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路径探索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建设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传统政府垄断供给局面已得到改变,引入了市场、社会等非政府的社会力量,提高了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效率。但就目前来讲,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影响到社会主义公共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面对这种情况,要结合新时代的文化建设要求,进一步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模式,拓展社会力量的参与深度和范围。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意义
1.1满足农民文化需求
近些年来,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趋势逐渐明显,而传统服务供给模式存在着自上而下的特征,农民难以将文化服务需求高效表达出来,导致有一定的失衡问题存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而通过贯彻社会化发展理念,可对农村居民的多元化文化需求进行深入了解,进而将个性化的文化服务提供出来,促使农村居民的文化服务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1.2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要将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进来。特别是进入新时期后,持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导致政府财政压力随之提升。而通过社会化发展,能够将社会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这样不仅政府财政压力得到减轻,还可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1]。
1.3加快农村民主化进程
通过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将会同步下放与外移政府权力,有助于农村社会民主化的实现。农村居民在参与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等能力及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可以得到提升。
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多元资金融资
就目前来讲,财政投入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虽然地方政府逐年增加文化投入,但依然难以满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需求,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深度整合社会资本。以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为例,很多地区的志愿者组织、民间文艺社团等发展缓慢,甚至政府要给予补贴方可以履行文化服务职能。一些基层部门没有深入开展社会动员工作,导致社会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2.2多元主体合作乏力
在社会化发展模式下,要求将多元共治的局面构建起来。但一些职能部门依然沿用着落后的思想观念,没有及时向社会力量下放权利,导致社会主体的参与深度不足。为保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部分地区将较高的准入门槛设置起来,这样将会限制到很多社会组织的发展。同时,政府与社会主体的交流渠道不够通畅,没有有效引导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供给,这样多元主体的协作效能将得不到发挥[2]。
2.3供给决策与需求反馈机制不够完善
为促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质量得到保证,需科学构建决策与反馈机制,充分了解农村居民的文化需求与偏好,提升文化服务供给的针对性。但就现阶段而言,很多地区并未构建完善的决策与反馈机制。在反馈机制方面,一些人员在收集群众文化需求时,依然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这样就容易有信息失真现象发生。部分人员虽然将线上、线下渠道综合利用起来,但缺乏足够的宣传力度,导致很多农村居民不了解反馈渠道。在决策机制方面,职能部门依然占据着决策主体地位,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不足,很容易造成工序失衡问题的出现。
2.4监管与评估机制不够完善
只有做好监管与评估工作,方可以持续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目前,由于缺乏畅通的反馈渠道,导致农村居民的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同时,监管与评估标准尚未统一构建,无法有效指导未来的供给决策,这样将容易出现内容同质、方法单一等不良现象。
3新时代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的路径
3.1拓展融资渠道
在社会化发展模式下,能够丰富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主体,有助于资金短缺问题的解决。在具体实践中,要将适宜投融资的政策环境构建起来,积极引入社会资本,从资金角度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保障。第一,丰富金融支持渠道。现阶段,受外部环境、自身性质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部分企业、社会组织等不具备较高的供给意愿。面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要将有限的财政资金充分利用起来,以先导性投资形式对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的参与积极性进行调动,有效吸纳社会资本,促使资金保障的良性循环得到实现。第二,加强投融资创新驱动。基层政府可将多渠道融资平台建设起来,面对社会组织、企业等主体组织针对性的募捐活动,促使社会资本得到顺利引入[3]。同时,也可将具有较高信用等级的融资工具利用起来,这样不仅社会资本的投入信心得到稳定,也可逐步扩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规模。部分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由政府、企业等多方主体合作建设,政府可将政策倾斜、税收优惠等一系列形式利用起来,促使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激发。
