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图书馆延伸服务与公共文化服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谈图书馆延伸服务与公共文化服务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和参考,敬请阅读。

谈图书馆延伸服务与公共文化服务

【摘要】当代图书馆的读者需要从以往传统的点式服务向面式模式或立式模式过渡。图书馆服务模式趋向多元化,向互动协作、双向沟通与主动、大后台服务等多类服务模式过渡。阐述图书馆延伸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的内涵和意义,分析当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多元化趋势,提出公共图书馆服务延展的对策。

【关键词】图书馆;延伸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为加强公共图书馆管理、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我国已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读书阅览权利。伴随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图书馆发展必须改变单一的图书借阅服务模式,努力探寻与读者信息需要相适应的服务模式。

一、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与公共图书馆服务涵义

(一)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与服务对象当代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以政府为引导、以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由公共服务机构供应,以传播高端文化、确保民众基本文化生活需要为目标,向民众提供公共文化商品与服务。这个服务系统包含公共文化服务设备、资源与服务内容,人才、资本、技术保障等相关内容,是政府公共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1]。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体是广大民众,公共文化服务要关注全体民众的权益与需要。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化需求与时展密切相关,公共图书馆各项服务要紧跟时展步伐。

(二)公共图书馆传统功能的提高“全球图联”这样阐释图书馆的社会功能:“保存人类文化珍宝,进行社会教学,传播科学讯息,研发智力资源。”这四大功能是图书馆的基本服务范畴。在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中,对图书馆的传统功能提出了新的需求[2]。在农业时代与工业时代,图书馆的基础社会功能是保存,即保存人类文化珍贵资料,保存的重要载体是印刷类刊物等。伴随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各类文献材料载体开始变得更为多元化,尤其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构建,让馆藏资源的范畴快速扩充,传统意义上的以印刷类刊物材料为核心的藏书系统业已无法满足广大民众的文化需要。

(三)多层面的拓展图书馆社会教育功能以往的图书馆需要吸引读者进入图书馆阅览、自学与思考。当今时代,知识经济已经被提上日程,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出现,手机、笔记本等各类知识载体给读者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这对通过传统图书馆获取知识的模式带来颠覆性的影响。图书馆不能一味等待读者进馆阅读,要积极应对,使用多元化的模式来扩大图书馆的社会教学效能,满足民众的终身学习需要[3]。

二、当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多元化趋势

(一)互动合作服务模式伴随数字资源的出现,读者对信息量的需要也变得更为强烈,图书馆仅凭自身资源已无法应对信息量暴增的局面。在此前提下,图书馆的开放与协作被赋予新使命。在合作模式上,主要表现在图书馆间的业务整合[4],包含学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这是馆与馆对业务资源的优化整合,是既分享又合作的模式。例如数据库集体购买,化解了地区性资源的反复投资难题,丰富了地区性资源;材料传递协作、馆际借阅等服务,为读者打通了检索讯息的途径;CALIS在中国范畴内与多座图书馆联手合作;京沪津等区域已经是图书馆界强强联手的范例;中美百万册图书联合编目(CASHL)项目成为全球图书馆合作的典型。

(二)双向沟通服务模式双向沟通服务,是供需两方持续沟通的服务模式。图书馆与读者在持续沟通、信息供需,其最大优势是可以充分发挥供需两方的主动性。伴随当代科技的应用,图书馆的信息组织、检索引擎、获得模式等对许多读者都有较大的使用难度,其技术含量大,需要对读者等级进行界定。图书馆要引导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文献讯息研究课题、发表专著;读者个体的问询活动也能够通过电邮来完成;图书馆组织的各类活动及重要通告都能够使用电邮完成[5]。

三、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延展

(一)服务观念的延展文化惠民、观念先行。图书馆要完成从信息本位到读者本位的服务观念改变,应从读者需要入手,调整服务策略。例如调整服务时间给予读者便利,改善问询与借阅服务,让读者充分体会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文关怀。

(二)服务内容的延展将传统的单一服务模式向多样化模式过渡,服务版块可以延伸成通借通还、公益座谈会、读书活动、技能培育、利民服务等。例如杭州数字图书馆率先以宽带城域网、数字电视网、移动多媒体网“三网融合”的服务平台,实现了服务的泛在化。构建泛在图书馆服务体系要求图书馆在理念、方式和手段上进行变革,整合资源和技术,扩展服务辐射范围,使服务融入读者触手可及的载体与环境。

(三)服务空间的延展当前,杭州的社区图书室已经实现了完全覆盖,高频密的图书馆网络将图书送到读者手中。公共图书馆要通过高端的信息系统把各网点统一,完成信息资源共享,让读者在任意一个图书室都可以便利地阅读[6]。除了服务空间的网络化延展,服务环境也逐渐完成从物理空间往虚拟空间转移,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为读者检索资料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渠道。2018年4月,浙江图书馆推出“互联网+信用+阅读”服务,全省读者通过信阅平台、通过绑定支付宝、关注微信公众号在家就可以借书还书;2018年底,信阅平台服务范围已扩大到全国读者。图书馆服务空间从图书馆扩大到全国读者,通过互联网无限延展,有效地推进了全民阅读。

(四)服务时间的延展高端的信息网络科技让图书馆服务延伸到所有用户存在的位置,服务时间从有限转换为无限。以后的公共图书馆将完成24小时持续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大方便[7]。

四、结语

图书馆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健全自身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关键的效能;要针对读者讯息需求的改变,拓展服务对象、丰富服务版块、改善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电子化、互联网化的信息服务,实现藏书阅览一条龙式服务模式,网上全文搜索、多媒体检索、网络问询与高智力服务等;要为读者建立沟通途径,进行学术性、专业性、体系性的解读,提供多元化、个性化、主动化的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叶晶晶.公共图书馆向基层延伸服务的实践探索——以洞头区图书馆为例[J].魅力中国,2018(35):172.

[2]魏超1.谈公共图书馆馆外延伸服务新模式——以内蒙古图书馆馆外分馆建设为例[J].品位•经典,2018,000(001):57-59.

[3]岳立春.延伸服务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以东丽区图书馆”津丽大讲堂”为例[J].现代交际,2018(5):75-76.

[4]岳立春.延伸服务视角下的公共图书馆公益讲座——以东丽区图书馆“津丽大讲堂”为例[J].现代交际,2018,0(5).

[5]齐艳花.让图书馆业务数据说话指引全民阅读风向标——以武威市凉州区图书馆为例[J].甘肃科技,2018,34(24):88-92.

[6]杨秀,张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青少年创客教育实践研究——以镇江市图书馆为例[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4):105-108.

[7]罗燕.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与未成年人服务新渠道——大力发展社区图书馆[J].卷宗,2018(26):69.

作者:苏清华 单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信息中心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