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公共管理下的公车管理改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公共管理下的公车管理改革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公共管理下的公车管理改革

摘要:在公共管理中,公车管理改革对公共权力约束、塑造政府形象都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公务用车存在制度不够完善、车辆运行成本高、公车违规问题影响政府形象等问题,对此应当采取积极改革措施: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完善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化使用平台,加强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内部和外部监督。

关键词:治理现代化;公车管理;行政监督

一、引言

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公务用车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成为新时期行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公务用车的规范,有利于减少行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节约型政府的必要途径,也是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公共管理视角下公车管理改革的意义

1.公车管理改革有利于对公共权力从制度层面进行制约公车制度是为机关工作人员高效开展工作而设置的。从本源上讲,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基础必须是为民众谋福利、得到人民的认可。如果将公共权力使用不当,它就会失去原有的公共性。长期以来公务用车在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这种现象。因此,对公务用车的改革,从根本上说,是对公共权力的制约。

2.公车管理改革有利于政府塑造廉洁、高效的公共部门形象政府形象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政府在公共管理中的效能。良好的政府形象才具有执政的基础,才能凝聚人心、推动政策的有效运行。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从自身做起开始了严格的整顿,各项改革先后开展执行。公车管理改革是新时期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措施、反对“四风”的具体要求,也是顺应民意、塑造政府良好形象的必要途径。公车管理改革通过规范公务机关和行政人员在公车消费方面的行为,有利于科学、合理、高效地配置公车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塑造政府部门务实清廉为民的良好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升群众的满意度,也更好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三、当前公务用车存在的问题

第一,公务用车制度不够完善。公务用车管理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为依据,从预算、编制、奖惩等方面进行刚性约束。如果缺少完善的规章制度,在改革实践中容易出现随意化、轻视化,导致用车管理不公正、政策执行不稳定等现象。目前的公务用车改革中,各层面提出了一些改革制度,但内容还不够全面,一些制度往往是大而化之,缺乏操作环节的细化,在约束方面显得力量不足。第二,公务用车底数掌握不清,车辆运行成本高、损耗大、耗费多。公务用车的数据库没有建立起来,对公车的编制、人员、使用等方面没有掌握准确数据。在“三公”经费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和车辆购置费的占比一直居高不下。从公车的运行成本来看,公车一年的运行成本大大高于其他车辆,平均年运行成本是普通车辆的几倍,有的还更高。但公车的使用效率与社会其他运营车辆相比,远远低于正常水平,存在浪费。社会其他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不到公车的1/3。公车经费支出在机关行政开支中的占比仍然较大,有些环节不尽合理,影响到高效机关、廉洁机关的运行。第三,公车私用现象仍然存在。总体来看违规使用公车的情况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明显减少,但目前公车私用现象仍然存在,公车有时也用来办私事,有些公车甚至成了公款买的私车。公务用车配备范围较大,一些地区公车的数量和使用在有些环节不合乎规范,很容易引起公众不满。因此,把遏制公车违规问题作为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规范各级各单位公务用车的管理和使用,严格惩治公车违规行为,是民心所向,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四、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建议

1.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采取多种措施对公车管理进行优化我国各省份差异较大,各地可以在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考虑本地经济水平、人员工资收入、财政承受力,同时还需要考虑工作业务性质、用车要求差异化等,采取适合有效的方法对公车管理进行优化。比如:将公务用车拍卖时,可以优先对内出售,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发放交通补贴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私家车用于公务活动的油价补贴要对标市场价进行上下浮动,同时适当增加私家车的损耗补贴等。也可以尝试采用其他方式,如通过租赁公司的车辆进行公务活动,通过车辆安装计价器来进一步精确化管理。一些省份面积广阔,在公车使用上要根据地区情况,在确保基层管理、确保高效行政的基础上,对公车管理进行合理合法规范。

2.进一步完善公务用车管理使用信息化平台当前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为推进公车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很多省份已经建立起保障和规范公务出行的车辆管理服务平台,通过信息平台掌握准确信息,对车辆的数量、使用、行程等,掌握全面信息。同时财政、审计和纪检等部门也能够使用公务用车监督管理平台,对公车使用进行全方位监督,对违规违法行为及时预警。这些信息平台通过各类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不断推广适用范围、提升服务水平,把数量有限的公务用车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真正做到公车公用。这也需要加大对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在信息管理、科学调度等方面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3.加强财政体制改革公务用车制度实行改革,归结到底要对职务消费背后的财政体制进行改革。公车购置、维护的费用都来源于财政资金的支出,其不当使用和运行从财政制度上来说,还是因为财政资金投入没有制定严格的规矩、缺乏有力的约束,才导致变公为私、以权谋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依靠财政预算控制来进行刚性制约。各级部门要加强预算管理,严格界定公共支出范围和标准,对每一笔财政支出的项目和金额要进行准确界定和核查。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制度,在预算中精确控制公车费用支出。同时规范预算外资金、非预算资金的使用,防止“小金库”、体外循环资金等脱离监管,在预算制度管控范围之外随意使用。

4.加强内部和外部监督一要加强内部监督。首先,人大作为权力机关,其监督程序、监督手段都有强大的制度保障,充分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非常必要。进一步完善人大在公车改革过程中的督查功能,从人财物等各方面进行全程监督。其次,从经济审查和纪律审查方面,政府审计和监察部门应该对公务车辆的购置及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在资金上严审、在纪律上严惩,对公车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求立即整改,情节严重的还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处分。二要加强外部监督。一方面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在政府与群众中间搭起信息沟通的桥梁,主动信息公开,让公众拥有知情权。及时公开公车的数量、公车改革的步骤、在车改补贴方面的预算、标准、统筹等信息,让群众及时知晓地方政府公车改革的相关信息,保障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使公车改革最大限度得到群众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和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既要注重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的监督作用,更要注重新媒体网络舆论的作用。三要强化监督结果。监督效果依赖严厉的制度奖惩才能得到巩固。杜绝公车违规问题,离不开纪检部门和政府监察部门的严格监督。纪检监察机关对公车违规行为要严查严管,对违反规定购置公车的行为,应当收缴公车、按规清退,并严肃追究责任;对违规发放补贴、违规使用公车、超标超预算等行为“零容忍”,坚决严惩不贷。同时,纪检监察部门设置公众投诉举报电话和网络信箱,定期将监督情况结果和处分结果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上予以公示。尤其是在公车使用方面,引发公众呼声比较高的问题、社会比较关注的“痛点”问题,快速响应,予以纠正,让公车改革的利民之举,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赞成,确保公车改革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叶龙成.机关公务用车科学管理模式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06).

2.林晖,崔静.坚持问题导向严管用房用车――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就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答记者问.中国机关后勤,2017(12).

3.王传连.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18.(04).

4.矫真.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的公务用车管理机制.中国标准化,2018(20).

5.黄大训.公务用车管理改革思路探索.山西农经,2017(09).

作者:尹素琴 张振宇 单位: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