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市政管道工程的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市政管道工程的质量通病预防措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市政管道工程的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摘要:管道工程是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类别多样,但都会直接影响城市的日程生活和生产活动。基于此,本文以市政管道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切入点,分析管道破坏、建设规范性等方面的问题,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各类问题的预防措施以及各项措施的基本内容,以期通过分析明晰问题所在,完善相关理论,更好的为后续市政管道工程质量控制、问题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管道;质量通病;封闭性实验;雨污分流

前言:

市政管道是城市重要的基础工程设施,市政管道工程包括给水管道工程、排水管道工程、燃气管道工程、热力管道工程、电力电缆工程等等。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水平越来越高,各地面临的市政管道工程总量也越来越大,这对工程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总体来看,受到种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各地的市政管道工程质量存在一些通病,影响了其实际功能,也会带来后续不利影响,分析问题所在并探讨预防措施十分必要。

1.市政管道工程的质量通病

市场管道工程的质量通病是指一些多见的、且难以预防的质量问题,总体来看包括管道破坏、建设规范性、淤塞三个方面。

1.1管道破坏问题

管道破坏包括两个类型,一是物理破坏,二是腐蚀破坏。物理破坏包括埋藏深度不足导致的压迫裂缝、埋藏时拉应力过大导致的力失衡破坏等等,物理破坏会直接导致管道破损,多为瞬时破坏,可能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腐蚀破坏是一种慢性破坏,主要指水侵蚀。金属管道容易受到道影响,出现小型孔洞,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可能会导致孔洞扩大、造成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腐蚀破坏的原因可能是选材不当,也可能是管道老化所致。

1.2建设规范性问题

一些大城市以及老城区往往存在密集的地下管道,尽管不同管道的排布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依然难以完全避免管道交错问题,目前常见的处理方式是高低落差法、新让旧法,高低落差法是指如果管道建设必须进行,通过设计竖直位置的差异避免管道相互影响。新让旧法是指新管道避让旧管道,从而降低施工的不利影响。如果建设规范性不足,可能导致大量管道交叉的问题,工程质量难以保证。

1.3淤塞问题

淤塞问题一般发生在排水工程管道中,我国各大城市在暴雨环境下往往会暴露出排水能力不足的劣势,本质上体现的即是淤塞。如2016年北京暴雨出现的“汽车漂浮”情况,强降水的影响下,雨水难以得到快速的排除,在北京市内大量滞留,汽车无法开动,一些地形较低的地区积水水深一度超过60cm。此外,包括沈阳、天津等核心城市、大城市也存在排水管道淤塞的情况,该问题是市政管道工程的质量通病之一。

2.市政管道工程的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2.1进行封闭性实验

封闭性实验可以用于测试管道性能,一些可能被破坏的老旧管道更是存在测试的必要。测试进行前,要关闭供应阀,并排空管道内的气体、液体,之后进行砂痕检查,判断是否存在裂纹等显性破坏,如果存在裂纹,应给予更换或者修补。管道的喷嘴接口必须紧固,如果管道的下部与基座存在连接,不能快速填充闭合管道,应用水流进行测试,判断是否渗水[1]。封水实验中,需对支管和试验段两端的管道进行检查,确定性能优良后,用水泥砂浆砌筑和石膏进行密封,使其物理强度达到实验要求,再进行封闭水实验,判断是否渗水,要求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观测,持续3小时,无渗水情况表示管道性能优良,可以继续施工、使用。

2.2模拟规划

现代市政管道工程获取了来自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能够更有效率的开展,比如模拟规划。在老城区进行管道工程建设时,考虑到复杂的地下管理布置,不能盲目施工,要保证施工方案科学可行,才能避免质量问题,常见的方式为BIM模拟规划。在模拟前,首先要求人员针对施工地段进行数据收集并提供施工数据,包括管道埋藏深度、地下管道分布、管道类型、外径等等,之后将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作为参数代入计算机虚拟软件中,进行施工模拟。BIM技术可以出具3D立体模型,以及具有较强层次感的施工图纸,便于施工人员理解施工设计的意图,从而有序进行施工,避免大量管道交错导致的一系列施工质量问题。

2.3雨污分流技术

雨污分流技术主要针对排水管道淤塞问题,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对雨水和污水的分别处理提升对应系统的工作能力,避免瞬时排水压力过大导致市区内积水,我国国内目前采用雨污分流技术最成功是山东省青岛市。后续工作中,各地可以参考青岛市经验进行市政排水管道建设,首先收集近年来降水数据,并综合考虑历史同期降水情况,分析平均降水量以及阶段时间内最大降水量,作为基准建设排水井,从而避免市区积水带来的不利影响[2]。此外,近年来兴起的海绵城市也可以作为市政工程的可选方案之一,海绵城市可以实现对雨水的吸收和再利用。也能够提升市政管道建设的附加价值,但海绵城市建设对技术要求高、施工周期长、回报率也难以得到保证,不如雨污分流技术的适用性高。

2.4防破坏技术

防破坏技术主要针对物理破坏和腐蚀破坏两个方面,以管道的沉降变形控制为例。在施工前,首先确定管道中心点、分析该地点土质类型,对施工高度、深度进行标注,管道四周应避免存在大量尖锐岩体,也应避免高湿度环境。对于较为松软的软土环境,要求进行加固,考虑到地形的特殊性,不能应用大型机械进行夯实作业,可以选用化学加固法,均匀对软土基范围进行地下灌浆,避免沉降问题。此外,对于井下沉降,还可以应用1:2水泥砂浆进行2cm的涂抹,并应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构件进行加固,应对沉降带来的质量问题。

总结:

通过分析市政管道工程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了解了相关基本内容。总体来看,目前市政管道工程的质量通病包括破坏问题、建设规范性问题、淤塞问题三个方面,会不同程度影响管道工作性能。可行的预防措施包括进行封闭性实验和模拟规划,采用雨污分流技术和防破坏技术等。后续工作中,应重视市政管道工程的质量,避免上述问题,并应用相关技术实现对各类问题的有效预防。

参考文献:

[1]王海艳.浅谈市政给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措施[J].科技展望,2017,27(20):49.

[2]成斌.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4):123-124.

作者:舒崧 单位:青岛市热电工程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