金融危机波及,潜移默化的增加了招标阶段风险指数。因此,招标阶段风险分析还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将风险降到最低。
一、工程施工招投标阶段风险
1.中标单位信誉风险。工程施工投标阶段最为严重的风险就是“信誉”,信誉是维持工程正常进行的主要因素。近几年,由于信誉问题影响施工的工程不在少数,信誉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工程进展缓慢,甚至无法展开施工,资金运转不开,负面影响极大,给企业造成了不可避免的伤害。因此,通常企业委托中标单位前,便应该对投标单位审核,在保证单位信誉良好的情况下方可进行合作,否则一旦中标通知书发出,若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该中标单位有信誉或质量上欠缺,乃至欺诈行为,很难让其自动退出,无法保障施工质量,增加风险。
2.工程前期设计风险。工程设计风险,其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具有导向作用,选择一家好的设计单位和主案设计师对今后项目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设计单位时可推行建筑方案与经济方案相结合的设计招标方法或者可采用限额设计方法,在设计任务书或投资估算上规定设计限额(造价、主材消耗指标,如每平米钢筋及砼用量等),并和设计费挂钩,建立奖惩考核激励机制,加强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克服那种只顾画图、不顾算帐的倾向,变“画了算”为“算了画”。
3.毁约风险。签订合同是为了保障双方利益,具有法律效应,签订合同并不是趋于不信任对方,而是为了建立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关系。所以合同一旦签订,其所赋予的法律效应需引起双方重视,严肃审核合同内容,避免因为某一方没有认真阅读合同出现临时毁约现象,延缓工程进度,增加工程成本,提高工程风险。
4.政府政策风险。如今属于政治社会,一切事物都会受到政治和法律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工程建设不但要时时关注法律条文变动,还要紧跟政治变化,根据当下政治走向随机应变。例如,14年6月黑龙江省工程招标结束后,政府方面投资方受到国家政治影响,需要将原定工程进一步调整并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获取更大的利润。但是由于该工程已经结束招标阶段,且投标书已超过规定日期数日,在这样的情况下,招标人不但要赔偿投标人的经济损失,还面临着再次招标困难的窘境。因此,招标人需了解当下政府动向,才可进行招标,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今工程招标阶段较为常见的风险来源除了上述几种,还面临着拆迁阶段风险,无论在大中小城市拆迁问题一直都是困扰开发商的一大难题。长时间延误工期,造成分包方和承包商双重风险。
二、利用工程担保和保险的方式降低投标阶段风险,完善管理
1.工程担保管理手段。
1.1基层担保与投标担保。工程担保对于防御施工招标阶段风险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担保有效性十足,属于基层担保。而就招标人而言会根据工程进展的阶段性采取不同担保方式,目前我国工程建设中有如下几种担保,分别是招标、实施、合同和保修担保。然而这几种担保方式都是政府相对于投标人来讲设立的,其主要目的就是保障招标人利益,同时为保证中标人利益,国家也相对要求招标人进行担保,如对等履约保证金、农民工工次保障金的交纳等投标担保的方式取决于招标文件的具体规定,可通过银行担保和保证金等方式进行,投标保证金通常会在投标文件日期截止前缴纳并将其缴纳依据作为投标文件之一纳入标书中。具体实施方式如下:确定中标单位并向各个单位公布中标人后,在约定的工作日内退还未中标单位投标保证金,而中标单位保证金则会在签订合同后予以退还,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可不予归还投标金的。如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履约担保、未在规定时间内签订合同、撤回投标文件、无缘由不参加投标、出现不廉洁行为的投标人等,招标人或者纪检监察机关可对其保证金予以扣除。
1.2履约担保。履约担保不但能够采取银行保函的方式进行担保,还可用于信用较好的企业签订合作担保书的方式。因此,承包商通常采用履约担保的方式进行实施阶段担保,采用此种方式进行担保,对承包商的首要要求便是信誉和实力,唯有符合这两点才有担保的资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履约担保若非业主关系无法按照合同规定实施条约,需由担保人负责,按照原合同规定提供资金并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和设备援助,由担保人代替原承包商完成合约到工程结束。除此之外,也可终止合同,通过业主同意,改换他方承包商,完成未完成部分合同或是由承包商直接承担业主损失,给予经济赔偿。履约担保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担保,与投标阶段保证金不同,履约担保方式较多,能够有效的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1.3质保金与担保人担保。为了不影响工程顺利进行,保证工程质量,我国颁布的关于工程质量《建筑法》中明文规定,根据发包人的付款进度开始,扣留保证金,直至保证金额达到条款规定金额,或者保证金比例达到IF。与此同时,其计算额度不涵盖预付款金额,预付款支付和回扣金额也不在质量保证金中。当合同规定期满,承包人计算保证金剩余金额后,发包人应如数返还,以14天为一个周期,在此期限内,双方根据合同条例说明质量保证金剩余金额进行核实,核实完成后若双方均无异议则按照核实后的金额予以退还。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建筑工程也出现了较多问题,尤其是拖欠工资事件,越演越烈,由此国家发起业主担保。利用业主担保的形式,保障承包商权益,迫使业主严格按照合同要求执行,业主如果出现不能按照合同期限支付相应报酬,全权交由担保人负责,完成支付。业主担保是保障承包商权益,而承包商履约担保则是保障业主权益,在这样双双担保的情况下才能保障工程质量,减少拖欠工资事件,维持建筑工程市场有序进行,坚持透明、公平施工,减少投标风险的同时完善工程制度。
