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电网建设工程质量管控发展路径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党的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工程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然而,2020年伊始暴发的疫情持续蔓延扩散,在疫情消极影响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国内局部区域应急响应需求,对电网工程应急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应急状态下有效管控工程建设的质量,协调质量与效率的关系就显得尤其重要。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等工程实践中展现出了装配式建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建造的独特优势,同时也表现出对应急设备产业链发展的强大需求。本文通过总结提炼“火神山”“雷神山”等国内应急工程建设中质量管控措施的优秀经验,研究分析局部应急下电网建设工程质量管控发展路径,旨在为后续出现的电网建设工程应急质量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及措施借鉴。
关键词:电网建设;应急工程;质量管控
党的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工程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和要求。2019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打造精品工程,深入推进全面质量管理。然而,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全球经济发展受到巨大的冲击。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面临重大威胁。在疫情持续蔓延全球期间,为了减轻疾病的传播,许多国家采取了各种减少社会活动的措施,包括旅行禁令、城市封锁和居家工作的政策。部分西方政权为了转移国内疫情影响,试图推动贸易冲突、信息安全侵犯、甚至经济“脱钩”及局部地缘冲突。疫情在席卷全球、深刻影响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同时,也给电力行业,尤其电力工程建设领域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和挑战。在疫情消极影响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国内局部区域应急响应需求,对电网工程应急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在应急状态下有效管控工程建设的质量,坚持以质量第一为价值导向,坚守工程质量提升,协调质量与效率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
一、疫情冲击下电网工程建设影响分析
(一)疫情对经济的冲击2020年初爆发的肺炎疫情,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也让我国经济发展与建设曾一度陷入迟滞状态。面对严重的疫情,党中央一直本着生命至上、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原则,全面把控、科学部署,采用科学严格的统筹管理方法,在落实“六保”任务的同时,全面科学部署防疫“六稳”工作,党的科学决策最终取得极大成就,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基础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复苏回温,进入2021年后,我国经济运行已逐步回归常态。不仅我国面临的冲击和危害,其他国家也受到了的影响与冲击,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国家保护,促进经济复苏成为当前建设重点之一。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将深入调整。在2020年,曾一度紧绷的中美关系因阶段性贸易协议的达成有所缓解,但疫情暴发使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的乐观预期增添阴影,因疫情导致的经济“脱钩”、地缘冲突等局部应急状态可能性不可忽略。
(二)疫情下电网工程建设主要受限因素分析疫情下的电网工程建设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限制:1.政策因素疫情带来的延迟复工、农民工返程受限及地方复工政策要求或将拖累工程进度;在应急状态下,短期内各方面的工作重点聚焦于应急处置,工程建设的招标、发包进度或受到一定影响;应急状态下,可能出现的临时应急处置政策要求也将对工程建设进程推进产生较大影响。2.人力资源因素在工程建设阶段,疫情冲击对项目执行的影响最大的方面体现在人力资源紧缺上,在疫情最严重期间,非紧要人员全部停止流动,公共交通停止、人员跨区域流动管制、“出”与“进”均需14天隔离等措施,导致项目施工和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到岗,施工进展缓慢,甚至完全停工。3.供应链因素一方面,因防疫导致的供应链上下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停工停产,材料、装配、设备等均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在疫情期间,我国国内部分交通网络受到管制,疫情造成项目所需的设备、原料运输受限,影响项目物资的及时、稳定供应。4.成本因素无论是人力资源紧缺导致的人力成本,还是物资供应受阻导致的物流成本,或是防疫管控措施的实施造成的成本,均引起工程建设成本大幅提升,对原工程预算造成了强烈冲击。5.技术因素疫情导致的人力与物资流动性受阻,导致了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对孤立,无法及时满足施工现场技术指导及交流,部分专业技术工种无法达到额定的技术人员配置,造成了工程建设的技术局限。6.质量安全管控因素疫情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度计划及成本预算,部分项目在后续实施中出现赶工期及压降成本的行为,叠加上疫情引起的人力、物资短缺无法迅速全面恢复,可能导致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控风险提升,也大大增加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要求。7.其他影响因素疫情还对工程建设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如工程审批文件批复的延迟、质量监督转序的协调、建设单位主体责任管理的执行、防疫管控的人员不得集聚要求等。在工程建设领域,肺炎疫情的短期影响是负面的,主要体现在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政策、人力资源、供应链、成本、技术、质量安全管控等方面影响因素,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在国内的迅速好转,及国家持续政策支持文件,全年工程建设领域影响总体可控。
