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住宅小区防雷安全管理规范化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智能化小区、高层住宅日益增多,而建筑雷电防护装置、防雷措施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住宅小区的防雷安全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因此,对小区物业管理单位防雷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重庆市巴南区为试点,通过探索建立“一流程、二机制、三表册”的防雷安全规范化管理模式,解决物业服务企业在开展防雷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误区及盲点”。从管理及技术支撑2个方面梳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住宅小区防雷减灾工作建议。
关键词:住宅小区;防雷;管理;规范化
雷电灾害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被中国电工委员会称为“电子时代一大公害”[1-3]。重庆是全国多雷暴地区之一,雷电灾害发生具有频率高、范围广、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等特点,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随着防雷减灾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和全面深化,防雷监管职责进一步明细,防雷服务市场全面放开,气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高度重视防雷减灾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雷电监测、风险评估、防雷装置检测等方面技术,有效降低了雷灾事故的发生及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但是,现阶段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数量在气象灾害造成伤亡人数中的比例仍然很大,防御雷电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求仍然很高。气象部门如何发挥行业引领、协调政府相关部门组织物业管理服务企业、防雷服务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等作用,加强住宅小区防雷减灾工作,强化住宅小区防雷减灾安全管理,有效破解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更好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摆在区(县)气象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相关部门、物业服务企业、小区居民在防雷安全工作职责划分、管理权限、工作方法、危害认知等方面存在较多“误区盲区”,导致住宅小区在防雷装置年度检测、日常巡检维护、雷电预警信号响应、雷电灾害处置等方面的工作迟滞、混乱。现阶段,国内对防雷管理工作的研究较多,如雷涛等[4]对新形势下基层气象部门防雷社会管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田守丽等[5]落实防雷安全管理的新实践;林嘉宝等[6]对南昌县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动防雷减灾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建议,然而,尚没有专门针对住宅小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进行研究。本研究以重庆市巴南区住宅小区为样本,调研小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从明确小区防雷安全管理责任划分、加强部门联动、调动社会参与及提供技术支撑等方面探索住宅小区防雷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的方法。
1巴南区城镇住宅小区现状
巴南区现有城镇住宅小区211个(不含未进驻物业服务企业的小区),建筑面积约5300万m2,其中高层建筑(按照《GB50016—2014》规范要求,高度27m以上)占比85%以上,区内共有140家物业企业进驻小区提供服务。为进一步掌握辖区住宅小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现状,准确分析查找问题,巴南区气象局和重庆市防雷中心组成调研小组,于2020年5月面向区内81个小区物业服务企业发放调查问卷81份,采集数据1053条,具体如表1所示。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物业服务企业在防雷安全管理工作主体责任落实上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对防雷工作认识不足、对流程不熟悉、部门监管和镇街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不足等特点。
1.1对防雷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雷电灾害和其他气象灾害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具有突发性和偶发性,人们往往认为雷电灾害不能精准防御,同时,因为“幸存者偏差”,广大群众普遍抱有侥幸心理,导致对防雷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重庆的气候背景下,物业从业人员更多关注的是大风、暴雨、洪涝灾害、低温雨雪等气象灾害,且这些灾害性天气的致灾有一定的时间过程,防御手段和措施相对完善,因而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
1.2对开展防雷安全工作法律依据模糊不清
尽管早已出台了《气象法》《重庆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重庆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对防雷安全的责任主体、监管主体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对相关规定并不是很熟悉,对于谁监管、谁主管、谁实施等问题易产生混淆。
1.3对防雷安全工作开展的流程不熟悉
不清楚谁来做。《重庆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27号)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已投入使用的雷电防护装置所有权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雷电防护装置管理的主体责任,对雷电防护装置进行日常维护,委托具备相应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检测,做好维护、检测、整改记录,保证安全防护性能良好。”由此可见,物业服务公司作为小区物业管理的主体,理应承担雷电防护装置的管理维护责任,应委托“具备相应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定期检测,而不能由不具备检测资质的机构或者自己进行检测。不知道该找谁。防雷减灾体制“放管服”改革后,防雷检测市场已全面放开。气象主管部门在防雷管理方面主要承担油库、气库、弹药库、化学品仓库和烟花爆竹、石化等易燃易爆建设工程和场所,雷电易发区内的矿区、旅游景点或者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单独安装雷电防护装置的场所,以及雷电风险高且没有防雷标准规范、需要进行特殊论证的大型项目和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单位的监管。当前,在重庆市备案登记的检测机构有50余家,其中异地入渝公司近40家。重庆市气象局已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并及时进行信息更新,其中,具备“乙级”以上的机构均可对住宅小区雷电防护装置进行年检,物业服务企业在选择时,亦应关注重庆市气象局发布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资质单位信用信息等并择优联系。不知道什么时候做。对于住宅小区来讲,雷电防护装置的年度检测应安排在汛期前,日常维护、巡检维修等工作应结合安全管理工作。
