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创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创新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创新

摘要: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内容创新以及途径创新等等。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创新体现在不仅仅改造旧文化,更是创新新文化;不仅仅是送文化下乡下社区,更重要的是引导基层文化的健康发展。通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的创新,不断满足广大湖南人民的文化需求,让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成果更好地服务人民,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

公共文化就是面向大众、公共性、公益性的文化,又被称为大众文化、群众文化、普及文化以及俗文化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以及现代科技文化等是公共文化重要源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以政府部门牵头的公共部门服务大众,向中国的普通公民提供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在党的报告中强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1]完善公文化服务体系,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深入基层,扎根社区和农村,以市民、农民和农民工为主要服务对象,给他们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下面,我们具体从理论创新、内容创新以及途径创新三个方面探讨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的创新发展。

1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的理论创新

贯彻落实提出的“精准扶贫”,“人”是关键因素。“治贫先治愚”,客观现实告诉我们,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必须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更得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从人的自身需求来看,不只是物质生活好了,吃饱了,喝足了就可以了,我们还需要精神生活的充实,需要政治思想、精神素质的提高。“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2]而创新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正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湖南人民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是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当中的重要一环,湖南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和“精准扶贫”政策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并且通过创新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提高湖南人民文化素质和文化素养。创新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首要的就是要普及、发展群众文化。“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3]这也就是经常强调的,文艺工作者要走出亭子,走到田间地头,去看看老百姓在干什么、在说什么、在想什么,用文艺的形式把老百姓的生活再现出来,再表演给群众看,这样扎根于人民群众当中的艺术才会更有生机活力,更有感染力。这也是强调的,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接地气。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到基层,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才能更好地熟悉人民群众的语言,才能更好地保存和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才能吸引人民群众的目光,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创新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中最先要解决的就是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其他方面创新的基础。因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4]理论的重要性,理论是用来引导群众运动的。因此,创新当中最首要的就是理论创新,然后,才会有在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有了先进的理论,才会有进一步更好的行动,才能为更好地提供基层公共文化产品做准备、奠定基础。湖南基层公共文化发展模式的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继承旧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另一方面在新时代下新结合当今乡村旅游以及新农村建设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继承旧的传统文化的创新,形式虽然是传统的,但加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如传统的电影下乡,文化工作下乡,建设基层设立群众文化工作站,基层图书馆或者农村书屋、基层网吧、基层档案馆、基层文化馆等等。在湖南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我们就经常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送戏下乡的队伍,以及送文化产品进基层的服务团体。如:湖南省“好声音讲坛——‘三新’进基层”巡回宣讲走进湖南各地市的街道社区与农村,就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百姓话,说党史故事,传递治国理政大方略。但是,还有各地的好的风俗人情,可以挖掘起来,借以发挥,得到发扬。如:在以前湖南有的地方,当农民秋收以后,便乘着秋凉,有在塘基上开晚会的传统,村民们讲故事,说相声,拉二胡,唱花鼓戏,好不热闹。过去无电视看,家家户户来到塘基上乘凉,自编自演节目,塘基上就是舞台,村民们自娱自乐,非常融洽。湖南还有的农村地区,在中秋时节,就有唱花鼓戏,开庙会的风俗,还有的有烧宝塔的风俗。从前的风俗有迷信的成分,现在我们只采用旧风俗形式,把迷信的成分去掉,这样就能改造旧的文化习俗,变成新的文化时尚,让现代人看了耳目一新,这就是创新。湖南基层公共文化创新,既要把过去好的传统文化继承起来,又要结合现在新形式,把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电子传播的普及等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挖掘新元素,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乡村旅游,让乡村旅游形式多样化。不要让乡村旅游形式僵化,变成老八股,让人一谈起乡村旅游,就是农家乐,就是钓鱼、打麻将、吃土菜等。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5]不光是生活富裕,更有乡风文明,因此,将公共文化建设结合乡村旅游,结合新农村建设,把公共文化的发展随着新农村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而发展,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党组织的重视,上级机关的重视,党来组织,发扬乡村文明;然后,培养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骨干,培养文艺骨干,让骨干发挥作用,挖掘、了解、采风;最后,让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特色,按照各地的民俗风情,倡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2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的内容创新

