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医院公共管理中职能履行问题及措施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医疗改革的时代背景下,要想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就不能够仅将目光放在医疗技术优化上,还要将目光放在公共管理职能的发挥上。但是由于受到刻板工作思维的影响,缺乏对公共管理的重视程度,使得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有待改善。在这篇文章中,将会以公共管理职能为核心出发点,在充分考虑医院实际和时代背景的前提下,系统性阐述我国现阶段医院公共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改进措施,以此来补足传统模式中的短板。
关键词:医院;公共管理;职能
引言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必然会产生更多的医疗需求。医院作为医疗领域的“顶梁柱”,必然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职责,肩负更大的医疗压力。在此情况下,如果继续沿用传统工作模式,忽视公共管理职能的发挥,必将形成强烈的“木桶效应”,短板与瑕疵更加突出,成为影响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阻碍因素。唯有系统化梳理医院公共管理体系,清除其中的缺陷,补足其中的短板,将其职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够为我国的医疗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我国现阶段医院公共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1.缺乏对公共管理的重视程度
在当代经济社会中,要想做好任何一项工作内容,都离不开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上层领导重视的基础上。但是在医院内部,由于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必然会将“救死扶伤”当作核心目的,这就为部分医院过分突出本职工作埋下了伏笔,缺乏对其他工作的重视程度,认为其他工作之所以存在,仅仅是作为医疗工作的辅助。在此理念的指导下,医院资金过度流向了医疗工作,采购最前沿的医疗设备,学习最先进的医疗技术,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一旦资金流入过度,此消彼长之下,必将缩减其他工作的投入资金,公共管理工作所能够获得的人力物力支持有所缩减[1]。
2.公共管理制度不健全,所赋予的权威性较弱
我国现代医疗事业起步较晚,尽管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借助经济建设的“东风”,在十分短暂的时间内取得了技术飞跃和体量膨胀,但是因为缺乏时间积累和文化底蕴,还没有打磨出十分完善的制度体系,在细微方面还存在一些瑕疵与弊端。就公共管理制度而言,一方面,未能给予公共管理人员过多的权限,无法及时遏制医院内部的不正之风,特别是在当下,受到互联网多元环境的影响,人心更加浮躁,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医疗体验;另一方面,在经济转型的浪潮之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所受影响较少,但依旧有所转变,最明显的地方就在针对医护人员的绩效评价机制上,过度强调为医院获取经济效益的高低,忽视了本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2]。
3.公共管理职能划分不明确
在任何一项工作中,从开始到结束,都需要一线人员的参与和支持。但是对于医院公共管理这类大型项目来说,所参与的机构更加复杂,所参与的人员数量更加庞大。如果不能够明确各自的职责,一方面各个机构、各个人员不知晓本职工作的具体范围,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仅会在较大层面上拖累工作进度,更会将工作搞成一团乱麻;另一方面,当工作出现问题,需要追究到个人的时候,往往会陷入到互相推诿的尴尬境地,不仅造成工作“内耗”,更是无法及时有效解决问题。[3]
4.部分公共管理人员能力素养不匹配
高素质人才作为社会优质资源,不仅能够凭借自身的远见卓识,为工作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还能够依托于自身强大的执行性,保障工作进程稳步推进。但要做到这一点,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人才能力与工作需求相匹配。唯有如此,才能够产生1+1>2的效果。反之,如果两者之间不匹配,不仅会产生事倍功半的工作效果,还很可能会造成诸多负面影响。遗憾的是,由于医院晋升机制和招聘机制存在瑕疵,所吸纳到公共管理机构的人员虽然普遍拥有较高的能力素养,但却面临与工作需求不匹配的难题,为公共管理职能的发挥造成了阻碍[4]。
5.部分公共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医院公共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积极性,消极对待工作活动,导致职能发挥不足。之所以出现这一现状,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导致的,一方面评价机制不成熟,未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惩戒措施,既无法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工作活动中去,也无法有效消除员工的懈怠情绪,使得员工消极对待工作任务;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服务意识匮乏,从教育体系到工作培训,都是围绕提高人员能力展开的,没有对服务意识培育和职业道德培养表达出足够的重视程度[5]。
二、医院公共管理职能进一步发挥的有效措施
1.加强医院内部对公共管理的重视程度