1.4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
防雷是一项系统性的科学工程,涉及建筑、材料、气象、电力等多门学科。大部分物业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学科知识及工作经验,在从事住宅小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时,因技术支持上的缺失,常导致工作无从开展。
1.5缺乏相关的技能培训
一般来讲,具备初步的电学基础、建筑基础,经过简单的培训,维修人员应能胜任住宅小区雷电防护装置日常检查及维护工作。但相应的培训机构尚处于缺失状态,物业服务企业也未将此项技能培训作为维护维修人员的基本技能。对防雷安全的重视程度仍不够,对小区居民宣传科普防雷安全知识及法律法规不到位。管理人员对已投入使用的雷电防护装置日常维护较少,未定期组织开展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工作。
2对城镇住宅小区开展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智能化小区、高层住宅日益增多,建筑防雷装置安装、防雷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参差不齐,住宅小区的防雷安全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对小区物业管理单位落实防雷安全主体责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单位在防雷安全工作中危害认知不足、责任划分不清、工作流程不熟、技术力量薄弱等方面的问题,根据《重庆市物业管理条例》《重庆市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规章规定,明确各物业服务企业防雷安全主体责任,强化物业对防雷设施作为共有设施的日常维修维护、运行管理,将防雷减灾工作纳入小区安全管理工作,解决物业服务企业防雷管理工作的“误区盲点”。
2.1推进多方联动,促进工作有机融合
充分发挥防雷安全监管工作联席会议作用,推动行业主管部门将防雷安全工作纳入对住宅小区安全生产考核中,并将防雷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报告给气象行政主管部门,气象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对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的防雷装置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充分发挥物业管理协会作用,组织协调防雷工作相关事宜;积极协调区住建委、区应急等部门加强对小区防雷安全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走访镇(街道)、社区等属地政府,进一步明确防雷安全工作需求。
2.2建立健全住宅小区防雷安全工作机制
2.2.1建立住宅小区防雷装置运行管理机制。住宅小区防雷装置运行管理主要涉及年度检测、日常巡检、维修维护。依托现有的住宅小区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对照职责权限,明确物业企业内部各部门和人员的防雷工作职责,确保防雷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制定《住宅小区防雷装置运行管理制度》。2.2.2建立完善住宅小区雷电预警响应机制。建立健全的雷电预警响应机制,对于提高预警信息接收转发时效性以及预警联动水平,最大程度预防和减少雷电灾害非常重要。首先,明确预警信息传播职责、传播渠道,明确物业企业安全责任人、楼栋长的预警信息传播职责,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楼宇电视等多种传播手段,建立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渠道,做到预警信息全覆盖。其次,将雷电预警响应及雷灾处置统一纳入住宅小区安全应急预案中。
2.3建立住宅小区防雷工作规范化流程
结合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组织架构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特点,从“年度检测、日常巡检、维修维护、科普宣传、预警响应、雷灾处置”等6个方面建立住宅小区防雷工作规范化流程,如图1所示。一方面便于物业服务企业合理安排年度防雷工作及跟踪进度,另一方面便于物业服务企业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属地镇街(社区)等及时做好防雷安全工作。
2.4加强系统性指导,形成规范化表册
结合物业服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及岗位设置,整理形成《住宅小区防雷工作职责区划表》,确保防雷安全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梳理小区防雷工作内容和要点,形成《住宅小区防雷工作手册》,物业服务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可依据手册按照时间节点组织开展防雷工作,完善工作记录及档案。结合城市居民认知特点、环境特点设计制作《住宅小区防雷宣传图册》,便于物业开展小区防雷科普宣传工作。2.5加强技能培训和宣传,帮助企业理清工作思路目前,民众对防御雷电灾害的认知不足,普遍存在侥幸心理。通过组织开展住宅小区防雷减灾规范化示范建设工作专题培训会,宣讲防雷安全相关文件及法律法规,解读住宅小区防雷规范化示范建设工作内容及重难点,使物业服务企业从具体操作层面,对示范建设工作内容及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的安装、雷电预警信号的识别、预警信息的收发等进行针对性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对示范小区物业工程部管理、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了解雷电防护装置各组件及日常维修维护要点。
3结语
本文基于住宅小区防雷安全管理规范化建设研究,通过建立“一流程、二机制、三表册”的防雷安全规范化管理模式,明确了住宅小区防雷安全工作组织、监管、主体责任区划,解决了物业服务企业在开展防雷安全管理工作中的“误区及盲点”,促进了各方沟通协调顺畅。相关部门监管责任、镇街社区属地责任、物业企业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形成防雷工作齐抓共管、开展有序的良好局面,实现安全效益1+1>2。
作者:田守丽 李卫平 王旭 曾祥平 谭炳全 单位:重庆市巴南区气象局 重庆市防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