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防范理论探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筑工程施工风险防范理论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防范理论探析

摘要:介绍了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的主要来源与分级,根据风险防范理论,从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减少、风险保留四方面,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的防范方法,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风险,风险防范,项目管理

1风险的内涵

风险在本质上可以被看成为一种不确定性(Uncertainty),该种不确定性的对象是针对未来人们活动的实际结果。当人们未来活动的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产生差异,就会产生风险。实际结果好于人们活动的目标时,会产生正面后果,反之则会产生损失。一般研究中,都是把后一种现象作为风险研究的内容。而本次研究中,把导致祁门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的施工进度产生延误的风险作为风险防范的研究内容,来分析风险的不确定性。

1.1风险的主要来源

1)和客观过程自身不确定性相关的客观的不确定;

2)为了准确反映系统的真实物理行为、所选择的模拟分析模型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原型,这就造成了模型的不确定性;

3)难以精确地量化模型输入的参数而产生的参数的不确定性;

4)数据信息的不确定性,如测量误差、数据信息的不一致性与不均匀性,数据分析处理与转换误差、因为时间与空间限制数据信息样本没有足够的代表性。

1.2风险的分级

风险的不确定性按照其不确定程度的高低可分为3级,其中最低一级1级,它属于客观的不确定性,即未来会有许多的结果,每一种结果及发生的可能性都可以知晓;风险的2级不确定程度属于主观的不确定性,即知晓今后会出现何种结果,但对于每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难以客观确定;风险不确定程度最高为3级,它表示今后的结果和发生的可能性都无法确定。从风险的不确定性分析可以看到,风险实质上是包括了风险事件今后发生的概率(可能性)以及造成的损失大小。国际标准组织ISO也是这样定义风险的,它在《2009风险管理术语》中确认风险为“不确定性对于目标的影响”。这一概念实用性很强,它完整地表达了风险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目标、不确定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风险防范理论研究

风险防范是指在风险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在生活或者生产活动中有意识地开展风险辨识、评价等行动,并主动采取控制风险的方法与措施,以减少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或者降低风险造成的损失。人类自从远古时代就有了风险防范的意识,从原始社会人们合作协助打猎以减少受到凶猛野兽侵害的危险,到工业化社会保险业的发展为企业解决了后顾之忧,这些无不体现出风险防范的意识以及风险防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早期的风险防范理论主要关注于利用保险的手段来防范风险。在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中,人们开始思索如何减少类似的灾难性后果。1930年,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许布纳在美国管理协会的会议上发言,他认为“防患于未然就是最大的保险”。这时的风险防范理论把风险看作为客观存在的,风险客观学说被大家所公认。20世纪70年代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塌、切尔诺核电站的安全事故等风险事件的发生,使得风险防范理论有了极大的转变。一方面,风险防范从传统的保险为核心的风险理论脱离出来,形成了现代社会全方位的风险防范体系;另一方面,风险防范理论更加注重于个人行为以及组织方式对于风险的影响,风险主观学说极大地丰富了风险防范理论。近些年风险防范理论日趋成熟,不仅研究开发了财务再保险等一些新的风险防范工具,而且风险防范实施了标准化,进一步提高了风险防范的效率。2009年,ISO专门经过研究,实施了《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这标志着风险防范理论的标准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风险防范理论中,Risk(风险)被认定是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P(Possibility)和风险事件对目标产生损失后果C(Conse-quence)的乘积,其中,R为风险事件的风险值;Pi为各风险事故在该风险事件中有可能出现的概率大小;Ci为这一风险事件对目标可能产生风险事故所带来的损失后果指数。风险防范理论认为风险防范必须首先成立风险管理组织,并在风险管理组织的正确领导下,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法与防范措施,来实现风险防范的目的。风险防范的具体方法一般包括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减少与风险回避。要在具体的企业或者项目中采用哪一种的风险防范具体的方法,必须在充分掌握风险源、识别与评价风险的基础上,依据客观环境、企业外在与内在条件、风险防范的要求与防范方法的实施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经过综合考虑、认真研究,方可选择合适的风险防范方法,也可采取一种或几种风险防范的方法,来共同减少企业或者项目的风险。

3风险防范方法分析

3.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在经过细致的分析后,对某项活动所存在的风险认为其发生的概率过大,或者产生的损失后果极为严重,超过了可以接受的范围,因此,决定停止该项活动或者停止其中的部分工作,以避免风险的产生。虽然风险回避是一种最为彻底的风险防控措施,它使得风险概率降到了零,但是其实施是要有一定的条件的。某些风险是不能采取该项风险防范措施的,因为其风险无法回避,例如企业经营就必然会产生风险,除非企业一直不开展经营活动。

3.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利用合同或者协议的规定,把风险所导致损失的法律责任转移到其他个人或者企业、组织,由其他人、组织、企业来承担该种风险。在传统的风险防范方法中,最多采用的保险方式就是一种风险转移;如今,随着风险防范理论研究的深入,更多的风险转移方法也被企业、个人或者组织采用,如通过分包或者出售等方式也可实现风险的转移。

3.3风险减少

在风险防范理论的应用实践中,风险减少是使用最多的一种防范风险的方法。它是通过主动地采取预防与应对措施,降低损失概率或者减少损失程度,以实现期望损失成本降低的目的。归纳风险减少的具体方法,包括了两种:一种是损失预防,即使得损失发生概率得以下降;另一种是损失减少,即采取控制措施使得发生的损失减少。也有的风险减少既可减少损失,也能够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

3.4风险保留

面对一些无法避免的风险,单位或者个人采取风险保留方法,由其自身承担风险事故所导致的损失。这种风险防范的方法一般被应用于较小的风险或者风险产生的损失不大的情况。对于风险保留,也包含了两种方式,即主动性风险保留与被动性风险保留。主动性风险保留是利用预留损失补偿金、制定损失弥补方案与补救措施等有计划地应对风险导致的损失;而被动性风险保留则不采取任何措施来应对风险的发生。

4结语

随着中国近几年来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新常态下的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与管理也需要结合发展背景做出配合性的调整,朝着为中国基础建设服务,促进建立区域经济效应,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管理科学化运作,复杂性风险智能化控制与预防的方向发展。由此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需求、项目管理升级、复杂性风险智能化管控都需要对大型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风险与预防进行深度研究。基于此,本文提出就“大型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风险与预防”一题进行深度研究,通过结合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践信息进行深度解析与整合探究,力图提出一个较为规范化的、体系化的项目管理方案,为今后我国的大型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预防和控制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与指导策略,以便更好的为今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管理建设的力量。由此可见,首先要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大型工程化项目施工及风控标准的现状进行探究,其次要对经济与社会建设发展的标准化管理与项目管理升级及智能化、技术化管理提供相应的体系性策略,进而获得较为完善的、系统的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1]李存斌.建设项目经济效果风险分析的函数偏导法[J].技术经济,1989(Z1):24-25.

[2]郑承利,陈燕.基于等熵一致性风险测度的组合选择[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4(3):14-15.

[3]闫坤如.对工程风险认知的主观贝叶斯分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4(5):31-32.

[4]罗水兰.厦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风险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3(1):55-57.

[5]王润孝,张近乐.熵权分析法在大学出版社经营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5-66

作者:郭振法 单位:大同市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