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提要】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作为新时代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推动农村和谐发展、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资金投入、监督反馈机制和村民自身作为出发点,提出解决当前公共文化建设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监督反馈机制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和国家在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将会更好地改善民生,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塑造文化自信,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但是,受到当前的种种因素的限制,致使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阻碍。
一、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新农村公共文化资金投入比重过低,基础设施匮乏。在新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者、组织者,在建设过程中将重心倾斜到了公路、水利修建、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程中,对于新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项目一直不够重视,资金投入比重低,对于从事农村文化的人才引进项目的资金支持也相对较少。只有部分经济发展较好的乡镇,成立了电子信息阅览室,乡村图书馆和文化活动室等,由于资金的短缺,乡村图书馆的图书老旧,利用效率不高,逐渐发展成为乡村留守老人下棋,打牌的活动室,对于能够丰富群众的公共文化活动几乎很少举办。由于资金的缺乏,很多农村文艺工作者也纷纷跳槽,乡镇的电影放映队也纷纷解散,另谋出路。2.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监督、反馈机制不健全。部分乡镇基层组织把文化建设作为面子工程,只注重表面,往往在有重大节日或者上级领导巡视、检查时,才组织开展专门的特色文化活动进行表演,一旦结束,就很少再组织类似的活动以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同时,对于上级政府下拨的专项公共文化建设的资金不能合理地计划利用,未能做好调研出台符合当地民情的政策,往往会造成文化建设不到位,资金就已经用完,没有把钱用到刀刃上,还有一部分乡镇为了增加当地的政绩,把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挪用到别的地方,开展其他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也表明公共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显现效果的,它是一项持久的建设。3.村民参加公共文化活动意识淡薄,自发开展文化活动次数较少。在当前经济快高速发展的情况下,物质追求逐渐占据主流,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更迫切的需要获得收入。大部分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对于读书,欣赏艺术类电影等活动他们认为还不如打牌、玩麻将、他们认为参加公共文化活动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让这部分农民把自己空闲的时间拿出来参加公共文化活动他们认为还不如去工作赚钱。同时,只有在重大节日的时候村民才会开展活动,平时几乎不会自发开展文化活动。
二、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对策
1.加大对新农村公共文化资金投入比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作为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行为主体,应该进一步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在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将资金真正落实到实处,来推动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同时,要逐步引进企业参与到农村的公共文化建设中来,采用市场化竞争模式,以需求带动供给,最大化将政府投入的资金更好的利用起来,让企业发挥主要的力量促进农村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2.健全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监督、反馈机制。在农村的实际发展建设过程中,政府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干实事、某实事,要加快落实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监督、反馈机制,切实落实好制定好有益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政策,切实开展乡村文化活动,推动新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这就要求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要对在农村地区建设的公共文化活动和基础设施做到良好的监督,形成反馈,真正把政策落实到实处,将执行、监督和反馈相链接,更好地推动农村的发展。3.提高村民参加公共文化活动的意识,推动农村文化活动有序开展。村民作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受益者,要着力调动好村民的积极性,只有大量的村民参与到其中,才能真正建设好发展好农村。首先,村民作为公共文化的参与者、推动者要积极参与到公共文化建设中去,积极反馈在公共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要着力于自我开展乡村文化活动,这有助于推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其次,还要对村民开展文化宣传教育,开展专题讲座,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素养,从根本上转变村民的思维,培育村民良好的公共文化活动参与意识。
参考文献
温兆标2005《思想政治课应重视文化生产力思想教育》,《教学与管理》第30期。
倪峰2018《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民文化生活与农村文化建设—杭嘉湖市郊农村文化的调查与思考》,《浙江社会科学》第10期。
作者:孔凯 马光焱 地址:长春工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