3.2健全社会参与机制
近些年来,社会力量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但这些社会力量大部分不具备较大的发展规模。为将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合作优势发挥出来,需进一步培育社会力量,对社会参与机制进行完善,促使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良好局面得到形成。目前,一些地区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依然存在着政府越位现象,导致社会力量的参与积极性遭到削弱。面对这种情况,政府部门在将自身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的基础上,对供给的准入门槛进行适当降低,将权力下放给社会力量,促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改革深度得到拓展。第一,社会组织不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与较快的发展速度,因此,政府要从政策、人力、财力等多个角度给予必要的扶持。一方面,可制定针对性的财政补贴政策,促使社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训农村文化从业人员,将一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文化队伍组建起来,促使社会组织参与供给能力得到提高。第二,政府部门要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自主权利提供给社会主体,将多个独立的权利主体构建起来。同时,要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准入门槛进行降低,将竞争机制引入进来,由多个供给主体提供公共文化产品,这样既可以激励各个主体持续提升供给能力,又可以将不同供给主体的优势发挥出来[4]。此外,政府要积极联系社会主体,将畅通的沟通渠道建设起来,这样如果有突发情况出现,能够对问题进行高效的协调处理。
3.3健全反馈与决策机制
通过对反馈与决策机制进行构建,可促使供需均衡得到保障。在具体实施中,要深度整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信息,依据这些信息制定科学决策。第一,为保证能够有效传递需求信息,要将畅通的需求反馈渠道构建起来。针对传统自上而下收集信息的弊端,需结合应用自下而上的手段,对“线上+线下”的双向沟通渠道建设起来。工作人员要经常性组织基层调研活动,对农村居民的需求信息进行收集与整合。同时,向基层民众公开需求反馈渠道,鼓励农民群众将自身真实的文化需求表达出来。第二,在文化服务供给决策过程中,要有机统一科学化、民主化的原则,将长效决策机制构建起来。一方面,在制定各项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农民居民的实际需求,避免与真实情况所脱离。另一方面,要依据标准化原则构建决策与评估制度,统一协调决策制定、执行、评估等各个程序,促使决策程序的科学性得到保证。此外,在决策过程中,要将企业、社会组织、农村居民等多方主体引入进来,对这些主体的决策参与能力进行培养。通过组织协商讨论等活动,保证供给主体能够充分表达自身的需求与意见,促使决策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3.4健全监督与评估机制
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引入了多元供给主体,导致供给过程的复杂性、多变性显著提升。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将规范的制度体系建设起来,促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质量得到保证。就目前来讲,大部分地区并未真正构建监督与评估机制,难以有效监督供给过程,无法评估服务效果。因此,要切实加快供给监督与评估机制的建设步伐。第一,加强监督。针对职能部门监督的局限性问题,要对非政府的社会监督作用进行强化。在具体实践中,可将监督平台构建起来,及时向民众公示供给主体、供给内容等信息。同时,要对监督渠道进行拓展,将传统渠道、互联网渠道等综合利用起来,增强社会主体参与监督的便捷性[5]。第二,科学评估。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在政府评估的基础上,将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力量引入进来,对各评估主体的利益关系进行协调,科学确定评估主体的评估权重,促使评估的客观性、全面性得到保证。同时,可将第三方组织引入进来,由专业人员开展评估工作,这样评估的系统性与专业化可以得到增强。在评估过程中,需对评估标准、实施程序等细节内容进行明确,详细界定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各个环节的具体指标,以便保证提升评估的有效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是解决文化供给失衡、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的关键路径,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整体发展。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已经得到广泛实施,但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因此,要从资金、机制等多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行体系。
参考文献
[1]范盈格,丁世华.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优化路径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9):328-329.
[2]周敏.构建新时代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模式的实践路径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12):38-42.
[3]李国新.关于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9(4):4-11.
[4]贾佳,孙宇鹏,张文明.“配送”转向“自主”: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路径重构[J].中国发展,2019(5):52-58.
[5]李海帆.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J].西部皮革,2019(14):156.
作者:杨培华 单位:甘肃省水洛镇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