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校政合作培养基层公共文化人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校政合作培养基层公共文化人才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校政合作培养基层公共文化人才

摘要:在国家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时代趋势下,四川省乐山市政府借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契机,与地方高校乐山师范学院携手共建“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方向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解决乐山市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人才困境的模式,为校政合作、互利互惠共育人才及服务地方社会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案例和理论思路。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方向班;人才培养

一、“方向班”成立及背景

为确保在三年时间内顺利完成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的创建,乐山市政府依照国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以及《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西部)》,对乐山市、县、乡、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配置作出了具体规划。所谓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主要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文化的从业人员,主要由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人员、公益性文化机构服务人员以及基层业余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志愿者等组成[1]。具体的人员配备标准是:乐山市级文化单位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70%,区县不低于80%,配齐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每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备2—3名人员。每个行政村(社区)配备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就当时现状而言,乐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且专业人才匮乏、人员老化、学历职称不尽合理。面对此燃眉之急,乐山市政府积极转变观念、立足现实,主动谋划与当地高校合作办学,及时有效地解决了自身创建示范区的人才问题,并为校政合作、互利互惠共育人才、服务地方社会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和理论思路。众所周知,文化人才队伍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力量[2]。为就近、就地最大限度地按需、按岗、定向培养“懂行”“合用”“实用”的基层公共文化专门人才,使之具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尽快了解和适应乐山市公共文化事业现状,乐山市政府在四川省教育厅、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乐山师范学院充分交换意见,在明确相互诉求与责任分工的基础上,于2016年2月在乐山师范学院正式成立了由乐山师范学院与乐山市文广新局联合共建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方向班(以下简称“方向班”),首批方向班学员由乐山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级的50名学生组成,学制一年半。该班由乐山市政府牵头,以乐山基层公共文化事业为依托,以学生就业需要为培养导向。方向班学生在学习期间同时作为乐山市的文化志愿者,参与乐山市创建示范区过程中的各类文化服务活动,既及时补充了乐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不足,又提供学生学习实践公共文化服务的锻炼机会,灵活地扮演乐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编外后备军。截至示范区验收时,方向班已经开设三届。

二、“方向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为保证“方向班”办出成效,在四川省文化厅和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下,乐山市文广新局和乐山师范学院积极发挥高校与政府所长,本着人才优化的原则进行了充分的资源整合与调配,创新性地解决了该方向班课程设置、师资保障、教学方式、日常管理以及就业等问题,在校政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实践如下:

1.按需按岗培养,需求优先

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某种专业知识与技能且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因此,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始终是人才培养的原动力和根本目标,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与成败的核心标准。换言之,社会发展需求也对人才的类型、数量、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是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乐山师范学院“方向班”的成立正是按需、按岗培养人才的有益实践。由于乐山市政府掌握着乐山市各级基层公共文化单位的人才现状及第一手的人才需求信息,因此“方向班”在成立之初就以适应和满足乐山市基层公共文化单位岗位要求为培养目标,真正做到了目标明确、有的放矢,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效保障,减少了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

2.政府调配优质教学师资

人才培养是一项综合教育工程,其中高质量高水准的教学师资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保障。方向班的师资力量由于校政合作的强强携手,借助四川省文化馆、乐山市政府的强大行政职能得到了有效保障,担任方向班任课教师的均是省内外有影响或在各自领域内已取得一定成就的行业专家或学者,如文化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文化馆馆长赵红川;四川省图书馆原副馆长、古籍专家王嘉陵;成都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苗放;乐山师范学院郭研中心教授陈俐等。这些学者、行业专家或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储备,或有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的一线管理经历和经验,或熟悉公共文化发展的前沿动向。他们的授课为方向班学生提供了较高的专业平台,使学生不仅迅速接收到公共文化领域的基础知识,同时拓展了视野,并及时把握到我国当下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趋势。