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的内容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以从上而下的方式为主的送文化下基层模式,如公共文化服务进基层等等。另一个方面就是从下而上的,或从群众中内生出来的,土生土长的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并且后面这种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跟具有群众基础,也就跟具有影响力。创新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不只是需要“送”的这种从上到下的服务方式,更需要扎根广大基层、广大百姓当中,由下而上地服务方式。只有通过从外部“送文化进基层”与从内部“基层自身的文化建设”双管齐下,创新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提高群众政治思想、精神素质,以满足群众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从根本上实现“精准扶贫”,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要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就得要求文艺工作者们以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为人民群众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这就是要做到上下联动,既有从上而下的“送”文化,也有从下而上的“育”文化。“送”文化下基层是为了提高,改造群众文化,主要送的是“雅文化”。从基层中“育”文化,就是要从群众当中培育、创造出具有正能量的、老百姓爱听爱讲的通俗文化,反过来又为老百姓服务。只有把“送”文化和“育”文化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雅俗共赏的新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党的干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走进生活深处,在人民中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7]才能真正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才能在人民群众当中创造出雅俗共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后,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湖南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湖南省2015年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等一系列文件,扎实推进湖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城乡的建设,加快湖南的公共阅读服务、残疾人文化服务、公共文化场馆开放、公益性流动文化服务、文化遗产门票减免等文化服务项目。到2017年底,湖南省就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首要的就要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创新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提高群众综合素质,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秀劳动者和建设者,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人翁。我们拿什么来改造提高群众综合素质,贯穿的主线始终只有一条,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贯彻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调动起来,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并且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出来,深入到群众心中,做到润物细无声。当前,在湖南,“送文化进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非常受重视,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湖南已拟定在“十三五”期间,在全省2.5万个建制村中至少每村建设一个文体小广场。湖南也是全国最早实施文化共享工程的省份之一,湖南已建立了依托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1个,市级支中心14个、县级支中心123个、乡镇基层服务点2241个,村基层服务殿34754个。并且,从上至下,服务基层,开展放电影、办讲座、搞活动、办阅读以及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服务普通群众,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如湖南文化等相关部门组织开展“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实施“雅韵三湘”高雅艺术普及计划,打造湖南艺术节、晋京展演、湖南戏曲春晚、戏曲进校园、百姓大舞台、百姓春晚等文化惠民活动品牌。让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文化盛宴。创新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更需要从下而上的“育”文化。毕竟“送文化进基层”,送一次只有一次,送一时只有一时,总是有局限性,还不如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和市民朋友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培育属于自己的土生土长的群众文化,这样,更亲切、更长远、更自由、也更自然。比如,株洲市攸县打造了500个“门前三小”工程,即“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服务群众,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娄底市娄星区组建了17支乡村文艺宣传对,自创节目,农民们放下农具就来到舞台表演。在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文坡村,大学生与当地织娘结成对子,为侗锦进行创意设计,将传统工艺的传承与现代时尚生活结合起来,在传统工艺中加入了现代科技和时尚元素。在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村,在谷雨时节,由千人组成的坪坦村文艺队吹起了芦笙,跳起了哆耶舞,演起了侗戏,绚烂多彩的侗族传统文化以及侗寨的古老建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哆耶歌、琵琶歌、侗族大歌、芦笙舞等也进入了平坦乡中心小学的课程,让古老的侗族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总之,若将从上而下“送”文化与自下而上“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就能促进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的创新发展。

3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的手段创新

要让从上至下的“送文化”下基层活动与从下至上的从群众中形成的“育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得运用多样化的形式,具体包括:第一,加强湖南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各类硬件设施建设,如基层图书馆或者农家书屋,基层档案馆,基层文化馆,基层文化广场,基层电影院,基层网吧等,要更好地服务于普通农民、普通市民,特别是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工群体,我们的现实情况是急需建设好专门向农民工服务的文化设施。值得叫好的是,湖南在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底,在全省14个市州的14个县开展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试点。在大力加强湖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股热潮中,湖南很多县、乡镇、村都在大力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中心、乡镇文化广场、村民健身工程点等等。第二,建立并加强各基层群众文化宣传队的班子建设,并大力开展各种群众愿意参与的文化服务活动,如农村唱花鼓戏等,桂阳县就充分利用明清时期留下的百余座古戏台,吸引民间艺人、民间剧团参与到为群众唱戏的公共文化服务当中来。桂阳县财政先后投入1000余万资金修缮、保护古戏台,并且专项拨款建设800多座村级文化礼堂,让古戏台和新礼堂共同唱一曲和谐大戏,让湖南人民喜爱的花灯调、花鼓戏、祁剧、昆曲等在古戏台上大放异彩,村民们走出田埂,就直接走上戏台,自编自演,在各个村落的古戏台上巡回演出。而农民们的演出也丝毫不逊色于上级文化部门在大礼堂中精心组织的宣传党的政策的文艺汇演。第三,建立并加强基层的党的政策路线方针政策宣传队,我们现在的政治宣传队主要是“送文化进基层”的讲师团,但各农村、街道应该建立起自己的宣传队,应该有属于农民、市民自己的宣传员。我们不仅仅强调送政治下基层,更强调挖掘基层自身资源,调动广大基层市民、农民的积极性,更好建设基层文化队伍,共同繁荣基层文化市场。如社区和村委会从民间组织的文艺宣传队以及民间剧团等都肩负着教育宣传的主体作用。基层政府部门或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引导,积极扶持,对文艺宣传队员进行业务素质等的培训和学习,就一定能培养出一批来自基层并服务于基层的文化惠民生力军。第四,重点建设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站。到目前为止,湖南省已经完成了对乡镇、社区文化站以及街道文化活动室的公共电子阅览室的设备补充任务。这一步是容易看见,也容易见成效的硬件建设,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站,还有更棘手,也更不容易见成效的软件建设这一块。如何做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软件建设,就得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同时借鉴其他省份的好经验。如长沙市很多社区,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办起“四点半课堂”,为小学生免费提供托管、阅读以及兴趣班等服务,解决了上班族家长们的后顾之忧。第五,通过“公共文化+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创新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在2018年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宣传思想工作者:“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8]如:2018年7月,湖南省慈利县就打造了首个县级“公共文化+互联网”服务云平台——“慈利公共文化云”,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发挥了互联网的沟通作用,向上对接国家公共文化云、省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综合平台,向下则打通了全县各乡镇、村的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便利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如株洲市就在国内首推市民网上购书图书馆买单的“e线送书”服务活动,并且推出“公共文化+电商”“文化+旅游”等多项举措,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还有的地区鼓励民间投资基层公共文化建设,鼓励志愿者参与到基层公共文化管理当中来。总的来说,创新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就是强调群众的事情要群众自己来办,生产出来的公共文化产品继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且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随着新形势、新情况的变化赋予基层公共文化产品以新形式、新内容等等。古人早提出过“文以载道”,不管怎么样,湖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模式创新的目的,都是为了教育人民,教化人民,服务人民,改造人民,提高人民,给人民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使人民群众自觉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来。

参考文献

[1][2][5].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4,43-44,32.

[3]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1.[4]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41.

[6][7].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14,319.

[8].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北京:人民日报,2018-8-23(1).

作者:雍容波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