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内容摘要】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各行各业表现出了迅猛的发展趋势,对公共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我国公共管理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学术界研究可谓百家争鸣,因此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公共管理,越发注重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以期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本文在对我国公共管理面临问题作出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就我国公共管理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公共管理;素质教育;治理能力
学科意义上讲,公共管理即是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一般包括政府管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以及发展管理等。近年来,在的领导下,我国公共管理迈上了新的台阶,学术界对有关方面的探讨也越发深入,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公共管理作为一个新课题,其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仍有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
总体来讲,我国历经长期的创新改革,在公共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效,为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夯实了基础。但同时,客观角度分析,我国公共管理依然面临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治理能力不足。有效的公共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治理能力,其现阶段的目标是要实现法制化、透明化、民主化以及制度化。以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形势来看,整体表现良好,表明我国现行治理体系及能力符合行政生态环境,其大体方向并无问题。但是,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发现,我国治理能力距离现代化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已有的治理体系框架中,政府、公众及市场主体等均被纳入到主体范畴当中,其整体建设落后,组织成员能力及素质亟需提升。同时,在公共管理体系中,各相关主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不足,常常表现为分工不清、权责不合理,难以发挥聚合效力。因此,治理能力不足是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进一步加强现代化建设尤为迫切和重要。
(二)个体素质弱化。公共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参与主体的积极配合,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中,个体行为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颇大。具体而言,受组织文化环境的影响,公共管理者的个体行为将发生一系列潜移默化的变化。例如,近年来频繁报道的公权腐败事件,究其根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组织文化不健全或不健康导致的。处于组织体系内部的公共管理者时刻深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其价值观体系可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意识自觉体系难以形成,容易产生道德困惑,进而在利益的熏使下迷失自我、行为失范。而良好的组织文化则会产生一种隐形约束力,在必要的时刻主导公共管理者行为,督促他们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一切以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为重,营造正向社会影响力。
(三)实践手段单一。严格意义上讲,公共管理属于社会技术范畴,蕴含着现代智慧政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以及应急管理技术等。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共管理技术实践中发挥的价值效力,较之主体表现出的热忱度差强人意。在公共管理过程中,部分行为主体对本身职责定位及社会公众的需求了解不清,相应采取的管理技术手段较为单一,更多的是考虑方便性、显政绩、维稳定等方面,因而难以实现公众利益最大化。公共管理实践手段单一,不仅会影响工作效率,而且还可能会引发公众对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信任危机,难以维系本身的权威性,不利于社会和谐。因此,对于我国公共管理而言,现阶段的重要目标是多元化实践手段,跟进社会发展,坚持改革创新,以实现应有的价值作用。
二、推进我国公共管理建设的对策
新环境下,我国公共管理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阻碍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其发展关系重大。结合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我国公共管理发展路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提高治理能力。针对公共管理主体,应根据角色的不同制定差异化要求。对于政府单位而言,其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依赖完善的行政体制及组织结构,并积极开展人员培训活动,制定更加完善的培训机制、考核机制以及激励机制等,以激发他们的工作主动性。在此过程中,政府单位应该注重意识培养,包括服务意识、自觉意识、效能意识等,及时转变工作人员的思想理念,保证行政管理先进性。而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应引导创新其自治方式,提高组织团体的凝聚力,并树立道德榜样,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此外,国家还应重视公民教育,加快社会主体民主制度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通过媒体等宣传主流意识,潜移默化中提高公众的自觉性和主体性,督促他们进行自我管理。
(二)加强素质教育。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发展的关键。而对人才的界定,其重要的标准之一就是具备高素质素养。网络环境背景下,我国多元文化生态体系逐步形成,并对人们的素质养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价值失效、现代价值失范等系列因素,导致我国功利价值追求过度泛滥,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而公共管理主体在这样的环境熏染下,产生了诸如金钱观、公权观等腐败思想,肆意践踏公共利益,最终导致公众信任危机加重。对此,国家要着力加强社会健康道德风尚建设,尤其是对公共管理主体,更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强化其社会职责。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明确各方承担的责任及义务,严惩不法行为,净化社会公共环境。同时,应适度放开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在法律层面上包容其创新治理方式失败,引导和激励其持续改革,以提高其组织能力。
(三)创新实践手段。实践是对理论的最佳论证。一切行为理论的产生,都需要经实践后方能发挥价值。面对公共管理一系列问题,我国有关方面的探究不在少数,而实践起来却常常困难重重。创新实践手段,是公共管理优化的重要任务。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公共管理迎来了新的创新改革机遇,其实践技术手段也日趋多元,包括数字处理、智慧政务、科学决策等。因此,新时期,应紧跟社会发展潮流,加强现代化公共管理技术工具的应用,转变固有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工作成效。对于参与公共管理的主体,应积极搭建互动交流平台,在各自的领悟范围内追求创新,加速公共信息流通,尊重和发挥公众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博得公众认可和信赖,这是其行使公共管理权责的保障基础。值得提出的是,实践手段创新的基本前提是理念创新,这是行为产生的根本。所以,公共管理主体还应保持一种学习的心态,彼此分享有效经验,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理论,以此武装自己的思想,并结合我国当前国情,采取有效管理技术手段。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公共管理在实践中还面临着重重问题。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公共管理可能会暴露出更多问题,同时也会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社会发展变革加速,本文作出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希望业界更多学者关注我国公共管理,理性分析其当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发展建议,以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曲思卓.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的启示分析[J].科技视界,2014,20:259
[2]张国庆.我国公共管理实践面临的挑战与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J].法制与社会,2014,24:198~199
[3]陆屹洲.试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公共管理领域的竞合———基于我国建国后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59~161
[4]李超雅.基于渐进决策模式探讨我国公共管理的演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8:71~73.
作者:邓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