2.保险管理。工程险在我国应用范围并不广泛,虽然国家早有开设工程险种,但参加工程险的施工单位少之又少。其中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工程险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施工成本,且其合同颇为繁琐,费率不统一,自然条件对其影响极大,同时,工程险不能进入工程预算中。基于以上几点,导致施工单位在办理工程险时有所顾忌,但工程险确能及时弥补工程建设中由于资金短缺导致的工程中断现象,需综合考虑。目前真正实施到工程中的险种就是职工意外险,属于国家规定险种,由于工程建设属于危险职业,职工意外险能够极大的减少意外发生时对职工和企业效益的伤害。被保险人除了施工现场人员外还包括管理人员和拆迁人员,保险期限至工程结束,职工意外险计入成本,在我国工程险种中较为成熟。
3.评分分值设定。评委的选择是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而一个具有专业技术人员的评委在评标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业主不能进入评委中时。因此,合理的设置评分办法和分值,这对选择一个有实力、有经验、信誉好的承包人至关重要。
三、结语
由上文可知,招标阶段构成风险的因素较多,且都具有不可避免性。因此招标阶段风险分析非常重要。风险分析时应根据当下政策动态进行科学判断,积极实施担保制度,最大化减少双方损失,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余映华 单位:云南昆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第二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着,经济的发展促使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各种新式建筑也应运而生,但是在建筑事业发展过程中,伴随其中的安全事故也越来越多。这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给施工人员带来生命财产上的威胁,给建筑单位带来经济损失。因此,施工质量管理成为当务之急,通过重视施工质量的管理来避免或减少发生事故,提高企业的可信度和经济效益,促进企业信誉的进一步巩固。
1施工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作为目前常见且重要的一项工程,建筑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着人们生命财产是否安全,而施工质量的管理又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人们对其加大重视程度,保障建筑工程有效进行,顺利进展。但是根据调查分析可知,我国现在的施工质量管理还不够完善,缺乏一套有效科学的管理模式,影响施工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事故发生。一旦建筑工程发生安全事故,不仅影响着施工人员的人身财产等安全,还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我国的经济和建筑行业息息相关,建筑工程为国民经济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果建筑工程的质量一等,那必将给百姓带来便利,给企业提升信誉,给社会带来效益,所以,质量管理在建筑过程中不容忽视。
2合理设置合理的质量控制点
为保障高质量的工程能够按时竣工,设置质量控制点就要求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确保工程质量而定的控制对象和部位以及一些较为薄弱的环节就是主要的控制点。施工方如果想要实现高质量的施工,就要综合分析设计方案和当地气候特点与季节条件,以及工程的特点等因素来设置质量控制点,确保各种施工因素都能受控,进而提高工程的质量。工作人员在设计控制点的过程中以及实施方案时,要根据整个工程的方案设计和相关图纸进行深入的分析,把各种影响因素如承重部位和各技术参数等方面设置成控制点,同时,根据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做出及时有效的检查和验收,以保证建筑工程高质量的完成。
3及时监管施工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不可忽视对施工质量进行监控,施工企业要强化对质量管理的认识,重点监督操作过程并对之进行有效管理,认真控制可能会对建筑造成质量隐患的各种因素,保证各种因素都在受控的状态,做到预控质量,达到工程高质量的目的。同时,在进行监管施工质量工作中,要尽可能避免因不正确操作而造成的质量受损的现象发生,所以,要想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就需要施工企业建立高标准的巡检和旁站点,及时监控施工现场。并且,不可忽视对于工序交接工作的检验,杜绝事后补签记录。通过此监督方法来确保下一个工序不会因不合格的上道工序而受到影响,降低因返工等因素产生的成本。不可缺少的另一个监管项目就是施工技术,严控各项技术参数,保证质量达标。
4有效的质量管理策略
4.1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任何企业都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建筑工程也不例外,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值得相关企业予以重视。在施工质量管理进行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要制定有效的管理体系,依靠企业自身特点,施工方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以迎合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管理时,需要对各个部门和工职人员进行明确分工,避免责任推诿现象的发生,通过职责分工来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根据自身管理结构与工作流程特点的、工程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适用性。避免照搬其他企业或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造成的质量管理工作不能适用于实际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4.2强化施工人员的管理意识
在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牢记质量第一,避免因自身的失误造成工程的事故,不断强化他们对责任的认识。提升企业员工的自身价值意识,通过多种渠道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充分调动其工作热情,规划自己的工作生涯,有条理地实现各种大小目标,实现自身存在感。另外,有效管理整个施工队伍,加大对其素质的培养,以高素质的队伍来建造高质量的工程,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奖惩严格分明,通过物质和精神等方面来奖励员工,以培养团结有力的集体,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因此,在对施工队伍建设的同时,要不时地为员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
