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古典音乐欣赏的技巧浅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古典音乐欣赏的技巧浅析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古典音乐欣赏的技巧浅析

古典音乐较之现代音乐,具有十分特别的音乐魅力,在艺术创作形式上亦影响深远。千百年来,许多音乐艺术家都为音乐事业倾尽心力。基于此,以古典音乐欣赏为要,通过古典音乐欣赏完成欣赏者在思想层面与审美层面的升华,不但可以于潜移默化间开阔欣赏者音乐眼界,还可以促使欣赏者对不同音乐文化产生不同的欣赏思路,解读不同音乐文化间的共性。下文便是笔者从自身研究视角对古典音乐欣赏技巧的分析。

一、古典音乐赏析

严格来说,音乐是一种感官艺术。主要借助声音传播,利用丰富的曲调、旋律、节奏等,调动聆听者欣赏神经,满足聆听者基本审美需要。换言之,音乐是隐藏在声波中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舞蹈、美术等不同,不具有任何具象表达,情感体现与声音传播密切相关。[1] 尤其是古典音乐,常通过多种音调协调组合来呈现复杂情感,曲调流淌时而婉转,时而悠扬,时而高亢,时而深情,极为符合人们的音乐艺术欣赏需求。如,《英雄》《命运》《悲怆》等皆是古典音乐史上的代表性作品。一提及西方古典音乐,即便是对其无深入研究的人,也能将代表人物说出几个: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亨德尔等。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古典音乐都不会褪色,便于人们极致欣赏,沉浸其中。事实上,知名作曲家柯普兰曾说过:听众在聆听音乐作品时,伴随三个层次。即,分别从音乐感受、音乐情感以及音乐理论三方面,对音乐作品完成从听到赏。[2] 为让古典音乐更好地被欣赏,笔者从古典音乐欣赏的层次分析切入,打破单一的理论欣赏禁锢,从情感角度出发分析古典音乐欣赏技巧与方法。以使听众在欣赏古典音乐过程,真正打开自己的心灵与思维,以提取音乐中情感与深意等为导向,轻松、自由且有现实意义地欣赏古典音乐。

二、西方古典音乐发展概述

在早期,音乐多以乐器形式出现。故音乐艺术家创作古典音乐作品时,更加注重表现乐器的形式、类型,乐器表现高于声乐整体。例如,在极具代表性的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音乐大师的音乐作品中,就有许多是强调乐器表现形式的古典音乐。此外,西方古典音乐强调节奏,要求乐器的配合演奏灵活、和谐。故在当时的一些古典音乐作品中,作曲家会专门对声乐演奏力度、强度进行标注,无须演奏者即兴发挥。进入 18 世纪后期至 19世纪早期,浪漫主义飞速发展,无论是文学界还是音乐界,都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浪漫主义爱好者与追随者,于是,音乐创作在此阶段蓬勃发展,流光溢彩。之后,工业革命发展推进科学技术发展,钢琴这一西方代表乐器的结构与形式发生变化,古典音乐的创作形式与表现形式得以丰富。

 三、古典音乐欣赏的层次

不得不说,一提及古典音乐,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便是西方古典音乐,报考音乐类学院学习西方古典音乐的学生较之于学习中国古典音乐的学生更多。但其实,无论是欣赏西方古典音乐,还是欣赏中国古典音乐,聆听者的基本音乐感知、音乐情感领悟以及音乐欣赏技巧等都是较为相似的。在此,笔者仅以西方古典音乐为例,细化探讨古典音乐欣赏的三个层次。

 (一)感知音乐

 古典音乐多通过音乐旋律层层递进的方式表现音乐情感。因而,欣赏古典音乐应讲究循序渐进,层递式深入。[3] 在欣赏古典音乐的第一层次,欣赏者听到具体古典音乐作品时,应快速投入自身情感,以所聆听的古典音乐作品内容为基本,随着音乐旋律展开想象。伴随古典音乐音调变化,欣赏者不断与音乐表达进行情感性互动,充分感知古典音乐作品本身的感性之美、艺术之美等,欣赏者对古典音乐的赏析视野开阔起来,由内而外地激起对古典音乐的兴趣,进而养成古典音乐学习理解的自主性,对古典音乐内涵能够合理把握。

