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理工科院校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的建议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为了跟上新时期大学教育的发展步伐,使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及精神实质,理工科院校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必须进行适当的变革:教学内容要通俗化,具有针对性;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具有实效性;考核方式要多元化,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近年来,“国学热”掀起了一股积极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潮,各大高校开设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也随之受到了更多关注。作为一门文学专业的基础性学科,据笔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理工科院校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理工科院校的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应试教育,虽然对许多古文名篇、诗词佳作能够倒背如流,但他们中的大多数对中国古代文学并不感兴趣,选修这门课程是为了相对好拿的学分。因此,作为理工科院校的公共选修课,中国古代文学就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在课堂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场景:老师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台下充耳不闻,睡觉、玩手机的比比皆是。笔者认为,想要改变这种学生不喜学、老师不乐教的尴尬状况,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等方面都要进行深刻变革,并结合理工科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形成行之有效的全新教学模式,从而彰显出理工科院校该类课程自身应有的教学特色。
一、教学内容通俗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何种科目的教学,都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求趣需求与求知需要,满足他们的强求新欲望。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恰当取舍是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当前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材有数十种版本,笔者所在的学校使用的是由骆玉明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简明中国文学史》。该书立足于文学本位,内容完整,脉络清晰,理论新颖,知识性较强,但对理工科学生来说过于简略,需要配合作品选来讲解。笔者的体会是以《简明中国文学史》为底本,再制作多媒体课件加以补充辅助,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其次要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我们教学的对象是90后大学生,他们心态开放,富于冒险精神,喜欢追求新奇与刺激,往往对网络文学和玄幻作品趋之若鹜,而对佶屈聱牙的古文则避之惟恐不及。为了激发和提高他们对古代文学的兴趣,教师最好能够古今结合,用现念与思维解读古代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比如百家讲坛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系列讲座之所以能够引起较大轰动,正是由于他准确把握了学生想要轻松求知的心理,以幽默诙谐的现代化语言解读历史、品评人物,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能给予听者莫大的精神享受。另外还要有针对性地突出教材的重点,指导有兴趣的学生进行古典诗词写作,再进一步上升到学术高度,适时推荐阅读前沿研究论著和最新研究成果,为学生开启学术研究之门。第三要把教书育人的理念贯彻始终。传道、授业、解惑,永远是教学的不变主题,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做到雅俗共赏,而不能一味媚俗。如今“小鲜肉”、“屌丝”、“神马”等网络热词大行其道,虽语出惊人却粗俗不堪,极大地冲击着雅正的传统文学语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学生陶冶情操,培养语言能力和提高文学素养,因此要以教书育人为第一要务。笔者建议,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要先对中国古代文学史进行系统串讲,然后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历代优秀文学作品的品鉴赏析上。这些作品可以由教师选定,也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但一定要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较高的文艺价值:先秦时期要选讲老子、庄子、论语、孟子等诸子散文,汉赋选一至两篇精讲,魏晋南北朝选骈文,唐诗宋词元选大家名篇,明清小说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名著为中心展开。举例来说,在讲唐诗宋词时,侧重讲解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陆游等名家名作,他们的作品不仅有着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且饱含着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文学类课程一直运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它的优点是信息量大、知识点突出,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都非常有利。