4.3保证高质量的施工材料
施工质量的好坏与施工材料的好坏直接相关,作为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施工材料需要施工企业严格控制起来。不仅要认真做好材料的验收工作,还必须做好材料的保存保管工作。首先,在进行验收时要根据相关材料标准进行外观、形状和尺寸等方面的严检,对于特殊情况,如一些重要材料,需要监理工程师等相关人员到现场做材料取样和送检工作,以保证取样的合格。其次,针对建筑中常使用的水泥和砖以及钢筋等材料,更要做好对其的保管,因为,这些材料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尤其是水泥,作为极易变化大的材料它更需要做好定期的检验或抽检,以及严格的库房保管。对于砖块要严把检查关,保证质量合格,砖块要有相关的标记。钢筋则要分类保管,根据不同规格的钢筋通过分批取样来检验其性能,进而做出合理的选用。
4.4遵守施工工序规则
在工程施工的前中后期都要做到详细的规划,施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地设计,保证施工能够顺利实施。在施工时,把握工艺流程,通过各环节的控制来掌握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完成后及时做好检验工作。施工工序在建筑过程中不容忽视,此工作进行的好坏关系着项目的质量,在整个施工中,要重视对工序的严格把控,既要控制各种工序活动的有利条件又要把握各种与工序相关的因素,及时做好工序的检验,提高工程质量。
4.5严格管理施工现场
在拥有高水平的施工队伍和合格的施工材料这一基础上,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就是现场管理,通过有关人员严格的监督和监察来严格把控施工的进程,将施工现场做到最优质的检查和验收,确保施工工程的准确无误。
4.6加强安全责任生产力度
任何工作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建筑施工更是如此,尤其是施工中的技术人员更要提高警惕重视安全。通过责任生产制度的确定来保证事事都能有专门人员负责,并通过及时的监督做好纠正,改正违章作业的不良行为,确保工作环境等多方面都处于安全的状态,降低危险值,减少事故的启发点。在健全的制度管理下,逐级签订责任相关书,以保证每个关卡的安全有序,另外,监督培训工作和安全生产教育要定期开展,以最健全的制度和最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来控制整个施工现场。在健全完善的安全体系下,来使施工落实实处,有章可依,违章必究。
5结束语
作为贯穿于建筑全过程的一个重要工作,质量管理需要全部人员积极参与进来,加大对整个系统工程的参与度,提升企业管理的高度。目前,建筑行业里要以质量管理为重任,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以保障工程质量的有效达标。在科学的管理方法中,通过施工质量的提升来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综合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
作者:胡土有 单位:南京天京建筑工程监理事务所
第三篇: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新模式实践
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工程安全监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全社会对施工安全越来越关心,而施工企业和工人的安全意识还未及时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增加、工程难度也越来越大,而监督机构受监项目多、人员配备不足。目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多发,安全监督人员经常被追究责任,给安全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创新安全、高效、规范的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模式是非常迫切的。按传统的安全监督模式,把每个工程项目均分为基础、主体、装饰三个阶段进行安全阶段验收,要求各监督人员定期进行施工现场检查和抽查。主要内容有:检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安全行为;检查各方主体及相关人员的安全资质和资格;检查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强制性标准;监督和督促施工企业组织安全重要部位和重要环节的安全验收;监督施工企业编制所有专项施工方案等。这种安全监督模式存在较多问题,如:不分项目大小、工程危险性大小;安全监督检查阶段固定、内容固定;无法进行信息化管理等。近年来,台州市质监站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六化”安全监督模式,即流程规范化、对象差异化、内容表格化、抽查随机化、操作信息化、监督社会化。
1流程规范化
安全监督流程规范化是指从办理监督手续开始到工程竣工后将安全监督抽查表进行存档,每一步都有规定的流程。安全监督流程规范化后,操作非常方便,安全监督人员只要按安全监督流程图,并结合实际工程进度操作一遍即可完成一个项目的安全监督任务。安全监督操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
2对象差异化
对象差异化是指针对不同的项目,制定不同的安全监督方案,进行差异化监督。建筑工程项目规模大小差别非常大,小到几百m2的厂房,大到几十万m2的住宅小区,这些项目的施工安全程度差别很大。因此,对建筑工程项目分类,采取差异化安全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安全监督人员应当视工程类别(工程类别划分见表1)、施工难度、周边环境等对工程安全进行差异化监督,建议每个施工标段的最低安全抽(检)查频率或次数如下:工程类别属于三级的,抽(检)查次数不少于3次;工程类别属于二级的,抽(检)查次数不少于5次;工程类别属于一级的,抽(检)查次数不少于7次;专门针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监督不少于1次;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施工阶段安全抽查不少于1次。
