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摘要:文章对传统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缺点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了适合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与提出采用EPC模式、IPO模式是适合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EPC模式;IPO模式

0引言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有违法分包的弊端,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源头都是分包商的资质没有保障。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实践时间较短,所以许多建设单位经验不足,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偏低,管理不到位,引发了许多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

1传统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缺点

1.1设计管理问题

在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中,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空调五大专业是相对独立的设计单位,当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现场发现问题反馈至监理,监理再向上反馈至业主,业主找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问题进行深化设计,这个流程反射弧过长耽误工程项目的进度。传统的设计管理模式着重点在项目的实施阶段,而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应把重点放在前期,把建筑构件的分离和组装、转运和堆放、吊装拼接、后期维护等因素综合考虑[1]。

1.2构件生产安装问题

影响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组装效率因素主要是建筑构件。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加工运行管理模式不够完善、运营体系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供应链有短缺。装配式建筑构件主要有以下工序:清模、装模、置筋、预埋预留、浇捣、吊装脱模、堆码、运输等,这些工艺很容易出现问题,如灌浆的填充不充分及作为项目的施工节点的套管连接的未对准等。

1.3项目现场施工管理问题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对新技术、施工部署和构件连接质量检测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方式。装配式建筑目前在建筑行业中的普及率没有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高,因此在建筑市场上有经验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数量较少。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有大量的部件,如起重、混凝土浇筑、螺栓连接和焊接等。由于大多数部件体积大且重,很容易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有针对性的管理才能使建设有序,以确保施工进度。

1.4信息化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构件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效率低下,与项目其他参与者的信息共享较差,组件标准化尚未达到预期要求。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项目各参与方信息传递延迟,尤其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每延迟一天的进度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费用,如延迟产生的机械租赁费、人员窝工费和合同违约金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数字虚拟化和信息共享等各种系统要素入手。

2结语

在传统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参与方往往以各自组织机构的利益为主导,将风险转移给项目其他方,这种状况在某种程度上与交易平等原则是相违背的。项目相关方在项目中实施汇总其追求的目标不同:业主要求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更短的工期;而设计和施工企业则追求更高的利润、更高的安全性和员工满意度。项目相关方的目标在某种程度是对立的,这种对立将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整体利益,因此难以获得最佳项目建设效益。因此,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需要摈弃传统模式,采用诸如EPC模式、联合体模式、IPO模式来实现业主目标[2]。目前国内使用BIM技术和IPD模式的一般是施工复杂、大中型建设标准较高的建筑工程项目,业主在普通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中对BIM技术和IPD模式的运用还未推广[3]。装配式建筑的工程项目管理需要摈弃传统模式,采用诸如EPC模式、联合体模式、IPO模式来实现业主目标,以此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高度组织化和系统化,使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为一体化产业链。

参考文献:

[1]李大波,杨献军,孟明明,郭传林.EPC模式下装配式建筑设计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3):25-26.

[2]叶浩文,周冲,王兵.以EPC模式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思考[J].工程管理学报,2017,31(2):17-22.

[3]何清华,张静.建筑施工企业BIM应用障碍研究[J].施工技术,2012,41(22):80-83

作者:王棋杭 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