(二)情感联想

西方古典音乐艺术发展大致历经四个阶段,但无论在哪一阶段,古典音乐艺术发展都与时代旋律、时代情感以及创作者本身的创作情感等有一定程度关联。故进入古典音乐欣赏第二层次,便是以第一层的音乐感知为基础,进一步对所要欣赏的古典音乐作品凝结第一印象,从音乐情感丰富与音乐情感联想两个方面,深入感受创作者创作技巧,以及与其所应用的创作技巧紧密相连的创作情感。[4] 如此,以欣赏者实质收获音乐作品情感体验为基石,促使欣赏者达成古典音乐作品欣赏的情感体验与作品表达和谐统一,曲人合一。

(三)感悟升华

 欣赏古典音乐的第三层次,简单来说就是欣赏者在聆听音乐作品之后,或者说仔细品味之后,对古典音乐表达的升阶感悟。以第一层次的音乐感知和第二层次的情感联想为基础,对古典音乐表达完成整体性艺术体悟。[5] 这样,欣赏者不仅可以将自己获得的情感感受融入古典音乐作品,还可以借助思想领悟,体会古典音乐本身的独特美感,把握古典音乐欣赏技巧与方法,由浅入深地使精神层面得到升华。久而久之,通过古典音乐欣赏形成一种相应的心理机制,实现自我初级欣赏向高级欣赏迁移,对古典音乐作品进行创新传承。

四、古典音乐欣赏的技巧

(一)合理把握音乐欣赏层次

 在我国早期的音乐发展史上,著名交响乐《怀旧》的创作者将音乐作品欣赏分为三个部分:感性欣赏、情感欣赏、理性欣赏,与前文分析的西方古典音乐欣赏层次异曲同工。[6]欣赏者要想真正掌握古典音乐欣赏技巧,首先要做的就是合理把握古典音乐欣赏层次,站在必要的心理层面划分视域,将古典音乐欣赏分为初级欣赏与高级欣赏两个阶段。同时,在正式欣赏古典音乐作品过程中,将自身对古典音乐音响的感知、情感激活、想象丰富以及理性深层认识等与古典音乐欣赏相互影响。只有这样,在初级欣赏阶段,欣赏者才能加深对古典音乐素材的解读,才可以引发相应的内心情绪波动。[7] 以古典音乐作品《雨滴》为例,欣赏者在聆听过程中产生伤感情绪,不仅受到心理因素影响对该首古典音乐作品的音响程度有细化感知,对该首古典音乐作品的情感联想也进一步拓展,产生了直观的自发性聆听反应。在高级欣赏阶段,会基于初级欣赏延展出与自我相关的感性联想,完成创作背景、音乐风格等感知。即,欣赏者产生更多的古典音乐作品理性解读,深化欣赏情感。而这其实就是助推欣赏者巧妙欣赏古典音乐作品的基本技巧,有效拉近了欣赏者与古典音乐的距离,让欣赏者对古典音乐作品有内涵性赏析。

(二)感知内化古典音乐语言

 欣赏古典音乐不仅讲究由浅入深,还要求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即,虽然古典音乐欣赏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审美过程,但是,借助音乐语言将各个音乐表现要素灵活内化,也可以为“零基础”的古典音乐欣赏者提供一定的古典音乐欣赏思路与欣赏方向。音乐语言一般包括节奏、音调、音色等。基于此,欣赏要理解古典音乐作品内涵,那么在合理把握对古典音乐作品的欣赏层次后,便要提升自身的相应能力。如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内化能力、记忆能力、表达能力等。不同古典音乐作品的主题表达不同,音乐风格不同,但是只要欣赏者掌握必要的音乐语言欣赏技巧,便可以为更深一层地欣赏具体古典音乐作品提供保障。[8] 以欣赏《悲怆》为例,欣赏者为有效地分层次感知该首古典音乐作品的基本悲伤基调与表达主题,从其旋律、音色、节奏等入手,结合自己对音乐语言的熟悉程度,循序渐进地完成古典音乐作品欣赏,并确保音乐欣赏不走入“误区”。在欣赏过程不仅可以完成美感培育,还可以高效吸收新的音乐欣赏知识,加强音乐艺术不同层面的积累,为音乐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三)熟悉音乐流派及其风格