3内容表格化
内容表格化是指将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内容以表格形式进行统计和归类。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涉及内容非常多,从工程开工到竣工各个环节均有涉及,它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行为监督、施工现场安全实体监督及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等内容。其中安全生产行为监督包括企业安全责任落实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主体行为等。施工现场安全实体监督包括基坑工程、承重支模架工程、脚手架工程、幕墙工程、安全防护、施工用电及文明施工等。起重机械安全监督包括塔吊、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和物料提升机等。因此,将施工现场安全监督涉及内容进行表格化管理,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分类,不仅使安全监督操作方便,同时也为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条件。现列举安全监督抽查中的3项内容以表2~表4为例进行说明,安全监督人员在操作时可根据工程情况对表格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4抽查随机化
以往安全监督抽查在检查前会事先发通知,明确安全监督检查内容。每次检查之前施工单位都会针对检查预先进行整改,这种抽查方式很难了解到工地现场真实的安全状况。因此,增加安全监督检查的随机性,采取随机、突击、飞行检查的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执法检查也采取这种随机检查的形式,明确要求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四不两直”模式,通过“扫马路”和随机抽选方式确定检查项目,摸排最常态化的施工情况。最近,台州市质监站安全监督抽查采取不定时间、不定节点的模式,使监督抽查的随机性增强。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与质量监督同步进行,增加了监督抽查的突击性,如在施工单位通知监督人员进行承重支模架验收和钢筋隐蔽验收时,对施工现场安全状况进行突击检查。二是在例如施工单位通知1#楼施工达到安全抽查节点时,采取飞行检查方式,跳过1#楼直接对2#楼或者其它楼进行安全抽查。实践证明,这种随机、突击、飞行的安全抽查方式让施工单位很难提前准备,他们需时刻保持施工现场安全状况良好,否则就会被责令整改或者停工处罚。
5操作信息化
随着计算机和手机技术的发展,可以依据安全监督抽查表,开发出安全监督管理系统。安全监督人员在安全监督时,只要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操作即可完成安全监督。操作信息化在施工现场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安全监督人员通过手机调取安全监督抽查表,再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表格填写存档。二是通过手机拍照功能,将检查时发现的问题以照片形式进行存储。三是施工企业通过该管理系统进行整改回复,附上整改完成后的图片。四是对安全问题比较严重的项目,在安全监督管理系统中对其关键人员进行计分处理,计分累计达到一定分数会受到相应的处罚。五是台州市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已经全部安装了在线视频监控系统,可将工地中的高清视频系统接入安全监督管理系统,监督人员可以通过手机进入在线视频监控查看施工工地安全状况。
6监督社会化
目前,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增加、工程难度也越来越大,仅仅依靠有限的监督人员很难全面高效地完成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工作。因此,将安全监督社会化,借助其他社会力量实现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可以将安全监督检查情况进行公开曝光,借助社会舆论来监督施工单位。还可以通过和社会上的专业机构进行合作,聘请专业人员参与安全监督。以建筑起重机械为例,目前塔吊、人货两用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等事故仍频频发生,有的伤亡事故情况非常严重,教训十分惨痛。安全监督人员大多是建筑工程专业,而建筑起重机械设备专业性非常强,因此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对监督人员来说比较困难。近段时间,台州市质监站通过与起重机械租赁维护单位合作,聘请起重机械专家定期参与安全监督,这种方式取得了明显效果。在检查中专家们以专业的角度对起重机械进行安全检查,发现了很多以往未发现的起重机械安全隐患,同时提高了安全监督人员对起重机械的安全监督水平。
7结语
“六化”安全监督模式是新的建设环境下的产物。这种新的安全监督模式提高了安全监督效率,很好地解决了监督机构人员配备不足与安全监督工作量大之间的矛盾,确保施工现场安全,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当然这种新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差异化管理中对工程类别的分类是否科学、内容表格化中的安全抽查表能否适应不同地区的工程项目等。这些问题需要安全监督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使新的安全监督模式能够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
作者:童勇江 徐马林 陈琦 单位:台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第四篇: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核心课程改革思考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是我国的道路桥梁工程学科领域中重要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新世纪的优秀的道路桥梁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在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中,对于《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课程改革也是势在必行。