首先,应当做好宣传工作,帮助医院员工意识到公共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仅可以充分借助上层领导人员的支持与帮助,还能够获得基层员工的一致认可,在最大程度上为公共管理工作的展开消除阻力;其次,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医院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前往其他机构进行参观考察,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更加公平公正地评判对方公共管理工作的得失,更加细致入微地反思对方公共管理工作的优缺点;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以在内部开设“试点”,观察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待取得一定成果后,再在医院内部大范围推广起来[6]。
2.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公共管理执行力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一切工作内容顺利开展的核心保障。在建设公共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遵循“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先进的理论体系,并且要考察多家医院的规章制度,综合考虑后制定出最具现实意义的公共管理制度;其次,仅将制度制定出来还不行,要想充分发挥先进制度的作用,就必须要保障规章制度能够贯穿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去,这就需要赋予公共管理人员更多的权利,使其拥有更加强大的执行力[7]。
3.梳理工作体系,明确各自职责
首先,要系统化梳理工作体系,建立起一个简洁的线性管理网络,保障各项工作内容有条不紊地展开,全力避免“令出多门”问题的出现,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公共管理效率,还能够有效降低内耗;其次,要将责任明确到个人,让每一个员工都能够明确自身的工作范围,从而充分发挥出员工的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工作发展潜力,促使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最后,还要建立大众反馈机制,让大众群体对公共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评分,以此敦促公共管理人员更加认真地开展各项工作。
4.加强团队建设,提高人员素养
首先,招聘机制是选拔人才的重要通道,也是源源不断为团队注入新鲜活力的重要途径,唯有进一步优化招聘机制,才能够从“源头”上提高团队整体素养,通过提高招聘待遇,可以吸引更加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前来应聘,通过细化招聘条件,可以筛选出与工作需求更匹配的人才;其次,进一步健全内部培训计划,通过考察行业前沿动态,有选择性地增设培训项目,不断提高公共管理员工的能力素养,并使其与时代发展相协调,并且,也可以开展“老带新”活动,让老员工带领新员工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工作内容,从而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投入到正常的工作活动中去;最后,应当将晋升机制与评价机制相挂钩,将评价结果当作人员晋升的重要参考,从而让有能力的员工走上更高的工作岗位[8]。
5.多种手段并行,激发员工积极性
首先,最有效的激励手段就是绩效评价机制,通过制定出更加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最大程度上激发出员工的参与热情,调动起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其次,要构建良好的医院氛围和工作环境,人是一种社会生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同化与影响,如果能够构建出一个饱含工作热情的内在环境,即便部分员工存在懈怠情绪,也会被周边同事的工作热情所带动,反之,如果工作环境宽松,医院文化松散,即便是一个勤劳肯干的员工也会被环境所拖累;最后,要在内部培训计划中添加服务意识培养项目,从而从根本上纠正部分员工错误的思想观念,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服务态度。
三、结语
总的来说,进一步深化医院公共管理职能,对于医疗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意味着医疗体系的最后一块短板将被补足,有助于医疗服务质量的整体性提高。既是新时代来临的必然要求,也是医疗实力提升的内在诉求。唯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其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但是在现实实际中,医疗改革不仅是对旧有弊端的革新,更是一种开创性举动,需要构建出全新的医疗体系。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无数医疗人员和公共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共同摸索。
【参考文献】
[1]龙玉婵.协作性公共管理视角下公立医疗集团管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7.
[2]徐芳.基于协作性公共管理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
[3]董晓明.医改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管理问题与对策[D].黑龙江大学,2016.
[4]孟翔飞.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新疆县级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
[5]李成.新医改背景下B市M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0.
[6]邹妍.新医改背景下Q市中医医院深化精细化管理研究[D].燕山大学,2019.
[7]李欣.新公共管理视阈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
[8]李静.医疗大数据管理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8.
作者:李燕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