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公共文化体系下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重要工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赋予文化产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奠定扎实的“文化自信”基础。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样一个新概念。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1]37。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出的新任务,并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价值主张和行为规范,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由此可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在培育先进文化、保障人民权益、追求公平正义上是一致的、互动促进的关系。
1.1公共文化服务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过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过程。在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也是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立足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拓展的基础上,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落到实处。这需要运用各种媒介、各种主体和各种机会广泛传播其思想精髓,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之中,为人民群众所熟悉和认同。
(2)公共文化服务的进步与发展必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同时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在这一目标实现过程中,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载体作用,潜移默化地让人民群众受到主流思想文化的教育和影响,使之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以此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1.2培育核心价值观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价值目标
(1)培育正确的价值观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只有当社会主义价值观成为大多数人自觉的信仰和意愿时,才能确保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政治和思想上的正确性和核心性,并保证其与中央战略决策的一致性。广大人民群众普遍理解和接受了这种价值理念,才会成为其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进而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源泉。因此,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全国人民的思想,尤其为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内提供高素质的主体力量,成为其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在公共文化所要形成的基本理念中,应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根本,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成为培养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方向。公共文化建设须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公共文化建设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目标指引,而不能盲目照搬和套用西方的价值观念和发展模式。而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巩固和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3)核心价值观对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是向人们提供先进的文化产品的服务,是为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的服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我国实情,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以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基础,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者相辅相成,公共文化服务是具有某种价值观的特质,并受其引导,而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若要服务好群众,服务主体养成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是其本质内在的要求。
2公共文化服务中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应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或文化企业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这样的主体形式而出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以政府为主导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企事业单位的服务理念、服务机制、服务效能等方面;二是体现在接受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民众价值取向、精神面貌乃至社会风尚方面。
2.1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层面的体现
(1)体现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决策和管理理念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作为服务型政府,在政府治理的具体实现过程中,随着公开化、透明化、标准化的时代到来,那些传统模式中的政治神秘主义和文化隐喻主义将被消解。公开化、透明化对政府治理事项将愈加重要,这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公正、平等、法治”的理念相一致。
(2)体现公共文化服务执行和运行制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在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为主旨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在其制度设计和体制运行中,其文化产品必将具有相应的核心价值理念,因为这种价值理念将最大限度地确保政府公共治理制度的科学性和技术规范性,而这种核心价值理念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逐步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当中,亟需像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那样的法律监督手段。因此,各级政府为健全文化市场管理、扶持大众文化、建设文化设施、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设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并要求其体现民主性、公正性、有效性、合理性。
2.2以社会民众为服务对象的公共文化服务客体层面的体现
(1)体现在公民文化行为方面。在我国多元的文化氛围中,尽管每个社会成员都在寻求具有个性的文化生活,但社会成员的一言一行总会表达出一种具有共性的文化特质。在现代生活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代表民族和国家的文化传统,彰显时代精神,起到社会纽带作用,而且对当代人的道德培养和价值判断发挥主导作用。
(2)体现在社会文明风貌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出发点。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自觉和主动地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其活动健康丰富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形式,让群众享受到社会文化发展的成果,并逐步形成一种时代潮流和社会风气。
(3)体现在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方面。大众文化主要指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消费形式。价值观培育的宗旨是营造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和文化氛围。这一要求是文化需求与文化生产的需要相一致,来促进文化生产的发展更新;二是要求文化创新较快地转化为消费的需要和动力,使优秀文化产品真正成为大众文化的引导,让大众文化不断符合新时代、新时期的文化发展需要。
3公共文化服务中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是由以政府服务部门和文化服务机构为主的主体部分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构成的客体部分组成。由此,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问题,应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
3.1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核心价值观特质的培育
(1)培育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敬业、友善的职业素养,改进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加强政府及文化管理人员服务理念的培训工作,树立管理者及具体服务人员的敬业精神。这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之一。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同时对相关的政府部门和文化部门的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多渠道培训与进修,不断提升其自身的文化内涵,其言行举止礼貌优雅、贴近群众,切实树立心系于民、服务于民的职业精神,提升其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影响力。
(2)培育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平等、公正的法治理念,赋予公共文化服务法治精神。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不仅需要专业的服务理念,更需要具备最基本的民主、法治素养。人是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主要的承载体,因此,重点是培育基层人员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呈现出公正、平等的服务态度。此外,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要充分把握民众对文化产品需要的多样性、层次性和差异性,善于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切实照章依法做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3)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运行效率,为民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政府是公共文化资源的管理者,公正与公平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必须充分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要关注群众的文化需求,并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并努力建立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相互信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过程中,将政府的角色定位为负责任的参与者,而非管理者。在为群众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规划和方案中,体现出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并动员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共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4)培育公共文化服务平等、公正的监督机制,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合理、有序运行。一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相关领导和基层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及考核过程进行监督,在确保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的同时,也可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主体的高素质、高标准。二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日常工作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克服“官本位”思想。这可以通过体系内监督和社会监督得以实现,从而确保各项文化服务的公平与公正。
3.2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核心价值观导向的培育
(1)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民族优秀传统的价值理念。优秀传统的文化蕴涵着民族国家特有的气质和性格,人们往往具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民族本身就是极富历史性的概念,民族认同又加深了人们对于历史的记忆和理解,而具有历史认同的公民更容易就基本价值达成一致。因此,充分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展览馆和纪念馆,有效组织不同社会群体参观、学习,加强历史认同感,保护和发展好体现民族精神的优良文化传统和文化遗产。
(2)追求文化发展自由,发展一元文化引导多元文化的和谐文化氛围。社会主义文化倡导的是和谐文化,和谐文化不意味完全的一元文化,更不意味着允许多种主导文化的并存。随着优秀外来文化的引入,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意识冲击着我国主体文化。因此,需要在尊重国外文化的同时,努力增强自己文化适应力和竞争力。通过开展文化交流,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和综艺节目等,用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把核心价值观根植到民众内心深处。
(3)注重文化创新发展,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内涵精神。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的风雨,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内在动力就是创新精神。谈到创新,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开展“送文化,种文化”活动,增强人们对文化活动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从而启发人的文化自觉、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提供广阔的服务平台,如在文化馆、图书馆、艺术馆等场所组织群众进行文艺创作,在尊重传统民俗文化形式的基础上,激励具有顺应时代潮流,且赋予其核心价值理念的文化作品不断推陈出新。
(4)树立文化法治精神,充分发挥文化的引导作用,点滴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和法治精神。公共文化服务通过使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保障和满足公民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的服务,当然,它还有培养全体社会成员法治精神的重要作用。例如,以社区为单位,以生动图片展的方式定期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开设法律、法规咨询室,免费为民众服务;文化馆、图书馆等文化活动机构定期举办法律知识讲座等方式,让法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法治精神才能在社会中形成一种风尚,才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5)警惕负面文化产品的消极影响,通过各种形式媒体加大文化正能量宣传。文化是民生的重要方面,高水平的“文化供给”对公民幸福指数的提升作用,不亚于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用。当前,一些文化产品中存在暴力、情色、低俗等不良因素,对人们精神层面的负面作用很大,亟需通过好的影视文化、文学艺术等文化产品传递正能量,来带动全社会文化水准和文明水平的提高。通过媒体表彰和鼓励社会上的好人好事,让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等基本行为规范成为民众行为的常态。综上所述,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重大工程,其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因此,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需要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良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并在文化产品的供给过程中,宣传正确的价值理念,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奠定扎实的“文化自信”基础。
参考文献:
[1]毛少莹,等.公共文化服务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曲芳艾 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