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数字化阅读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数字化阅读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数字化阅读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内容提要】在当前数字化阅读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了新内涵,数字化阅读公共服务已经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已经开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从全国范围内来看,依然存在较多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数字化阅读时代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数字化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面向全体公民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产品和服务。”从宏观层面讲,公共文化服务考量的标准是普通老百姓对文化服务、活动的现实需求和可及性、参与性。从广义上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涉及百姓的日常生活,公众有参与条件并且能享有服务保障的文化服务和活动。公共文化服务需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供给水平相适应。公共文化服务通过媒介来完成,因此,在数字化媒介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需要更新自身产品和服务形态,以适应新媒介需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是指将社会公共文化产品或服务,以及公共文化设施向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多媒体化转化,从而彰显数字化时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媒介属性。有学者认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应包含三层含义,即:以互联网以及数字化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传输、媒介物的数字化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数字化。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具有如下内涵:首先是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数字化。在数字媒体时代,要适应服务对象需求和欣赏习惯的变化。在当前网络新媒体时代,文化消费多元化、新媒体化等特点,决定了政府部门必须开发出时新的数字化形式的产品和服务,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将原有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以数字化形态呈现,并且按照社交媒体时代新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为公众提供全新形态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其次是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数字化。将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向电子化、网络化迁移。我国在2012年以后加快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数字化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地区以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集成平台,以大数据信息资源整合为基础,以互联网共享服务为保障,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为公众提供数字化阅读资源服务。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象征之一,历来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也在经历全球化演变,当前的全球文化是多元文化,不同思想交流碰撞,存在交融和交锋的局面。美国学者约瑟夫曾经说过,软实力是一种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手段来实现目的的特殊力量,是一种国家实力的象征。在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和现代传播手段,利用和整合数字化阅读资源,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相关部门应以互联技术为契机,以智能化、全视域、跨终端的数字化阅读服务,让公共文化服务融入百姓生活。公共文化服务应由政府主导,这是其与其他文化相区别的明显特征。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任何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而其中的公共文化服务又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对任何国家而言,向国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是政府的责任,而享受公共服务是民众的基本权利。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公共文化这一内容。公共文化之所以被纳入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证实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全民普惠性、由公共财政支撑的合理、合法性。明确了公共文化属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范畴,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些年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之一。

二、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已经进入21世纪,西方先进国家以数字化电子政务建设在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国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信息化时代国家软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数字化应用的竞争,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提升政府行政水平和服务效能,已经成为当下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共识。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双重驱动下,电子媒介技术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之一,历史性地被写入了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近年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出全民阅读,从国家层面来看,全民阅读已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化产业蓬勃发展和国家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背景下,我国国民的数字化阅读迎来了更大的推进契机。《国家“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城市基层社区数字阅读平台、农村数字书屋、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终端等基础设施。在当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发展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将成为历史潮流,不可逆转。2011年12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文明确提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包括数字化平台、数字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等基本内容,以制度体系、网络体系、资源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着力点,构建海量分级分布式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建成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城乡、传播快捷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供给向公众数字化消费转变,是“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转型的重要体现,契合当前网络数字化时代公众对数字文化的需求与消费形势。学者方标军认为,“这一概念是在肯定既有公益性数字文化产品及其服务的同时,着意突显其‘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范围的重要途径’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从而超越了单纯技术层面上公益性数字文化的传播网络化,而是以网络媒体为介质,尽可能广泛地覆盖、到达目标受众,强化公民生活中数字文化的内在影响。”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于科技融合方面,《我国“十二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任务,即“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各地区数字图书馆建设,加强公益性文化单位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和加强移动通讯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相关应用”。在当前网络化、数字化的背景下,技术不仅是公共文化服务手段,更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基础支撑作用。在某些情况下,由技术衍生的具有新形态的公共文化数字化阅读产品和服务,也会进一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以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这一概念来概括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新的发展方向,更加突出其本质属性,才能更有效地区别于传统媒介时代的公共文化服务。因此,当前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的内涵已经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在“互联网+”时代,数字化阅读媒介和内容,已成为当下我国国民基本的文化消费方式之一。积极有效地推进全民阅读工作,需要以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应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关系,厘清人文阅读与科技阅读的关系。传统书刊应不断锐意进取,积极革新,创新内容传播载体,积极推进内容数字化,创新移动化、数字化、社交化传播方式,以适应数字媒体时代公众新的阅读习惯和特征。在我国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大环境下,各地区各部门要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主阵地的作用,在公共文化阅读产品数字平台建设、数字资源共享与传播、中西部落后地区的数字文化服务等方面下大力气,力争取得实效。