1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核心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
1.1提升教师素质,改变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并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只有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时俱进了,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去参与课堂,从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对于《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而言,教师首先要积极主动的去更新自身的知识库,对于涉及到专业的相关技术操作更新,要及时整理,并应用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去。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让课程与实际操作的有机融合,教师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实践需求,并着重培养,最终达到培养职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的道路工程施工技术人才的目的。
1.2明确社会需求,实践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而在社会职业的残酷竞争中,在道路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实践能力远比理论能力更为岗位所需求。基于此,课程改革必须进一步明确社会的需求,并紧密联系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实践有效的学校与施工企业的合作模式。以企业提供相关项目施工信息,在课堂中布置实践任务,并在真实环境中尝试实践任务,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围绕任务讲解知识。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实践真实的任务,既获得了理论知识,又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下,学习并获得经验,为毕业作准备,提高企业界对培训体系和学生动手能力的信心。
1.3建立特色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必须要注重学科特点,来建立极具课程特点的特色教学模式。现阶段,《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主要问题是为了进一步解决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效率以及有效性,摆脱学科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应在教师的“主导”下,尽可能的还原课堂中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丰富课堂形式,增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质量,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2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核心课程改革的重点
2.1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
教学课程应以具体道路施工项目为工作任务,按照企业施工人员技术岗位能力标准,参照高职技能鉴定资格证书达标要求,重新编制教学内容和收集道路工程学习资源,合理适用制定学习情境,共整合为三个学习情境、七个任务,使学习情境能够全面反映施工人员的工作过程。《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是一项专业度较高的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尽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避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是课程改革下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课程设置的改革还应该重视通识课程,学校以及教师要扩大专业视野,除了将传统的通识课程,例如英语基础、数学计算、力学基础等学科与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进行学科配套,还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对于这门专业课程有最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清楚的知道作为未来的栋梁之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综合素养。
2.2教学方法的改革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是一门极具有实践特征和探索特征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的激发学习兴趣,并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摆脱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堂中实践项目导向教学法,该教学方法的一般性步骤为:带领学生熟悉实际施工项目情况(感性认识)——通过实践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教师提炼问题,并讲解知识(理论知识)——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解决问题(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生产学习。