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典舞对于舞蹈表演方式创新探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典舞对于舞蹈表演方式创新探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古典舞对于舞蹈表演方式创新探究

【摘要】中国古典舞在我国艺术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世界舞林中的宝藏,不管是其舞姿还是文化内涵都蕴含着深厚的东方美感。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古典舞开始形成,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因此对于中国古典舞的编创在传统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改变与创新,其中戏曲艺术对于中国古典舞的影响巨大且深远,一直到今天,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艺术之间依旧有相通之处。本文主要从中国古典舞对于戏曲艺术技术技巧的继承和创新角度着手,探究戏曲艺术对于中国古典舞的影响,以及中国古典舞取得的新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戏曲艺术;继承;创新

一、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艺术的关系

戏曲是典型的中国艺术,它的发展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与杂糅。在戏曲艺术中,除了显而易见的戏剧、音乐、舞蹈等元素之外,还有文学、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元素,这些元素的结合可以将人物的性格、生活以及故事情节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也方便观众观看和理解,其中的舞蹈部分由职业艺人进行演绎,其实就是另一种形式的中国古典舞。宋元之后,用歌舞讲演故事的形式逐渐发展至全国各地,在这个过程中也吸收了一些民间舞蹈,最后彻底取代了古典乐舞的位置。中国古典舞以戏曲艺术为舞蹈基础,在演绎中也遵循对比均衡、相对相向、子午阴阳的规律。在中国古典舞的运动与节律中展现着“圆”的运行规律,这是“天圆地方”思想的另一种体现。同时,中国古典舞还从戏曲艺术中吸收了一些元素动律形成自己自成一派的欲放先收、欲左先右、动中有静和刚柔相济的风格。

二、中国古典舞对于戏曲艺术中技术技巧的继承

(一)对戏曲艺术身体动态的继承

戏曲艺术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就是“唱、念、做、打”这四项内容,其中的“做”和“打”其实就是戏曲中的舞蹈动作,只是在戏曲中将这些动作生活化了,它所呈现的方式是动态的,是中华民族艺术追求的一种体现。戏曲中的舞蹈体现了一种运动哲学,也体现了一种民族性的审美,可以说这种民族性的戏曲艺术为中国古典舞提供了最直接的参照。从身体动态上的继承来看,中国古典舞对于戏曲艺术的继承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最原始的学习,即原样学习戏曲片段,比如学习《三岔口》《水帘洞》《游园惊梦》中的“做”和“打”;第二阶段主要是对戏曲艺术进行一些提炼,将其中的一些手位、脚位、舞姿、动作、技巧延伸到中国古典舞之中,这个过程也同时借鉴了芭蕾舞的动作训练体系;第三阶段是提取戏曲中的动作元素,这个阶段不仅仅对动作进行分析,还包括对戏曲中美学特征、古典神韵的发掘与研究。同时,中国古典舞对于戏曲艺术身体动态上的继承还反映在对于武术和民间舞蹈的吸收上,这些都深深影响着中国古典舞风格韵律的形成。首先,中国古典舞追求外在表现形态上的圆曲流转。前文已经提到,“天圆地方”的传统思想对中国古典舞具有很深的影响,因此古典舞在动作上讲求“圆、倾、拧、曲”,运动路线讲求“仰、俯、卷、翻”,在行进上讲求“平圆、立圆、八字圆”的特点,这些都是对戏曲艺术的继承。其次,强调子午相衬、对比和谐的规律。这种规律反映到中国古典舞的身体动态上就是“走上身、留下身”的运动,在射雁、姿态斜腰等舞姿上也能反映出来。接着是在动作节奏上讲究动静交融,戏曲艺术的节奏是不断变化的,这也正是其吸引人的点,中国古典舞完全传承了动静交融的这一点,在节奏的把控上张弛有度。再次是动作质感上的刚柔并济。戏曲艺术讲究传统辩证法上的阴阳相合,因此其舞蹈动作总是显得协调生动,中国古典舞在整个肢体艺术上也体现出明显的轻重缓急层次,侧面反映了动作的协调感。最后,面部表情比较生动鲜明。观众在观赏戏曲表演时会发现,戏曲演员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且生动,将人物情绪和情感充分表达出来。中国古典舞受到戏曲艺术的影响,表演时也十分注重眉目传情的表达方式,用或夸张或复杂的表情将情感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来。以上主要是中国古典舞对于戏曲艺术身体动态上的继承。

(二)对戏曲艺术典范的继承

中国古典艺术最为典型的特点就是典范性和经典性。中国古典舞之所以选择戏曲艺术作为基础进行发展,是因为戏曲艺术中的舞蹈从古流传至今,是一种活态的古典艺术表现形式,其身体表现方式、审美追求都展现出极强的经典和典范之底蕴,比如真善美的传统美学精神,严谨规范的艺术形式。戏曲艺术这些审美特征、技术技法等典范都对中国古典舞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戏曲艺术中经典的、舞蹈性强的片段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非常强烈,整个动作表演也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正是因为中国古典舞对于戏曲艺术典范的继承,因此中国古典舞在动作、身形上都表现出明显的严谨、细腻和精致。中国古典舞在传承戏曲艺术时,不仅是动作程式上的传承,还有对承接方式、姿态造型、空间占有、运动规格、力度强弱等的传承与把握。与此同时,细腻和精致的特点在中国古典舞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每种舞蹈动作都被要求相合,同时又要表现出层次和起落,让观众能够在起伏中体会到和谐与唯美。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对于戏曲艺术典范的继承也是引人注目的,中国古典舞“以情带舞”的表现形式和技巧传情的方式都是继承的显现。