二、电网应急工程建设发展趋势及实践探索
(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发展概况我国传统的应急管理体制暴露出条块分割、信息沟通不畅、资源难以整合、协调力度不够、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当前,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定位在加强、优化、统筹国家应急能力建设,核心目标是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应急管理应急科学主要采用科学措施研究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之中及之后整个周期过程的全方位、系统性防范与应对的规律、策略。应急科学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应急科学学及应急科学基础理论方法。然而,当前应急管理或危机管理研究的主要问题及产生的成果,大多都是局限于管理层面,在实际应急处置中,工程建设、机械装备等专业性问题同样深刻影响着应急实际效果。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及制度标准制定必须深刻融合工程建设、装备产业等统一管理机制。
(二)电网应急工程建设政策引导分析2002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发展突飞猛进,电力系统复杂性上升,如外部出现的危机事件或极端自然灾害等影响,从而推动了应急能力建设提速。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促使电力应急预案更加全面,我国的“一案三制”型的应急体系逐步建立,对我国电力行业应急工作带来了较大的积极影响。为提高我国应急建设能力,国家能源局在2018年就开始将其提上日程,《电力行业应急能力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此背景下提出,要求电力行业应该注重应急建设,不仅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保障,还应该做好应急预警、应急处理工作,尤其是对电力企业而言,必须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在我国经济已初步恢复的背景下,《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十三个部门的通力合作下提出,指出当前建筑行业发展必须和智能建造相结合、相匹配、相协调,明确建筑行业发展建设的核心任务、基本原则以及建设目标。
(三)电网应急工程建设行业发展趋势《电力行业应急能力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是在电力行业发展建设以及应急管理基础上提出的,其提出的主要目的也是希望能够适应当前小康社会发展需求,建立覆盖全区域、电力全过程的应急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预警能力和处理能力,团结不同部门以及不同团体的能力,提升应急产业发展水平,高效应对特殊情况下的电力突发事故状况。首先,电力应急企业发展必须明确其发展的根本目标及任务,同时还应该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在国家基本情况以及产业规划的指导下,明确当前电力应急产业发展中潜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发明技术、提出产品和问题的解决方案。其次,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也应该作为电力应急建设的另一重点,充分依托我国高校等行业学术团体,同时借助全国电力安委会来形成产学研结合,构成应急技术研究机构。再次,产业融合不仅在其他行业,在电力行业中也应该加强产业融合,军民融合、不同产业融合,促进与装备制造、交通运输、文化传媒以及金融保险行业之间的科学沟通,促进应急应战协同发展。最后,电力应急产业以及电力应急企业必须加强应急产业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装备优势等,借助新技术来构建新技术创新平台,创新发展新产品以及应急产业新服务。
(四)电网应急工程建设实践探索虽然疫情对我国社会运行发展带来严重冲击,但我国充分做好了供热、供电、供暖、供油等各种工作,并且还保证了此期间物价的稳定性。能源企业也必须加强建设,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企业发展和能源供应工作。出现这种良性可控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在快速反应、积极应对的同时,来势汹汹的疫情也对能源企业的应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整体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实践及其应急配电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及云贵互联工程疫情下攻坚战实践印证了在应急状态下工程建设质量控制机制,展现出装配式建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建造的独特优势,同时也表现出对应急设备产业链发展的强大需求。
三、电网工程应急建设质量管控模式创新路径
(一)装配式建造本次武汉市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充分发挥了218建筑工业化的优势。两家医院采用的轻钢结构活动板房建设方案,具备易于装配、自重轻、保温隔音性能良好、耐用性强等特点,由于构件均在工厂完成预制,现场进行模块化拼装可大幅缩短工期,同时减少建筑垃圾产生,充分展示了装配式建筑在缩短工期、提高建造效率和质量方面的显著优势,对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效应和促进作用。