一般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大量的工程状况,通过直观的感官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以实际工程为载体,能够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工程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工程责任心,带动情绪,继而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点,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项目导向教学法的有效利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分析工程项目的能力,对于《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当然,对于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并不能局限于某一种有效的方法,应该针对不同的学情,教师找到与之适应的教学方式,切实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总结
《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职业教育学科体系课程,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在课程改革中,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育水平,并找到行之有效的课程方式方法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才能够保证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龚彬彬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第五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思考
技术管理内容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特别是我国建设工程不断增加,技术能力不断进步的新时期,技术质量管理越发显得重要。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建筑市场尤其激烈,建筑企业需要不断创造自身价值,获得良好发展,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只有不断强化核心竞争能力,加强技术创新与引导,才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相反,如果忽视了技术管理,就会导致经营效益下滑,被市场淘汰。
1明确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任务与作用
1.1技术管理任务
在进行技术管理活动中,我们需要了解技术管理任务都有哪些。首先是需要通过管理的职能与科学方法,严格把握施工流程,使施工各个环节均能达到标准要求,贯彻国家相关技术政策和上级有关技术工作指示与决定,通过科学有效的组织,全面实施各项技术工作,通过良好的技术能力建设,使各个环节都在技术指导下建立良好的秩序,使建筑工程每一个阶段都符合工程标准,符合生产技术规程要求,符合技术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达到高质量技术标准要求,圆满完成施工任务,通过严格的技术管理,把技术、经济、质量、进度、生产、技术科学协调统一起来,辩证地形成一条生产指导主线,保证各工种按照生产顺序合理施工。
1.2技术管理作用
技术管理贯穿在生产的各个流程中,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全面了解技术管理作用,才能合理把握好技术层面问题,一般情况下,技术管理主要作用表现如下:一是技术管理是尊重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良好保证。只有通过技术控制,才能科学保证施工环节符合工程标准要求,掌握技术规律才能按正常施工程序进行施工,使各道工序不颠倒,遵循并保持施工规律良性循环。举例说明,建筑施工是有一定顺序的,存在着严格的规律,在进行各类建筑施工时,顺序主要是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装饰,而在主体工程当中,也是自下而上的进行,装饰工程则相反,需要自上而下进行,在进行施工时,需要合理掌握当地情况,了解施工现场,使电气、采暖、给排水、通风、空调、电梯等安装工程在施工中不断穿插配合,有些需要事先进行预埋、预留的,则需要事先做好安排,保证位置准确、尺寸合理,这样才能使后期安装能够一步到位,通过技术规律的把握,使整体工程有条不紊地不断推进。装饰工程需要进行顶棚抹灰与地面施工,那么就需要严格把握好顺序,一般情况下顺序是先施工地面,之后再进行顶棚抹灰,在对地面进行工程建设时,也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情况下是清理基层———抄平弹线———浇水湿润———刷结合层———浇筑混凝土基层。只有按照顺序进行施工,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如果顺序把握不规范,先进行棚顶施工,那么在进行地面浇水湿润时,极容易造成顶棚污染,导致顶棚空鼓、裂缝、反碱等问题。二是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全面提升企业内部管理能力。企业进行技术管理实施,不但能够在施工中按照顺序进行,而且还能使广大施工人员养成良好的施工习惯,对进一步提高职工技术素质有一定的作用,因为在施工中,会出现施工意外事件,那么只有技术能力提高了,职业素养达到了,才能事先就能预见性地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快速及时的处理解决,通过技术把关,使质量安全隐患消灭在事前,从各个层面体现工程质量第一的准则。
2建筑工程施工全周期技术管理策略
2.1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策略
