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宋词文化中古典园林意象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宋词文化中古典园林意象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宋词文化中古典园林意象浅析

1宋词与园林文化

我国社会自古以来具有典型的农耕文明特性,这也就注定了我国古人在叠山理水上的造诣颇高。魏晋时期玄学盛行之后,在园林建设规划中更是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后来发展的园林,更是承载了主人精神的家园,是久居朝堂之上或身处乱世之中,或是时运不济之时的情感寄托之处。山水画卷及园记散文也为后世人们展现了或华美、或清新的园林文化,相对于视觉的触动,文字的描述使得园林增添了更丰富的意象深意。宋朝是我国文明发展之中,朝堂之风最为文墨风雅的时期,官员乃至商贾之家,都喜爱将自家庭院赋予自然诗意的格调。所以,在庭院围合之下更多成为这个时代的“精神缩影”。宋词所构筑的园林格调和意蕴倾注了作者的感性情绪和辞藻的美化,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以我国经典宋词文化为考究内容,通过时空变化、景观意象、情感抒发等,从一年四季角度进行论述,从宋词角度呈现园林景致,剖析园林建筑、山石、景观的文化内涵。

2宋词中园林四季不变的意象

2.1古典园林建筑的意境美

自古在园林中,亭台楼阁相映成趣,建筑承载着主人的情感,不管园中四季景物万般变化,建筑依然在那里。大多词人身逢乱世,语言中多是无可奈何,月夜上高楼,俯瞰江湖路,小小的园林之中可以体悟四季的真实,希望在这里驰骋情感和躲避现实。所以,在园林景观布置中,体现着古人内心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在楼阁庭轩之间,细微感受着山川的广阔浩渺。在宋词中,对于楼阁这类大型建筑的辞藻也是十分丰富。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用柔婉轻缓的语调,抒发词中孤寂凄寒的情感。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醉别西楼醒不记”中的“西楼”,曾被泛指为主人宴会欢聚的场所。有些楼阁较高,可用于登高望远,并有“引景”功能,可扩展院内景观,弥补园林内部意象。晏几道《御街行》:“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凭借园阁之中的高楼可以远观院外景致。园林之中的“亭”具有重要地位,元人张宣《溪亭山色图》:“江山无限景,都聚一亭中”。亭与廊桥相连、与山水相依,厅榭相映,亭坐落的位置更需具有观景、听景、休憩等功能。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暮春。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到了暮春清明时分,坐于亭中听雨卷风声,感慨日月时光;又如,拙政园之中的“荷风四面亭”所寓意,到了夏日此亭为赏荷的绝佳之地。由此可见,亭对于园林可谓是“点睛之笔”,在四季不同的景致之下,承载着不同的景观意境之美。

2.2古典园林中的其他意象美

除一些大型构筑物之外,台阶在园林之中十分常见,台阶会让建筑产生距离感,具有抬高建筑、引导视线、连接的作用。台阶作为建筑中极为不易察觉的部分,在宋词中运用颇多,常常伴有对于园中植物的描绘和情感抒发。周彦邦《琐窗寒》:“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雨”。暮春夜雨后,零落的桐花随着雨滴落于台阶之上,剪下烛火,思念着故人;张元干《兰陵王·卷珠箔》:“阑干外、烟柳弄情,芳草侵阶映红药”。风雨后,花草在台阶上的景象,增添了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融合性,季节的不同,与台阶相依的也会是不同的景致。秋千在宋词中十分常见,是庭院之中常见的娱乐设施,主要是供女性娱乐玩耍,所以,不乏有描绘少女荡秋千的词句。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后来“秋千”在诗词中运用,便会使人联想到高墙庭院下玩耍的女子们。

3园林四季变化的意象

四季随日月更替变化,围墙之内的满园风光,映射春去冬来的更迭,院内的景观风光成为名人士大夫的“世外桃源”。宋代民间财富、生活品格取得了质的飞越,宋朝文人生活更见潇洒脱俗,不掩饰对功名基业的向往和渴望,也有怀才不遇之下的落寞之叹,词中情意更为真实。同时,他们心中有山水,渴望有一片自己的山水栖居之地,向往自然,纵使无暇外出游历,也可在自家庭院中感受四季。在一些宋词清新淡雅的景语之下,是词人真挚深沉情愫的表达,寥寥数语间,庭院环境隐含着作者在这个时代下的乱离情殇。从古典文学的辞藻中可以剖析出宋代文人造园艺术的情感内容,从心到物的实现形式和由物到心的情感寄托,更有利于后人对古典园林有不一样的认知。