三、我国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在数字化时代,我国各地顺应新时代要求,着眼满足群众数字文化需求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如上海市2014年推出的“城市公共文化云”服务,该服务基于云计算将信息技术与文化资源打包上“云”,通过云平台整合等诸多手段,使普通民众享受到公共文化的“云应用”。浙江省2015年推出的“浙江文化通”服务,则以图书馆、博物馆和影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集成管理系统平台为基础,以大数据信息资源整合为手段,通过云共享服务和移动媒介为公众提供搜索和阅读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形成网络自助图书馆。近年来,我国各地区还相继开通“数字化公共文化体验平台”,这些平台利用社交媒体和多媒体移动APP终端,将图书馆数字化媒体资源和本地数字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向普通民众提供相关服务,如文化互动体验、互动阅读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成都市在2015年5月底,建成了一中心、三平台,即:公共文化数字化中心和公共文化数字化管理、服务、APP信息服务移动平台。这些数字化平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数字化向纵深发展。公共阅读服务建设对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推进和完善惠及百姓的数字化公共阅读体系,是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缩小城乡文化差距,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必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文化小康”和“文化现代化”,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必然归宿。我国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萌芽于本世纪初。2002年,我国从国家层面启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信息资源共享,在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至今的十余年时间中,我国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是各项目单独实施,缺乏整体性考虑与规划,欠缺资源共享的理念,在很长时间里,未能形成全局性概念与思路用于指导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十二五”以来,我国已初步构建起覆盖全民的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体系,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网络及社交媒体发展速度相比,我国的数字阅读发展还相对滞后。虽然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建立,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地区不平衡问题,东部地区最好,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差。有数据显示,在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方面,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与中西部地区省份存在较大差距。在人均公共图书馆购书费方面,上海是河南的33倍,差距非常明显,公共图书资源存在明显的地域不平衡特征。其次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标准不一,重复建设,数字资源缺乏互联共享。各地区都在响应中央号召,加大力度在进行数字化阅读建设,但各自为政,缺乏互联互通思想,缺乏顶层设计和相应的政策法规。国家在总体规划部署上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统筹协调运作机制,使得数字化资源条块分割现象明显,在数字化文化服务建设中还缺乏统一的标准,为日后资料互通共享留下隐患。再次是数字化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虽然我国网络建设近些年呈现快速发展,但数字化资源开发力度和水平依然较低,数字化内容资源与新媒体特别是社会化媒体缺乏深度融合,资源内容单一、陈旧,群众使用和参与度有待提高,数字资源优势得不到释放。此外,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方面,部分地区未充分吸收民间资本,公共文化资源的大数据建设推进缓慢,这些问题都直接制约着公共数字文化产品与服务有效落地,难以真正惠及普通百姓。

四、数字化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措施和建议

(一)以大数据为支撑,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

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提高数字化阅读服务水平,同步推进互联网线上、线下“全民阅读”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发挥大数据在数据搜集、计算、整理、统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公众综合阅读率、数字化阅读率进行统计,为进一步推进全面数字化阅读提供前期数据支持。

(二)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构建统一的全民阅读服务平台

要加快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网络及数字化建设,逐步增加公共服务人群。要根据《国家“十三五”文化纲要》指示精神,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积极推动数字化阅读走向纵深发展,打造基于互联网资源完全共享的国家级公共阅读平台,稳步推进各省、市、自治区综合数字化阅读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精准地掌握公众的阅读习惯和文化消费需求,为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全面推进重点城市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以及展览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化和采集保护工作,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云服务技术,借助新媒体传播载体,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基础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

(三)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任何行业的发展和改革创新都离不开人才,只有具备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才能推进各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数字化阅读需要掌握大量的计算机和移动新媒体相关知识,普通民众一时无法通过自学掌握相关技术,必须通过相关的技术培训人员给予专业指导。要加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在高校专业中给予倾斜,在产教融合中培养和挖掘相关人才。

(四)要以政府为主导,加快推进公共数字化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国家“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明确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均等化、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是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责任之一。要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各部门协调推进的原则,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根本目的,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公民公共阅读文化服务均等化。要按照“大统筹、大整合”原则,出台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国家级数字化阅读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网络数字图书馆建设。

(五)打通社交媒体数字化阅读有效渠道

数字化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提供“在场”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还应该更加注重提供“在线”“在网”的服务,让无数的年青人,包括90后、00后,让无数的农民工朋友们,让无数留守在乡土翘首期盼的老年人,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数字化阅读带来的便利。数字化阅读要结合先进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现状,与社交媒体有效融合,扩大数字化阅读受众群体,打通数字化阅读的有效社交渠道,真正与新媒体协同发展。要发挥社交媒体在数字化阅读产品传播上的优势,将社交媒体打造成数字化阅读群体扩大的重要途径,以社交媒体带动“全民数字化阅读”活动蓬勃开展,将社交媒体打造成为全民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高福安、刘亮.基于高新信息传播技术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管理世界,2012(8).

[2]吴文忠.数字化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延伸的探索[J].中国市场,2014(51).

[3]王为.公共文化视角下档案、图书及出版的数字化融合[J].出版广角,2015(8).

[4]孟歆.大数据时代档案数字资源整合的难点及对策分析[J].山西档案,2015(1).

[5]王迪.从国家包揽到多方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社会治理理念与实践[J].学术论坛,2017(1).

[6]段秀红.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的对策和建议——以沈阳和平区数字化公共阅读服务平台建设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6(10).

作者:冯珊 单位:阿尔山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