随着时代的发展,讲授法的主流地位虽然未见动摇,但其局限性开始变得明显:长期的被动接受使学生养成了依赖心理,觉得文科就是上课教师讲,自己听、记笔记,考前背重点,缺乏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笔者曾经就“中国古代文学课到底该怎么上”在学生中做过深入调查,发现许多人都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其实就是高中时的语文,老师讲讲说说,学生读读背背,课本上和老师讲的内容几乎都能自己去看,毫无新鲜感可言,当然提不起劲儿来听课了。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后,笔者尝试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增加真实体验带来的新奇感。上学期的第一堂课时,笔者提议在课前留出五分钟请一位学生推荐至少一首自己喜爱的诗歌或一篇古文,PPT展示或者播放视频都可以,但要用自己的语言讲解给大家听。笔者同时宣布他们的表现将记入平时成绩,这决定着期末是否能够取得好成绩。刚开始学生的抵触情绪很大,当时就议论纷纷,还有人大声表示反对说:“老师,我们都大四了,忙着找工作、写毕业论文,哪有空做这些?”笔者趁机因势利导,指出这项实践活动正是他们锻炼口才和写作能力的好机会,否则到时候论文通不过、简历不会写、面试结结巴巴可怎么办?就这样,在同学们的一片反对声中,笔者坚持把这项活动推行开来。几堂课下来,大家从刚开始的敷衍应付,变得越来越认真,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受到好评的想下次表现得更好,被指出问题的想得到改进。当课程进行到一半时,更是出现了全新的表演形式:有一组学生用话剧的形式演出白居易的《琵琶行》《卖炭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考虑到90后大学生多元化的审美需求和对时尚性表达的偏爱,笔者还采取了其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文学阅读观,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比如重视原典解读,对重要作品作家进行细致分析,培养他们的文本细读习惯;还采用课堂读书报告会的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敢于置疑经典,打破思维常规,在交流与辩论中获得知识与教益。笔者经过三年的教学实践,觉得效果较好的还有以下两种方式:一是流行歌曲引导法。90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纸质书本,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即使是阅读也喜欢看电子书,哪怕上面错字连篇、语句不通,也照样读得津津有味。针对这种现象,笔者特地上了一堂名为“手机音乐”的课,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播放流行歌曲,条件是歌词或曲风必须与古代文学挂上钩。整堂课同学们兴致高昂,搜索出了很多由古诗词改编的歌曲,如李白的《静夜思》,李商隐的《无题》,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等,这些都是他们耳熟能详却不曾留意的作品,换个思路来听顿觉新鲜感十足。笔者则请学生欣赏了台湾女作家琼瑶作词的歌曲《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还有电视剧《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当》:“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让学生找出《诗经•蒹葭》和古乐府诗《上邪》的原句进行对比记忆。另外,笔者还让他们聆听古筝《春江花月夜》,观看昆曲《牡丹亭》,力求能够寓教于乐,使课堂充满活力与吸引力。二是古诗词诵读法。中国古诗词琅琅上口的节奏与韵律使其非常适合诵读,笔者让学生认真学习叶嘉莹、文怀沙等先生的诵读,鼓励他们进行模仿,仔细品味古典诗词的唯美情韵,并指导他们课下举行诵读比赛。通过反复诵读的教学方式,不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也使学生获得了不一样的审美体验。当然,每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在与学生的互动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三、考核方式多元化,尽量做到客观公正
在理工科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一般都被设定为考查课,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视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定,有着较大的灵活性。为了尽可能地检验教学成果,同时保证考核的公正性、客观性,笔者对学生实行了多元化考核:平时成绩占总分的50%,由考勤、作业、课堂提问、互动发言、小组讨论、教学实践等部分组成,如果平时不上课或不参与课堂实践的学生,即使期末得了满分也不能取得学分;期末成绩占总分的50%,通常采取以下两种考核方式:一是试卷考核。通过闭卷或开卷笔试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题目类型也已经基本固定,大致分为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与论述题。二是论文撰写。喜读不爱写,是学生的普遍特点,现代网络提供了许多便捷的同时,也为抄袭大开了方便之门。笔者把考点放在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运用资料上,对统筹规划能力也有所考量,特别强调论文一定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坚决杜绝抄袭。总之,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授文化知识,因此一定要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可行性,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大力推进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变革与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古代文学在理工科院校“不受待见”的境遇一定会大有改观,从可有可无的“鸡肋”逐渐成为人人垂诞的“香饽饽”。
作者:史月梅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国际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