3.创设理论联系实际“四位一体”的教学方式

为确保方向班人才培养“懂行、实用”,切实为乐山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向班采用“课堂教学+讲座+现场教学+实践”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将公共文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公共文化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长期培训与短期讲座整合起来,打破课堂教学的单一固定模式,灵活配置多种教育资源和教学方式,为基层公共文化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多样化、复合型的可行性路径。具体教学方式如下:课堂教学,即常规课堂理论教学,旨在教授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的基础理论、方法和知识;讲座,即短期讲座,每月开办一次,依托四川省文化馆巴蜀讲坛、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嘉州讲堂承韵平台,设置系列专题讲座,内容则围绕“地方文化资源”“艺术创作与辅导”“艺术鉴赏”等展开,以开拓学生视野,同时进行艺术熏陶;现场教学即在适逢乐山市隶属的文化机构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同时在具备现场教育教学条件时乐山市文广新局就会安排方向班学生赶赴现场观摩并现场教学,如在乐山市“文瀚嘉州,百姓直通车———百姓大舞台,周周有精彩”晚会的彩排现场,前乐山市歌舞艺术研究院的吕勇院长就现身说法地为同学们讲解晚会的策划与实施;教学实践则是指方向班学生在本科教学实践周和教学实习时,经由乐山市文广新局联系,安排到其下属的九个区县文化馆实地开展教育实习,深入考察并熟悉基层文化馆的性质、职能和业务内容。

4.方向班学习以学分纳入高校本科教育

为了明确方向班学习的性质和地位,让方向班修习内容真正成为本科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乐山师范学院大胆创新,将方向班学生在完成本专业课程学习之外,利用课余时间修习的基层公共文化课程以学分的方式予以确认,并以此纳入高校常规教学管理,这样既协调解决了方向班课程和校内课程的衔接与兼容问题,又解决了学生学习公共文化课程时的后顾之忧。通过学分管理,有效地打通了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的藩篱,这在当时的全省乃至全国都属于一次大胆的创新与尝试。除方向班课程以学分予以确认外,方向班学生的教育实践、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也给予相应的学分,具体操作如下:教育实习由乐山市各文化馆管理人员视学生实习情况给予成绩认定,合格后取得相应学分;毕业论文亦是由乐山市公共文化机构的专业人员担任指导老师,全程负责指导学生的毕业写作,并根据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判定得分,合格后取得论文学分。

5.政府主导,拓宽人才就业出口

由于方向班成立的初衷即是定向为乐山市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按需培养复合型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人才,因此,根据校政合作分工、利益双赢的原则,方向班首批50名学生在学制结束时,可优先竞聘乐山市文广新局提供的基层公共文化工作岗位。据统计,首届方向班通过学生自愿和择优选拔的方式,有10名同学进入乐山市基层公共文化单位,这不仅满足了乐山市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区的人才需求,也为高校拓宽了就业渠道、缓解了高校就业压力。

三、“方向班”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意义

乐山师范学院和乐山市政府联合共建的“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方向班,在政府主导下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人才需要出发,与高校共同搭建人才培养新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实现了地方政府与高校的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利益双赢。2016年在四川省群众文化学会年会上,乐山市文广新局专门对方向班的办学模式和经验作了公开交流;2016年3月30日《中国文化报》也辟专版在“聚焦公共文化服务的‘乐山路径’———四川省乐山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纪实”的报道中以“设立‘乐山智库’———广纳民智推进公共文化治理机制创新”[3]为题,报道了在乐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承担重要“智库”功能的“四川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中心”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方向班,并对此予以了高度肯定。2018年7月乐山市顺利通过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实地验收工作。校政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之所以能够获得社会各方的肯定,究其原因,根本还在于充分实现了政府和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利益同步,有效规避了目前人才培养环节中的一些软肋与不足。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仍然较为明显,例如专业设置略显滞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吻合度有待提高,人才培养师资、资源欠充足、培养模式较单一等等,这些问题由于政府的有效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和提高,整个人才培养环节也更科学高效,特别是在当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的过程中,校政合作的模式也是顺应转型的应时之举,不仅保证了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有效性,也使高校服务地方的职责得到了有效落实。对于政府而言,校政合作也是促进其转变观念、强化和落实职责、加强社会担当、服务于民的有益尝试。由此可见,校政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因其强大的优势,必将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有益延伸和拓展,政府和高校之间的合作随着地方经济文化的深入发展也必定会更加频繁和深入,校政双方在共同育人、服务社会的道路上只要精诚合作,必将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毛少莹.公共文化服务概论[M].北京:北师大出版集团,2014:264.

[2]林凡军.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结构优化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11):153.

[3]乐山市文广新局.聚焦公共文化服务的“乐山路径”[N].中国文化报,2016-03-30(5)

作者:余玲 单位:乐山师范学院文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