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种畜禽场疫病净化安全规范化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种畜禽场疫病净化安全规范化管理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种畜禽场疫病净化安全规范化管理

摘要:近年来,我国基层畜牧养殖业发现迅速,养殖业向规模化与集约化方向不断发展,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畜牧养殖发展过程中,疾病防控一直是重点工作。为保证我国种畜禽养殖场的综合效益,必须增强畜禽疫病防控管理水平,避免疾病大规模蔓延。本文主要分析种畜禽场疫病净化的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种畜禽场;疫病净化;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

随着我国种畜禽场引种的不断加强,畜牧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现阶段我国种畜禽规模化养殖效益依然偏低。因为我国养殖疫病环境复杂化,种畜禽场的疾病垂直传播直接影响整条产业链的安全发展,并且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所以必须健全种畜禽场的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体系。

1种畜禽场疫病净化存在的问题

1.1规模化养殖水平低

近年来,我国养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但基层种畜禽场主要以散养为主,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对疾病净化工作的顺利展开极为不利。散养户欠缺专业化的养殖知识,对养殖场的生物安全不够重视,导致养殖场免疫程序存在不完善性,存在药物不合理使用问题,增加了疫病爆发风险。一旦发生疫病,无法有效处置,病死畜未经无害化处理便流入市场,造成疫病大规模扩散与传播。散养户无法有效控制疫病,直接影响种畜禽场内疫病的有效防控[1]。

1.2过度依赖疫苗免疫

现阶段我国的免疫疫苗在研发与免疫效果等方面均处于世界前端,但养殖生产整体效率普遍偏低,淘汰率与发病率普遍偏高。就现阶段我国养殖情况与畜产品市场需求量来看,不适用疫苗,扑杀净化难以实现。重视生物安全,忽视疫苗免疫,后果比较严重。过度依赖免疫疫苗,不重视生物安全也会导致疫病无法有效防控。

1.3生物安全体系不健全

大部分种畜禽养殖场的生物安全风险系数极高。引种检疫漏洞较多,免疫接种并未全面覆盖。圈舍清洁与消毒不够彻底。污染物与病畜并未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生物安全水平价偏低,导致疫病防控有效性极低,疫病净化无法保证成效,增加了养殖场内用药与免疫成本,病死率提升[2]。

2建立健全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体系

2.1种源管理

种畜禽场内种源净化至关重要,做好源头净化才能保证疫病净化的实效性,而阻断种畜禽场内垂直传播性的疫病属于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种用畜禽携带病原传播范围较广,感染率增加,风险极大,并难以控制。种畜禽场必须严格控制种源疫病,做好引种检测工作,保证畜群不会出现传播性垂直疾病。种畜禽场还应坚持“全进全出”,做好圈舍清洗及消毒工作,禁止无关人员与车辆随意进入。针对进出车辆与人员应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全面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做好引种监测及检疫工作,提高生物安全管理的效率。

2.2人员管理

种畜禽场内部工作人员是实施生物安全规范化管理的人员,关系到生物安全体系的全面落实。种畜禽场必须按照生物安全工作的实际要求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规范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工作权限。根据种畜禽场的实际情况,沿着种畜禽场的物理屏障,朝外设置环形缓冲区。种畜禽场内部不应种植大型林木,不应建设容易吸引到野鸟的设施,也不可以在种畜禽场内部饲养其他类型的动物。设置避免其他类型动物进入种畜禽场的有效防护设施。建立健全的基础设施设备,完善种畜禽场疾病诊断及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废物处置的基础设施设备。确保种畜禽健康生长,全面落实消毒机制,消除种畜禽场内部的致病性微生物[3]。

2.3饲养管理

种畜禽场内部防疫设施设备及养殖环境直接关系到生物安全管理及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实效性,组织疾病防治、降低发病及死亡概率能进一步提高种畜禽场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做好种畜禽场科学选址、设计及建造等工作,在种畜禽场内建设洁净通道及污染通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来规划设计种畜禽场的各个功能区,保证各个功能区相互独立,并且各个功能区域应设置相应的隔离屏障。种畜禽场周边的1km范围内不应饲养其他动物。

2.4养殖环境

种畜禽场需要制定完善科学的人员及车辆出入场管理程序。种畜禽场杜绝无关人员随意进出,如果外来人员需要进入生产区,必须经过彻底消毒,穿戴工作服后才能进入。商品禽应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原则,空舍期不应低于7d。必须使用满足相关要求与标准的饲料,饲料及各类添加剂必须满足国家相关规定。种畜禽场饲料储藏位置必须保证常年干燥、清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防鸟、防鼠等工作。种畜禽场日常饮用水必须达到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种畜禽场内部种畜禽排泄物及垫料等应采取封闭方式完成相应运输工作,随后进行科学无害化处理。种畜禽场的污水及污物必须按照相关环保标准进一步处理。消毒能有效切断疫病传播途径,保证疾病净化效果。因此,种畜禽场中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最大程度上的切断疾病传播渠道。

2.5疫病监测

疫病监测属于种畜禽场内部疫病净化的重要基础保障。种畜禽场内部组织开展疫病监测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做好种畜禽个体检测工作,并且还应增强种畜禽群体的机体监测工作,利用监测数据来精准预判种畜禽的实际生长情况及疾病发生概率,做到防患于未然。所以,种畜禽场内部必须建立健、有效的疫病监测体系。利用多元化监测技术手段,根据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测工作所得数据信息,全方位的了解及掌握种畜禽场内部种畜禽疫病发生及流行情况,及时掌控疫病出现及发展趋势,保证能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种畜禽场内部生产废物包含种畜禽排泄物、污水、有害气体及病死动物等,而种畜禽的排泄物及污水数量庞大,病死动物的尸体危害性最大。上述各种废物不仅会造成疾病大规模传播,还会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加以处理。针对因病致死的动物尸体应采取快速、经济,满足于防疫卫生标准的手段处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焚烧、深埋及腐烂等各种无害化处理措施。确保能有效阻隔疫病传播渠道的同时,保护种畜禽场周边的生态环境。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关系到种畜禽场内部疫病净化的最终效果。随着我国种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生物安全体系的积极作用,以及对种畜禽场疫病净化起到的促进作用,落实各方面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疾病净化效果,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寇占英,白浩,张存瑞,等.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在防控家禽H7N9亚型流感中的作用[J].中国家禽,2018,40(6):58-60.

[2]党启峰,李俊峰.规模化养殖场生物安全体系构建[J].畜禽业,2018,29(1):30-31.

[3]邹誓伟.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控[J].兽医导刊,2019(24):33.

作者:朱祥成 王兴华 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