 不同流派的音乐作品风格不同。在进行古典音乐作品欣赏前,欣赏者必须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社会背景以及创作者人生经验等,知晓古典音乐作品的创作契机、动机与手法。同时,欣赏者要全情投入,整个人的情感与思维随着音乐音调起伏而变化。[9]毕竟,每一首古典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音乐情感都不同。当欣赏者自身情绪低落,不妨聆听并欣赏一些表达哀伤之情的古典音乐作品,如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罗德里戈创作的《阿兰胡埃协奏曲》等,与古典音乐作品产生强烈共鸣。在此,笔者以欣赏柴可夫斯基创作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在投入欣赏状态时,欣赏者自然地生出伤感情绪,将那些无法通过语言明确表达的抽象情感,通过音乐作品共情、宣泄。但是,需要注意一点,欣赏者需要调节自己的心境,切忌一味地沉溺、悲伤、惆怅,要以感性情绪为基石,让心境、情绪二者结合。具体而言,配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不同故事情节展现,深入感知其不同的情绪变化。以此确保欣赏古典音乐时,达到曲人合一,方法自成。

 (四)把握作曲家创作情感

 结合前文分析已知,欣赏者在古典音乐欣赏过程,最先感知到的是作品音高、音强等,属于基本听觉感知。待欣赏者完成一系列联觉,欣赏者对古典音乐作品才会拥有后续的情感丰富、情感联想与内涵解读。所以,确保欣赏者合理掌握古典音乐欣赏技巧,首先,就是要基于古典音乐素材重视基本联觉引发,走近并感悟古典音乐创作者人生经验。其次,基于古典音乐的描绘性表现产生联觉。借助就有描述性的音乐素材,先对现实情况进行描述,保证音乐欣赏同音乐创作一样,具有清晰的方向与目的。代表作品有格什温创作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借助特殊的不规律和弦,表现对巴黎繁华美景的赞叹;格里格创作的《培尔·金特》,借助木管柔和音色,展现黎明破晓一刻的内心激荡与美妙。最后,基于情节性素材引发欣赏者联觉。常见的有交响音乐、歌剧唱段等。巴赫创作的《前奏曲》就涵盖音乐、诗歌元素等。只要欣赏者由此理解并发挥好联觉作用,对古典音乐的欣赏技巧提升自然水到渠成。既能感知古典音乐作品表达的主题,又能对音乐素材变化有明晰的认识。

(五)现场聆听古典音乐演奏

古典音乐被奉为经典,尽享美誉,不仅是因为古典音乐历经千百年历史洗礼,始终带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因为其本身的创作复杂性与代表性等,十分益于提升不同时代、不同人的精神境界,整体提升人们的综合素养。为此,要确保欣赏者对古典音乐赏析具有连续性、延展性、技巧性,欣赏者不妨直接前往音乐会现场,在“身临其境”的欣赏情境中,加深对古典音乐意蕴的感知,实现演奏者、欣赏者、欣赏环境等全方位融合。加之,现场欣赏古典音乐所独有的暗示与氛围无可替代,妙不可言。古典音乐作品在此环境,不再只是与欣赏者距离遥远的,由播放器做声音传播载体的冷冰冰的作品,而是与氛围、演奏者情感等紧密相关的,易于形成深刻印象的“有灵有肉”的旋律。所以,欣赏者提升古典音乐欣赏技巧,自然离不开必要的现场聆听辅助。[10] 以欣赏者现场欣赏维瓦尔第创作的经典钢琴协奏曲《春》、德尔松创作的《仲夏夜之梦》、贝多芬创作的《第九交响曲》《命运》音乐会为例,演奏者、欣赏者、乐曲本身与现场氛围融合,让欣赏者在古典音乐欣赏过程中感到沁人心脾,感受经典作品重新演绎的深厚艺术气息,深入意境之中,与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充分升华现场欣赏的情感体验,学习、借鉴古典音乐的多元化表达与精妙艺术手法,让古典音乐穿越时空,在现今时代仍焕发光彩,为音乐艺术整体发展推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元文化时代,越来越多人注重精神享受,对多个艺术领域的“美”进行深层挖掘,古典音乐欣赏就是其一。本文细致探讨古典音乐欣赏技巧,便是基于正确认识古典音乐欣赏之于世人的应然意义,而从欣赏层次与欣赏方法角度展开分析,系统化明确古典音乐欣赏手段,以此为音乐爱好者更好地欣赏音乐艺术开阔思路,重塑心灵,同时使古典音乐在现今时代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作者:殷翔 单位:青岛大学音乐学院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