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文化视角下我国古代文学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文化视角下我国古代文学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文化视角下我国古代文学研究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精神生活越来越缺乏。古代,古人并没有那么多的娱乐生活,很注重文学素养,所以,在历史上会出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现象。因此,流传了数千年的古代文学还是能够适用于现代文明,甚至还是我国的文化魁宝和经典绝学,甚至有些经典作品被收录到教材中作为基础教学的素材。古代文学从神话故事和原始民谣开始,慢慢发展成诗、词、赋等带有韵律美和意境美的文学,然后逐渐形成小说、散文集等大规模著作。文化视角下,如何判断一篇古代文学著作是否经典,不单单考查作者的文学功底,还要去体会文学中作者注入的思想,这才是文学的灵魂,也是读者应该去研究的重点。从诗词歌赋到小说等古代文学著作中,有的抒发了心中对于美好大自然和浩瀚江河的喜爱之情,有的表达对于社会的讽刺以及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因此,笔者将古代文学分为几大类,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世俗与理想,桃花源的解读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借助路人偶然地迷失在桃花林,从而发现了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里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地,黄发垂髫,怡然自得,人人平等,没有所谓的不平等制度和肮脏的斗争。我们可以发现这里的桃花源是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社会形式,但是“即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的小人形象将作者拉向现实。陶渊明所处的东晋时代不管是官场还是社会都是黑暗的,导致他有才华而不能展现,有抱负而不能施展,因此愤然地离开官场,树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正直形象。在古代文学中,很多文豪通过文学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社会制度的讽刺以及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类似李白的“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等凄凉的心境。对于社会黑暗制度的抨击,在每个朝代都是常见的,我们最为了解的就是《水浒传》中各路英雄好汉被逼上梁山的桥段,林冲作为朝廷官员也迫不得已沦为草寇,这从侧面反映了宋朝制度和朝廷的腐败。屈原遭受了黑暗势力的迫害,最后留下千古绝唱《离骚》而投江自尽。从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我们明白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桃花源,他们用绝美的诗句、文字筑造属于他们的桃花源。

二、凄美的爱情,悲凉的女性

爱情是诗人、艺术家手中永恒不变的主题,它是浪漫的、多情的,同时也是凄美的。从古流传至今的爱情文学中,我们熟知的是牛郎与织女的神话,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千古绝唱,他们用生命去诠释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真谛。文豪用他们手中的笔将爱情的美好挥写得淋漓尽致,歌颂了心中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同时也刻画了现实社会的黑暗。白居易的《长恨歌》让许多人愿意去尊重这段不伦之恋,同时也让读者为红颜薄命的现实而感叹,另一方面,这也是女性命运悲凉的体现。从古代文学上,我们可以知道有个为爱勇敢的女子卓文君,经过一番爱情的纠缠和背叛,最后写了《白头吟》与《诀别书》,这是她为女权,为爱情做出的斗争。另外,我们传诵的《红楼梦》正是爱情以及女权悲凉的经典之作,小说中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贾宝玉和林妹妹的凄美爱情都让读者唏嘘不已,而《红楼梦》中反映的社会,这也正是曹雪芹本人在现实中体会的,毋庸置疑《红楼梦》是一部经典之作。文学是一种修养,它更是作者心中的一把利剑,能够直接刺中黑暗的要害,为爱情做嫁衣,为女性抱不平。

三、杜甫的情怀,人道主义情感

杜甫是一位诗人,爱国是其诗歌的灵魂,同时他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情人民,人们将其统称为杜甫的三大情怀。“自先君恕,预以祥,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表达了他曾经也有雄心抱负,奈何仕途不顺,贫困与饥饿使他对穷苦人民产生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在他的作品中体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杜甫的爱国情怀也源于儒家文化和屈原的爱国情操对他的影响,使他形成了爱国“魂”,在“国破山河在”的时候感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在抒发对祖国的悲切之情的时候,还会赞颂祖国的大好山河,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包含了多少骄傲与自豪。杜甫也是为数不多能够为疾苦人民着想的伟大诗人,其代表作“三吏三别”深刻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不幸,诗人从自己“床头屋漏无干处”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而吾庐独破受冻死足矣”。正是这种悯人的爱国情怀,将他的诗歌作品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影响他最大的就是儒家的“博爱”思想,促使他将人道主义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道家文化与李白思想

