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失衡问题仍存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差距持续拉大,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现象十分突出。文章从更新观念、创新供给模式、加大投入比例、扩大服务主体、推进阶层间均等化等方面提出建议,来推动京津冀三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创新服务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存在问题
北京、天津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对于全国来说处于优势地位,硬件、软件方面建设均比较完善,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精神及品牌。而河北省作为环绕京津二市的大省,虽然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上取得一些成绩,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逐步推进,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区域间的非均等化
区域间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的制约。京津二市属于直辖市,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因资金充足,高等教育发展领先,基础文化设施相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较发达,覆盖面广,可以有力地保障本地区的人们享有比较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河北省冀东南属于经济后发型地区,财政基础相对薄弱,公共文化服务得不到全面的基本保障,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正常满足。衡量文化资源占有量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当地的高等学校的数量与质量。从京津冀三地的高校数量与质量可以看出公共文化资源的极大不均等,尤其是衡水,目前仅存一所二本院校。
(二)城乡间的非均等化
我国公共文化发展从整体上看城乡发展极不平衡,京津冀亦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对城市的公共文化资源投入的比重远远高于对农村的投入比重,县级以上城市聚集了绝大部分的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包括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公园、文化人才及各种公共志愿服务等。据文化部统计,1995年、2005年县级以上城市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比重分别为四分之三,2014年的比重则达到二分之一,剩余文化事业费的绝大部分则用于基层地区的县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等维护方面,而用于人口众多的农村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人才配备经费非常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非常落后的硬件设备建设。河北省仅有小部分的乡镇有图书室,农家书屋的比例更是寥寥无几,拥有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的村庄也是数量极少。而城市已基本全覆盖。二是极其缺乏的软件资源建设。许多农村乡镇文化机构形同虚设,文化设施利用率低,农村文化边缘化非常普遍。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由于各级部门思想重视程度欠到位、农民自身只注重物质生活的提高、文化服务经费有限、职能部门的定位模糊等原因。三是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匹配度不高。近年来,农村的文化书籍等供给在量的方面有所提高,但是在质的方面却不尽如人意。文化下乡的书籍报刊与农民的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满足农民对农业技术指导、教育就业指导、生活指南等的需求。此外,农村的电影放映节目非常陈旧,跟不上新农村的时代步伐。
(三)社会阶层间的非均等化
社会阶层形成的基础源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分工的差别引起收入的一定差距,从而不同阶层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享受存在不同的现状。第一,经济条件好的群体对文化的价值期望比较高,从个人发展及对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文化需求较大。反之,经济条件较弱的群体对文化的价值期望比较低,更注重物质层面的满足。久而久之,陷入“文化贫穷”的恶性循环。第二,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阶层的身份与地位。农民工处于社会阶层中比较低的地位,其文化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环境不太好,工作强度较大,生活单调,忙于生计,无暇享受精神生活,多数与家人分隔两地,交流沟通较少。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特殊的社会地位,使得他们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非常少。此外,不同群体之间享受的公共文化服务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非均等化。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众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相比其他群体处于弱势。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优化路径
(一)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思想观念上确定了均等化意识,进而通过一系列政策来保证均等化的进程。在河北某些经济欠发达的城乡,基本公共文化建设与服务在发展议程中往往排在后面,这与急于发展经济的思维方式和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不重视有关。因此,相关部门政府领导的公共文化服务意识要提高一个层次,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财政预算中,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地位,将其纳入重要日程。同时作为干部考核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地制定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发展的措施。中央政府在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政策支持中,向河北省倾斜,在近邻的地理优势中切实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优势。此外,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所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均平等地面向这三地群众开放,切实实现惠民的目的。雄安新区作为新兴的特区,地理位置在京津冀腹地,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发展中应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避免在社会阶层之间、群体之间产生较大差距。
(二)公共文化弱势区域的投入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京津冀三地政府加大对公共文化建设弱势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切实保证专款专用。建立和完善京津地区向周边区域文化辐射机制、援助机制,支援河北省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城乡之间建立援助扶贫机制,城市文化建设给予农村文化支援,用经济中的精准扶贫经验应用于文化中,确保文化得到更为精准的扶贫。为了防止当地财政紧缺不到位,确保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产品的供应,确保其文化服务高标准高质量建成,尽可能减少项目的基层配套资金,将支援重点放在公共文化资源缺乏的弱势区域。红色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等公共文化建设比较落后,大力发展这些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以缩小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差距,使之趋于平衡、均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目前,京津冀腹地雄安新区处于快速建设发展阶段,农民工群体数量增加,同时农民就地市民化。满足这些不同群体对于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要为不同群体“量身裁衣、量身订制”文化服务,面向特殊群体开展一系列示范性文化活动,以真正实现促进文化公平正义的目标。
(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进一步优化创新
各级地方政府在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与途径方面要勇于创新,使得服务内容丰富、服务水平增高、服务效果得到保障。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提供文化服务模式,从广大老百姓的公共文化资源需求出发进行服务模式创新,对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如,对于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可以针对具体特点,实施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供应,实行量身定做。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应随着时代的变迁进行创新。浩瀚的数字文化资源随着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开展,群众获得的途径非常便捷。对于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偏远山区开展流动文化服务,提供符合这部分人群需求的公共文化资源,真正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均等。加快建设一系列基本公共文化流动服务项目,如“流动书屋”“流动舞台”等,这种大规模的流动模式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文化资源在区域间的均等共享。
(四)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多管齐下的机制
《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体现了政府、社会及市场在提供公共文化资源中起主导与协调的关系,政府主导,社会与市场参与,多管齐下多元治理机制。随之出台相应法律,给予这种模式充分的法律支持依据,使得各方都能放手去做,切实做到群策群力、多方治理。比如:政府可以出资购买,社会组织、社会企业可以通过投标运营管理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达到提高基本公共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效益的目的。此外,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还包括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志愿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这些社会组织在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志愿服务发展较快,文化部组织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如“春雨工程”“大地情深”等主题活动,京津冀三地要跟随时代潮流,使文化志愿服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民办群众文艺团队数量发展迅猛,各地文化馆、文化站要积极指导其顺利发展,为不同群体提供精神食粮。对于农村数量庞大的广场舞队,要给予积极指导与政策鼓励,为其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京津冀三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主要是取决于该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和均等化目标体系及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两方面的因素,前者是资源基础条件,后者是实现的保障机制。因此,各级政府要重视二者的影响因素,切实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继涛.公共文化服务:从城乡均等化到城乡一体化[N].中国教报,2016-04-14.
[2]张永新.着力提升人民文化获得感———中国公共文化服务这5年[N].人民日报,2017-09-29.
[3]顾金喜,宋先龙,于萍.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以区域间对比为视角[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1(5):58-62.
作者:王景妍 单位:衡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