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PPP模式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探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各类工程的建设离不开融资,ppp模式的工程项目融资应运而生。PPP融资模式是民间资本与政府资本共同合作建设基础设施的方式,既可以节省费用支出,同时也可以增加融资成功率。PPP模式下工程项目融资的主要风险来源有:国家政策、项目融资、决策管理风险等几个方面。在未来,PPP模式工程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需要采用以下策略:政府构建完善法律规范和监督体系,企业在加强风险识别和把控的同时加强财务管理。
关键词:PPP模式;项目融资;风险管理
1PPP模式概述
1.1PPP融资模式的内涵
PPP融资模式是指民间资本与政府资本合作扩大融资数量,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实现共同盈利的方式。在此过程中,民间资本与政府资本既共同分享利益,同时也必须共同承担风险。PPP融资项目的利益相关者一般包括:公共部门(一般为项目发起人)、私人参与者(一般为投资财团)以及建筑经营企业。工程项目一般包括项目确认、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招标阶段、项目建设阶段、项目运营阶段以及项目移交阶段,在各个阶段,利益相关者之间都必须做到相互协调、共同决策。对于PPP模式的融资风险管理主要分为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两个部分。风险识别是在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对风险类型以及造成风险的因素进行识别,比如可以通过核对表法对比以往数据联想目前数据中可能浮现的风险,通过RBS法可以识别造成风险的因素,此外还有专家调查法以及头脑风暴法等。风险评价是指通过科学方式对风险的等级进行评价,风险可以分为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评价风险的方式可以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以及混合评价等。
1.2PPP融资模式的优势
PPP融资模式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可以节省费用支出,PPP项目中民间力量和政府力量都参与其中,在技术保障和管理模式上都能规划出更节省人力和物力的方式,在项目确认和项目建设阶段的效率能够有所提升,所以可以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节省项目的费用支出,这是传统的融资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二是增加融资的成功率。PPP融资模式将众多利益相关者吸引到项目建设中来,从而能够减少单个利益相关者的融资风险,减轻各方的资金承担压力,政府承担管理和监督的责任,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专注工程项目的建设,各方都可以各司其职,促进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的重视,PPP融资模式也越来越受到认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设施项目的建设之中。
2PPP模式下工程项目融资的风险来源
2.1国家政策
PPP模式下工程项目融资的风险来源之一是国家政策的变动,在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的合作当中,民间力量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在PPP模式主导下的项目经常受到国家政策和政府部门的影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如果政府不能够如约履行义务,完成已签订合同中应当完成的各个事项,那么就会给民间力量带来打击,使项目不能按期完成。另外,PPP模式主导下的项目包括多个利益相关者,政策等相关规定如果没有为合作项目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可能会使项目在审批流程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对于项目建设的工期造成影响。有时政策也会根据经济的宏微观环境进行或大或小的调整,这些都可能对工程项目造成影响,PPP项目融资如果不能在政策上得到认可和承认,就可能会随时面临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的增加也意味着各类潜在的风险。总之,PPP项目融资还需要依赖国家政策的保障和政府的支持。
2.2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之所以会给PPP模式下工程项目融资造成影响,主要是金融市场的变动以及PPP模式本身发展的不完善两方面造成的。金融市场的变动包括市场利率的波动、通货膨胀、外汇汇率等一系列的经济变动。利率下降,本币可能会贬值,购买力下降,会使项目资金也有所贬值,给项目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另外,由于PPP模式本身发展还并不完善,所以许多部门和企业对于这种基础设施建设的模式还并不了解,在实践中获得认可还需要一定时间,相应地,资本也就不愿意参与到PPP模式的工程项目当中来。PPP模式的本质就是通过融资来减少大型项目的建设风险,如果没有融资资本的进入,风险的降低也就无从谈起,单靠政府力量或民间力量都不能实现风险共担,所以只有不断吸引资本的进入,实现融资,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2.3决策管理风险
项目方的决策管理风险也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内部原因。在决策上,工程选址、成本管理、质量管理等都是项目方进行决策的重要方面,涉及十分广泛,决策方很难在每一方面都做到十分完美,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差错,就可能会造成风险的产生。比如在某款原料的选择上,公司本来事先对材料的价格作出了范围规划,但不久后政策导向发生了变化,要求工程采用环保型的原料,这种原料成本更高,这就对工程建设造成了风险,需要项目方对原料的成本投入进行调整,从而保证项目的原料供应。在管理上,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是否过关、道德素质是否可靠等都是造成管理风险的重要因素,如果管理人员在项目投资决策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远视能力和全局把控能力,可能会造成投资不成功,产生更大的风险,可见管理人员也是降低决策管理风险中的重要一环。
