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摘要]基层是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难点,要想提高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就必须要推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向管理职能倾斜,积极构建“政府—社会—居民”的合作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真正发挥出公共文化服务社区、治理社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功效。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阐述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社区体系逐渐成熟完善,而公共文化服务也在“探索—普及—深入”的进程中不断创新。虽然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可喜成效,但建设体系依旧面临诸多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我国城市建设和社区文化体系发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可以说,提高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是提高我国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1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

1.1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金不足

当前,我国社区公共文化活动开展与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公共财政,省市政府免费投放设施数量较少,至多予以一定资金补助,多数社区公共文化活动开展和设施设备建设经费都由各社区日常运转经费或其所辖街道办事处自行承担,若要举办大规模公共文化活动,还需要向上级部门申请,而上级部门所给予的帮扶具有较强限制性,缺少延续性[1]。街道办事处财政中也只能拿出一部分用于公共文化活动建设,若这些经费用于活动场所建设,那么其他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难以维系,无法做到兼顾。而社区日常运转经费也仅能维系社区正常办公,无过多资金用于公共文化服务。所以使得很多小型活动只有在申请到足够经费后才能开展。

1.2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率低

虽然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各类图书馆、文博馆建设功能设施愈发齐备,但是人们更愿意将精力放在手机上。目前,平日参与社区公共文化活动的以老年群体居多,他们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书法、绘画、广场舞等活动,以此来丰富他们的生活。年轻人则忙于工作,致使进图书馆、文博馆的人越来越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闲置,而这种现象在全国成为普遍,尤其是在城镇周边表现异常明显。

1.3公共文化服务未实现乡村全覆盖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农村文化建设是最后一环,直接与农村居民利益挂钩,是建设最美乡村的重要手段,在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均衡发展上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仅限于社区范畴,局限性较强,没有实现乡村全覆盖。尽管有一些发展相对较好的村镇,积极主动与文体部门进行接触,寻求文化产品的支持,而相关部门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村镇的需求,提供图书、健身器材以及资金补贴,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但是,这些部门资源有限,只能在满足街道、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上予以适当帮扶,乡镇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尚未与城市社区公共文化建设对接,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经费没有纳入地区财政预算,公共文化建设相对滞缓[2]。

1.4缺乏专业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

当前,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多是由街道办事处人员或社区干部兼任。由于其身兼数职,因此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之中,极易导致工作出现差错。再加之这些人多数属于事业编制,对工作难免不会存在懈怠心理,从而影响社区公共文化工作的正常开展。而社区工作公益性质成分又较重,工作人员工资待遇低,有的又无编制,导致人员流动性大,专职的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员极度缺乏。

2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对策

2.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长效的经费支持机制

政府部门必须要积极肩负起引导职责,发挥出主导作用,确保足够的经费用于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街道办事处要重新对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经费体系进行设定,将社区公共文化活动建设经费纳入其中,同时对具体占比标准进行明确,并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增长情况逐年提高经费额度,从财政角度确保社区公共文化活动正常开展,不再因缺少经费而陷入停滞状态。二是,地区财政部门要出台相应的专项经费管理条例,明确经费的使用标准及相关要求,对经费使用进行专项审计,确保其真正用于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三是,将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考核纳入地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绩效考核范畴,将公共文化服务完成情况作为政府部门经费划拨的重要衡量指标,采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激励措施,如果社区完成度高,经费则可按比例增加;若完成度低,经费则按比例递减[3]。

2.2加强社区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

居民参与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民主精神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践行自身文化需求权利的理性诉求。但是,很多居民缺乏参与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对社区文化供给存有放之任之的心态,并没有建立起文化自觉,从而使得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低,使用老龄化趋势严重。对此,必须要加强社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优化居民参与机制。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事务管理,并从法律层面对居民参与的形式、内容以及相关权利予以保障,并加强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平台建设,形成人人参与、自管自治的良好格局,促进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二是,创新参与平台。政府部门应当紧跟时展,不断创新居民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平台,比如,引进“互联网+社区”模式[4]。通过建立社区公共文化门户网站,成立社区公共文化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向社区居民实时推送信息,发挥网络资源优势,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强居民与社区、政府部门以及居民之间的互动,在日积月累中强化居民的民主意识,提高其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

2.3统筹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确保文化资源均衡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其服务效益,拉动农村地区文化繁荣发展,缩小城乡经济与文化的差异。首先,建立公共图书馆共享体系。遵循“整体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市区为中心,实现图书馆向城镇延伸,形成城乡联合服务网格,切实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公共文化体系中,以社保卡作为统一的图书借阅证,图书馆统一编目文献,也就是说居民在县级图书馆可以查询到市级图书馆的书目资料,在市级图书馆借阅的书籍可在村镇图书馆还书,实现了全市图书馆通借通还、资源共享[5]。其次,借助城乡文化互动互补,推进城乡文化同步发展。充分发挥城市丰富的资源优势,带动农村地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从而调动农村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将农村传统特色、民俗民风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文化,传承农村特色文化,形成城乡文化活动互动互补局面。为进一步统筹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一方面要积极打造大型主题活动,将这些有传播意义、教育价值的活动推送到城乡各地,通过“送”文化,做好铺垫工作,引领城乡群文活动积极响应,比如“情系温暖”广场文化活动、“书香伴我行”全民阅读活动、“建设者之歌”农民工文化活动、原创歌曲大赛等等;另一方面,要积极挖掘本土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一区一品牌”的文化格局,实现文化种类的多样化发展。让每一个城乡地区都拥有自己的文化品牌,创建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在带动本地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同时,拉动人口流动量,实现经济增长,切实将“文化下乡”和“文化进城”两项文化战略结合起来,确保文化资源均衡发展。

2.4培育专业人才队伍,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高质量人才队伍是确保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面对当前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匮乏的现象,首要任务就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首先,打造专职骨干人才队伍。岗位专职化有助于人才队伍的稳定,是确保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避免因人员流动性大造成的工作停滞情况的发生。对此,要重视对专职人才的培育,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提高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在人才培育过程中还要加强梯队人才建设,立足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需求,合理设置岗位,根据人才实际情况开展差异化培训,充分挖掘人才潜能,增强队伍层次性。与此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在新形势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原有的服务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公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成为必然趋势。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政府部门应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人才引进战略优化现有的人才队伍,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其次,打造专业的编外人才队伍。在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志愿者是重要的参与者,在公共文化服务各个领域中都存在其身影。对此,在人才培育中还应当加强对志愿者人才队伍的培训,引入新兴技术,创新培训方式,将技能发展作为志愿者培训的核心内容,以此来增强志愿者的公共文化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此外,还应当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机制,从工资待遇、福利补贴等层面予以资金保障,让志愿者无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公共文化建设中来,推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升级,切实发挥出公共文化服务的功效与价值。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是人们文化需求意识的觉醒,同时也体现出了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可以说,提高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居民文化素质,提升城市及国家文化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方面。但是,从当前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实际来看,其难以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文化需求,因此需要进行改革创新,真正发挥出公共文化服务社区、治理社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功效。

参考文献

[1]丘妙芳,陈琪遂,林露露,等.供给侧改革视阀下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研究———基于广州各区调研分析[J].智富时代,2019(1).

[2]陈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势下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研究[J].福建歌声,2016(6):56-57.

[3]李元.互联网下推动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及公共文化服务的策略分析[J].青年时代,2016(20):79.

[4]刘琴.城市社区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探讨[J].文化月刊,2017(z3):76-78.

[5]龚松柏,李永辉.新时代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研究[J].河南农业,2019(12):31-34.

作者:王声 单位:武汉大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文章阅读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