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企业一定要做好内训教育,使广大职工均能够严格遵守国家建筑工程施工相关政策法规,掌握一般的施工准则与流程要求。不断强化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建设,通过科学的制度保障,严格控制好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使各类问题得到相应制止与惩处,良好的制度运营是保障技术实施的关键,能为工程整体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技术考核,加强各责任岗位的责任建设,明确技术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相关责任人权利和义务,下放技术人员管理权限,使技术能够在整体施工中发挥作用,为现场施工提供强大的技术力量支持,做好科学决策与认定,使工程技术规则得到良好落实。
2.2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策略
建筑企业需要保证建设质量和工期,只有通过技术管理作用的发挥,才能有效保证现场施工顺利。那么在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操作时,就需要做好各个岗位与工种的技术交底工作,使各岗位明晰责任,及时做好下一环节处理,配合下一步施工,这也是成本控制的内容需要。通过技术交底,把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书面化,使工程建设过程中各个分项、分部的技术问题更加明确,通过技术交底,对各个环节涉及到的技术问题做好详细说明,有些特别需要注意的环节,还要做好标注,特殊工程、隐蔽工程以及易出问题的部分,需要单独进行说明,提示下一工序做好施工准备。
2.3验收竣工阶段技术管理策略
整体建筑完成后,一定要做好全面的检查与检测,做好各个分部的技术认定和综合测评,这样才能对整体部分进行质量评价。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做好测评标准规定,以技术为准绳,使测评工作科学有效,对工程整体质量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对各个部分进行施工质量特征分析,把相关分析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通过不同角度与方式的对比,确认其质量是否达到对应标准。通常情况下,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包括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技术标准要求,运用计算分析方法做好科学测试;利用技术数据做好测试测量,对建筑结构质量标准进行分析;运用技术评定规范做好分析结果的运用,判断建筑质量是否合格;通过整体技术要求,确认工程质量是否达到验收标准。
3如何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3.1明确技术管理职责,注重技术水平提升
不断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明确相关技术责任制,使各个岗位的人员权责清晰。加强对国家相关规范的教育,使各个施工环节中的分项、分部均达到标准技术要求,运用科学正确的施工方法,做好质量标准控制,通过制度保障,进行全面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企业要不断强化学习能力教育,运用最科学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做好技术、培训、交流等。使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在进行技术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鼓励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不断推广经验,领先行业标准,占据市场竞争主动权。
3.2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一般包含对图纸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图、技术交底制度、变更管理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原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隐蔽工程检查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
3.3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只有不断地长期坚持技术管理,才能进一步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骨干作用。根据条件不断修订技术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和补充。按建制开展施工项目环评,做好绩效评定。
4结束语
实践证明,技术管理工作是施工企业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注重技术管理,提高管理应用水平,才能不断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建设,使建筑企业持续良性发展。
作者:张为田 单位:南京金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第六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思考
当前,建筑物的承重体系结构一般以混凝土结构为主,主要是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的耐久性,有利于建筑物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人们使用的建筑物服务质量以及是否舒适都是直接的取决于施工的质量。也就是说建筑物的好坏最重要的依据就是施工的技术和质量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
一、常见的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问题
1关于钢筋工程的问题
建筑钢筋工程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使用钢筋之前,有些单位没有对钢筋进行筛选、质量检查、核验等一些严格把关工作,尤其是使用一些密度不均匀、横截面不一、质量差的钢筋原材料,这会直接降低钢筋工程的强度,使它容易脆易断裂,截面尺寸也会不均匀等;其次,不严格控制钢筋工程施工流程或者钢筋施工工艺均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混凝土投料是有一定的配合比的,需要严格的按照该比例投料。同时,在混凝土运送的过程中,如果耽误的时间过长都会使混凝土的质量变差,很可能会造成离析。第三,混凝土需要养护工作。完成混凝土浇筑后,施工人员应该积极有效的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和涂刷,否则混凝土表面会因外界原因颜色变白或者有一些裂缝。如果混凝土因天气原因受冻或过热而产生裂缝将会直接影响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2常见的关于建筑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