3PPP模式下工程项目融资风险规避策略
3.1政府方面
3.1.1构建完善法律规范。我国基于PPP模式的工程项目在实践中仍然处于发展之中,还算不上完善,所以在法律规范层面也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无法对项目实践构成全面的指引和保障。要想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除了企业的努力之外,政府首先要在法律上形成依据。首先,规范私营企业的准入资格,在私营企业的招标当中,许多企业并不是在公正透明的程序下脱颖而出的,相反,很多企业是通过与政府的相关人员走关系才得以进行PPP模式的工程项目之中。这种情况之下,对于其他参选企业并不公平,同时通过关系获得项目的企业并不一定具备相关资质,而没有资质的企业参与其中可能会给项目建设带来的极大的隐患,值得警惕。其次,保障民间力量的话语权。在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的合作当中,民间力量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必须从法律规范上确定民间力量的平等地位,帮助民间力量也能在项目中有自己的话语权。3.1.2建构完善监督体系。政府建构完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合理价格机制,民间力量参与到基础设施的项目建设中来主要是出于利益的考量,政府如果在项目中不考虑到民间企业的力量,就可能造成企业的亏损,所以政府在进行项目定价时,要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保证企业的收益,才能降低融资风险。二是加强安全监管,PPP模式的工程项目具备的一项特点是政府在项目当中更多的是起到监管的作用,所以政府对于项目进展过程的安全监管是十分重要的。安全监督包括指标确立、定期检查等部分,指标确立是指政府应当为项目确立安全指标,当有指标超过了安全范畴,就应当督促企业对项目进行安全排查,避免风险的发生。定期检查是作为企业建设的外部监督而存在,有时企业为了赶工期加快建设,对于各类风险可能没有足够的重视,这时就需要发挥出政府外部监督的作用。
3.2企业方面
3.2.1加强风险的识别和把控。PPP模式中虽然利益方实现了风险共担,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中的风险就被消除了,所以仍然需要对工程项目当中所可能的风险进行识别。风险识别主要是指在掌握与工程项目有关的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预测出可能的风险、风险可能会出现的条件、风险的可能趋势以及解决风险的措施等。有条件的项目方可以在PPP项目前期先通过聘请专业机构对项目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排除,将项目整体的风险级别降到最低,一般来说,PPP项目既有政府力量的支持,也有民间力量的参与,只要具备基本的风险识别意识,就能够将做好风险识别工作。风险把控主要在风险出现之后解决风险的能力,包括风险转移、风险分担和风险消除等方式。风险转移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将项目建设中的风险转移到第三方,即保险公司,根据购买保险类型的不同,风险转移的程度也会不同;风险分担主要是通过不同利益方共同承担风险的方式来进行风险把控,PPP模式天然就已经具备了风险分担的性质;风险消除主要是项目方在发现风险之后,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消除的方式,这对项目方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有较强的风险察觉能力,同时也要有有效的风险消除措施。3.2.2加强财务管理。在PPP模式下,应当加强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科学运行的基础上保障资金的正常流动和运转,从而能够使工程项目各个阶段的资金都能有序运行。在工程项目的前期,需要对根据项目方案对资金进行预算管理制度,对项目内部可能的风险以及外部环境都进行综合考量,从而能计算资金的周转周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金。为了应对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应当在预算管理制度中列入风险准备金一项,虽然这部分资金是被当作固定资金来使用的,在资金周转上并不灵活,但这也是项目在面临风险时的基本保障,避免项目遭受更大的打击,上的是一道安全锁。在建设过程当中,根据已有的预算管理制度和方案,严格管理资金的流转。要建立监督小组专门对项目实际实施过程中的资金使用和资金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对比和核算,发挥出监督机制的作用。另外,对于方案中未考虑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启动风险准备金的方式解除风险。同时要不断对财务管理的框架和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改,保证财务管理框架与项目实际建设情况相符,而不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上。
参考文献
[1]张静.论PPP项目监管的国外经验及启示[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9(06):19-28+206.
[2]林锴源.关于PPP项目融资风险控制的分析[J].当代会计,2021(05):91-92.
[3]张汉武.基于PPP模式的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探析[J].投资与创业,2020,31(22):139-140.
作者:陶力源 单位:重庆市通信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