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高密度电法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高密度电法应用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高密度电法应用

摘要:高密度电法可以应用于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本文首先分析了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和注意事项,然后针对部分路段地质勘察难度较大的问题,以实际工程概况为例,使用高密度电法进行勘察,以期提高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精确度,保障现代公路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公路建设;高密度电法;电阻;勘察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基础实施的完善,我国交通建设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但是,由于人们购买能力的提升,目前道路交通建设情况还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导致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因此要进行公路扩建。在实际公路工程建设中,要综合考虑车流量和车载重,严格控制公路质量问题。勘察工作是后续工程开展的基础和保障,会对公路最终施工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公路勘察方法必须科学严谨,而高密度电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收集数据,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1]。

1高密度电法简介

1.1高密度电法基本原理

高密度电法是一种工作效率较高的探测方法,通过调整电阻率,增加测量中的测点密度,并借助电场作用,分析不同岩层的电场异常现象,得出施工线路中岩层、地质构造等方面的问题。高密度电法的排列组合参数多种多样,电极转换灵活,可以实现地质纵向和横向的二维探测,收集目标区域的地质数据,为工程施工提供准确有效的地质信息[2-3]。

1.2设备组成

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系统由3部分组成,即主机、电路电极转换器、电极系统。测量系统具体流程分为三部分:开始前,将线接入多路电极自动转换系统,同时连接电法仪,使电极在采集过程中自动转换;测量时,利用单片机使其自动检查、自动控制位置变化、自动记录数据并存储电法仪中;测量后,数据在微机中得到处理,最后得到形象的数据图。测量系统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1.3高密度电法的优势

相比传统的电阻率勘察法,高密度电法有其特有的优势。一是根据实际应用可以具体地进行排列扫描,使得到的地质信息更为准确。二是电极的布置可以一次性完成,降低了再布置的烦琐性和发生故障的可能性。三是高密度电法在采集数据时可以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勘测,避免了人为失误。

1.4高密度电法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注意接地电阻和电极布置的问题。受施工现场的地质环境等因素影响,接地电阻和电极布置的技术难度较大。因此,在设计布置接地电阻和电极时,尽可能选择湿泥土区域,以水作为导电体,以保证高密度电法测试结果的准确性。为了保证公路工程的总体质量,在确定电极极距时要保证其精确度,确定好排列装置,同时应该多方位地分析所得到的信息。在实地勘测中,工作人员应注意以上与勘测相应的事项,努力降低人为原因造成数据错误或不准确的可能性。

2实际应用

2.1工程概况

以长为425.69km的某公路为例,该公路经过P、Q、M、N四处,地质问题导致当地交通不便。因此,这四处计划修建桥梁。其间需要通过科学严谨的计算来获得地质信息,以保证其准确性。一旦出现偏差或是失误,将会严重影响施工。因此,本工程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布置了5条高密度电法剖面。通过查阅该区域地质构造可知,变质岩是工程施工现场裸露的主要岩石,河床内都是剖面。大理岩和麻岩则存在于P、Q两处的地层,同时伴随大量的砂石。

2.2工程实地考察

2.2.1P处电测剖面的勘测数值。剖面长度为182.5m,极距长度为2.0m。电性均匀地分布在断层上,其电阻率较低,但有一个电阻为1200~1600Ω•m的区域分布在15.5~25.6m范围内。该地电阻率较高,原因可能是大量完整的片麻岩存在于该区域下部,相较于上部,下部的电性分布比较均匀,下部的电阻率也低于上部电阻率。

2.2.2Q处电测剖面的勘测数值。Q处选择两个剖面。一个剖面长度为148.2m,极距长度为3.0m。Q处西部共分为3层:上层厚度为10.0m,主要是砂、卵石层,含水量丰富;中部主要是风化基岩;下层则主要是基岩。该区域东侧发生基岩裸露现象。另一个剖面长度接近148.6m,极距约为3.0m,同样地层分为三个部分:上层以砾石、卵石为主;中层以风化基岩为主;下层以基岩为主。

2.2.3M处电测剖面的勘测数值。剖面长度为195.3m,极距长度为5.0m。用电性层测量该区域,得到的具体测量数值为:该区域的上部电阻率较小,大约为400Ω•m,因为其主要是卵石和砂石结构,导致电性分布不均匀。如果得到低于300Ω•m的电阻率,就可以认为砾石层是该区域的主要成分。

2.2.4N处电测剖面的勘测数值。剖面长度为218.2m,极距长度为5.0m。以卵石、碎砂为主的石层中,测试电阻率超过500Ω•m。而含水量低且以砾石为主的石层,电阻率主要分布在300~500Ω•m。当电阻率小于300Ω•m时,地层的主要结构则是砾岩层,并且含水量相对丰富。

2.3工程勘察结果分析

为了保证P、Q、M、N四处桥梁工程的顺利建成,人们在实际应用中使用高密度电法,探测该区域的基岩状况,在勘探过程中,人们发现2条隐伏断层,具体表现如下:M、N两处基岩平缓,并呈现向东倾斜的趋势,M处基岩在东部埋藏较深,约为14.5m,N处基岩在东部埋藏较浅,约为7.5m;Q处存在较多砂石地层,厚度约为10.0m;P处断层结构较多,断层呈现不均匀性。

3结语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勘测技术不断进步,以便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公路工程应用高密度电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勘探出断层、破碎带、基岩界线以及溶洞等地质构造。因此,在公路施工中,人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前采取相关措施,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实际工程应用表明,高密度电法准确有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春旭.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高密度电法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9(3):240.

[2]朱兆荣,杨永鹏,韩龙武.高密度电法在G21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2014(3):174-179.

[3]黄凡,谭大龙,杨德龙,等.高密度电法在公路工程不良地质体勘察中的研究与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6):601-605.

作者:常晓蕾 单位:南阳通途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