尽管建筑模板工程的质量不在工程质量检验范围之内,但是在混凝土工程中模板工程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以往的建筑模板工程的施工经验分析得出以下两种常见施工质量问题:第一点模板工程质量上出现问题主要原因是模板材料质量差,例如模板的表面出现变形和破损、模板表面截面面积不符合工程要求、支架材料或者模板材料的强度不高等等。另一方面,导致模板工程中混凝土构件产生变形主要是在模板组装的过程中直接使用没有经过严格的清洗和检测的模板材料,造成脱模剂不能很好的粘连在模板表面,在模板拆除时的产生困难。模板工程混凝土构件的施工质量以及构件的承载能力将会受到直接影响,此外还存在模板安装方案没有落实、在模板安装之前没有具体有效的方案规划、模板拼接的缝隙过大、模板截面不够规范等此类在模板组装的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问题。
二、影响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原因
混凝土在土木工程领域广受欢迎主要是它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原材料丰富、良好的可塑性、环保、性价比高、高强的耐久性等,同时它也有一定的缺陷。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较大的方面主要有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搅拌以及输送、混凝土的浇筑等。根据对工程的分析列出两点常见的关于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1混凝土原材料方面
第一原材料的主要特性以及相对含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和技术技能,想要合理的选择混凝土原材料和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最主要的措施就是了解原材料的化学物理性质,作用以及它的质量要求。其次工程施工质量的物质基础保障就是施工材料,混凝土作为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和物质保障,在进入施工现场以前由于检测人员的不负责任没有得到有效的检查。不重视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就是材料质量的合格,不按要求检查水泥材料的质量,这也是原材料的入场质量没有有效保障的原因。
2施工工艺方面
混凝土有一定的配合比,这个配合比是施工的基础,施工人员们应该严格按照该配合比,不能随意改变原料的比例,否则将会影响施工的质量。在日常的建筑工程施工中,导致工程局部质量受到影响的普遍是由于施工技术使用不当。混凝土的化学特性以及物理特性会使它受到温度的影响,在不同季节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的工艺应有所不同,混凝土结构内外的温度相差较大,形成不均匀的内外温度差,容易使局部结构出现裂缝,这就是采用蒸汽养护混凝土浇筑结构工艺的缺陷。
三、混凝土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1处理好相关的原材料质量问题
原材料的质量是一个工程中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关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选择选择的生产商要信誉高,选择的方法主要有综合对比各个厂商的材料、进场试验报告、检查厂家出厂合格证、检查验收其品种、标号、出厂日期等。二是要及时的对原材料进行试验检测工作。混凝某些性能土在施工过程中会导致其强度要求受到限制,因此要定期对原材料进行检测,要使用符合混凝土的使用要求的原材料,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2有效的调整施工工艺
混凝土坍落度会随着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实验室测定的配合比并不是完全适用的,尤其是一些温差比较大或者天气恶劣的地区。适当调整混凝土含水率、整个系统的相关准备工作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及时的检查、使用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的方式。根据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确定每层的厚度,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
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养护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混凝土使用质量,养护工作没做好将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开裂、凹凸不平等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时,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外界环境,混凝土养护就是在混凝土浇筑后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所以需要做一些有效的工艺措施比如浇水、保温、保湿等。混凝土的硬化需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施工人员应尽可能的创造良好的硬化条件,这也是混凝土养护的最主要的措施,能使混凝土更好的发挥它的特性,稳固持久。
四、结语
一个建筑物能否持久使用,关键在于施工的质量。换言之,有一个高质量的施工技术和控制措施就能创造出让人用的舒适,用的持久的建筑,这也更能得到市场的青睐。混凝土使用行业的企业以及个人,都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混凝土使用价值观,创造更多更好的混凝土工程。
作者:李旭功 单位:新疆天恒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