从中长期看,环保、人工压力也决定了建筑装配化、工业化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随着环保监管趋严、劳动力成本上升,装配式建筑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从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后疫情时代,装配式建筑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自身特性带来建造效率的全面提升,对于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建造成本和加快工程进度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数字化转型在工程行业“互联网+”转型的趋势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业内企业完善管理、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此次疫情将加速这一进程,未来还将通过科技创新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企业的内部管理和业务衔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并最终走向智能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运用能源数字经济理念和技术手段是此次电力应急中的亮点。比如,在停电事故,以及疫情防控需新建临时电力线路中,可通过数字技术快速分析出新建位置、原因,并给出应急抢修施工方案,为全国各地处理类似电力事故和疫情防控提供了成熟的解决方案。
(三)智能建造智能建造是把智能技术与先进的建造技术深度融合的一种新的建造模式。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肺炎疫情的突发,使得建筑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组织模式受到较大冲击。利用BIM、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对人员、物流、资金、数据和技术的有效集成,实现对工程项目从设计、生产、施工到运维的全过程、全要素、全参与方的数字化、在线化、智能化的新型智能建造方式将受到空前重视,并将成为现实。
(四)产业链发展随着国家政策密集加码及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特别是在疫情深层次影响后,电力设备行业将迎来重大调整,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制造将迎来加快发展步伐。针对新基建带来的机遇,电力产业链需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切实增强自身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拓展产业范围,增加产品种类,做好产业升级,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用更优质的产品为国家新基建服务。在疫情冲击背景下,面对内外部发展形势的倒逼,工程建设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向以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为基础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转型,已成为必然。应急状态下工程建设质量管控的创新集中体现在装配式建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建造,同时也依赖于应急设备产业链发展。在国家大力提倡装配式建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建造,推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相关工程实践越来越多,旨在推进工程建设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质量管控方式转变,推动工程建设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行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它将影响到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收入和增加值将得到重新分配。疫情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相关行业的变革变得十分紧迫,需要加快应对措施的规模和步伐,并确保在转型过程中及时跟进管控措施。
四、结语
综上所述,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冲击前所未有,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陡然上升,目前经济形势呈现恢复性增长势头,展现出韧性强、潜力足的鲜明特征。同时,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助长了部分国家及地区的保护主义思潮,因疫情导致的经济“脱钩”、地缘冲突等局部应急状态可能性不可忽视。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整体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实践及其应急配电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及云贵互联工程疫情下攻坚战实践,印证了在应急状态下工程建设质量控制机制。在疫情冲击背景下,面对内外部发展形势的倒逼,工程建设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向以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为基础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转型,已成为必然。应急状态下工程建设质量管控的创新集中体现在装配式建造、数字化转型、智能建造,同时也依赖于应急设备产业链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玉平.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与技术[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2]戴国琴.建筑业劳动力未来供给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浙江大学,2013.
[3]刘丹汶.东莞市建筑劳务人员实名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6.
[4]周刚.建筑业农民工信息化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7.
[5]龚岩,杨军,冯玉功,等.基于移动定位技术的基建施工作业人员管理系统[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8,16(8):83-88.
[6]刘伟斌.智慧工地新方向:互联网+劳务管理[J].施工企业管理,2017(4):28-29.
作者:曾文龙 单位: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