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语文古典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语文古典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语文古典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探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深入,吸收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并在学习和工作中拓宽文化视野,成了文化传承与参与的一部分,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不断被重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也逐渐凸显。中职教师在进行古典诗文教学时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严格把关,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而帮助学生深入地把握语文学科的内在本质,促进学生的精神文化发展。本文主要对中职教学中古典诗文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探究语文古典诗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融入传统文化内容并提出一些现实性的策略,希望能够为促进中职语文古典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古典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近年来,在许多文化活动中特别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殊内涵与时代意义,表明古典诗文在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地位逐渐凸显,并且在现行教材内容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古典诗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学业质量评价中,要求有理解文化的意愿和学习汉字汉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能对课程涉及的文化常识、文化现象进行梳理,背诵、默写课本中的名句、名段、名篇,感受和理解文本中蕴涵的不同时代的文化,增加文化积累。能积极主动积累优秀古典诗文,梳理文本中蕴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古典诗文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性的作用。古典诗文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结晶,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底蕴,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与其自身特有的文化魅力密切相关。

一、强化教材知识引导,注重了解文化内涵

在中职语文教材中,从组织结构上讲,古典诗文占比三分之一;从教学课时上讲,基础模块总课时144,古典诗文占36课时。古典诗文以其自身的文化优势得到了很好地传承与发展,以简约的语言文字表达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意义,这也要求中职学生学习古典诗文内容,必须对古典诗文的文字进行深入解读,才能发现其中的精髓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给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了定义,即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四个方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与形成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文化传承与参与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大方面之一。基于此,需要求中职生掌握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因此,了解与学习古汉语常识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中之重。古典诗文与其他语言有所不同,如果只是简单地从文字来看,是难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所以我们就需要不断熟悉古典诗文的基本语言常识,在理解这些常识性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够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得心应手、手到擒来。值得注意的是,古典诗文的学习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文言实词的意义、虚词的语法运用,而是让学生根据课后的注释,利用工具书并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与语言环境理解其中的含义,达到理解句意的目的,翻译达到信达雅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青玉案·元夕》时,从字面意思来看,作者描绘了一幅游人如织、仕女如云、笑语盈盈、漫天焰火、满城灯火、热闹非凡的景象,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与其生平遭遇,就难以把握作者填这首词的主旨。此时,教师可向学生介绍辛弃疾的生平背景,生活的历史朝代,南宋时期的金兵侵宋,百姓的苦不堪言,作者心中的宏图大志,从他的个人遭遇中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伤感情怀。与此同时,在学习这样的历史名人故事中,让学生能够加深对南宋朝代历史的了解,进而加深对词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二、品读文言文,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首先,学习古典诗文是需要品读与解读的,如果不细细品读就难以理解其中的文化精髓;其次,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这个时候就需要加深对不同古典诗文的内容与思想的品读与鉴赏;最后,品读能让学生形成思辨的思维模式,主动地去理解古典诗文中所赋予的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例如,在历史散文中大多会根据文中的人物背景与思想表现出一定的故事情节。在学习历史散文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学会对人物语言、行为进行品读,从而对这个人物做出正确的评判。在学习《鸿门宴》这篇历史散文时,教师可以将文中的关键人物找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人物的语言做出正确的人物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具体的历史背景与生活环境会做出正确的定位,将历史散文中传统价值、理念内化于心[1]。另外,很多历史散文中的人物形象是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的,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人物分析时,应注意人物的多元评价,指导学生不要以偏概全,而要在多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如果出现学生对人物的评价与历史事实不相符或偏颇的情况,要联系当时具体的历史背景,对学生进行点拨,从而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建立客观、全面的评价方式。除了对文中的主要人物进行评价,还可以对作者进行评价,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思想为主线,把握这条主线可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三、诵读文言文,感受传统文化韵味

中华传统文化有着独特的魅力,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中职教育除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外,还应该加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重点在于对文字知识素养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去理解、感受文字的魅力,从文字背后理解深层次含义[2]。教师可以通过晨读或者课堂朗读的形式,将传统文化赋予到教学中,从而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参与的课程目标,即在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这一过程之中,深刻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及深远影响,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以及传统美德,不断增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培育文化自信,不断完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抵制文化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例如,学习李白的《将进酒》时,教师可以通过下载专业人员的朗读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通过专业人员的朗读示范,让学生能够近距离感受到这篇古典诗歌慷概激昂的气势,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李白这一人物的认识与评价,感受到李白的豪爽性情,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与气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课堂上聆听这篇古典诗歌后,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充分地表现出来,有的学生会富有感情地轻声朗读,有的学生会相互评价李白这一人物形象,还有的学生会品读这篇文章的思想。由于受到知识水平的限制,有的学生很难理解一些生字、特殊字词的含义,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的内容讲解,将文中的生疏字词做出重点标记与讲解。在学生充满激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后,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了一定的把握,那么这篇课文的学习也就达到了教学效果。最后是一个学生自由发挥的环节,可以邀请几位同学在讲台上做出示范,朗读完后学生再做出点评,找到其中的优点与不足之处。通过这一过程的学习,学生们能够较好地去领悟文言文的内容与思想,亲身参与并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

四、注重践行,实施文化活动

语文作为一门文字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它既来源于对社会生活知识的理解,又运用于社会实践。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学习古典诗文需要走出课堂,结合课外实践活动,将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知识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引导中职学生去不断地探索与发现,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在古典诗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强调刻板的知识,更多地是能够将课本中所学的内容在实践中展现出来,从而达到传统文化与实际相互融合的目的。例如,诸子散文中,荀子的《劝学》,用浅显的文字,朗朗上口的语言,通俗的比喻,精辟地论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即不断积累、坚持不懈、用心专一。荀子《劝学》谈及学习的方法是不断积累,但是并没有列举不断积累的方法。实际上积累的方法也有很多,譬如不断回忆,不断复习,不断阅读,睡前回想,不断抄写,听人背诵等。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联系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积累知识的方法。这不但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总结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自己的总结概括,强化意识形态。同学之间的交流,又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更多的积累方法。无论学生偏向使用哪一种积累方法,都有力地支撑着学生的学习,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其次,让学生针对坚持不懈、用心专一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态度。中职生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学习习惯,整体上略次于普通高中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在认识中补足自己的短板,这正应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与形成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将语文课程目标做出了进一步规划,在加强学生语文文化素养、思想文化素质、语言理解等方面都做出了深层次的课程目标的制定,尤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传承与参与,理解和吸收,要求提高古典诗文的阅读能力,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这也对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挖掘古典诗文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丰富传统文化的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优秀传统文化能否真正走进中职语文教学;能否真正走进中职学生的内心,使其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深刻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以及传统美德,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不断完善他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对于教师来说任务非常艰巨。虽然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但是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能够走得更远,就需要每一位中职教师树立良好的文化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蒲庆华.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探究[J].南北桥,2017(23):174.

[2]陈佳.有效提问,整体阅读--中职文言文教学初探[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11(9):30-31.

作者:周义忠 单位:江苏省丰县中等专业学校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