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污水管道工程设计中顶管技术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污水管道工程设计中顶管技术的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污水管道工程设计中顶管技术的应用

摘要:针对珠海市香洲区港澳大道保利国际广场北侧污水管道坍塌情况,通过现状管线、现状地质情况的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顶管;排水;污水管道工程设计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珠海市香洲区港澳大道保利国际广场北侧,该路段有DN600污水管道坍塌,长约200米,经管线探测,部分管道已无法找到,本项目对坍塌管段进行新建。

2基础资料

2.1原设计污水管道情况该路段标高约5.2米,污水管内底标高约-1.4米,管道埋深约6.6米,管顶覆土约6.0米,采用的管材为HDPE管。

2.2现状管线情况

从机动车道从北往南依次为:①综合管廊(BXH=5000X3200,结构内底约-1.0m);②BxH=1200x1000雨水渠(埋深约3.0m);③1400x1000-10kv电缆沟;④DN600污水管(埋深约6.6m);⑤100x100-220V电缆线;⑥DN300冷冻管(位于河道桩顶);⑦DN800冷气管(位于河道桩顶);⑧DN300给水管(埋深约1.6m)。河道桩、桥梁桩(承台顶标高1.6m)、河道(底标高0.5m)。

2.3根据原道路设计路基处理

资料,采用预压方式进行地基处理。根据桥梁勘察的钻孔,有20cm左右的块石。

2.4地质概况

①-3.0m~3.0m为素填土层,褐灰色,松散,很湿;主要由黏土组成、夹少量中粗砂、碎石块及贝壳碎屑,土质不甚均匀。②-1.0m~-13.6m为淤泥层,灰黑色,流塑,饱和,微含有机质,味臭,断续夹薄层粗砂及少量贝壳,局部为淤泥质土。③-10.0m以下为主要为风化岩。说明-1.0m~-3.0m、-10.0m~-13.6m不同段地质情况不同。

3方案比选

3.1主要问题及设计难点

(1)地下水位高且具有腐蚀性、土质较差。场地环境类型属Ⅱ类。根据地下水水质腐蚀性指标,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之12.2.1~12.2.4条对场地地下水进行评价:在干湿交替及无干湿交替作用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在弱透水层中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在长期浸水状态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状态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强腐蚀性。土的腐蚀性评价:在干湿交替及无干湿交替作用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在弱透水层中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微腐蚀性。(2)地面以下6米至13米为淤泥层,设计污水管道埋深为6米,地基承载力不足。(3)管线复杂。沿线有多种管线,且其它管线埋深较大,开挖施工对其它影响影响很大。

3.2方案一

按常规顶管施工。顶管管径一般大于等于DN800,顶管工作机的尺寸净空最小采用5000mm,考虑结构厚度,约6500mm,该段管廊和河道支护桩最小处间距约9m,每侧空间约1.0m。间距太小,施工中对管廊、河道支护桩、桥梁墩柱及承台影响大,负面影响难以评估,若对管廊产生扰动,修复难度大,桥梁基础扰动,则无法修复。现状污水管道为塑料管,施工中可能会影响施工顶进,建议选用具有破碎功能的机头。需对现状给水、电力、雨水管道迁改。

3.3方案二

采用二程式小型顶管机,顶管工作机、接收井规格可做到内径2000mm,外径3200mm,位置满足要求。但其设备小,遇到土层中的石块难以通过,可实时性难度大。3.4方案三更改管线位置,该段管道沿着河道绕出来。目前河道已做盖板,且河道底标高为0.50m,污水管道底标高为-1.4m,开挖工作量大。施工难度大,难以实施。

3.5方案四

在原位置开挖施工,埋设约6.6m,打桩(钢板桩/支护桩)长度约12m,打钢板桩震动可能影响管廊和河道支护桩及河道上盖板的结构安全,采用灌注桩等位置偏小,完成后其他管道管位难以按规范要求布置(该道路现状管线基本按规范最小净距离布置,如有其他变动难以满足要求)。同时需对给水、电力、雨水管道进行迁改。

3.6经以上分析,决定采用方案一。

4方案设计

4.1方案

沿现状污水管位,采用泥水平衡机头顶管施工。管材管径为DN1000Ⅲ钢筋混凝土管,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及管道沿线采用高压旋喷桩处理地基。顶管中部采用开挖方式加设污水检查井,起止点与现状管连接采用开挖施工。

4.2管线迁改

对工作井、接收井范围内的管线进行迁改,对高压旋喷桩有影响的管线主要以加固保护为主,必要时进行迁改。

5结论

泥水平衡顶管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广泛适用于市政给排水管网,在本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妥善地解决了地下管线复杂跟地质不良的问题。

作者:张鹏程 单位: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