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建筑工程项目勘察设计问题及对策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建筑工程项目勘察设计问题及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建筑工程项目勘察设计问题及对策

摘要:项目经立项并通过工可后,随即进入工程勘察阶段,工程勘察是项目设计及施工的基础和关键,直接关系到项目整体的设计方向及施工整体进程,其在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意义。为了践行工程建设行业的高质量集约型发展理念,实现工程建筑行业的良性发展,本文从工程勘察、设计方案经济性比选、设计方案可行性、设计与施工间的联系及设计评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土建项目在勘察及设计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同时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建议,以期为行业相关人员提供新的理念和思路。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勘察设计;工程建设;对策

1工程勘察、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1.1地质勘察数据的准确性

1)工程地质勘察依靠各种地质勘探技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构造情况、地形地貌特点及水文条件,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地基选型及基坑处治等工作提供原始资料。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项目后续的设计及施工环节的影响均较大,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甚至是一个基础数据的缺失或勘误,都可能给整个工程带来灾难性后果。例如,某工民建施工项目,结构设计形式为地下2层、地上3层,考虑到设计方案中专门对地下层高进行了明确标示,其层高较一般结构层较大,因此,为了满足地下结构的净空要求,需开挖深基坑,且基坑侧壁需进行专门的支护。工程地质勘察人员现场勘察后,给出了提高基础抗浮力标高的建议,虽然从表面上看,该建议相对简单,但其直接关系到结构基础整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本项目原计划选用回填筏板基础的方式提高基础的抗浮性能,回填材料为C20级水泥混凝土,回填厚度为0.7m,如果采纳勘察方建议,提高抗浮标高后,其稳定性验算则不通过,为了保证改进后筏板基础的抗浮性能,有增加负重和增设抗拔桩两种解决方案。为了降低施工难度,拟采用增加负重法,当抗浮标高增加1m时,所需负重计算公式如下。Gk/NwkKw式中,Gk为结构自重与额外负重总和,kN;Nwk为浮力值,kN;Kw为基础稳定系数,通常取1.05。经上式计算,得到对应负重条件下的回填厚度为0.48m。4)综上,如果地下空间结构的层高超过设计要求时,为满足建筑结构的特殊功能需求,则必须对基础进行必要的补强,如果建筑结构使用筏板基础,则应根据施工现场条件选择相应的抗浮加固处治措施;但是,本着安全、可靠的基本准则,除非特殊必须要求,建议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计层高,以避免额外补强带来的成本及安全风险。

1.2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决定作用

1)项目超预算在工程建设中最为普遍,造成工程超预算的因素众多,且通常不是单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首先,在项目工可阶段,会编制专业性的概算文件,项目概算是对整个项目投资规模的预估和匡算,因此,概算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后续造价规模,如果概算不合理,则极易出现后期超预算的问题。2)项目设计本身费用虽然在总投资中的占比较低,但其直接关系到施工阶段的成本,因此,设计施工阶段的费用几乎占据了项目总投资的全部,所以,在项目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限额设计,在保证安全性和功能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性价比,以实现技术层面的造价控制。3)综上,在项目全过程中,应始终以匡算的项目概算为基准,遵循安全、可靠、适用、经济的基本原则,同时兼顾好功能性和观赏性两大要点。

1.3设计图纸质量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1)设计范围的把控问题。考虑到我国的工程设计执行资质范围许可制度,设计单位在开展工程设计时,必须始终保证在已取得资质的范围内开展设计工作,因此,设计方在设计前,会将自身资质以外的分项工程交由业主继续招标委托,常见的分项工程有:深基坑支护、幕墙工程、饰面工程、景观工程等,由于整个设计过程相对分散,无形中增加了更多影响成本的不确定因素,一旦控制不到位,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超预算问题,最终影响项目的设计及施工质量。2)设计与工程实际脱离。由于设计人员现场工作经验不足,积累的设计案例和技术储备不够,导致设计方在项目设计时,经常出现设计与工程实际脱离的情形。3)不同设计分项工程间缺乏沟通交流。由于不同分项工程间的沟通对接工作不到位,导致项目无法按期开工,不仅影响了项目进程,而且容易诱发工程超预算问题。