笔者认为李白的诗歌能够广为流传,不单单是由于其具有艺术性,还因为其诗歌包含深刻的哲学道理,而这来自道家文化对他的熏陶。李白的诗歌中反映了天道自然无为思想、朴素唯物主义以及辩证法思想,这造就了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豪情万丈的性情。其次他反腐朽统治,破弃礼法,同时他还消极厌世,追求及时行乐和访道求仙,这些表明了他与道家文化的联系是密切的。李白的诗歌磅礴大气,表达对秀丽山河的热爱,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黄河的咆哮描写得十分逼真。李白诗歌中水的意象,写的多是水的豪情以及水的奔放,这和道家文化的《逍遥游》的思想很相似。庄子认为,大如鲲鹏,小如尘埃,都有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道家文化,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因此李白深受道家文化的影响,这种熏陶已经贯彻到了他的诗歌当中,正是这种豪迈、洒脱的诗歌风格,他被众人称为“诗仙”。李白的诗歌充满想象和夸张,经常出现“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显”等寻道求仙的诗句,侧面表达了他以仙界的美好反衬世间的龌龊,而他求的不是仙而是他自己,这也是道家文化的色彩之一。

五、思乡情愫的寄托

纵观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很容易体会到文人在文学作品中寄托的思乡之情,求学、战乱、迁徙等等都可能是思乡情愫的直接原因。思乡文学是古代文人在特定的社会时期产生的一种文学,可以借助文人所处环境中的任何意象寄托文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在战乱不断的古代,由于统治者的愚昧和制度的黑暗,大多数文人有着怀才不遇的经历,他们不能在朝堂上施展才华,反而被发配到边疆去守卫边塞,面对浩瀚的边塞风光,文人心中的思乡情愫溢满心怀。《渔家傲》是范仲淹率领大军在西北平定西夏叛乱时所写,其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浓浓思念之情。同时,这也是一首很有争议的边塞思乡的诗歌,欧阳修认为诗人作为主帅不抒发豪情壮志,却去描写凄凉的边塞景象与思归之心,是不值得认可的。古代文人一般将月亮、杨柳、杜鹃、猿声作为意象来表达思乡情愫,杜鹃的别名和蜀帝杜宇的传说一直广为流传,诗人青睐借助子规啼来诉说思乡之情。例如,李白的《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愁空山”以及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六、文人的人格和人文精神的重建

中国古代文学就是文学历史的开端,在文化背景下不断地影响文人的人格,还深刻地重建着古代人文精神。在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汉族文化的影响对于文人尤为深远,尤其是儒家文化对文人在思想上的教育熏陶,使他们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歌赋和小说等文学作品,都体现了现实中人与自然的力量以及人文精神,正是因为古代文学作品中饱含着浓厚的人文色彩和人文精神,才能使得中国古代文学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不息。同时,也正是正统的文学精神的引导,孟子的道家文化提倡“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仁爱思想,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意识,陶渊明面对黑暗势力挺直腰杆,发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愤慨,屈原在千古绝唱《离骚》中表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美好愿望,面对迫害时奋不顾身投江自尽,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之处就在于能够对文人起到正确的价值引导,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文人的人格能够在世俗中不被同化,还构建了一种超越体制的人文精神,对社会、对人民都有着同情和怜悯。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能够流传至今,肯定有独特的魅力,同时这也是古人智慧和艺术才华的结晶,我们要从文化视角出发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肯定要先研究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以及独特的文学思维,只有从这三方面着手,我们才能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学的独特之处,才能领悟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真谛。

作者:齐海棠 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