三、中国古典舞对于戏曲艺术中技术技巧的创新

(一)中国古典舞更加突出“舞蹈性”

中国古典舞虽然是以戏曲艺术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两者终归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即一种为舞蹈、一种为戏剧。因此中国古典舞在继承戏曲艺术优点的同时也对戏曲艺术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其中较为明显的一点就是中国古典舞相比于戏曲艺术体现出明显的“舞蹈性”。中国古典舞在承袭戏曲艺术舞蹈动作时对其中的动作词汇进行了去除,但是又保留了其中民族性和典范性的元素和内容,同时借鉴了很多其他艺术表现形式的优点和长处,这些方式都使中国古典舞与传统戏曲艺术有所不同。在中国古典舞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崔承喜、叶宁等先进人物对中国古典舞进行创新与改造,不仅与传统艺术有所背离,而且还从外来艺术中吸收优秀的内容。在中国古典舞“舞蹈性”增强的过程中,同样借鉴了中国的传统武术,这个阶段包括对舞蹈的整理、规范、分类和组合,整个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但是结果是让人欣慰的。为了提高中国古典舞的“舞蹈性”,其还借鉴了西方的芭蕾艺术,对其训练方法和动作形态进行改变与继承。中国古典舞经过一段时间对戏曲艺术形式上的继承和转变,开始逐渐向精神和审美上对戏曲艺术进行创新。最早的创新就是中国古典舞中“身韵”的出现,这个概念的出现代表着戏剧和舞蹈开始分家,中国古典舞逐渐从戏曲艺术中脱离出来。中国古典舞对于戏曲艺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中国古典舞不再局限于戏曲艺术中的程序套路和专属行当,而是更加注重动作元素的提炼,注重对于动作的挖掘和保留与发展手、眼的表现规律。其二,中国古典舞不再是戏曲艺术中的具象性表达、再现性表达和指示性表达,而是更加注重抒情和写意,更加偏向抽象和表现形式的表达,因此观众在欣赏中国古典舞时也更加注重精神上和审美上的欣赏。其三,中国古典舞为了突破传统戏曲艺术的限制,也对武术、芭蕾、太极等国内外艺术形式进行了借鉴,让其中的优秀元素为己所用,促进舞蹈动作词汇的演变与发展。对戏曲艺术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在戏曲表演中非常重视动作本身以及动作之间承接的程式性,戏曲演员运用不同的表演程式来表演人物和塑造人物形象,这也是戏曲中往往会形成特定派别的原因,他们的唱法、表演方式已经自成一派。中国古典舞颠覆了这种程式化的表演,有利于将人物角色从固定的行当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好地刻画人物,让人物想象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走向一种非类型化的表演。

(二)中国古典舞体现出时代性

中国古典舞虽然称为“古典舞”,但是它并不是传统舞蹈、古代舞蹈的恢复,而是建立在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只是精神和性质上体现出了古典性。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中国古典舞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并且受到很大一部分观众的欣赏,是因为它逐渐表现出了现代性,即中国古典舞虽然建立在传统艺术形式基础上,但同时也在与时俱进,将很多现代元素糅合其中,这样一来,中国古典舞便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如今的中国古典舞以民族为主题,同时兼具科学性和系统性,将现代人的审美追求和价值赋予舞蹈之中,让人感受到浓烈的时代气息。中国古典舞相对于戏曲艺术体现出的现代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舞蹈服装上的创新,戏曲中的服装相对比较繁重,尤其是类似于生、旦等重要角色,服装更是隆重复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演员的动作,很多情感的表达只能通过唱词、表情等表现出来,但是中国古典舞实现了服装上的创新,让服装变得更加精简,演员可以更少程度地受到服装的限制,拥有更大的表演空间,这也让舞蹈的美感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二是审美上的创新,传统戏曲艺术中的舞蹈相对比较拘束,一些观众无法感受到这种美感,但是中国古典舞让整个动作幅度变得更大、动作线条更加优美,这也是当今时代蓬勃向上精神气质的展现。

四、结束语

中国古典舞是从传统的戏曲艺术衍生出来的,这代表这两者具有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古典舞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对戏曲艺术中的技术技巧进行了相当程度的继承,主要体现在身体动态和典范两方面,因此中国古典舞也体现出明显的经典性;同时中国古典舞也在不断地创新,它摆脱了戏曲艺术程式化的表演,真正表现出“舞蹈性”,这让其更加优美,同时中国古典舞也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在不断改变、不断演进,充分结合时代特色,让舞蹈表演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目光。总的来说,中国古典舞对于戏曲艺术中舞蹈表演方式的继承与创新,终将使中国的舞蹈艺术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赵瑞新.论中国古典舞教学与戏曲艺术的融合[J].当代音乐,2020,(9):129-131.

[2]阮婧斐.戏骨舞韵——论戏曲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J].大观,2020,(12):54-55.

[3]刘怡雯.浅谈戏曲舞蹈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J].黄河之声,2020,(12):79.

[4]王熙.戏曲“五法”在当代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重构与拓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9,(3):59-64.

[5]岳阳娟.浅析中国古典舞中戏曲舞蹈元素的融合[J].青春岁月,2019,(20):73.

作者:邵洋 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