3.1宋词中的“春”意象

宋朝发间簪花是一种风尚,到了春日来临之时,会有特别的钗头象征物事,可见宋人对春的喜爱。在春日下的植物意象大多掺杂词人心境的怅然若失,晁补之《水龙吟》:“占春长久,不如垂柳”。春天常伴风雨,春花易谢、春柳不凋,以此暗喻世事无常,何必过多忧思在心上;蔡伸《柳梢青》:“海棠铺绣,梨花飘雪”。东风过,吹落枝头海棠和地面凋零的梨花,暮春时感叹自然变迁。宋人厌倦官场,渴望隐士生活,更重自身风骨,宋人建设园林讲求清新优雅,当人立于园中,渴求俗世烦扰之事就此泯灭。山石楼阁屹立不动,唯独草木焕发生机,庭院建筑在景观不同季相变化之下,带给游园者不同的心境体验,将不同季相的景观搭配融合于不同的建筑呼应,也是造园者的智慧体现。

3.2宋词中的“夏”意象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歌咏夏日,享受阳光普照,感受慵懒和热烈。夏天的夜晚常有狂风骤雨,与园林中其他景观紧密相连。张先《生查子》:“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寂寥雨声打在芭蕉叶上,就好似有人伴乐一般,更增加了词人的离愁哀怨。庭院中的“声”,形成一种虚幻缥缈的体验感,与真实存在的景观虚实相映,丰富园林意象。除了代入声景的芭蕉在宋词中常见外,还有其他植物,如周彦邦《满庭芳·夏日》:“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夏日梅子娇艳欲滴,一派生气盎然的景致,让词人得到暂时的超脱放纵;又如,晁补之《鹧鸪天》:“竹风荷雨来消暑”。荷花上的雨滴,伴着带有竹叶香气的风,醉人心神、沁人心脾。这也代入了园林中“香”的意象,“香”朦胧扩展了庭院空间,是园林中虚景的体现。造园者在搭配园林中的植物与建筑时,斟酌两者之间与自然天气的“合作”,从人体生理感官角度,增加园林艺术的不同维度美感。3.3宋词中的“秋”意象宋词文化中的秋季节奏慢,淡然且柔和。秋季植物有菊、梧桐、朱槿等,比如,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榄菊愁烟兰泣露”。词人借物抒怀,菊花被薄烟笼罩,仿若兰花上如哭泣的泪水,描绘了秋天黎明的凄清怅然。园林中处处是生命的感知,植物的意象使得园林更加细腻,也更富有活力。秋季的园林色彩最为丰富,“伤春悲秋”是宋代文人对生命的感慨,伤春是对万物生命的留恋,悲秋是无可奈何的恐惧。从秋的意象中可以看出,园林讲究景观氛围,足不出户也可以观察到花开和凋零。因此,园中建造了一些观赏不同季节变化的建筑,例如,扬州个园中的“住秋阁”,上海秋霞圃的“丛桂轩”等。

3.4宋词中的“冬”意象

在宋人看来,冬季并不比任何季节缺少趣味,冬季的园林素雅更兼空灵,色调银白中点缀着几朵娇艳的红。冬日植物以寒梅为主要代表,例如,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指头的梅花好比红装的女子在舞蹈,词人虽梅枝在手,也是悻悻然。冬季园林主要色彩是黑白灰,古人造园考虑周全,即便是银装素裹的寒冬也要有几抹活跃的色彩,各色腊梅成为园林中必不可少的植物配景。同时,梅花的意象更是深化到人们精神寄托的功能上,宋词中咏梅言志的作品十分常见。从造园艺术来看,冬季的庭院,植物色彩逐渐淡去,山石与建筑的分量感更为浓郁。宋代园林规模大小不一,却水榭亭台、林木繁花相依,这也贴切了园林最初“林间情趣”和“天人合一”的构想。不同的季节拥有不同的植物景观意象,这些园林植物不仅是宋人审美文化的体现,也成为了精神情感寄托。

4总结

以我国经典宋词文学为视角探析古典园林意象,以时间为线索,通过词人描绘庭院中的活动和景致变化等内容,并结合自然环境和人体感知系统,放大古典园林的活力和趣味性,既能对古代造园者的心理活动有了更多理解,又能对现代园林景观布局、植物配置等有了更深刻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贾鸿雁.宋词园林意境美探微[J].东南大学学报,2002(4):75-79.

[2]李小奇.唐诗对宋代园林空间艺术建构的影响[J].暨南学报,2016,38(04).

[3]乐云,黄鸣.宋词鉴赏辞典[M].武汉:崇文书局,2015.

[4]周苗,滕玥.谈唐诗宋词中的中国古典园林[J].山西建筑,2017(29):187-188.

[5]王劲韬.《园冶》与《作庭记》的比较研究[J].中国园林.2010(03):91-92.

作者:范潇潇 赵恩迪 于豆豆 秦文豪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