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程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时许多学校也在对古代文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优化进行探索,而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转换教师扮演的角色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程课堂教学教师角色自媒体

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教育的意义,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够称得上是叶圣陶先生口中的“教育”,怎样的教育才算得上是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在思考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真正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不是教会学生多少技能、多少本领,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一批有素质、有能力、有文化的全能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文学是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旨在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运用古文知识的能力。同时它是一门跨时较长、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尤其是文学基础偏弱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深深感受到实现教学目标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导致其上课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众所周知,兴趣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高职院校的学生之所以不能高效地学习古代文学课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习的兴趣薄弱,这样就直接导致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教师在台上讲课,台下的学生干什么的都有,打游戏的、说悄悄话的、睡觉的等;在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学生不会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教师布置作业任务的时候,许多学生草草了之,直接去网上搜索答案或是抄袭别的同学。造成以上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兴趣去学,自然也就无法专注于这门学科。

2.学生的基础能力较差,导致其在接受知识与理解知识上存在一定困难

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程不能高效开展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础能力较差,对很多问题或是文学知识根本不知道或是不了解,这样会导致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长此以往,会让那些一开始即便是对文学课程感兴趣的学生逐渐失去兴趣,从而放弃对该课程的学习。例如教师在讲文学人物关汉卿的时候,很多学生不了解他,不知道他生于哪个朝代等等;在讲李清照的时候,学生会问李清照是男的还是女的。学生感觉陌生就会降低对所学知识的好感度,从而放弃学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基础较差,导致其在接受知识与理解知识上存在一定困难。

3.课堂文学氛围不够浓厚,无法营造充满古风文学气息的课堂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网络信息大爆炸,新一代的人们视野越来越开阔,开放自我,接受新的实物。在现代课堂上,充斥着各种网络用语,这样直白的时代气息直接与古代含蓄的文学气息相左,导致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无法有效地设置情境,给予学生充满古风文学气息的课堂,无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入到课堂中,从而降低了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艺术气息,从而无法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运用古文知识的能力。

4.教师扮演角色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其更高效地学习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最大局限就是教师扮演的角色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审美疲劳,降低了课程效率。在高职院校中,教师普遍扮演的角色就是课程知识的串讲者,主要任务就是将知识“说”给学生,只是站在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课,却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这样的教师角色没有巨大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程开展的有效性。

二、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研究

通过对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运用古文知识的能力,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因为在新时代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早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给予学生知识的洒水车,学生也不再是吸收知识的海绵。因此通过研究和定位高职院校教师在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的任务和扮演的角色,能够在提升课程的有效性、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运用古文知识的能力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笔者通过研究和调查实践发现,将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组织者、参与者、咨询者以及评估者,能够极大地发挥教师职业的优势,更加高效地开展古代文学的教育教学。

1.组织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发挥组织者的角色,利用多媒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文学教育类型,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在信息时代,古代文学的教学媒体应是以文字教材为主课件、网络等为辅助的多媒体结合。为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对古代文学的形象性、直观性的感悟,教师要在多媒体制作上多下工夫。制作课件时,文字设计、知识背景介绍、文学欣赏等,可以用不同的字体、图片方面,艺术性地再现古典情境;声音也要用富于形象性、感染性的语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图文处理方面,采用“动”态的效果更佳。如讲授白居易的《琵琶行》,可以用古典琵琶曲,再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情境,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心理感触。讲李商隐的《无题诗》,欣赏结束时播放徐小凤的《别亦难调》,会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欣赏李清照的《一剪梅》词,配以安雯主唱的《月满西楼》,学生在惋惜词人悲剧人生时,也会为词中的含蓄深情挥洒同情的眼泪。教师作为组织者,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充分地利用自媒体时代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其在视觉听觉上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在一次次的教学中拉近学生与古代文人墨客的距离,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古代文学课程课堂教学,使该课程不再是枯燥的、乏味的、冗长的,同时也让这门课程更加有意义。

2.参与者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与学生建立起良好关系的同时,灌输学生文学知识。教师将角色转变为参与者的一个重大前提就是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这样的教学手段才是“接地气”的,才是真正符合学生特点的。例如在讲授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的时候,教师在讲课之前先让学生讨论我国古代都有哪些人物代表着爱情的悲剧。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就展开了讨论。有学生说贾宝玉和林黛玉就是典型的代表,也有学生说崔莺莺与张生也是悲剧,还有学生说杜十娘与李甲等。此时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故事进行补充。教师的这一行为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还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在讨论之后,教师给学生讲了本节课程《孔雀东南飞》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学生能够很快地投入到对课程的学习中。这样教师就参与到了学生的讨论之中,然后再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顺利地开展了教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是值得推广的。

3.咨询者

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以及上课的教学效果,咨询者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咨询者要咨询的有两个对象。首先是其他教师,通过向其他教师咨询与学习,能够有效地吸取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增强自身的教学素质和能力。其次是咨询学生,教师通过在课余时间了解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从而更好地分配教学资源,掌握教学节奏,让古代文学能力素养较强的学生学好,让基础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也能有效地学习,不被落下,这样的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和促进所有学生共同进步。

4.评估者

教师也要以评估者的身份进行教学,通过创设符合本班级的文学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是有目标、有意义的,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产生竞争学习的动力,还能让其明白自身的薄弱点与不足之处。评估者也要定期对自身的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定期写教学体会、反思日志等,通过分析成功之处与失败之处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综合以上对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笔者认为,在新时代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转变教师的角色,能够在提升课程有效性、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运用古文知识的能力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虽然这一过程并不容易,但笔者始终相信,经过教育人员的不懈努力,能够发挥教师的优势,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这样的教育教学才称得上是值得赞赏和推广的。

参考文献:

[1]杜英光.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程课堂教学浅析田[J].内蒙古教育,2014(4)

[2]罗智.高职院校古代文学课程课堂教学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7).

作者:杨城 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