1.4设计与施工的紧密联系

1)施工图是项目施工的基础和蓝本,从形式层面分析,施工就是将设计图纸原状呈现的过程,因此,设计与施工二者之间的关系紧密,作为工程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均应加深认识。2)设计过程:定期做好不同分项设计方案的会商和相互交底,施工图设计应立足于工程实际,尤其应重视图纸的可实施性,同时应重视施工安全和作业便捷性。本文以某工民建续建项目为研究案例,该结构由地下1层和地上6层组成,为了提高新旧建筑之间的连通性,拟续建贯通廊道,具体的续建施工图见图1。3)项目施工方针对设计方案提出异议,若严格依照施工图施工,在处治新老基础底板的防水密封层搭接段时,应在底板下方开挖施工作业面,彻底清理原防水层后,方可处理新的防水层搭接段,工作量较大,耗时较长。此外,老建筑已服役超过15年,防水层已处于高度破损状态,在施工扰动作用下,极易破坏底板防水密封层,诱发底部渗水病害。最后,经现场专家会议论证,设计方案的可操性不足,极易诱发底板渗漏病害,因此,本着安全、可靠的基本原则,拟取消地下层的连通施工作业。4)在正式施工过程中,设计与施工彼此脱节的问题时有发生,主要表现为构件尺寸设计不合理、施工空间受限等问题,由于施工与设计之间的沟通对接不足,导致部分构件施工尺寸与设计方案存在偏差,进而影响钢筋骨架布设,直接威胁到结构的承载能力。为了破解二者脱钩的现实问题,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及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密切接触,在施工前做好图纸的技术交底工作,施工人员应准确领会并把握设计人员的意图,作为设计方,应在现场派驻设计代表,项目负责人应定期到项目现场与施工方对接,同时做好全过程的技术指导工作。

1.5工程建设项目缺乏设计后评价

1)应用功能:对项目运营后的整体效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定,结合用户使用评价,确认项目的各项功能是否达到预期设计效果。2)低碳可持续性:建筑结构采光、通风是否达标,施工过程中是否广泛推广使用环保材料,施工能耗控制是否有效,是否达到设计预期的节能降耗标准;是否最大程度地控制了各项污染。3)工程经济性:基于工程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工程经济性评价,评价应涵盖成本、运维费用等关键项,不仅应全面统计项目的建安经济指标,而且要统计不同周期内的运维费用;掌握投资规模同建筑低碳化之间的相关关系。4)投资获益情况:统计项目在不同周期内的投入产出比,评定投入产出比的实际值与预期值的差距;衡量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

2工程勘察、设计存在问题的对策

2.1相关单位和人员要提高专业水平

1)同等情况下,优先遴选专业技术优良、工程经验丰富的勘察设计方。2)项目业主、设计方面、施工方及监理方应强化专业技术学习,积极推广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注重工程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力求提高既有的综合实力水平。

2.2设计工程师要增强责任意识

1)设计方应增强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规格严谨的作风;强化对设计方案的理解和把控。2)强化不同分项工程设计人员的相互联系,优化不同设计组间的配合。3)制定标准化流程,设计人员应深入工程一线,做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3建设单位要细化设计要求

1)项目业主应将项目的功能需求、意图倾向、建设标准等关键信息传递给设计人员。2)编制详实、准确的设计纲要。3)强化工程总投资规模控制能力,提出具体的限额设计执行标准。

2.4推行设计总包制

1)践行设计总承包制度,确保项目整体设计标准的统一性和通用性。2)尽可能规避分项工程的二次设计情况,争取在项目施工标发包前出具最终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图纸。2.5建立系统的项目后评价体系1)工程建设的政府主管部门应发挥行业监管职能,搭建全面、客观的项目评价机制,建立健全项目后评定标准,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各项评定工作顺利开展。2)结合评定结果,明确问题和不足,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原因,制定最合理的解决方案,为后续项目积累项目管理经验。

3结论

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中,项目勘察和设计阶段对整个项目的影响不言而喻,为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上述两阶段对项目的具体影响,积极分析当前项目勘察及设计阶段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问题和不足为导向,创新思维模式,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机制,使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全面走向正规。

参考文献:

[1]吴子俊,马祖康,唐礼民,等.关于勘察设计行业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的一封信[C]//中国核工业勘察设计协会,1999.

[2]余能彬,吴世超,项娟.勘察设计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7(2):108-109.

[3]曾强,陈杰,亢会明,等.油气管道定向钻穿越勘察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石油工程建设,2012,38(1):29-32.

[4]滕海燕,王丽君.勘察设计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33(14):60-61.

[5]廖朝华,王家强,徐邦凯,等.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勘察设计关键技术问题及创新对策[J].现代交通技术,2006,3(5):19-24.

作者:叶起行 单位:福建东辰综合勘察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